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高一月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高一月考(高一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ù犄角jī栖息qī锲而不舍qìB渔樵qiáo不啻chì迷惘wǎng潜移默化qiánC战栗lì怪癖pǐ憎恨zèng瞠目结舌chēngD召唤zhāo纤巧xiān遒劲qiú贻笑大方yí2、下列词语中
试题预览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高一月考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追溯sù       犄角jī       栖息qī         锲而不舍qì
B渔樵qiáo     不啻chì      迷惘wǎng       潜移默化qián
C战栗lì       怪癖pǐ       憎恨zèng        瞠目结舌chēng
D召唤zhāo     纤巧xiān     遒劲qiú         贻笑大方y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沉缅         商榷         譬如          正襟危坐
B祈祷         摭拾         舟楫          完美无暇
C寥廓         蒙蔽         甄别          不绝如缕
D思忖         决择         惶然          一笔勾销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套用王勃的一句诗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
B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C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
D于是洁白的纸上,留下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防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B俗话说:疾风知劲草。经过血与火的考验,人们更了解解放军战士了。
C老师说:“如果把好的成绩比作毛,那么扎实的基本功就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B生活是一个宏大的竞技场,大家尽可以在那里进行夺取胜利的较量,但必须老老实实地遵守比赛的规则。
C这个地方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D在网上保护隐私的最好办法是自己不泄露隐私,增强隐私保护意识。
6、下列词语选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年青人充满了干劲,       风发,斗志昂扬。
②三十年前他就离开了家园      他乡,今天中秋佳节,他倍加思念远在千里的亲人。
③因为前几天发烧没有充分地复习,       他这次考试发挥失常,考砸了。
A意气      作客      以致          B义气      做客      以至
C意气      做客      以至          D义气      作客      以致
二(18分,每小题3分)
7、下列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B“六艺经传”中的“六艺”也叫“六经”,指的是儒家的六部经典之作《诗》《书》《礼》《易》《乐》《春秋》;“传”是用来解释“经”的著作。
C古代以地支纪时,如“止午未申三时”中的“午未申”;以天干地支纪年,如“壬戌之秋”中的“壬戌”。
D荀子,名况,先秦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今存《荀子》,是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8、下列句中“为”的读音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故为之文以志                        B梅花为寒所勒
C安可为俗士道哉                      D耳得之而为声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皆出于此乎                        自其不变者观之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拘于时
C觉而起,起而归                      顺风而呼
D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士大夫之族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枕以卧,卧而梦                       非能水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                       孔子师郯子
C是故圣益圣                           无远不到
D东望武昌                             顺流而东
11、下列句中加点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吾从而师之
C游于是乎始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客有吹洞箫者
C游于赤壁之下                         D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第Ⅱ卷(114分)
三(8分,每句2分)
1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四(9分,每句1分)
14、补出句中缺少的句子:
①看万山红遍,          ;         ,百舸争流。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        ,                       。
⑤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⑥是故,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⑦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⑧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⑨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
五(6分,每小题2分)
15、翻译划线句子,回答问题:
牧童评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①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chù 牵动)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②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①                                                                            
②                                                                            
③这则小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6分,每小题3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舟。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寺院名)。
①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②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七(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孩子,我希望我们不致有这么令人不愉快的关系。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你也许听过、读过父母干涉儿女婚姻一类的故事,譬如反对爱女嫁给穷小于等等,无论你如何指责这一类的行为,你依然不能抹煞它根本的动机——关怀子女的幸福。
    在“两代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大家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东东,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父亲》的书(你可以在我的书架上找到),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烦厌的“严父”怪癖。但是,就因为他们父子彼此多了点“友情”和理解,两代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的快乐。孩子,我从小丧父,没有享受过父爱,也没有机会服
从或反抗父亲。但是,即使对于温柔慈祥的母爱,我也曾犯过盲目反抗的错误。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已是后悔莫及!
    孩子,我可能有许多错误,你也可能有许多错误,可是,希望你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能够避免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轻率地对父母
下评断。而我,当你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能够对你们“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属于你的时代。孩子,我真希望你们兄妹,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让我们共享你们的喜乐,分担你们的烦恼。
17、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成熟”“独立”这两个词加上了引号?(3分)
                                                                              
18、“两代的矛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分)
                                                                              
19、怎样才能改变“两代的矛盾”?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弟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20、作者不喜欢这种求学的苦孩子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1、结合第三段思考,第四段作者想表明的是一个怎样的现实? (3分)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下一个『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