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3分)一、 古诗文阅读鉴赏(55分)1. 补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共四组,每组只选答1小题。8分)(1)①香雾云鬟湿,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时倚虚幌,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待春中,草木蔓发,__________,轻儵出水,__________,露湿青皋,麦陇
试题预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3分)

一、 古诗文阅读鉴赏(55分)
1. 补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共四组,每组只选答1小题。8分)
(1) ①香雾云鬟湿,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时倚虚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待春中,草木蔓发,__________,轻儵出水, __________,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2) 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但见长江送流水。
(3) ⑤昨夜星辰昨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有灵犀一点通。
⑥庭前芍药妖无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开时节动京城。
(4) ⑦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如青丝暮成雪。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3小题。(6分)
绝句漫兴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761年,当时作者寓居成都草堂,诗人饱经离乱之苦,郁郁不得志。
 
2.作者因何而“肠断”?(2分)
 
3.这首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艺术特点?请列举两点,并结合诗句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4.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这乡思非但不悲,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甚至还流露出欣喜愉悦。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豫让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吸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项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为说己者容           容:打扮
 B.则虽死不恨             恨:仇恨
 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日     数:责备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   尝:曾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去而事智伯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C.襄子乃数豫让曰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D.且吾所为者,极难耳 且公子纵轻胜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人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0题(10分)
   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注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
                                                            (《南史•隐逸下》)
   注:菘,古代指白菜一类的蔬菜。
9.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2分)
   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
10.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8分)
 ①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2题(13分)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11.翻译。(6分)
(1)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2)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2.鉴赏。(7分)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2分)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分)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南霁云的形象之外,还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这个人物?(3分)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诗 人 与 酒
                                 洛夫
   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唯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梁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魍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梁酒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3.作者说,小时候读《问刘十九》,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请简要概括作者所体会出来的“味道”。(4分)
   
14.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4分)
     
15.从全文看,诗人喜欢酒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16.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文章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较深的文化底蕴。
  B.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饮酒的态度。
  C.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全是纯感性的文学。
  D.“只要听到这两句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很会持家。
  E.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共77分)

三、语言表达(17分)
1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厂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终于倒闭,树倒猢狲散,厂里的几百个工人也就各奔东西,自谋生路了。
B.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喜受。
C.他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加上急于求成,等到考试成绩出来,果然就出现了阴沟翻船的情况,他叫苦不迭。
D.老板许诺给他长一级工资,可三个月过去了,却仍不见动静,对这种开空头支票的做法,他很反感。
18.以“拉伊拉克平民”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原意。(4分)
美军为缓解后勤补给线的压力,在未来的4到6天内将对巴格达实施更大规模的空中打击,这将会造成伊拉克平民更加惨重的伤亡。
伊拉克平民                                                                
                                                                              
19.将下面一则消息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4分)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发现一处距今4000多年的中心性祭祀遗址。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的专家实测鉴定,它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祭坛数量最多的祭祀遗址。
一句话新闻: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先在(1)处为上文补写一个结论,然后在(2)、(3)两处填入恰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6分)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挡住了他们的视线。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
因此,(1)
(2)
这将使我们思想开放,视野宽广,从而发展我们的事业。
(3)
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屈原将爱国的赤诚寄寓于“香草”,陶潜将孤傲的品性寄寓于“菊花”,于谦将正直的追求寄寓于“石灰”……一个有着积极追求的人,往往有着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物象。
   这则材料谈到了“人生寄寓”的话题,它引发你联想到什么呢?请以“人生寄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 高二语文期中考答案

