太原市2006~2007学年八年级第一次测评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太原市2006~2007学年八年级第一次测评(八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太原市2006~2007学年八年级第一次测评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含书写4分。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4分)欣赏别人是一种,被别人欣赏是一种,无人欣赏则是一种。欣赏别人的潇洒倜傥,从而培养自己的风度;欣赏别人的高谈阔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口才;△。欣赏是一种互补,是一种chuí炼,是
试题预览
"太原市2006~2007学年八年级第一次测评
语 文 试 卷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含书写4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4分)
欣赏别人是一种           ,被别人欣赏是一种           ,无人欣赏则是一种           。欣赏别人的潇洒倜傥,从而培养自己的风度;欣赏别人的高谈阔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口才;      △     。
欣赏是一种互补,是一种chuí炼,是自身修养不断提升的捷径。耐心地倾听是欣赏,默默地注视是欣赏,诚zhì地指出对方的不足,仍然是欣赏。
1.写出拼音替代的字,并给加点字注音。(3分)
chuí炼  诚zhì   倾听
2.根据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A.不幸    B.尊重    C.幸福
欣赏别人是一种           ,被别人欣赏是一种           ,无人欣赏则是一种           。
3.为文中画“△”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划波浪线的语句构成排比。(2分)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你积累的诗句。(7分)
4.五岭逶迤腾细浪,                      。  (毛泽东《七律  长征》)
5.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6.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8.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9.《过零丁洋》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

二、阅读(42分)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10、11题。(共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这首诗触景伤怀,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           、           的情感。(2分)
11.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的含义。(2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古文,回答12~15题。(共13分)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
【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清·蒋士铨《鸣机夜课读记》
【注释】①铨:本文作者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病愈。
12.甲文中王子猷用           的方式纪念自己的弟弟,乙文中详写的一件事是           。(2分)
13.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4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068
字词 意思 例句 出处
都 何以都不闻消息? 《人琴俱亡》
卒 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
去 铨则坐枕侧不去。 《鸣机夜课读记》
1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②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
                                                                                        
15.甲文中王子猷在人亡时“了不悲”“都不哭”,你怎样理解他的这种做法?请具体谈谈。(3分)
                                                                                        
