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过关检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鲁人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过关检测试题(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中语文第四册过关检测试题(鲁人版)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一、(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玷污沾染服服帖帖拈轻怕重B.果脯哺育相辅相成捕风捉影C.毗邻纰漏如丧考妣蚍蜉撼树D.罢黜拙劣左支右绌咄咄怪事2.下列各组
试题预览
"高中语文第四册过关检测试题
(鲁人版)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一、(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玷污      沾染      服服帖帖      拈轻怕重
B.果脯      哺育      相辅相成      捕风捉影
C.毗邻      纰漏      如丧考妣      蚍蜉撼树
D.罢黜      拙劣      左支右绌      咄咄怪事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仓皇      仓皇失措        委屈        委屈求全
B.厉行      身体力行        嗔怒        瞋目切齿
C.启动      工程起动        意象        穷形尽相
D.推脱      推托责任        起讫        自古迄今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暴露出“少年作家”的众多问题:错别字连篇,文风华而不实,模仿韩寒……等等。
  B.“国无辞书,无文化可言”,大凡一种成熟的民族语言,基本上要有两部字典——一部是多卷本的详尽的历史语言字典,一部则是简明的老幼咸宜的小字典。
  C.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获奖应归功于集体的力量,剧本原作者的协助,摄影师、美工师、化妆师和演员的全身心投入,都是从未有过的。
  D.武汉大学的吴天明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大学语文研讨会上,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大学语文该教些什么?它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2007年秋季入学的大学—年级新生将使用重新            的教材。
  (2) 这些探测队员以         的精神在祖国天南地北找新的矿产资源。
 (3)人类基因的研究对认识生命本身,揭开生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审定    艰苦    奥妙      B.审订    艰苦    奥秘
  C.审订    坚苦    奥秘      D.审定    坚苦    奥妙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方面不想参加竞选政治游戏,另一方面又担心当选者会对自己更为不利,美国民众面对总统大选勉为其难。
B.天网恢恢,疏而不漏,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落网,公安部A级通缉令上的其他6名嫌疑犯也必将在劫难逃。
C.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D.各级统计部门一定要发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统计数据上做到丁是丁,卯是卯,绝不能想当然。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B.无论这个世界多么让人失意,人文学者都应当做到既不悲观自弃,也不急功近利,坚守住自己的学术之城。
C.经过全厂职工几年的努力,步云皮鞋厂由—个手工作坊发展为现代企业,步云皮鞋已经跻身世界知名品牌之一。
D.艺术类研究性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艺术审美活动,能有效地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