一、 古诗文阅读鉴赏(55分)
1. (8分)
①清辉玉臂寒,双照泪痕干. 
②春山可望,白鸥矫翼. 
③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④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⑤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 
⑥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 
⑦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⑧玉不琢,不成器.
2.  那些势力小人就像眼前的“柳絮”“桃花”,他们对春天的流逝无动于衷,只知道趁风乱舞,趋炎附势,随波逐流,正直的人们都正为国家忧心如焚。(如答“小人得志,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也可)(2分)
3.A.开篇用“肠断”直抒胸臆,以情带景  B.以乐景写哀情(用“春江”“芳洲”等景反衬“肠断”之情)  C.以物(柳絮桃花)喻人(或“托物讽人”)  D.睹物伤情,引发联想。(以上四点答对其中任意两点都可,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4分)
4. A、我认为这首诗写得沉而不痛,伤而不悲。“阴阴”、“细雨”、“残花”、“流莺”等景触动乡思,难免伤感惆怅。但春风一“吹”一“逐”引动乡梦,吹送归梦,伤春中似渗透温馨明丽,而略带沉重悲伤之感,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透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快。
   B、同意观点一。此诗前两句写景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易触动羁泊异地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思家而无法回家,只能让思乡之梦随春风到故乡洛城,更见作者的怅惘无奈。
   C、同意观点二。前二句的写景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易触动羁泊异地的思乡之情;但后二句写梦随春风而生,又逐春风而归,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此为开放性试题,以上ABC三个角度皆可】(6分)
5. B(恨,遗憾)(3分)
6.C(“襄子乃数豫让曰”中“乃”相当于“于是,就”。“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中“乃”相当于“才”) (3分)
7.D(①是豫让的行为,但却不能表现他的忠义。③是豫让对朋友所提建议的评论,属于间接表现。⑤是襄子劝豫让的话)(3分)
8.C(“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错)(3分)
9.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2分,每标对2处得1分)
10.(6分)①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您不要泄露出去。(4分,“向”1分,“启”1分,“愿不泄也”1分,大意1分),
 ②有涉过水沟偷盗他竹笋的人,元琰就伐木造桥来使他(方便地)过沟(4分“或有”1分,“因伐木为桥以度之”2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范元琰家中贫穷,只以种植蔬菜为业。范元琰曾经外出,见有人偷他的白菜,就急忙避让退走。他的母亲问他原因,他全都把实情相告,母亲又问偷盗者是谁,他回答说:“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您不要泄露出去。”于是母子二人便为盗者保密。有步过水沟偷他竹笋的人,元琰就砍伐树木架设桥梁来使他能方便地过沟,从此以后,偷盗者大感惭愧,全乡再没有乘机偷盗的人了。
11.(6分) (1)我来的时候,睢阳的人没饭吃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我即使想一个吃,道义上不忍心;即使吃了,也咽不下喉咙!
(2)我回去击败叛逆,一定要消灭贺兰,这支箭就是用来作标记的!
12.(1)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2分)
(2)嫉恶如仇,忠贞刚烈。(2分)
(3)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3分)
13.独酌或对酌的饮酒形式 元拘无束的形式(2分),欲醉未醉的境界(微醺的境界)(2分)。
14.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4分)
15.(1)、酒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2分);(2)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2分);(3)、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2分)。
16.AB(C.是某些批评家的观点;D.为知己而感动E.在雪天饮酒有情趣,不说明没雪就没情趣)(4分)
17. D (A“树倒猢狲散”贬义,B“瑕不掩瑜”主体应是好的  C.“阴沟翻船”表事情出意外) (3分)
18.伊拉克平民在未来4到6天内,将遭受更加惨重的伤亡,因为美军为缓解后勤补给线的压力,将对巴格达实施更大规模的空中打击。(4分)
19.内蒙古发现我国最大的祭祀遗址。(4分)
20.(1) 我们的民族要学会聆听。
(2)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从而成就我们的伟大。
(3)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从而完善我们的精神。(6分)
21.作文(60分)略
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国人,过去曾经侍事范氏和中行氏,却没有名气。离开他们以后去侍事智伯,智伯非常尊敬宠爱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掉了智伯,然后瓜分了他的土地。豫让逃到了山中,说:“唉,志士应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应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为他报仇而死,来报答智伯,那么我的灵魂也不会渐愧了。”于是就改变姓名扮为囚犯,进入宫中清扫厕所,暗藏匕首想这样来刺杀襄子。襄子上厕所,心中悸动,便抓住并审问清扫厕所的囚犯,原来是豫让,豫让暗藏兵器,说:“想要替智伯报仇!”襄子的手下想杀他。襄子说:“他是一个忠义之人,我小心躲避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后没有后代,可他的臣子想为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终释放并让他离去。
   过了不久,豫让又以漆涂身使身体生疠,吃炭使自己声音嘶哑,让自己的相貌不被人认出,到集市上行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走路时遇见了自己的朋友,他的朋友认出他,说:“你不是豫让吗?”豫让说:“是我啊。”他的朋友对他哭着说:“凭着你的才能,托身侍奉襄子,襄子一定能亲近宠爱你。宠幸你,你就干你想做的难道会不容易吗?你何必竞摧残身体损伤面貌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古文练习』  下一个『人教版\弥勒二中七年级(上册)九月月考语文试卷A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