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初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九年级上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初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涸辙(hé)迁徙(xǐ)打折了腿(shé)锲而不舍(qì)B.痉挛(jìng)踱步(duó)炽热(zhì)坦荡如砥(dǐ)C.绮户(qǐ)谄媚(chǎn)绰号(chuò)舐犊之情(shì)D.歼灭(jiān)骤雨(z
试题预览
"2006年初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涸辙(hé) 迁徙(xǐ)   打折了腿(shé)   锲而不舍(qì)
B.痉挛(jìng)  踱步(duó)   炽热(zhì)  坦荡如砥(dǐ)
C.绮户(qǐ)    谄媚(chǎn)  绰号(chuò)   舐犊之情(shì)
D.歼灭(jiān) 骤雨(zòu)   蹴尔(cù)   庖丁解牛(bāo)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籍  英雄辈出  直接了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吉详  绿草如茵  一视同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汲取  茅塞顿开  相形见绌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D.云霄  以身作责  与日俱增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向明中学篮球队的整体实力比我们强,但我们不会甘拜下风。
B.对待同学的缺点,应真诚的帮助,不能讳疾忌医。
C.李明那被晒黑了的饱经风霜的脸,使人想起亚热带的阳光。
D.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起来。
4.下列一组句子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是中俄两国政府间迄今为止举办的最大型文化交流。
B.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人士时,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四点建议。5.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鱼儿在辽阔的大海中欢快游弋;羚羊         迅捷奔跑;熊猫          悠闲迈步;燕子孙       自由飞翔;采自古奥林匹亚赫拉神庙的奥林匹克圣火在闪闪跳跃、熊熊燃烧……
A.在广袤的大地上   在茂密的森林中   在蔚蓝的天空中
B.在广袤的大地上   在蔚蓝的天空中   在茂密的森林中
C.在茂密的森林中   在广袤的大地上   在蔚蓝的天空中
D.在蔚蓝的天空中   在广袤的大地上   在茂密的森林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见水端(尽头)       方七百里(才,仅)
B.臣是以无请也(询问)   高处不胜寒(承受)
C.吾与点也(赞赏)       俱用精神(作用)
D.执策而临之(鞭子)   独怜幽草涧边生(可怜)
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望桓侯而还走
B.一食或尽粟一石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汤熨之所及也
8.下列句子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B.何以效之?
译文:怎么来仿效它?
C.见贤思齐焉
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齐国人。
D.孰知赋敛之毒有是蛇者乎! 
译文:谁知道赋税的毒害很象这蛇一样啊!
二、填空、简答题(共16分)
9.默写、填空。(4分)
⑴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⑵晏殊的《浣溪沙》一词中直接抒发伤感情绪的句子是:                     ,                       
⑶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⑷《约客》中点题并表现客人久等不至心境的诗句:                        ,                        
10. 填人名,补足歇后语。(任选4小题回答,多填且答错者要扣分)(2分)
   (1)            借东风——巧用天时(2)           借荆州——有借无还
   (3)            进曹营——一言不发(4)           上梁山——官逼民反
   (5)            打宋江——过后赔礼(6)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泊 秦 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⑴诗的首句用了两个“笼”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⑵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批判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实则另有寓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12、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写出交谈的语言。2分
  张洁同学到商店买了单价四元六角的一支钢笔,付款时给了女收款员十元钱,没等找钱拿着笔就走了。走出商店忽然想起还没有找钱,于是,又返回去交涉此事。如果你是张洁,怎样说才能使收款员满意,并愉快的把钱找回来?请你把应说的话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最受公众喜欢的校徽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人大校徽主体构思是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寓意“人民”“人本”“人文”,隐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众”之意。
