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过关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鲁人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过关测试(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按照2007年山东高考考纲草案拟制高中语文第二册过关检测试题(鲁人版)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一、(18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准确的一项是()A.伴侣(lǚ)寥廓(kuò)遒劲(jìn)B.峥嵘(róng)谣诼(zhuó)侘傺(cì)C.诟(gòu)骂訇(hō
试题预览
""按照2007年山东高考考纲草案拟制
高中语文第二册过关检测试题
(鲁人版)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一、(18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准确的一项是(   )
   A.伴侣(lǚ)      寥廓(kuò)     遒劲(jìn)    
   B.峥嵘(róng)    谣诼(zhuó)    侘傺(cì)
   C.诟(gòu)骂     訇(hōng)然    剡(shàn)溪
   D.伫(chù)立     兰皋(gāo)     嵯(cuó)峨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檀木   雕梁画栋    宽慰    敛声屏气
   B.纳罕   放诞无礼    绸缎    蘖根祸胎
   C.沾惹   娇生贯养    惫懒    懵懂顽童
   D.眉稍   瞋视有情    洗漱    行为偏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战时,丘吉尔是英雄,因为他顺应了        ,推动了历史。在另一情况下,英雄也可能成为历史进程中的绊脚石。
②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珍藏、丰厚的文化       以及极高的科学艺术价格而著称。
③1995年,法国摄影师Yann Arthus开始了这项名为“     地球”的摄影活动,从空中拍摄了一百多张照片,以此作为对新世纪的贺礼。他声称,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目录,更是一份关于人类和生态的宣言。
④国外有一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逃不过去,即纳税和死亡。”      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
A.时势   积聚   鸟瞰   因此 B.时事   积聚   俯视   因此
C.时势   积淀   鸟瞰   因为 D.时事   积淀   俯视   因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俄罗斯副总理在接受中国新闻媒体联合采访时说,俄、中互办“国家年”是涵盖多领域的综合性大工程,其活动规模之大和参与单位数量之多都是震古烁今的。
B.作者用那些无比鲜活的语言描画了无比鲜活的人物,不论是小丫、小荷、二愣子,还是大队书记、杨复草,都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C.安全生产的措施落实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现在出现了天空明净、绿树葱郁、河清海晏的喜人景象。
D.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顾现实生活的逻辑,也不顾叙述自身的逻辑,只是一味地堆砌情节,简直是放任自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完善的规划、细致的预算、周密的方案让国际展览局考察团的全体成员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
B.建设新农村,无论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到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但这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把原来的推倒重来。
C.这所学校邀请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走进学生和家长中间,就加强师生沟通、缓解学习压力、正确处理同学关系等问题进行咨询服务。
D.首尔大学最终调查报告鉴于认定黄禹锡有关克隆技术的论文造假,韩国政府决定取消其“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免去他担任的一切公职。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讲述一件事,希望人了解;阐述一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请求,希望人应允,交际总是有目的的。
B.思维速度大大超过言语表达的速度,因此思维时语言一般呈现为简约的、破碎的、零乱而跳跃的——它来不及形成完整的句子,也往往来不及处理语句间的逻辑联系。
C.王力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跟古代‘之’字大致相当的‘的’字,被认为是介词(黎锦熙《新著国语语法》1956年版)是不恰当的(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版)。”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是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的一段,那时就知道月球比大地寒冷,真是件了不起的事。

二、(12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到彭城,疽发病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②。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未有义帝亡,而增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之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宋•苏轼《范增论》)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
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                间:悄悄地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稍:渐渐
C.方羽杀卿子冠军                        方:当……时候
D.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陋:浅陋,没有见识 
8.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增之去善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B.当于是去耶                    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
    C.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D.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兰亭集序》)
9.作者确认范增离开项羽的最佳时机的主要依据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C.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D.(义帝)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
10.下面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易》中的话为论据,暗示范增若能见微知著的话,他早就该离项羽而去了。
    B.文中引《诗》中的话意在证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项羽性格也是在变化之中的。
    C.作者将范增的命运与义帝的存亡联系起来,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与此相关,而与陈平的离间并没有根本和必然的联系。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反复设想推测,多方推理证明, 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第Ⅱ卷
三、(16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4分)
(2)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4分)
(3)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2分)
12.将下列名句名篇补充完整。(6分)
(1)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
(2)                   ,余不忍为此态也!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4)惯于长夜过春时,                      。
(5)                      ,隔叶黄鹂空好音。
(6)生女犹得嫁比邻,                     。

