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二单元课内阅读训练练习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二单元课内阅读训练练习题
(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二单元课内阅读训练练习题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题(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
试题预览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二单元课内阅读训练练习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一)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都很泄气。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铁路线。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荻港( ) 锐不可当( ) 泄气( ) 歼灭( )
2、下列各项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密,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的热烈气氛。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均是”等词语有力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
3、文中空缺处填写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击败 占据 管制 封闭 隔断
B、击退 攻占 管制 封闭 阻断
C、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D、击垮 攻克 控制 封锁 斩断
4、本文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请简要回答。
5、本文第二句中“西起九江”后为什么要加“(不含)”?
6、文中“此种情况”承上文的叙述,具体指
7、“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这句话巧妙地交代这则消息的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 ,增强了消息的思想性。
8、这段文字既有记叙,也有议论。找出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新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 本文又选自《 》初一我们还学过出自此文集的一篇文章是《 》
2、当阿长问及《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为什么还是对她说了?( )
A、因为她很凶,害死了我的隐鼠,我很怕她。
B、因为我猜想她能弄到《山海经》,因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C、因为她是长辈,出于尊重,所以对她说了。
D、因为我当时非常渴慕《山海经》,但凡有人问起,就会把心事说出来。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当时“我”的心理活动可能是怎样的?( )
A、非常激动,思慕已久的书来了,埋藏心头已久的心事一向子实现了。
B、暗地里笑阿长,居然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
C、怀疑阿长的用心,以为她以此来收买我。
D、心情不好,因为阿长买的书质量低劣,看了不舒服。
4、作者在其后不久得到了石印的精美的绘图《山海经》,“比木刻的精致多了”,为什么作者却一直对木刻的印制低劣的绘图《山海经》保持那么深刻的印象?
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6、第②段对长妈妈作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及性格特点?
7、文中“果然”一词写出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三)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1、文中括号内部分运用了哪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
A、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 C、心理描写 D、行动描写
2、“一定是他”中的“他”指的是( )
A、内山老板 B、曹先生 C、鲁迅先生 D、小说《铁流》的作者
3、破折号用法与“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一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B、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C、“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D、“哦!您,您就是——”
4、对段中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时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为了保护鲁迅先生的安全,有意不叫出他的名字。
B、因心情紧张激动而说不出话来,无法叫出鲁迅的姓名。
C、因为自己身份低微,所以不敢把鲁迅先生的名字叫出来。
D、没有把握,怕认错了人遭人耻笑而不敢叫出姓名。
5、作者把鲁迅先生称为“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这四个称呼各有什么含义?反映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怎样的感情?
6、上文画波浪线的语句体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
(四)
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
。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 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1、在文中空白出填上一句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被撵走了。
B、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C、我们撵走了身上的疲劳、饥饿。
D、都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撵走了。
2、下面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段文字表现了梨花姑娘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B、这几段文字从侧面表现了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
C、这几段写的是小茅屋的环境,实际上是为了突出“我与老余”愉快的心情。
D、这几段文字没有提到梨花姐妹,却处处是写的梨花姐妹。
3、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小茅屋是梨花姑娘建造的。
B、竹筒里的米、盐巴、辣子是守山护林的老人送来的。
C、“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句话从全文角度看是一个设问句。
D、“装满了水、扫射了一圈、尝了一口”几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
4、“驿路梨花处处开”这诗句出自 (朝代) 的《
》
5、文段引用诗句有何作用?(结合全文内容理解)
答案:(一)1、dì dāng xiè jiān 2、C 3、C 4、从时间上看,中路军首先渡江。 5、“不含”即不包括的意思,括号表示解释说明。这样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6、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7、背景 原因 8、揭示敌军溃退的原因。
(二)1、《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 朝花夕拾》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D 3、A 4、因为那是第一次得到的,是思慕已久的,是阿长这个在我看来不可能弄到的人买来的。5、在孩子看来,当时能买到这书的人是很了不起的。6、外貌 动作 语言 高兴、激动 热情、善良 7、意外、惊喜
(三)1、B 2、C 3、D 4、A 5、志同道合 亲密无间 崇敬爱戴 效仿学习 无比崇敬之情 6、热情关心下一代青年
(四)1、B 2、C 3、C 4、宋 陆游 《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5、结构上呼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中心 (222.215.160.13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
中考语文古文练习精选
』  下一个『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半期考试卷语文试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