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上)级语文半期试题\人教版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七年(上)级语文半期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水土一中七年级语文半期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在我们学校度过了半学期了,刚开始,应该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感觉不错吧!那么,就借半期考试检验一下我们学习的成果吧!请仔细答题。)(重庆市北碚区水土一中杨静)(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选出注音有误
试题预览
"水土一中七年级语文半期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在我们学校度过了半学期了,刚开始,应该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感觉不错吧!那么,就借半期考试检验一下我们学习的成果吧!请仔细答题。)
(重庆市北碚区水土一中 杨静)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2分)
(1)嬉(xī)戏 瞬(shùn)间 忍俊不禁(jīn)
(2)姊(zǐ)妹 地窖(jiào) 伐木丁丁(zhēng)
(3)黄晕(yūn) 唱和(hè) 获益匪(fěi)浅
(4)倔强(jiàng) 洗濯(zhuó) 心旷神怡(y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那一股足以擎天悍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B.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清脆的手势。
D.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叠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3、对加点词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这两个字形象生动,用拟人的手法让人联想到农民辛勤收割稻谷的丰收场面。)
B.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贪婪:在这里是不知满足的意思,不含贬义,这个词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清新空气的渴望。)
C.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响亮:指声音很大很清晰,写出了热带地区的热闹繁杂。)
D.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副产品:本指附带产生的物品,这里指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的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4、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熟语,取谐音换新义,琅琅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设置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语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4分)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
(1)淋浴器---水心所浴( )
(2)咳嗽药---咳不容缓( )
(3)洗衣机---爱不湿手( )
(4)蚊香----默默无蚊( )
5、选词填空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1从那一刻起,我()自己,绝不辜负生命。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的水花。
○3一颗颗()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4我的惟一()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A.告诉 迸起 肥硕 盼望 B.应许 迸溅 硕大 奢望
C.答应 迸出 硕大 希望 D.告诫 溅起 肥大 渴望
6、下列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流沙河的《理想》通过一连串形象的比喻,从多角度赞美理想,蕴涵丰富的意义。
B.《论语》是记录孟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C.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细腻地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格调清新。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出自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7、依次填入下列空格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3分)
,飘逸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散发着浓烈的祝福; ,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这淡淡的苦涩中所含的真谛。
○1生命是福 ○2生命是咖啡 ○3生命是茶
8、你在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格言、警句,请以“珍惜时间”为内容写出一条:
。(3分)
9、古代诗歌默写(10分)
,志在千里。
,把酒话桑麻。
万籁此都寂,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似曾相识燕归来。
,江春入旧年。
乱花渐欲迷人眼, 。
《观沧海》中描写山水、草木的诗句是 , 。
(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解释加点的词。(4分)
(1) 内自省也
(2) 士不可以不弘毅
(3) 死而后已
(4) 勿施于人
11、 翻译句子。(2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 理解填空。(4分)
(1)“ ”,这句话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的考验。
(2)选文中讲到学习态度,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3)选文第三则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重”表现在“
”,“远”表现在“ ”。
(5) 文中有些词句已成为成语保留下来,请你写出两个: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有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3分)
三
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14分)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4、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 ,作者是从自身感觉的角度,通过 手法写的。
选文中即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又是贯穿全文主线的一句话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5、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
响晴:
响亮:
温晴:
16、“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一句中,“声”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分)
17、第二段首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在行文结构上属 ,总写济南冬天“出奇”之处的句子是 (2分)
18、第二段写济南的地理环境特点,成功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一个例子并在句子下划横线,并谈谈其表达作用。(3分)
19、第二段通过对人们在冬天里的神情、感受和 描写,表现出生活在济南的人们对冬天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4分)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0、 文中第一段用了两个“悄悄”,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3分)
21、“我”瘫痪以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3分)
22、文章第四段与前文哪一句相照应?(2分)
23、“我”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可能是什么?(3分)
24、文中反复提到“菊花”,最后一段又对菊花作了细致的描绘。请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三)给孩子一片空间
在2003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一个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zhuan) 写的科学论文《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动发音》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蜜蜂只能靠翅膀的振动来发声——生物学界一直这么认为,我们的各种教科书上也一直这么认为。但12岁的聂利却推翻了这一似乎已经铁定的“真理”。她通过认真的实验,仔细的观察,用事实证明:蜜蜂不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它有自己的发声器官。
一个小学生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呢?为什么那么多的生物学家、教授、学者都没有发现“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这样一个事实,而被小聂利发现了呢?笔者认为,这恐怕是与聂利具有一种怀疑与创新的精神有关。12岁的她大概还没有受到太多僵化的所谓“标准”的束缚,她还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敢于怀疑“大人”所不敢怀疑的科学定律。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善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发现了这一真正的“真理”。
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有着太多的规矩,太多的标准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令,在老师的精心调教下,一个个都如从模具中浇铸出来的模型一样,标标准准,规规矩矩。大多数孩子应有的童趣、想象力早已消磨殆尽。他们考试有统一的答案,回答问题有统一的标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许多孩子根本不会甚至不愿意开动脑筋去积极思考,更谈不上要他们去怀疑,去创新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聂利的发现给我们的教育提了一个醒:教育需要怀疑,需要创新。前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古斯曼说:“传统教育的诸因素在小学的最初几年里,就(yi) 制了儿童身上先天的创造能力,在差不多四年的,将他们的思想纳入成人轨道的努力之后,到了十岁,在许多儿童身上,那种思考的自发性,那些闪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
第二单元自主检测题
』  下一个『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验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