四、(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20分)
颜  庙
从曲阜向北走不远,就到了规模不小的颜庙。那里供奉着被称为“复圣”的孔子的学生颜回。庙里有块石碑,上书“陋巷故址”;有眼古井,称“陋巷井”。望着井下幽幽绰绰的黯黯水影,心里不由响起那句千载盘旋的苍老的喟叹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那么,颜回“一瓢饮”,饮的便该是这井里的水了。井因人而著名而成为圣物;为了保卫圣物,明代嘉靖年间建起了一座亭子。平地垒起的石基,六根木柱撑起一个形制朴素的六角檐顶。亭中井旁立一石碑,正面书“陋巷井”三字,北面镌着有关建亭的文字。
我在亭里默坐许久,觉得它很有些意味。
想起孩子时候,听爷爷讲过孔夫子和他弟子的故事,童真无邪,当时最感兴趣的是公冶长,传说他能听懂鸟儿说话;最动心同情的算闵子骞,他体贴孝敬父母;对颜回呢,只知道他家里穷,却好学不倦,此外并没有留下多少深的印象。后来书读得多了些,知道孔子最器重的弟子是颜回。颜回总有一种什么东西,长久起一种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恐怕不单单由于他家贫仍然不倦追求学问。
后来看到台湾柏扬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作者在批评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弊端,即“不思改造社会,轻视竞争”,提倡“安贫乐道”时,讥讽说:“只把穷得叮叮当当的颜回先生,当作活宝,努力赞扬他的安贫气质。”柏扬似乎也把颜回的作为当作中国人的“丑陋”之一例加以指责,我看了不大舒服,这种指责有失公允。
其实孔子从来没有一味地劝人安贫,号召大家一起过苦日子。孔子很欣赏的另一大弟子端木赐,就下海经商,成了春秋时期很有名的大款。孔子和他的不少弟子器重颜回,主要因为他特异的意志和操守。为了钻研治国安邦的学问,或者说潜心于学术吧,颜回虚怀若谷全力投入,坚忍不拔,毫不被富贵权位享受等所诱惑,这是多么值得赞佩的精神境界!历史上以如此专攻不旁骛的心态钻研科学技术的人被认为精英,以同样心态钻研人文学问,为“天下归仁”的理想而献身,不同样应当被视为人类的民族的精英吗?纵观20世纪痛揭中国人的丑陋,即国民劣根性,有谁可同鲁迅先生相比并?而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历史掩不住他们的光辉,先生盛誉他们堪称“中国的脊梁”。颜回不正属于这一“脊梁”的行列吗?他是美好的中国人。
陋巷、陋巷井、陋巷井亭,这里标识的“陋”,只在于指不尽如人意的物质条件。不厌其陋,不惧其陋,而为了改变这陋,以坚忍精神去进取的人,永远有资格成为人群的楷模。
后来我又有机会拜谒颜庙,特意为井亭拍了照片,很出乎意料,这一次我知道一件事。
有位自称是颜回第七十五代孙,在该市的“颜氏联谊会”担任着职务的老者,对归国“寻根”的一位颜姓先生说,他们颜姓要高于孔姓五百多年。孔子的母亲叫颜征在,那么细论起来,孔圣人还是颜家的外甥哩。他还矜夸:颜姓人自六十一代开始经皇上诏准,行辈排名依次用30个字,轮转至今。这位老者又说,颜回帮助过孔子治《春秋》,编《周易》,连儒学界的人也承认颜回学问高过孔子。
我不禁想,“不幸短命死矣”的颜回,果若有灵,听到20世纪他的第七十五代孙有人在孔圣诞生地大发如此高论,他会怎样想呢?恐怕跑到陋巷井跳下去,再死一回。
我照了几张颜回井亭照片,我愿铭记这座简朴的亭,只是为了牢牢记住一句话:巷陋,井陋、亭陋,全没有关系,不须在乎;只是心灵——人的灵魂,绝然不能安于其陋!
(吴继路《颜回井亭新记》,有改动)
13.作者说童年时代听爷爷讲故事,“最感兴趣”的是公冶长,“最动心同情”的是闵子骞;对颜回却“并没有留下多少深 的印象”,这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4.本文第三段写道:“颜回总有一种什么东西,长久起一种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恐怕不单单由于他家贫仍然不倦追求学问”。请结合下文,具体说明还有什么原因?(4分)
    答:                                                                     
15.①请说说第五段划线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3分)
答:                                                                      
②划线句中“专攻不旁骛的心态”是一种怎样的心态?(3分)
    答:                                                                      
16.文章多次写“巷陋、井陋、亭陋”有什么作用?(6分)
    答:                                                                       

