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高三下册 上海版本)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分)择死与择生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绊着我。后世一直将屈
试题预览
"一.阅读(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分)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绊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临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国破山河在”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作者分别是       和       (2分)
    2.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6分)
     (1)“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答:                                                                          
   4.有条理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他们择死与择生”的崇高意义。(6分) 
   (1)屈原择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择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择死与择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对照鲁迅的这段话,就引文末段“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字数在100字以内。(4分)
□□□□□□□□□□□□□□□□□□□□□□□□□□□□□□□□□□□□□□□□□□□□□□□□□□□□□□□□□□□□□□□□□□□□□□□□□□□□□□□□□□□□□□□□□□□□□□□□□□□□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20分)
①艺术美是具有客观性的。艺术形象是通过物质手段创造出来的,因此,艺术美就具有了物态化的形式。艺术美之所以必须具有客观的物态化的形式,主要取决于两个原因:一是艺术家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才能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家不可能在抽象的幻想世界中凭空塑造艺术形象。画家如果离开了画布、色彩,雕塑家如果离开了泥块、石头,就无法从事艺术创作活动。二是艺术家进行创作,总是为了使人感知、认知,从而发挥其社会影响。如果不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材料,艺术家就无法将审美的感受转化为具体形象,使其获得欣赏的价值。正因为如此,艺术作品一经诞生,就成了客观的感性存在。另一方面,艺术美的根源也是存在于客观现实之中的。不但艺术原料存在于客观现实生活之中,就连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感情,也是由客观现实生活所决定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所以,离开了客观现实生活,艺术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艺术的花朵就会枯萎。
②艺术美具有客观性,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总是融进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评价,因而艺术形象就表现出极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而且,艺术家凭着他的先进的世界观、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及卓越的艺术技巧,可以通过有限的现实材料,表现出无限丰富的社会内容来。这样,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浓重的感情色彩和巨大的能动作用,便使艺术美突出地表现了它的主观性。
③由此看来,艺术美虽然具有客观性,但就其实质而言,仍然是偏重于主观性的。我们可以这样说:艺术美就是用物态化形式体现出来的人类审美的积极成果,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对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的真实反映。所以,艺术美实际上就是艺术形象的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艺术形象都是美的,只有典型形象才是美的,因此,艺术的典型性,就成为艺术美的重要标志。
④艺术典型是具有普遍而又深刻的思想意义的、鲜明而又独特的艺术形象。一方面,形象是栩栩如生的,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它的思想意义又是深刻的、有着普遍性的。阿Q这个艺术形象为什么是美的?因为他不仅自然素质与众不同,就是他的社会心理、行动方式、生活习惯乃至语言风格等,都是独特的,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印象;并且,作品正是通过这个阿Q,概括了当时那个病态社会中“国民性”的丰厚内容,深刻地揭示了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就使阿Q这个形象,具有了普遍的社会意义,成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典型。《阿Q正传》也正因此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美。显然,艺术美的高低,是由艺术典型性的高低来决定的。艺术作品的典型性越高,它就越是显得美。
⑤艺术典型或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之所以美,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从客观方面看,典型形象是对人类现实 生活的艺术概括,从不同的侧面显示着社会实践主体的本质力量;从主观方面看,典型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智慧的结晶,因此,艺术美也显示着艺术家的本质力量。所以,归根结蒂,艺术美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6.第①段中作者认为,艺术美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⑴                      ;
⑵                           。(4分)
7.作者认为就艺术美的实质而言,仍然是偏重于主观性的理由是                       
                                      。(2分)
8.第⑤段中“艺术美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这句话中的“人”指的是         与
              。(4分)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
A.艺术美是艺术家主观感情的表现。
B.艺术家的主观感性与客观现实生活,通过艺术形象而得到统一。
C.艺术原料与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感情都离不开客观现实生活。
D.艺术形象源于生活,所以艺术形象都是美的。
E.艺术美就是艺术典型形象的美。
F.本文阐明了艺术美的本质。
10.根据第④段的观点,另举一例阐明你对艺术典型的理解。(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题)(4分)
11.①祸患常积于忽微,                 (北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②                而攻守之势异也。(西汉•贾谊•《过秦论》)
③               ,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北宋•晏殊•《浣溪沙》)
⑤蝉噪林逾静,                 。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4题(7分)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12.这首诗从题材上说是         诗,这类诗歌最常用的手法是              (2分)
13.本诗颈联以         的手法,明写蝉                ,暗指诗人自己             
                                。(3分)
14.本诗的写作意图是                                                    (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3分)
西闾过东渡河,中流而溺,船人接而出之,问曰:“今者子欲安之?”西闾过曰:“欲东说诸侯王。”船人掩口而笑曰:“子渡河中流而溺,不能自救,安能说诸侯乎?”西闾过曰:“无以子之所能相为伤也。子独不闻和氏之璧乎?价重千金,然以之间纺,曾不如瓦砖;随侯之珠,国宝也,然用之弹,曾不如泥丸;骐骥騄駬,倚衡负轭而趋,一日千里,此至疾也,然使捕鼠,曾不如百钱之狸;干将莫邪,拂钟不铮,试物不知,扬刃离金、斩羽、契铁斧,此至利也,然以之补履,曾不如两钱之锥。今子持楫乘扁舟,处广水之中,当阳侯之波,而临渊流,适子之所能耳。若诚与子东说诸侯王,见一国之王,子之蒙蒙,无异夫未视之狗耳。”
15.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子独不闻和氏之璧乎(      )   曾不如瓦砖(      )
   契铁斧(      )               若诚与子东说诸侯王(       )
16.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船人掩口而笑曰”中“而”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秦王还柱而走          D.外连衡而斗诸侯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今者子欲安之                                                     
   无以子之所能相为伤也                                              
18.本文用         的手法,借和氏璧等人尽皆知的宝物也各有缺陷,揭示了           
                                  的道理。(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6分)
蜃说
    尝读《汉书•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 
    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①。列如崪岫②,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欻③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脯,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记“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而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 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
注:①巘:山峰   ②崪岫:险峻的山峰   ③欻:忽然
19. 《汉书》的作者是        ,“庚寅季春”中“季春”指农历      月,铜雀台为     
    (人名)所建。(3分)
20.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第见沧溟浩渺中(      )    鱼鳞相比(      )
   檐牙历历      (      )    会颖川主人走使邀予(      )
21.与“钟鼓楼翼其左右”一句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囊括四海之意
B.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C. 函梁君臣之首
D.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                                                     
  何暇蜃之异哉!                                                               
23.本文以           为序描绘了自然界海市蜃楼的奇景,目的是为借题发挥抒发       
                         的感慨。(3分)
二.写作(70分)
有人用“五行说”来形容人生: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内涵须深刻;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须诚挚;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你怎样看待人生?请以上述材料中的一点或几点作为中心,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218.242.170.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上海版本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试卷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  下一个『06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