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06-2007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选择题(9分)1、选择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挥斥(chì)斑斓(ānlán)彷徨(pánghuáng)河畔(àn)B.满载(zài)癸丑(kuǐ)流觞(shāng)形骸(háì)C.愀然(qiǎo)壬戌(rénxū)庐冢(zhǒng)窈然(yǎo)D.道观(guàn)禊事(xì)骋怀(chéng)青荇(xìng)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试题预览
"一、选择题(9分)
1、选择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挥斥(chì)斑斓(bān lán)彷徨(páng huáng)河畔(bàn)
B.满载(zài )癸丑(kuǐ) 流觞(shāng)形骸(háì)
C.愀然(qiǎo)壬戌(rén xū)庐冢(zhǒng) 窈然(yǎo)
D.道观(guàn)禊事(xì)骋怀(chéng)青荇(xì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天清晨,南京图书馆的大门一开,就有人陆续来借书了。
B、班主任王老师对李华同学所犯的错误进行了教育和纠正。
C、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努力。
D、采取各种办法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水平,对一些民办学校而言,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3.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         ,随处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存于永恒之中。
(2)最重要的途经这一,就是         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     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        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鼓励   研读   不是/而是          B.鼓励   阅读   不仅/而且
C.激励   阅读   不仅/而且          D.激励   研读   不是/而是

二、诗文的阅读和欣赏(35分)
(一)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4—7题。(8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从表达方式看,词的上半阕着重于    ,下半阕着重于      。(2分)

5、“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极简洁地叙写了哪些内容?(2分)
答:                              。

6、“看”字领起的七句,所描绘的深秋图有什么特点?(2分)答:                  。

7、词的下阕,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答:                         。
(二)阅读苏轼的〈〈赤壁赋〉〉,完成8——14题(2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苏子愀然  愀然:           (2)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        
   (3)而卒莫消长也  消长:         (4)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        

  9、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知不可乎骤得                ②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 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 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 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 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10、把“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翻译成现代汉语,如果加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即使……也……              B.只要……,虽然……也……
   C.只要……,即使……那么……            D.如果……,虽然……那么……

  11、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12、下面是对第一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怀古从诵古诗句写起,再写目中所见地形,后写古人曹操。
   B.“方其”以下8句,是推测,是想像,极力渲染,此即所谓“铺”,是赋之正统写法。
   C.“寄蜉蝣”以下8句,表现的是客人的出世思想和消极情绪,这是苏轼所不能赞同的。
D.体现这一段主要内容是的重点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诗。(2分)

1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三)古诗鉴赏完成15——16题(7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5、“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6、“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远  方
    ⑴远方似乎总是使人向往的。
⑵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⑶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雪原变成绿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不了解的远方。
⑷山是纵的远方。有限的高峻是无限的诱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登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跛脚的拜论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对一个爱纵的远方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做山上的云,也是悲哀的了。
⑸东方!中国!曾许久是西洋人心中的远方。想象中的天堂,招引着多少西洋人金碧辉煌的梦想。虽然它不是天堂,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意大利青年仍兴奋地向我说:“我终于来到这里,来到了从小就向往的东方!”
⑹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就是天堂。对天堂的向往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他们渴望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走进那远方。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关于它的传说令人恐惧。有人因向往天堂而做好事,有人因怕进地狱而做好事。远方,常在冥冥中驱策着人们!
⑺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积淀了底蕴。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
⑻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布满死亡,也充满生机。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不是人生。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的奋斗的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⑼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即便如下,也只管去走自己这段路,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
⑽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不管笼子多大,笼子不是天空。
⑾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17.①第3段中画线的语句表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从空间的角度写“山是纵的远方”,此外还写了几种“远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7段中使用司马迁、柏拉图等人的事例,有哪些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认为对“远方”应持的态度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以“远方”为线索,古今中外随处点染,内容丰富,开阖自如,表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化色彩浓重。
B.作者先写拜伦的“眺望”,又写意大利青年的“到达”,在悲哀与喜悦的对比中,突出了“远方”的魅力。
C.作者笔下的“远方”,充满风险,充满机会,充满引力;“天堂”与“地狱”的描写,使本文充满了神秘色彩。
D.第9段中,作者以星空作比,突出了“远方”永无止境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人及人类前途的一种理解。
E.本文从远方的美丑起,以远方的美丑收,首尾呼应。末句“你去吗?”的叩问,于轻松随意中深化了主题。
四、默写及表达
21、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隙部分(15分)
①、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④、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⑤、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忧愁。(《雨巷》)
⑥、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⑦、                ,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⑧、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⑨、真的猛士,                ,                。(《记念刘和珍君》)
⑩、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再别康桥》)
22、文言文翻译(5分)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3、下面是一段介绍黄山的文字,请概括其主要信息。(连标点不超过60字)(4分)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在创造人间万物的同时,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了皖南山区,以神奇的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下这么多高耸入云的花岗岩山峰。大自然布置完毕后,就把这胜境给予了人类,这就是风景名胜——黄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将下面句子加横线的部分变换成四个“是”字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保留全部信息,语意连贯)(3分)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有碧湛湛的海和青郁郁的山。
答:                                                                                 

五、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乐曲声、读书声……其中,一定有某一种声音,让你难忘,让你想起一段往事,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
请你以“声音”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59.34.41.4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化州一中2007届高三统测(三)语文试题』  下一个『阿城课改实验区2006年中考语文复习题(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