五、(60分)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偶然的意念,会成为改变一生的重要决定,也许只因为听到一句话,也许只因为读到一行字,也许只因为看到一幅画,也许只因为听到一首歌,也许只因为偶尔抬头望见窗外的一朵云,……一念之间走出了阴霾,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请根据上面这段提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能抄袭。

六、(24分)
选修部分(从下面四个大题中任选两个完成)
(一)语言知识及语言运用部分
18.下面一段话有四处语病,请找出并改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①大量事实证明:②情感是调节师生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③教学效果的好坏,④很大程度上决定师生感情的好坏。⑤师生间搭起情感交流的桥梁,⑥彼此相互信任并尊重,⑦教学效果就会好;⑧否则,⑨教学效果不但不能够得到保证,⑩而且还会滑坡。
答:___处_______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
19.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5字)(4分)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日前在京召开。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主任许嘉璐指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在促进经济、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将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转型期社会,社会语文生活也不断涌现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审时度势,努力增强自身依法行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根据语言发展的动向和规律,对社会语文生活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积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不断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
答:专家指出                                                                   
20.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构成排比,使前后文字组成一段完整的话。(4分)
希望大海风平浪静,却常常有狂风和恶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物总是由对立的两方面组成的。

(二)诗歌与散文部分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回答21-23题。(12分)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如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21.“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与“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其实是什么语句的倒装形式?为什么要这样倒装?(2分)
答:                                                                    
22.怎样理解《错误》中“美丽的错误”?(4分)
    答:                                                                   
23.在《错误》一诗中,主人公无法成为一个“归人”,只能是一个“过客”。联系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想想,其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两点)?(6分)
    答:                                                                  

(三)新闻与传记部分
    阅读下面一篇新闻,回答24-26题。(12分)
甘地被刺
[合众社新德里1948年1月30日电]甘地今天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噩耗使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甘地刚被刺,孟买就爆发了骚乱。
    这位被人民尊奉为“印度的伟大灵魂”的领袖,于当日下午5时45分(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时15分),在他16岁孙女玛妮怀中死去,享年78岁。
    就在半小时以前,一个名叫拉姆•纳脱拉姆的狂热的印度教徒用左轮手枪向甘地连开三枪,子弹射进了他那由于多年苦行和经常绝食而变得衰弱不堪的身躯。
    甘地是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当时在场的有他的一千名追随者。他正带着这些人来到一座塔前,这里是他经常做晚祷的地方。
    甘地穿着平日爱穿的口袋一般肥大的土布印度袍。他在离那座小塔几步远的地方遭到枪击。
    甘地当即摔倒在地。他用印度教徒常用的双手加额表示宽恕凶手。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
    死前,他没有说一句话。然而,就在他遭到枪击前的一刹那间,他说:“你来晚了。”有的目击者认为,这句话是他说给凶手听的。
    这名凶手一直站在花园小径旁,双手合十,做出印度教徒顶礼的样子。然而,他的手心中却藏着一支小口径左轮手枪。他向甘地连开三枪后,又开第四枪企图自杀。然而,这颗子弹只不过擦破了他的头皮。
    枪声很像爆竹声响,片刻后,甘地的追随者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如果不是警卫人员及时用步枪和刺刀把他们隔开,凶手早就被撕成碎片了。随后,警方把凶手带到了保护性拘留所。
    甘地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鲁人版)高中语文第一册过关测试』  下一个『(鲁人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过关测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