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高二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邹城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高二试题(高二上册 鲁人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邹城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泗水教育局翟胜民QQ358718706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全部涂在答题卡上。3.第Ⅱ卷(主观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4.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第Ⅰ卷(选择题共36
试题预览
"邹城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高 二 语 文 试 题
泗水教育局   翟胜民  QQ  35871870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全部涂在答题卡上。
3.第Ⅱ卷(主观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4.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组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咋呼/咋舌       训诂/怙恶不悛       披靡/靡不有初
B.河畔/绊脚       捕捉/周公吐哺       公仆/前仆后继
C.薄命/薄饼       为难/为虎作伥       解除/浑身解数
D.创举/创痕       间架/间不容发       冠军/冠冕堂皇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枯燥         翔实         佳茗         睡眼惺忪
B.摇曳         温婉         讥讪         狼奔豕突
C.游弋         氤氲         嬉闹         废垣残瓦
D.溃逃         怅惘         馨香         气充霄汉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上海交大把发展校办企业作为振兴学校的重要策略,突破难点,形成了自我积累的________,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2)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         ,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3)连战说,他这次访问是自己离开大陆59年后首次踏足大陆,带有很多的感伤,不是千山隔阻,而是历史的    。
A.机制   原型  辛酸           B. 体制   原形   辛酸
C. 机制   原形  心酸           D. 体制   原型   心酸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联袂演出的小品《小崔说事》是继他们合作过的《实话实说》后又一部经典。全国人民在笑声中,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B.老太太的剪纸乡土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既与传统的民间剪纸风格陈陈相因,又打破了固有的模式范畴,因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如果上级领导干部将官位定价,通过卖官大发其财,必然导致上行下效,官场风气大坏,使有才能会实干的干部心灰意懒。
    D.这个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出国考察后认为,由于国情不同,国外企业的某些管理方法是不足为训的准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人口增加,往往出现滥伐林木、盲目猎杀、超限采摘、过量捕捞等问题,造成多种生物物种濒危的严重后患。
B.这里平均海拔5300米,高寒缺氧,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被称为“人类生命禁区”。
  C.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D.赖斯12日在接受采访时称,美国眼下没有使用武力遏制伊朗的核活动,但她指责伊朗重启核原料活动是对国际社会的危险挑衅。
6.下面的句子,用加标点的方法不可以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
   A. 书店经理对送书的店员说“此套书送到后不要退回”。
   B. 李经理同意挪用备用金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C. 班长说“这个问题我去和班主任说好了”。
   D. 王莉莉从操场走过来对我说:“我不喜欢她喜欢你。”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为无为之为,品无味之味
80年代末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教授曾赠一幅方斗于友,乃:“为无为之为,品无味之味”。
    任先生的赠语意味深长。
   “无为”是老子的哲学思想。“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无违”,即不违背客观事物的规律,改变客观事物的节奏。无为的境界,就是不违反万物自然发展的程式和机制,也就是不违反道理。老子说,圣人的学说是“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又说:“善行者,无达迹”。“无达迹”的行为,是使事物不留下伤痕的良好行为。“无为”就是“无达痕”。仔细检讨现在人类的许多行为(包括我们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于主观意志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自然秩序和固有的规律,而给自然和人类自身带来越来越多的危害。后人把老子的“清静”与“无为”结合起来成“清静无为”,其意为不贪、不躁,便可达到无为的境界。
    “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独有的概念。这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达很有关系。刘勰、司空图对此都有很高的见解。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谈论诗首先要善于“辨于味”,诗歌的“味”,并非酸义是酸,咸义是咸,而是要达到一种“咸酸之外”的“醇美”,或者说,是一种 “味外之旨”。在同文中,他又用了一种相似的说法:“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音韵外之致耳。”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超以象外,得其环力”。古人又云:“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适,是文之真性灵也。”故林语堂云:“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何以故?平淡去肤淡无味,只有毫厘之差。”晋人的行草若断还连,似奇反正,以韵相胜,泊然无为而休气和平,意态超越而神明焕发。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画旨》中提倡“平淡天真,自然浑成”。人淡如水,水淡如云,云淡如风,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淡”,是“无”,是“无味之味”。无味之味乃味之极也。
