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姜堰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姜堰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命题:初二语文命题组审校:王书月(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10分)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一、选择题(14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一项是:2’()A、岷山(mín) 遨游(áo) 琐屑(sǒu) 晕眩(xuàn)B、逶迤(yí) 蜷曲(juǎ
试题预览
姜堰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
命题:初二语文命题组    审校:王书月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一、选择题(14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一项是:2’                                 (    )
A、岷山(mín) 遨游(áo) 琐屑(sǒu) 晕眩(xuàn)
B、逶迤(yí) 蜷曲(juǎn) 闪烁(shuò) 愠怒(yùn)
C、嫣红(yān) 女红(gōng) 哽咽(gěng) 蹊跷(xī)
D、焦灼(zhuó) 踌躇(chú) 殷切(yīn) 踱步(duó)
2、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    )
A、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B、彭德怀惨然一笑:“没事。不知为什么?我彭某人的眼睛冒起了金花,两腿一软,就栽倒在这草地上了!”
C、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D、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3、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    )
A、美国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和他无与伦比,包括日本在内的“盟友”们。
B、他向着周副主席深情地举手敬礼,然后,那紧握着野菜的手猛的一挥,转身向总部所在的方向蹑手蹑脚跑去。
C、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经他故弄玄虚地一说,就显得复杂起来。
D、川端康成笔下的贫穷父母在送孩子给贵夫人这个问题上辗转反侧,不正证明了父母爱子之心的无私伟大吗?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2’                             (    )
A、洪战辉精神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所折射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足以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B、通过观摩和学习,对姜堰市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并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C、同学们对班长揭发学习委员作弊的问题,普遍感到十分气愤。
D、联想笔记本电脑显示出了快捷、稳定、方便,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5、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                                  (    )
在新秋的爽风和微温的朝阳下,我们登上天安门前的观礼台,              ,太远了,听不见他们的笑语,但看万头攒动的样子,就知道他们在欢悦地说个不停……
①还有一眼望不尽的草绿的、白色的一方方的像用刀裁出来的各种军队的整齐行列
②迎面就看到排成一长列的军乐队
③他们的后面是花枝招展的像一大片花畦的少年儿童的队伍
④灿白的制服和金黄的乐器,在朝阳下闪光
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

第二卷  非选择题(76分)
二、按要求答题(36分)
6、 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4’
灌疏  托付  思量  苛狷杂税  万籁俱寂  千锤百炼
募积  妥帖  狼藉  情不自禁  拘礼立争  无精打采


7、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7’
①木受绳则直,                                
②                                ,必先利其器。
③非学无以广才,                                
④                            ,不如退而结网
⑤《泊秦淮》中批评统治者国难当头,醉生梦死的句子是:                              ,
                                      
⑥天上闪烁的星星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示儿
陆游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三、四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诗人又是如何营造这种意境的?(2分)
                                                                               
(2)《示儿》中诗人“元知万事空”,为什么又要说自己的“悲”?(2分)
                                                                               
                                                                               
(3)两首诗主题相同,但写法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加以阐释。(2分)
                                                                               
                                                                               
9、观察右边的漫画《难题》,说说这幅漫画的含义。(至少表达两层意思)4’
                                              
                                              
                                              
                                              
                                              