二、(12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8.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友止之                   指代上文的“郡中豪杰”
B.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指代上文的“张弘范”
C.召入谕之曰                 指代前文的文天祥
D.言者力赞从天祥之情,从之   指代上文的“言者”的进言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第Ⅱ卷
三、(16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译文: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3)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译文:                                                                    
12.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6分,每句一分)
  (1)                ,                ,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2)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                       。
(王勃《滕王阁序》)
  (3)吴锦好渝,舜英徒艳。              ,                 。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4)                  ,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滕王阁序》)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6)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           ,                  ,何必出入世之面目?
                                                       (全祖望《梅花岭记》)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冬   天
茅盾 
诗人们对于四季的感想大概颇不同罢。一般的说来,则为“游春” ,“消夏”,“悲秋”,——冬呢,我可想不出适当的字眼来了,总之,诗人们对于“冬”好像不大怀好感,于“秋”则己“悲”了,更何况“秋”后的“冬”!
所以诗人在冬夜,只合围炉话旧,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幸而冬天有雪,给诗人们添了诗料。甚而至于踏雪寻梅雪,此时的诗人俨然又是活动家。不过梅花开放的时候,其实“冬”已过完,早又是“春”了。
我不是诗人,对于一年四季无所偏憎。但寒暑数十易而后,我也渐渐辨出了四季的味道。我就觉得冬天的味儿好像特别耐咀嚼。
因为冬天曾经在三个不同的时期给我三种不同的印象。
十一二岁的时候,我觉得冬天是又好又不好。大人们定要我穿了许多衣服,弄得我动作迟笨,这是我不满意冬天的地方。然而野外的茅草都已桔黄,正好“放野火”,我又得感激“冬”了。 
在都市里生长的孩子是可怜的,他们只看见灰色的马路,从没见过整片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地,他们即使到公园里看见了比较广大的草地,然而那是细曲得像狗毛一样的草皮,桔黄了时更加难看,不用说,他们万万想不到这是可以放起火来烧的。在乡下,可不同了。照例到了冬天,野外全是灰黄色的枯草,又高又密,脚踏下去簌簌地响,有时没到你的腿弯上。是这样的草一一大草地,就可以放火烧。我们都脱了长衣,划一根火柴,那满地的枯草就毕剥毕剥烧起来了。狂风着地卷去,那些草就像发狂似的腾腾地叫着,夹着白烟一片,红火焰就像一个大舌头似的会一下子把大片的枯草全舐光。有时我们站在上风头,那就跟着火头跑;有时故意站在下风,看着烈焰像湖水样涌过来,涌过来。于是我们大声笑着嚷着在火焰中间跳。一转眼,那火焰的波浪已经上前去了,于是我们就又追上送它。这些草地中,往往有浮厝的棺木或者骨殖甏(bèng,瓮一类的器皿) ,火势逼近了那棺木时,我们的最紧张的时刻就来了。我们就来一个“包抄”,扑到火线里一阵滚,收熄了我们放的火。这时候我们便感到了制服敌人那样的快乐。
二十以后成了“都市人”,这“放野火”的趣味不能再有了,然而穿衣服的多少也不再受人干涉了,这时我对于冬,理应无憎亦无爱了罢,可是冬天却开始给我一点好印象。二十几岁的我是只要睡眠四个钟头就够了的,我照例五点钟一定醒了。这时候被窝是暖烘烘的,人是神清气爽的,而大家又都在黑甜乡,静得很,没有声音来打扰我,这时候,躲在那里让思想像野马一般飞跑,爱到哪里就到哪里,想够了时,顶天亮起身,我仿佛已经背着人,不声不响自由自在做完了一件事,也感得一种愉快。那时候,我把“冬”和春夏秋比较起来,觉得“冬”是不干涉人的,她不像春天那样逼人困倦,也不像夏天那样使得我上床的时候弄堂里还有人高唱《孟姜女》,而在我起身以前却又是满弄堂的洗马桶的声音,直没有片刻的安静。而也不同于秋天,秋天是苍蝇蚊虫的世界,也是疟病光顾我的季节啊!
然而对于“冬”有恶感,则始于最近。拥着热被窝让思想跑野马那样的事,已经不高兴再做了,而又没有草地给我去“放野火”。何况,近年来的冬天似乎一年比一年冷,我不得不自然多穿点衣服,并且把窗门关紧。
不过我也理智地较为认识了“冬”。我知道“冬”毕竟是“冬”,摧残了许多嫩芽,在地面上造成恐怖;我又知道“冬”只不过是“冬”,北风和霜雪虽然凶猛,终不能永远的不过去。相反的,冬天的寒冷愈甚,就是冬的运命快要告终,“春”已在叩门。
“春”要来到的时候,一定先有“冬”。冷罢,更加冷罢,你这吓人的冬!
                                                                 (写于1934年〉 
13.作者说:“诗人们对于‘冬’好像不大怀有好感”,接着又说“踏雪寻梅”、“诗人俨然又是活动家”,这矛盾吗?试说出理由。(4分)
答:                                                                                      
                                                                                          
14.“我不是诗人,对于一年四季无所偏憎。”其实作者对春夏秋三季是有明显贬抑的。请概括出作者对其它三季的贬抑说法。(6分〉
答:                                                                                       
                                                                                           
15.十一二岁时作者对冬的印象如何?二十以后对冬的印象又如何?试作简要概括。(4分〉 
答:                                                                                       
                                                                                           
16.文末说“冷罢,更加冷罢,你这吓人的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  下一个『粤教版必修一二课内文言文高考复习测试(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