                                                                                        
(三)阅读记叙文,回答16~19题。(共15分)
大渡桥横铁索寒
提起泸定桥,几乎所有人都会想起22名勇士在枪林弹雨中“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其实当年第一拨攻进泸定城的,还有从泸定桥下游2公里左右渡河的六十多名战士,其中就包括现在已年近九旬的吴清昌老人,当时他年仅18岁。
当年,敌人派重兵围堵红军,形势非常危急。中央军委5月28日电令红四团:务必在5月29日攻入泸定城。而在接到电令的时候,红四团距离泸定还有240华里路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一天一夜要赶完240华里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何况这个时候红四团刚经过鏖战,全团的人都非常疲惫,加上山道又窄又滑,当时正下着瓢泼大雨,怎么才能完成中央军委交待的任务?
“不完成任务,红军就是死路一条!”吴清昌回忆起当初的情景,至今仍有点后怕,毕竟他那年只有18岁。“走完二百四,赶到泸定桥”,大家在气壮山河的口号激励下,朝泸定桥方向全速前进。很快天就黑了,伸手不见五指,如注的大雨浇灭了火把,却浇灭不了大家心中的信念。由于时间紧张,根本来不及吃饭,所有人都是空着肚子在急行军。实在太饿了,就抓一把生米送进口里,实在太渴了,就捧把雨水喝一口。吴清昌说,途中有人体力不支倒下去了,有人实在赶不动了还拄着拐杖往前走,但却没有一个人叫一声累。
5月29日凌晨,红四团顺利抵达泸定。吴清昌说,“当时团里把人分成三拨,一拨负责夺桥,一拨负责掩护,另一拨是我们七连,负责从下游偷渡过河,再和夺桥部队夹击守城的敌人。”
由于敌人没想到红军会从这个地方撑木排过去,所以对岸一个守兵也没有。在接近泸定城的地方,他们被敌人发现了。吴清昌和他的战友们端着枪往前冲,好几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其中包括吴清昌同班的两位战友。而就在这一刻,吴清昌本人也受伤了,“突然手指一热,低头一看,我左手食指第一节已经飞掉了。” 吴清昌和战友们一起冲入了泸定城,敌人终于开始崩溃了。“我们朝着桥头方向进攻,敌人抵抗了一会儿,很快就退走了,那边的大部队也冲过来了。”这个时候吴清昌才意识到,自己的一个手指永远没了。
说起那两位牺牲的同志,吴清昌语调有点哽咽,那是和他一起从江西出来的最后两位战友。“中央红军从江西出来时有八万人,但经历了湘江战役后,人就只剩下一半了,我的很多好朋友就是在那个时候牺牲的。”吴清昌轻轻叹了口气。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朋友们一个个离他而去,班上又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面孔,但在参加战斗时往往是没多久就又有人牺牲了,“于是班上又有了比那些更新的面孔”。
“到达陕北后,我们班上我就只认识我自己。”吴清昌感叹,“全团我还能说得出名字的人也没有几个了。”
吴清昌说,他自己在长征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在翻越夹金山时。“那时候快要到山顶了,我实在是走不动了,双脚仿佛就是棉花做的,提不起一点力气。当时我坐在地上,心里想着‘就这样吧,如果走了也好’,这时幸亏有人硬把我支起来,扶着我翻过了雪山,才救了我一条命。”
现在,只要天气允许,吴清昌每天都会走四、五华里,“这是我锻炼身体的方式。”他爽朗地大笑。其实,接受采访的那天上午,他刚刚出院,但他给记者的感觉,依然是那么神采奕奕。
或许,那是一个时代、一个特殊群体的典型写照。
16.本文标题为“大渡桥横铁索寒”,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诗句中“寒”字的理解。(2分)
                                                                                        
17.读下面这两句话,把它们联系起来,说说你能从中悟出什么道理。(2分)
如注的大雨浇灭了火把,却浇灭不了大家心中的信念。
途中有人体力不支倒下去了,有人实在赶不动了还拄着拐杖往前走,但却没有一个人叫一声累。
我的感悟:                                                                          
                                                                                        
18.文章后半部分写了不少与文章主体无关的内容,举例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3分)
                                                                                        
                                                                                        
19.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重温这段特殊的历史,中央电视台于4月9日正式启动了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一支由26人组成的小分队计划用一年的时间走完长征路。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则宣传口号。(2分)
                                                                                        
(2)假如你恰好认识参加这次活动的小张叔叔,在他们出发之际,请你给他发一个电子邮件为他壮行。(3分)
收件人:xiaozhang@sou.com主  题:为小张叔叔壮行内  容:
(3)假如小张叔叔在走完长征路之后见到了吴清昌老人,他会对这位老红军说些什么?(3分)
小张叔叔说:                                                                        
                                                                                        
                                                                                        

