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西贺州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课文默写出相关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8分)(1)居高声自远,。(虞世南《蝉》)(2)山光悦鸟性,。(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于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像《论语》八则》
试题预览
"广西贺州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出相关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8分)
(1)居高声自远,                           。( 虞世南《蝉》)
(2)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于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像《<论语》八则》中所说的那样  “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3分)
A、憧(tóng)憬     迸(bèng)发        问鼎苍穹(qióng)
B、湖泊(bó)       舷(xuán)窗       挥洒(sǎ)淋漓
C、磅(páng)礴     静谧(mì)        万籁(1ài)俱寂
D、矫(jiǎo)健      粗犷(kuàng)      忍俊不禁(jīn)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会萃      明眸善睐      争妍斗艳
B、隽永      海市蜃楼      销声匿迹
C、酝酿      茅塞顿开      再接再励
D、澎湃      坦荡如坻      如火如荼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关于传说的话,我们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B、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推敲着光和影,摄成称心如意的照片。
C、初中三年,光阴荏苒,许多往事都如片片枫叶,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诗集里。
D、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救死扶伤,她柔肠百转。她是中原大地的女英雄——任长霞。
5、遇到下列情况,你认为说话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A、甲乙两班同学为争得一面“精神文明奖”流动红旗发生争执,你想劝劝他们,于是说:“通过争吵来获得精神文明奖本身就不文明。”
B、你的同桌向你请教时,你说:“好吧,让我给你指点指点迷津。”
C、你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同学都向你祝贺,你说:“谢谢大家的肯定,希望大家的普通话说得像我的一样好。”
D、夜已深,你的邻居还在喧嚷,你过去劝阻说:“请不要大叫大嚷!”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你所学过的他的另外一首《       》与杜甫的《                》这两首叙事诗都体现了作者关心劳动人民疾苦,希望百姓过上温饱、安居生活的情感。(每空1分,共3分)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孤山寺北贾亭西”一句交代钱塘湖所处的位置在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
B、“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的意思是:随着春天的来临,湖水开始上涨,几乎与堤岸相平;天空中云气浓重,低垂于水面之上。
C、“争暖树”、“啄春泥”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天的沉寂中苏醒过来的春意和活力生动地描绘出来。
D、“最爱”“行不足”表明绿树成阴的白沙堤是诗人最喜爱和最留恋的地方,这里景色美不胜收,使诗人久久不愿离去。
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描绘了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叙了诗人                                     的情景,(每空1分,共2分)
                        
(二)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恶,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慭慭然,莫相知( 互相 )
B、益习其声(熟悉,习惯)
C、终不敢搏(击,扑)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才)
10、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便舍船,从口入
B、技止此耳/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C、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益习其声/曾益其所不能
11、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驴),悄悄地出来接近它。
B、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老虎)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
C、驴不胜怒,蹄之:       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D、技止此耳:             (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1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则寓言叙写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告诉人们:貌似强大的对手其实并不可怕。
B、文章对驴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借助对老虎外形、神态和心理描写从侧面表现驴愚不可及的形象。
C、“一鸣”、“一蹄”,貌似强大的驴,本领仅此而已。驴的形象,正是对现实中外强中干之人的写照。
D、这则寓言启示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探究的实践过程,也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给美丽做道加法
                                     高汉武
    (1)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2)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3)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进行课堂练习。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流淌在摊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男老师在教室的课桌问来回踱步,看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他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
   (4)一个小姑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
   (5)教室里低低地有了议论:
   (6)“臭美!扮啥酷呀!”
   (7)“上课怎么能照镜子?”
   (8)“活该受批评。”
   (9)“看老师怎么办!”
   (10)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的每一句议论。这些女孩子呀,全是十五六岁的年龄,作为旅游职业高中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精心挑选,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就如一巢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
  (11)其实,开始练习后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他看到她将镜片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
   (12)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
   (13)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
   (14)“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15)“有反射作用。”这很简单,全班56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16)“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56位同学变成57朵花,有一个同学借镜子反射出一朵。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的风霜雨雪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总数不变,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做进步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的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17)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18)当天晚自习时,照镜的小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13、全文的表述看,文中的男老师是一个                     、               
                  、                   的好老师。(每空1分,共3分)
14、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11)段画横线一句表明照镜女孩对容貌的关注超过了对知识的追求。
 B、(12)段画横线的“催化”指的是同学们的议论启发了男老师,使他迅速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灵感。
 C、(16)段前一个画横线的句子中“57朵花”表明56位同学再加上镜子中的女孩影像在老师的眼里是57朵鲜花,但它们的美丽是不一样的。
 D、(16)段后一个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书本可以使一个人变得美丽。
15、(1)文中“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一句的含义是                          
                                                                 。(2分)
(2)文末“给美丽做道加法”一句的意思是                                      
                                                                 。(2分)
16、受本文启示,你准备给你的美丽添加哪几笔“加数”?请你列出两个具体的做法:(2分)
  (1)                                                                      
(2)                                                                   