    只有真正体会到“无为之为”和“无味之味”,你才能在人生和文学艺术上达到崇高的境界。“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此之谓也。
7.下列分别对“无为之为”和“无味之味”的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前者指老庄的哲学思想;后者指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独有的概念。
B.前者指“无违”,即不违背客观事物的规律,不改变客观事物节奏,后者指与中国
古代饮食文化的发达有关的古典美学的特殊范畴。
C.前者指“无达迹”的行为;后者指文学的一种最高境界。
D.前者指“清静无为”,即不贪、不躁;后者指一种“咸酸之外”的“醇美”,即“味外之旨”。
8.对第二段“任先生的赠语意味深长”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著名的哲学家,任先生的赠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这一哲学命题。
B.作者引用了老子及古代的一些诗评诗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任先生赠言“意味深长”之所在。
C.作者借“任先生的赠言”这一话题,谈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
D.这句话在文中独立成段,既有强调作用,又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只有不违反万物自然发展的规律,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
B.只有将“无为”和“清静”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类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 
C.晋人的行草如果断了还能相连,那么能够说明书法家达到了“大自然无为而休气和
平”的境界。
D.人类之所以达到了文学艺术上的崇高境界,是因为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无为之为”。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王韶,宇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世居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齐失纪纲,于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于下,取乱侮亡,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赐口马杂畜以万计。迁内史中大夫。宣帝即位,拜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千户。转灵州刺史,加位大将军。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韶尝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高祖闻而嘉叹,赐金百两,并后宫四人。平陈之役,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帅师趣河阳,与大军会。既至寿阳,与高颖支度军机,无所壅滞。及克金陵,韶即镇焉。晋王广班师,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几岁余。征还,高祖谓公卿曰:“晋王以幼稚出藩,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于是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绢五千段。
    开皇十一年,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殊不解作官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解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季,犹且用心,况逢明圣,敢不罄竭!但神化精微,非驽蹇所逮。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于畴昔,昏忘又多。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上劳而遣之。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仍为长史。岁馀,驰驿入京,劳敝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谢而罢之     罢:罢免            B.帅师趣河曰     趣:赶赴
C.韶辞谢曰       谢:告别            D.非驽蹇所逮     逮:捉住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王韶“刚直”的一项是(       )
① 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           ② 王甚惮之,每事谘询
③ 韶既还,自锁而谏                         ④ 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
  ⑤ 柱石之望,唯在于公                       ⑥ 驰驿入京,劳敝而卒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韶年幼时气度高雅,人们认为他与众不同。随武帝征伐齐国时,王韶直言劝谏,武帝非常高兴,大大赏赐他。
B.王韶在攻克金陵后,被留在城中负责防卫,处理晋王的后事。几年后回到京城,高祖高度赞扬王韶,封他为柱国。
C.征伐陈国时,王韶任元帅府司马,与高颖一起指挥军队。高祖认为他辅助幼主有功,封柱国之位,赏给他财物一批。
D.皇上幸临并州时,王韶请求辞官。皇上同意他的请求,并给予慰劳。一年多后王韶入京时劳顿而死,皇上深感痛惜。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2分)
13.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劳所致?(2分)
    译文: 
   (2)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3分)
    译文: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5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诗中“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与杜甫《兵车行》中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都写到了古战场,两相比较:
(1)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共同之处?