(四)阅读小说,回答20~22题。(共10分)
母亲的声音
卫宣利
父亲去世那年,她10岁,弟弟8岁。生活就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刚刚露出幸福的颜色,便被突然袭来的暴雨打湿,一切快乐和安宁,都被浸染得一塌糊涂。
温柔贤良的母亲,从此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狂躁,暴戾,她不小心打碎一只碗,也会被母亲声嘶力竭地训上半个小时。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讨厌母亲的声音的吧,那种尖细而干裂的声音,粗暴地打磨着她的耳朵,一点点地浸透到她的生命里去。她想不明白,母亲原来甜润柔美的声音,为什么一下子全变了味儿了呢?
其实那时候,母亲也才30多岁,成熟饱满如一枚盛夏的果实。许多人来提亲,都被母亲泼妇一样给骂跑了。母亲像一只全副武装的刺猬,逮着谁刺谁,甚至包括她和弟弟。
母亲在菜市场争到一个摊位,每天早上4点起床,蹬着三轮车,从城北的家到城南的蔬菜批发市场,再到城北的菜市场。这样的路程,等于把整个城市绕了一圈。风里雨里,饱满成熟如一枚盛夏的果实的母亲,很快便风干成了一枚瘦小干瘪的干果。
16岁,她长成一个沉默而内敛的姑娘,读高一,成绩优秀。每天中午,她从学校跑回来,飞快地做好饭,提着饭盒,骑自行车穿过5条马路,去给母亲送饭。常常,在人声嘈杂的菜市场,母亲一边飞快地往嘴里扒饭,一边用粗大的嗓门和买主讲价钱。有一次她去的时候,母亲正和人吵架,母亲尖锐的声音,充满了她的耳膜。对方是个骄横的女人,吵不过,她的男人就蹦跳着要去打母亲。阳光下,母亲飞舞的唾沫星和着眼泪,一点一点,濡湿了她的青春。
22岁,她大学毕业,没有继续考研,因为小弟也在读大学,而母亲,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第一个月的工资交到母亲手上,厚厚的一撂,在母亲干裂粗糙的手中抖动,如一群飞舞的蝶。她静静地望着母亲,轻轻地说:“以后,不要去卖菜了。”
母亲笑,声音不再尖锐,而是沙哑和厚重,满是艰辛和沧桑的味道。第二天早上,她仍然是在菜市场找到母亲。隔得老远,就听见母亲响亮的声音在说:“我女儿大学毕业了,在一家外国人开的公司里上班。”她从母亲的声音里,听出了扬眉吐气。
28岁,她有了自己的女儿。月子里,孩子整夜整夜地哭,母亲便也整夜不睡,抱着孩子,悠着哄着。有一天晚上她从梦里醒来,忽然听到母亲在唱歌,她没敢睁眼,静静地听,是摇篮曲,竟然是那般甜美柔和的声音,她呆呆地听着,18年的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过来。她用被子蒙住脸,泪水却如潮水一样涌了出来——她终于找回了母亲的声音,找回了从前的母亲。
可是幸福,从来都是那么短暂。
早上7点钟,母亲做好饭,喊她起床。8点钟,她上班,母亲推着孩子出去玩儿。10点钟,她赶到医院时,母亲躺在重症监护室,已经不能够再说话。是高血压引起的中风,偏瘫、失语。母亲一直昏迷着,她的手抚过母亲苍白的脸庞,泪水滴落在母亲脸上。她多么想再听听母亲的声音啊,哪怕是那种尖锐粗俗的叫骂声,却再也听不到。
第二天中午,母亲在昏迷中悄悄去了。
一个月后,她收拾母亲的遗物,在一个小箱子里,放着两双线拖鞋。鞋面是淡黄色柔软的毛线,鞋底是母亲自己纳出来的千层底。这种线拖鞋母亲以前给她做过好多,脚穿进去很舒服,唯一的不足是走路的时候脚步声很响,所以每双她都是只穿几天,便丢弃一旁。
现在,她把鞋穿在脚上,从阳台走到厨房,从卧室走到客厅,“嗒嗒嗒”,脚步声仍然很响。她在响亮的声音中悄然落泪,她知道了,那是母亲留给她的最后的声音。
20.本文写了母亲的哪些声音?阅读文章,完成下表。(2分)
情境 丈夫去世前,哄外孙女睡觉时 斥责女儿,卖菜时 女儿大学毕业自立后 母亲去世以后
声音 甜润柔美的声音 嗒嗒嗒,鞋子的声音
21.品味句子,回答问题(4分)
①“其实那时候,母亲也才30多岁,成熟饱满如一枚盛夏的果实。”句子中加点的“才”能不能去掉?说说理由。
                                                                                        
②“有一天晚上她从梦里醒来,忽然听到母亲在唱歌,她没敢睁眼,静静地听,是摇篮曲。”她为什么不敢睁眼?揣摩她这个时候的心理感受。
                                                                                        
22.读完本文,你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的哪一种声音?结合具体的内容谈谈你的感受。(不少于80字)(4分)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乐山市夹江县2006年初三调研考试题』  下一个『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