(二)宁静的野鸭湖
                          段建华    杨文宇
    走进野鸭湖,首先感觉到的是无比的宁静。太阳亮得耀眼,空气清新仿佛直达天穹,令人觉得这种宁静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于是愉快和怅惆同时俱来。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突然发现,当自己获得越来越多的金钱和闲暇的时候,也同样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噪音和污浊的空气。我们已无法像祖先们那样去尽情地享受春天的阳光、百花盛开的树林、飘过天边的云彩和摇曳着谷穗的田野这种壮丽的生命形式。这些心旷神怡的事早已消失,我们的生命被水泥和钢铁压迫成一个狭小的空间,我们贫乏到只能用金钱去购买一瓶纯净水和一片被歪曲的自然。这种被污染、被贬损的生存环境,是无法与生命的职责相协调的。于是,人们开始渴望重返保存着纯粹生命形式的大地。人们迫不及待地在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和呼喊了无数的口号来掠夺和改造自然之后,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呼喊更多的口号来保护和恢复自然。
    5年前,一位步入商海不久的文化人走进这片位于昆明市东北双龙乡境内,面积为2.3平方公里的人烟稀少的地方。这里的地势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中部为原天生坝水库,整个区域林木覆盖率达80%,每到春夏之咬,遍山杜鹃、山荼及各种野花盛开,的确是一块荒莽而迷人之地。但是,即使在这人烟稀少之地,人类的妄自尊大也留下了种种痕迹。面积180亩的天生坝水库由于源头工厂的污水大量排入,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湖中杂草丛生,浮萍盖湖,虻虫成片,臭气熏天。这位开发者和他的同伴们开始了思考。当我们的心灵站在比较正确的一边时,一种本能的对生命的尊重就在于我们的内心。人们总是满心欣悦地盼望加入伟大的生之交响曲,但对其他生命形式的倾轧却让他们只听到噪音,只看到污浊。近的有滇池、抚仙湖、洱海,远的如太湖、洞庭湖等,这些壮丽的生命都在数十年间被人类的愚昧和狂妄弄得奄奄一息。
    开发者们便把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放在首位。为湖区源头的骨粉厂建造了综合性水处理设备,在湖区打涝浮萍和杂草,放入鱼苗进行生态治理。对于树木植被进行分片管理,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几年来,湖区水质已经改善,浮萍野萍已不见踪迹,虻虫已成为益鸟虫鱼的口中之餐。环湖数公里的石板小径可以让人体会到青山绿水的宁静境界。湖面上时有野鸭起落。于是,原来的天生坝水库也就顺乎情理地被称为野鸭湖。
今天的野鸭湖走出了人与自然对立的怪圈,给人们这样一种启示:在世界的万物中,本来没有任何东西是被特别保护的,包括人自身。 当人类在无休止地掠夺、歪曲、改造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加倍地报复我们这种微薄而空虚的骄傲。人类早应该敞开胸怀,去接纳无数的生命和这些生命给我们带来的温情和美。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现代人的一种渴望,一个深藏的梦。当人类终于醒悟到应该放弃支配自然的权力时,就能够重返大地。
   宁静的野鸭湖就是这样的一个梦,一种渴望。

17.文中画线句中的“骄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种“骄傲”是“微薄而空虚”的?(4分)
答:                                                                      
                                                                          
                                                                        。
18.文末说“宁静的野鸭湖就是这样的一个梦,一种渴望”。从全文的表述看,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梦’和“渴望”?(6分)
答:                                                                      
                                                                          
                                                                       。
19.作者认为,“在世界的万物中,本来没有任何东西是被特别保护的,包括人自身”。请你写出一个例子并作简要分析,作为这一观点的佐证。(4分)
答:                                                                      
                                                                          
                                                                       。
20.文章呼吁“人类早就应该敞开胸怀,去接纳无数的生命和这些生命给我们带来的温隋和美”。请举出你在生活中由于接纳其他生命而给你带来“温情和美”的例子,并谈谈你的体会。(4分)
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上一个『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试题』  下一个『2006年秋季第一阶段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