10、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你校初二各班开展了主题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班会活动,作为班级主持人,请你紧扣第一单元“长征之歌”的学习设计一段开场白。字数80左右。5’
开场白: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题目。(6分)
2006年9月22日《扬子晚报》讯,怀着对70年前长征英雄们的深深崇敬,肩负重温并发扬光大长征精神的历史使命,本报“扬子行动•传奇长征”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重走长征路采访团,昨起从南京分四路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长征的路线奔赴长征路。昨天下午,采访团出征仪式在新华大厦举行,扬子晚报总编辑主持出征仪式,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本报长征采访团特别顾问向守志将军为采访团授旗。
出征仪式上,本报采访团的六名青年记者,分别从向守志老将军手中接过代表着四条长征路线的四面红旗,鲜艳的红旗上,本报此次“扬子行动•传奇长征”的标志格外醒目,四面红旗将随着本报记者的足迹在长征路上蜿蜒向前,一起缅怀当年红军的伟大与英勇,一起感受新长征70年来的变化。向守志将军盛赞本报此次“扬子行动”很有意义,鼓励重走长征路的青年记者们通过采访,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并将它传播给广大读者,并亲切地关照采访团的每一位记者“一路平安”。老将军的鞭策和勉励,让采访团全体记者倍受鼓舞,也让全体扬子报人深受感动。
(1)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字数20字以内。(2分)
                                                                                
(2)请你对材料中采访团的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12、根据文意,仿照画线的例句,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四句话。要求:①思想健康。②能与上下文意衔接,文气连贯。③补写的四句话的句式、字数与例句基本相同。(4分)
那一天,我站在阳光里,面对着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没有像年轻人那样,以呼喊得到自己的回音,只是默默地沉思。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回音壁,回荡着各种美妙的声音。有父母深情的叮嘱,                              ,                        ,
                             ,                            。啊,正是这些不断回响着的声音,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支撑着我们的努力。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晏子使楚》(节选),完成13—15题。(8分)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①齐人也,坐盗(       )             ②寡人反取病焉(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晏子用什么方法来反击楚王挑衅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祖逖北伐》,完成16—18题。(8分)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①,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②。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今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③,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④,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注释①蹴琨觉:踢醒刘琨。②军咨祭酒:军事顾问长官。③铠仗:铠甲和兵器④济:渡(水)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①因起舞(      )                           ②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
17、翻译下列句子。3’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译文:                                                                             
18、祖逖的所作所为对我们有怎样的教育意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加以概括。2’
                                                                                   
                                                                                   
                                                                                   
(三)阅读《孝心无价》,完成19—21题。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9、作者不喜欢“苦孩求学的故事”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20、第一段中加点的“断然”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1、作者为什么说“一处豪宅”和“一片砖”等等是等值的?(2分)
                                                                                   
                                                                                   
22、你怎样理解文章题目“孝心无价”的含义?(4分)
                                                                                   
