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学期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初三第一学期语文试卷(九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初三语文2005/11/9 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泠泠淙淙(zōng)阴晦(huì)焙烧(èi)打盹(dǔn)B.惬意(qiè)栈桥(zhàn)腻烦(lì)汲水(jí)C.地壳(qiào)褒贬(ǎo)颧骨(quán)斛子(hú)D.玲珑剔透(tī)五行缺水(xíng)恣睢(zì)晦塞(sè)2.下
试题预览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三语文             2005/11/9

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泠泠淙淙(zōng)    阴晦(huì)     焙烧(bèi)    打盹(dǔn)
B.惬意(qiè)         栈桥(zhàn)    腻烦(lì)      汲水(jí) 
C.地壳(qiào)        褒贬(bǎo)     颧骨(quán)    斛子(hú)
D.玲珑剔透(tī)      五行缺水(xíng)恣睢(zì)      晦塞(sè)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溪怎么样了呢?一半溪水另觅路径流向一边,另一半溪水流向另一边。
B.你不妨这样问一句:“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
C.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全新的载体可以         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
(2)只有科学          禽流感的活动规律,才能有效扑杀它。
(3)她就是小说中女主角的           。
A.激活    监控    原形             B.激发    监测    原形
C.激活    监测    原型             D.激发    监控    原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大家对王教授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之言。
B.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
C.只有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D.三年漫长的生活,如白驹过隙一般,在我苦苦的企盼中终于结束了。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秀丽的湖山和丰富的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
B.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
C.专家呼吁尽快淘汰二冲程燃油助力车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画山绣水》都是优美的散文,都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B.《学问和智慧》是议论文,阐释了“学问”与“智慧”的不同内涵及相互关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力培养。
C.《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是写景抒情散文,表达的政治理想分别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与民同乐”。
D.《故乡》、《在烈日和暴雨下》、《多收了三五斗》、《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小说,作者分别是鲁迅、老舍、叶圣陶和德国的莫泊桑。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落英缤纷(花)                 便要还家(邀请)
     负势竞上(向上)               皆生寒树(寒冷)
B.寻病终(不久)                 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若毒之乎(怨恨)               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
C.乡邻之生日蹙(窘迫)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沙欧翔集(集中)               长烟一空(全)
D.饮少辄醉(就)                 树林阴翳(遮盖)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将军身披坚执锐(锐利)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并怡人自乐(并且)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B.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可以已大风(治愈)  醒能述以文者(用)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助词,不译)           渔人甚异之(代词)
居庙堂之高(定语后置的标志)
D.积于今六十岁矣(到)               刻唐人今人诗赋于其上(把)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
9.将①--④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最大的 浪费是时间浪费。        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马克思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在无限浩瀚的时空里,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永无穷尽的。
① 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
② 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
③ 如果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长期地无谓的消耗,造成历史倒退,是亿万人民的损失。
④ 大有大的机遇,小有小的机遇。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 ②④①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32分)

一、按要求答题:(28分)
10.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将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1)瑰宝       (2)玉树琼枝    (3)错落有至    (4)骄健
  (5)碌碌无为   (6)眼花缭乱    (7)祈祷        (8)漫不经心
  (9)顶立相助   (10)辨伪去妄   (11)敷衍塞职   (12)众志成城
错别字
改正
11.根据提示默写:(6分)
(1)那柔曼如提琴者,          ;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2)我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                             ,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                          。
(3)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
(4)明月松间照,                       。
(5)                       ,春风不度玉门关。
(6)王静安的《人间词话》中所说学习的第二境界是指:      ,       
1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             ,共305篇。分为      、      、
      三大类。其表现手法主要是            、          、        。《诗经》以         言为主,间有杂言。(4分)
13.体会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1分)
  “卖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答:                                                         
14.理解“画山绣水”的意思,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妙处。(2分)
答:                                                        
1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论点是:                    (1分)
16.《陈涉世家》一文中揭示起义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1分)
17.《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秋景的句子是:                    (1分)
18.面对时光的流逝,我们常会用晏殊《浣溪沙》中的“       ,      ”
诗句来抒发感慨。(2分)
19翻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分) 
   答:                                                        
20.仿照例句,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2分)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21.当你听到0 5 ︱1•1 ︱1 1 5 6 7 ︱1 1 ︱……这段乐曲的时候,你会联想到哪些事物或场景?你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二、阅读分析题(44分)

(一)(7分)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2.这段文字选自柳宗元所著《       》,“余”是指        (2分)
23.作者由“疑”到“信”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分)
24.文中写作者曾经对一种社会现实表示怀疑,哪一就话概括这一现实?
答:                                                    (1分)
25.作者面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作者发出慨叹,进而揭露赋敛毒害的语句是:                (2分)
26.作者把改变黑暗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封建统治者,表现出阶级局限性,这一语句是:                                              (1分)

(二)(10分)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①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罪在谒者也。且谒者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注:①谒,拜见。
2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3分)
  (1)以:                       (2)使:               
  (3)说:                       (4)夫:               
  (5)释:                       (6)乃:               
28.下列加点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不死之药                       B.中射之士
C.操之以入                       D.无罪之臣
29.中射之士认为自己不该杀讲了几条理由?(用现代汉语回答)(3分)
  其一:                                                      
  其二:                                                      
30.荆王没有杀中射之士,你认为是因为中射之士的哪一点理由?(2分)
答:                                                        

(三)(13分)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穿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呵!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但又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3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1)上述语段选自《故乡》,体裁是回忆性散文。          (      )
  (2)文中的主人翁是闰土,文中的我是指鲁迅。           (      )
  (3)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有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往日的“豆腐西施”与今日的“圆规”等对比。                   (       )
  (4)闰土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海边气候恶劣,生活条件艰苦。(   )
32.注音:(1分)
猹(       )              噤(         )
33.闰土外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了            ;            。(2分)
34.试分析上述语段中我和闰土见面时的心态和神情。(4分)
  (1)“我”想要连珠一般涌出:……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说说被挡的原因是:                                                    
  (2)闰土脸上出现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说说闰土想说而又没有作声的原因是:                              (2分)
35.“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2分)
36.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形象 (2分)            (        )
  A.旧中国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摧残的破产的贫苦农民的形象。
B.在旧中国穷困潦倒,生活无法维持的农民形象。
C.由于多子,饥荒,苛税……等原因,致使穷困潦倒的农民形象。

(四)(14分)

白雾把城市锁进一片混沌。
我拎着一只磨破了皮的人造革小包,沿外滩熟悉的人行道,闷头走着赶往单位去上班。
浑噩,无意识,本能地移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07年中考模拟试题』  下一个『06年全国中考仿写题83例【含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