右图是北京大学校徽,中间的“北大”二字由三个篆书“人”字图形组成。认真读图后回答:三个“人”字图形的特点是                                          ,校徽突出的办学理念是                                     。(2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敬惜字纸
陈元麟
早些年作客香港,见九龙旧城公园有亭翼然,亭上横biǎn赫然镌刻着“敬纸亭”三个大字,不得其解。回到厦门后,请教本地一位文化界老前辈。老人告诉我,小时候,常在僻街小巷里见到挂着贴有“敬惜字纸”的字条的小篾篓子,路人自觉地将捡拾的字纸投入其中。有钱人家还专门雇佣人背着贴有“敬惜字纸”的竹筐,拿着火钳沿街捡拾字纸。所捡拾的字纸集中在固定的地点(如专门建造的小亭)焚烧,免得字纸飞落污浊之地。这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            ,“质本洁来还洁去”,花是圣洁的,字纸更是圣洁的。 
余生也晚,未能亲历如此感人的情景,但我们自小就被长辈告知:书不能放在和下身接近的地方,字纸不能丢在地下,不能用脚踩,更不能当手纸,否则就不识字,甚至要瞎掉眼睛,等等。在老一辈的观念中,写有文字的纸张是有灵性的,是不可以轻慢亵渎的。因此,我从小养成了爱惜纸张,珍重笔墨的习惯。上小学时,常用小石板学写字、做算术,记得母亲还找了一块能吸水的方型红砖,让我用毛笔蘸水在上面练毛笔。现在的一点书法功底就是在红砖上打的。那时,能在写字本或习题本上写字就算是奢chǐ的了。有了纸张也不敢随意浪费,总是正面写字或做题,反面当草稿,往往第一遍用铅笔写第二遍用钢笔写第三遍练书法,以充分利用每一张纸的价值。如今,虽然上了岁数,条件也大有改善,而且主要用电脑写作,但是,对纸和字的感情却始终不渝。 
按中国人传统观念,撰文写书,是要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用曹丕的话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那些能够写书并被出版的人也总是令人肃然起敬。如今,出书对普通人而言,不再神秘。只要你愿意并且付得起印刷费和相关费用,就可以自费出版。但这一来,也造成了出版物的泛làn。 
君不见,那些或者已经成名或者尚未成名而急于成名的,都纷纷披甲上阵,粗通文墨甚至文句不通者也跃跃欲试,花些银两雇用“枪手”。一时间,正式的非正式的甚至盗版的出版物汹涌而来。于是,洛阳不再纸贵,“学者”、“诗人”、“作家”、“书画家”满街走,八卦新闻、名人辞典、名人传记漫天飞,印刷精良装帧豪华的“书画集”却是鬼画符的涂鸦,动zhé数十万上百万字的煌煌巨著让人联想起注了水的猪,还有不知所云的诗和人云亦云的学术论文,还有越写越长、越减越多的文件报告,以及大街小巷屡治不愈的“牛皮癣”…… 
“敬惜字纸”是中国古训,也是民间习俗。所谓“敬”,是“敬畏”,敬畏文字,敬畏文化。旧时识文解字是少数人的事情,“文”与“字”就被神圣化了。曾经有一篇《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说道:“不知此字纸中,皆有天地日月之字,圣贤经书之文。以此种至极尊贵之物,视同粪土,能不折福寿而现受其殃,贻子孙以愚劣之报乎。”这当然带有迷信的成分,但作为精神的产物,文字并不仅仅是符号而已,确实随意不得。费孝通先生说过:“文章千古事,并非虚语。一个人的思想一旦写下,通过文字媒介,送入了别人的头脑,也就成了社会事实,发生社会影响,因而有功罪可论。”文字、文章是你的才情、灵性、品貌等等因素的精神投射,因此自古才有“书如其人”,“文如其人”之说。不轻易浪费笔墨,不怠慢亵渎字纸,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敬畏文字,也就是对生命的敬畏。 
所谓“惜”,就是爱惜笔墨,爱惜字纸。它的提出,最初可能因为纸张匮乏,且造纸工艺落后,既然开源难,节流就很重要了。在造纸业、印刷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纸张尽管不再昂贵,但因为世界能源有限,依然需要提倡节约。据统计,每生产一吨纸,需要3.5-5.5立方米木材作为原料。每天,我们的钢笔、铅笔、毛笔要挥霍多少立方米的木材?我们的复印机、打印机和印刷机每天要吞噬多少片森林?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想一想就觉得可怕。能源浪费的同时,也造成污染,影响着我们的居住环境。即便是不需要纸张的电脑写作,同样也不能随心所欲。虽说进入网络时代,键盘码字轻而易举,服务器空间近乎无限,信息的制造、传播和获取易如反掌,但信息垃圾因此也大量产生。老子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太多的垃圾信息也会损害人获取信息的能力。 
于是,每当我提起笔,或者坐在电脑的键盘前,总会想起那个动人的场景:一位背着贴有“敬惜字纸”的竹筐,拿着火钳的老人,沿着大街沿着深巷踽踽而行…… (《厦门晚报》) 
14.根据拼音写出文中所空缺的汉字。(1分)
  ①横biǎn (      ) ②奢chǐ (      )③泛làn (      ) ④动zhé(     )
15.请你根据语文课内与课外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3分)
①由第1自然段中“有亭翼然”一句,你会联想到我们学过的作家          (姓名)的作品                 (作品名称)。
②第1自然段中“这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                    ”,请你根据上下文填用四个字写出《红楼梦》中的一个相关情节。(答案写在此处的横线上)
③请从第4自然段“洛阳不再纸贵”中概括出一个成语:              。并写出与这个成语故事相关的一位文学家的名字或一部作品的名字:              。
16.请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点语句的意思。(3分)
   ①粗通文墨甚至文句不通者也跃跃欲试,花些银两雇用“枪手”。