                                                                                   
(四)阅读《流连西北坡》,完成23—26题。
①近午在石家庄,还是满眼的红男绿女、大厦高楼,也不过一两个时辰,车入太行山,但见千山万壑、空寂无人。这里的山,多为山壁,车子贴壁盘旋而上,一会儿插向云端,一会儿又滑入深谷,坐车的人一个个屏着呼吸,张望着弯弯山道。山道仿佛是永远扯不直的仄仄的丝带,上上下下地缠绕着山体。又是绝壁,又是急转弯,又是万丈深渊,这里的每一处道口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这就解开了长久地存在于我胸中的一个谜团。
②解放战争期间,冀中还是敌军重兵踞守之地,而党中央却移驻西柏坡,首脑机关前移至距敌仅仅数十公里的鼻息可闻之区,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这一回实地观察,算是明白了一点。横亘在晋冀之间的太行山脉西侧平缓而东侧陡削,河北一侧壁立千仞,许多地段大山矗立,无路可通。古人由燕入晋,穿过太行山只有8条小道,即所谓“太行八陉”,经过西柏坡的一条险道,介于滏口陉与井陉之间,极为隐蔽,易守难攻。当日的战争形势是由防守转入反攻,首脑机关毅然移驻于敌军腹地,显示的是一种大无畏的胆略。没有翻天覆地、扭转乾坤的雄心,便不会有这样的惊人之举。
③车行山间,一峰挡道,熟悉的人说,那叫柏坡岭,又指着岭下的一片汪泽说:这就是当年的小山村了。诸人愕然。人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但战争的影响不足以开辟一个新时代,西柏坡不同,西柏坡所指挥的三大战役,终于缔造了一个新中国。西柏坡和延安一样,都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这里蕴藏着夺取胜利的秘诀,一处荒凉的小山村名垂青史。这里有当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大领袖的驻地,有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有当年中枢机关的办公遗址,怎么都成了一片汪洋?经过解释,才明白这里是滹沱河流经之地,河水发源于山西,奔流而下,汇合永定河入海河,东流入海,山区过水但不能留水,以致常年干旱。解放后山区筑坝蓄水,形成南岗水库,这样,当年的西柏坡村便深入湖底了。故居重要,但山区老百姓温饱之需更为重要。我们想起车上见到的一些山村景象,重阳时节,家家户户屋顶上盘着大大小小的玉米囤子。这里的规矩与大山背面的山西不同,屋面呈覆瓦状,玉米棒子要在屋顶堆成一个又一个金黄色的高可及人的圆柱体,作为丰收的象征。和山民说玉米,山民一个个说:“随便的!”什么“随便的”?经过翻译,才知道说的是“水变的!”有了水库浇水,玉米才丰产,于是,心中释然。
④我们在旧址北部新村,瞻仰了纪念馆。吸引目光的是五大领袖塑像:毛泽东潇洒,刘少奇稳重,周恩来睿智,朱德慈祥,任弼时随和。五人集体的形象展示了中国革命领导层的亲密和谐。西柏坡的十个月,是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关键时刻,领导核心的同心协力、步调一致是无往不胜的秘密所在。后来,我们在多处见到的油画、雕刻、水彩画、摄影,都在表现着同一个主题。
⑤原址尽管沉入水底,我们还是在纪念馆中看到了山村模型,看到了当年简朴的服装、食用的粗瓷器具、办公用简易桌几,看到了参加七届二中全会每一个人的肖像,看到土地会议的场景。这里纪念馆的陈列重在如实,我们可以找到领袖的踪影,我们也能看到林彪、江青、高岗当时的踪影,历史终究是历史。
⑥参观的人,特别是年老的人,注意壁上用大字复制的毛泽东的六条建议。这些建议是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内容是: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个人名义作地名;不要以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许多人在六条建议面前佇立良久、感慨良多。胜利了,自己决定自己命运了,但是要清醒,要自省,要能把握好自己。
⑦遥望太行诸山,巍巍矗立,林木苍翠,野花如绣,室外山风刚劲,使人透底清凉。走了一趟西柏坡,头脑觉得多少清醒一点了。
23、作者在第一段的末尾谈到“长久地存在于我胸中的一个谜团”,(1)这个谜团是什么?(2)这个谜团的谜底是什么?(4分)
(1)(1分)谜团是:                                                               
(2)(3分)谜底是:                                                               
                                                                                   
24、第三段写了从“愕然”到“释然”的过程。作者“愕然”的原因是什么(不多于20字)?“愕然”变“释然”的原因是什么?(5分)
(1)(2分)                                                                        
(2)(3分)                                                                        
                                                                                   
25、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分析第三段划线的句子。
                                                                                   
                                                                                   
                                                                                   
26、文章结尾,作者说“头脑多少清醒一点了”,作者为什么就“清醒”了?他清醒什么了?(6分)
(1)(2分)                                                                       
                                                                                   
(2)(4分)                                                                        
                                                                                   