(2)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15.根据要求填写古代诗词名句。(6分)
    中秋节又称“月亮节”,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李白描绘了“         ,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最好整座城市都映着月光。杜甫描写的则是“星垂平野阔,        ”的美景。王维运用月亮的天然光,就像现代室内装饰艺术家运用灯光那么棒,“           ,清泉石上流”,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不是味道全没了吗?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有三幅“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            ”;   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            ”;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张九龄所描绘的壮丽的文字图画,也很使人动心,“         ,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渴望苦难
登上别号“小唐古拉”的桃儿九山,视线尽头就是东西走向的唐古拉大山脉了。那里雪封雾障、莽莽苍苍。在这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青藏公路上,面迎恒久的大自然,处于意识的直觉状态,可以尽兴体验强烈的沉雄力度,体验巨大的空间感受。    
多年来,弄不清楚藏北高原以怎样的魅力,打动了我,诱惑了我,感召着我,使我长久地投以高举远慕的向往和挚爱。此时此地,我才恍然悟出了这谜底:那打动我、诱惑我、感召我的魅力是苦难。
藏北是充满了苦难的高地。寸草不生的荒滩戈壁居多,即使草原,牧草也矮小瘦弱得可怜。一冬一春是风季,狂风搅得黄尘铺天盖地,小草裸露着根部,甚至被席卷而去。季候风把牧人的日子风干了。夏天是黄金季节,贵在美好,更贵在短暂。草场青绿不过一个月,就渐渐黄枯,其间还时有雹灾光临。游牧的人们抗灾能力极低,冬季一旦有雪便成灾情。
藏北高原之美是大美,是壮美;藏北高原的苦难也是大且壮的苦难。
我读过一本译著中的一番话:科学成就了一些伟大的改变,但却没能改变人生的基本事实。人类未能征服自然,只不过服从了自然,避免了一些可以避免的困难,但没能除绝祸害。地震,飓风,以及类似的大骚动都提醒人们,宇宙还没有尽入自己的掌握……事实上,人类的苦难何止于天灾,还有人祸;何止于人祸,还有个人难以言状的不幸。尤其是个人不幸,即使在未来高度发达了的理想社会里,也会忠实地伴随着人生。而这种痛苦无疑充实了每个肯于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这或许也算一种生活于世的动力。
在唐古拉山的千里雪风中,我感悟了藏北草原之于我的意义,理解了长久以来使我魂牵梦绕的、使我灵魂不得安宁的那种极端的心境和情绪的主旋律——渴望苦难。
渴望苦难,就是渴望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一些,渴望风雪之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不幸联绵而至,疾病蜂拥而来,渴望历经磨难的天涯孤旅,渴望坚苦卓绝的爱情经历,饥寒交迫,生离死别……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收获五彩斑斓的人生之果。不然就一败涂地,一落千丈,被误解,被冷落,被中伤。最后,是渴望轰轰烈烈或是默默无闻的献身。
一位学者曾断言,安宁与自由,谁也无力兼获二者。我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后者,宁肯受苦受难。我们超乎常人地渴望和追求自由,幻想扶摇长空来一番“逍遥游”,以展示垂天之翼。不幸又清醒地意识到毕竟还需栖落于大地,并明确知道对于人类苦难仅有伤感情调很不够,仅有伤感情调远不能认识和理解我们的西藏。于是,作为社会人我们只好力所能及地尽着自己那份义务和责任,只在精神世界里,珍存着作为自然人的飞翔之梦。    
此刻,寒气逼人的唐古拉山顶,火红的橘黄的深蓝的经幡在玛尼堆上招摇。这是环境世界的超人力量和神秘的原始宗教遗风的结合,可以理解为高寒地带人们顽强生存的命运之群舞,是与日月星光同存于世的一种生命意象,具有相当的美学魅力。
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
我们终于没能到达山那边,我在这冰天雪地里的感悟,却使灵魂逾越了更为高峻的峰岭,去俯瞰更为广阔的非环境世界。心灵在渴望和呼唤苦难,我将有迎接和承受一切的思想准备。而当寻求到了苦难的真实内涵,寻求到了非我莫属的精神美学,将会怎样呢?也许终于能够高踞于人类的一切苦难之上,去真正领受高原的慷慨馈赠,真正享有朗月繁星的高华,山川草野的壮丽。到那时,帐篷也似皇宫,那领受者将如千年帝王。    
                                                            (原文有改动)
16.(1)“藏北是充满了苦难的高地”,从文章第三段看,藏北的苦难指的是什么?(3分)
答:
(2)作者认为人类的苦难还有哪些?(3分)
 答:
17.围绕“渴望苦难”这一中心,作者的思路是如何逐层展开的?(4分)
  答:
18.作者认为“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那么苦难之于人生
有怎样的价值?请根据文意分点概述。(6分)
  答:
19.本文多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展开论述,请从下列两例中,任选一例,简要阐述文句含意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4分)
(1)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收获五彩斑斓的人生之果。
(2)幻想扶摇长空来一番“逍遥游”,以展示垂天之翼。