   ②动zhé数十万上百万字的煌煌巨著让人联想起注了水的猪。
 
③大街小巷屡治不愈的“牛皮癣”。
 
17.从文中你会得知,老一辈人敬惜字纸的习俗有哪些具体表现?作者敬惜字纸的习惯又有哪些? (3分)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它同文题的联系。(1分)
   
19.结合本文,请你全面解释题目“敬惜字纸”的含义。(1分)
   
20.结尾一段作者说“总会想起那个动人的场景:……”,冒号后面的这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这样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
 

21.生活中你是否是“敬惜字纸”的?请你结合切身体会谈谈读完本文的感受。 (2分) 


(二)阅读《挫折是一种有益的收获》一文,完成22—25题。(共6分)
挫折是一种有益的收获
挫折,意味着失败、失利,人们对它无不厌恶。然而,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种种的失败或失利,例如,升学、爱情、事业等等,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遭遇到一些挫折。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追求和愿望都是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可实现的,在实现目标和愿望的过程中每每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只不过有的人遭遇挫折不自馁、不退缩;有的遭遇挫折不能自拔,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其实,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并不都是坏事。当你摔了一跤时,爬起来冷静地思考一下“为什么摔跤了”、“怎样才能避免摔跤”……你就会从中找到摔跤的原因和避免摔跤的法子,从此亦就会不摔跤或少摔跤。这样的挫折岂不是一件好事,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挫折,会使你练就坚韧的意志。这是因为挫折犹如风雨,当你经受了风雨的吹打,你的意志便同淬过火的钢丝,会使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任何打击和磨难。
挫折,会使你攀上高峰,越过险滩急流。这是因为挫折犹如一条绳索,坚强的人可以借助它攀高涉险,步人新的天地。
挫折,会使你走向成熟。这是因为通过挫折,会使你看清天不都是蓝的,云不都是白的;会使你发现患难之时见真情…… 
挫折,会使你走向成功。当你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你想得到的便会不期而至。因为,任何成功的过程都难免遇到挫折,可以说没有挫折便没有成功。
生活中,成功与挫折并在。要心存希望,便不能拒绝挫折。这就像我们既然接受了生,便不能回避生命尽头的死一样。因此,人不能因为迟早要死便丧失生的勇气,也不能因为有挫折而放弃对希望的追求。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懂得怎样面对挫折,怎样避免或减少挫折;才能勇敢地闯过生活中一个又一个挫折。为了生活,为了更美好的人生,我们应该心平气静地随时容纳挫折。因为,挫折也是一种有益的收获。
                              ( 文/程绍堂 2006.1《文载》)
22.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1分)
23.文章的第一段中采用了            、          论证方法。(1分)
24.仿照文章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形式,发挥你的想像后,再写出一段话。(2分)
挫折,会使你                 。这是因为                          。
2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也一定收益匪浅,简要说说你受到的启发。(2分)
                                                                 
 (三) 蜜蜂与排雷[6分]
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异常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味。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26.本文第二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三个方面:[3分]
第一,                     第二,                    第三,                   
27.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上文画线句子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是      和      。  [1分]
28.第二段与第三段分别运用了         和         说明方法。  [1分]
29.请你另举一个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  [1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18分
(一)鱼我所欲也 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策之不以其道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人不知而不愠
     C、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犹伯乐之见马
     3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32、翻译句子。(2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3、《鱼我所欲也》一文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态度的?(2分)

 (二) 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高一文言文同步练习,习题精选』  下一个『语文专项训练之诗歌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