第三卷  作文(60分)
四、作文
回首过去,你一定感慨很多。从一个懵懂孩童到一个花季少年,你没少累过、愁过、怨过甚至哭过。但,正因为你敢于正视现实,勇于超越自我,才有了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失败后的从容,同时,也收获了成功后的喜悦。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练,跨越了一步步的艰辛,你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大胆发问;你不怕失败,乐于付出,所以你变得睿智,变得坚强,变得充盈。在前进的道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在不懈的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自我……
请以“我          ,因为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将文题补充完整在作文。
(2)说真话,叙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3)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B C A A
二、按要求答题(27分)
6、疏—输    狷—捐    积—集   立—力
7、① 金就砺则利②工欲善其事 ③ 非志无以成才④临渊羡鱼⑤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⑥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8、(1)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意境。以 “夜”“风吹雨”的现实意境和梦境结合起来,来表达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心理。
(2)不矛盾。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在临终前没有亲眼看到沦丧的国土被收复的遗憾。
(3)前者以自己的现实处境衬托出“不自哀”的心态和“尚思”为国家出力的心理,后者以陈述的方式表达出自己人生生活的遗憾和渴望。
9、教师的写作命题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学生负担太重,暑假还要参加补习。暑期办班的行为要加以整顿。
10、例;耳边回荡着雄浑悲壮的长征组歌,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大渡河的滔滔急流,横断山的白白皑雪,大草地的霏霏淫雨,还有红军战士们一步一步艰难跋涉的身影。爱国自强,百折不挠,这笔珍贵的长征精神财富,当长伴我们前行。为重温红军艰苦 卓绝的光荣历程,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我们开展“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班会活动,下面……
11、(1)“扬子行动”重走长征路采访团奔赴长征出发点。
(2)提示:主要从此次行动能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并将它传播给广大读者,发扬光大长征精神的历史使命这个角度谈即可。
12、有朋友热情的鼓励,有老师谆谆的教诲,有长者郑重的嘱托,有亲朋好友殷殷的关爱,有历史沉思的絮语,有时代前进的号角。
三、阅读理解
(一)
13、①犯罪②反而
14、①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有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②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15、先退一步,然后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
(二)
16、①于是②带领
17、大王如果能命令将领出兵,派一个像我这样的人统帅军队,去收复中原。
18、要早立大志,及时奋发,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在危难面前能挺身而出,为实现志向,能克服种种困难,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气概。
(三)
19、这样的孩子很自私,因为求学的路很漫长,而自己的父母尽孝的时间却是不能等待的。
20、不能,“断然”二字体现的是子女在感情上与父母亲的割裂,包含了对“游子”行为的否定之情。
21、因为孝心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只要你尽力孝敬父母了,无论你 能奉献的是什么,都是一样的。
22、因为是亲请是无价的,也因为时间是残酷的不等人的,所以尽孝是不能等待的。
(四)
23、①解放战争期间,冀中还是敌军重兵踞守之地,而党中央却移驻西柏坡,首脑机关前移至距敌仅仅数十公里的鼻息可闻之区,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②横亘在晋冀之间的太行山脉西侧平缓而东侧陡削,河北一侧壁立千仞,许多地段大山矗立,无路可通。经过西柏坡的一条险道,介于滏口陉与井陉之间,极为隐蔽,易守难攻。当日的战争形势是由防守转入反攻,首脑机关毅然移驻于敌军腹地,显示的是一种大无畏的胆略。没有翻天覆地、扭转乾坤的雄心。
24、①名垂青史的革命圣地怎么成了一片汪洋?②解放后,党和国家为了解除山区常年干旱,筑坝蓄水,形成南岗水库,当年的西北坡村就深入湖底了。有了水库浇水,玉米获得了大丰收,满足了山区老百姓的温饱之需。山民们对党和国家淹西北坡建水库的决定非常感激。
25、修辞方法:排比。表达效果:通过排比句式显示了西北坡作为革命圣地的重要,从而有力地说明了“愕然”的原因。
26、①作者清醒是因为室外山风刚劲,使人透底清凉。走了一趟西北坡,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使作者明白了许多东西。
②心系百姓,方能保持与百姓的鱼水关系。领导核心同心协力、步调一致才能无往不胜。看待历史要实事求是。胜利了,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但是要清醒,要能把握好自己。
四、作文
略 (222.190.208.14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06秋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下一个『高一上语文期中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