 答:含意是

好处是


六、(12分)
20.下面的文字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三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5分)
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已经走向了世界。在德国首都柏林,商场里摆放着印有中国文字和龙的图案的贺年卡,德国人对这样的贺卡趋之若鹜。英国首相布莱尔向华人拱手拜年的照片遍布各大报纸头版。走在巴黎繁华的商业街区,百货公司屋顶倒挂的巨大“福”字,沿街橱窗中展览的“中国红”系列图片,让人无时无刻地被浓浓的节日气氛感染着。中国春节文化,是一种家的文化,一种团圆的文化,一种和谐的文化。这是春节之所以走进西方人日常生活的魅力所在。
   ⑴              改为              
   ⑵              改为              
   ⑶              改为              
21.依照下面的例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要连贯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分)
    如果自然是一本书,旅游就是阅读,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登山,你可以读到深厚雄奇;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
   答:如果

22.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下面所开展的活动的目的。(3分)
    学校开展的“中华魂”的德育工程构建了“修德、悟道、养善”、“阳光网站”、“成长互助”、“以伟人为友,与圣贤同行”等德育活动,将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结合,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与和谐发展。 
    答: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碰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痛苦、误解、委屈、失败……你怎样去面对这一切,承受这一切,以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好自我关系,摆正心态,达到自我和谐呢?
   请以“自我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高 二 语 文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1.C(A项,zhā/zé  gǔ/hù   mǐ/mǐ; B项pàn/bàn  bǔ/bǔ pú/pū;C项, bó/báo,wéi/wèi, jiě/xiè;D项,chuàng/chuāng, jiān/jiān, guàn/guān)2 D.( “充 ”误写)3.A(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此处“上海交大校办企业”用“机制”恰当。体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机构。原型: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依据,原形:原来的形状,或本来面目。心酸:指内心悲痛,辛酸:多比喻生活经历艰难、痛苦)
4.C (“付诸东流”多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陈陈相因”多比喻沿袭老套办事,没有改革创新精神。“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做,多指贬义,“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遵循的准则或效法的典范。)
5.B(A项“由于”造成缺主语,“严重后患”是“物种濒危”的赘余;C项“秦俑成为当务之急”主谓搭配不当,应是“艳丽的秦俑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D项语意不明。是美国不使用核活动武力遏制伊朗的核活动,还是对伊朗的核活动不使用武力遏制?存在歧义。可改为“……没有使用武力遏制伊朗核活动的计划”。)6.C(A句在“后”“要”后加逗号。B句在“同意”后加逗号。C句将“去”改为“已经”。D句在“她”后加逗号)
7.C (A、B、D都分别只谈了二者的表现形式而非“内涵”。“内涵”涉及文章主题,可从文章最后选自《谈艺二则》判断出来。也可以从标题来推断。标题中的第一个“为”和“味”,都是动词,分别与C项搭配。第2节和倒数第二段也分别作了诠解)
8.A(文章主题不是谈“哲学命题”,“生动形象”也有误)
9.A(扣住“本文提供的信息”A项前后二句可以互为充要条件,推断正确;B项的“清静”不是唯一条件,是“后人”将其与“无为”结合;C项的“如果”是对文中“行草若断”的“若”的误解,应为“好像”;D项前后句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原文是条件关系,且“文学艺术”是针对“无味这味”而言的。)10.B (A项“罢”是“停止”的意思;C项中“谢”是“推辞”的意思;D项“逮”是“及、达到”的意思)11.A (②是晋王的行为。④是晋王对王韶委以重任。⑤是皇上对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鲁人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邹城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下一个『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苏教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