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学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出题组:12组第Ⅰ卷(共3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独处(chǔ)罗绮(qǐ)跫(qióng)音享(xiǎng)誉中外B.撅(juē)断憧(chóng)憬熨(yù)帖估量(liàng)C.隽(juàn)永漫溯(sù) 坍圮(tānpǐ)逮(dài
试题预览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出题组:12组
                      第Ⅰ卷(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独处(chǔ)  罗绮(qǐ) 跫(qióng)音   享(xiǎng)誉中外 
B.撅(juē)断  憧(chóng)憬  熨(yù)帖   估量(liàng)
C.隽(juàn)永   漫溯(sù) 坍圮(tānpǐ)    逮(dài)捕  
D.恪(kè)守   亵渎(xièdú)  亘古未变(gèn) 窸窸窣窣(xīs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端倪     繁衍      简练       繁冗拖沓
  B.壁龛     暇想      气馁     筚路篮缕
  C.唠叨     寥落      斑驳    翁翁郁郁
D.啰索     眺望      耸峙     不盈不溢
3.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许多天才为之呕心沥血,提出过大量复杂的理论。
 B、在传统教育教学体制下,有很多阻碍教学发展的因素,首当其冲的是要摆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C、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经过百折不挠的斗争,终于胜利地建立了新中国。
 D、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我们高一同学来说,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
 B、老张说他和小明离开会议室时,是他亲手锁得门,因此被盗与他们没有任何责任。
 C、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应该给自己定出最高目标,又要为之做出最坏打算,即使失败了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这样,才会达到目的地。
 D、公安机关出台了一项规章制度,取缔禁止出租车司机强行拉载乘客的不法行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题3分  共9分)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手诗者”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而言。他
们把杜甫“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
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
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甫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
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
民的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
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
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
以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
忧国忧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宏道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
“忧国忧民”看作是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
杜诗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诗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的当属
杜诗。因为诗杜中规矩井然,学有规范。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
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
(杜甫以后,很少再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
的广泛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
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
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
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感情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
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
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意义。
                                          (选自〈〈博览群书〉〉2001.5)
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称杜甫“圣于诗者”或“诗圣”的根据的一项是(  )
   A.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很高,人们视之“集大成”者。
   B.杜甫写诗技艺很高,无体不工、无美不备。
   C.杜诗中“忧国忧民”精神是诗歌界主流理论。
   D.杜诗中有伦理价值思想,儒学内涵丰富。
6.关于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诗圣”名号的含义,引出了下文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对后世士人的影响。
   B.南宋诗人“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的诗句,就是大多数诗人赞同杜甫诗中“忧国忧民”思想的证明。
   C.作者举袁宏道一例是为了否定“提倡个性解放,使人不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这一观点。
   D.本段文字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句袁宏道的例子,对本段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加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7.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三、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两段文字,完成8--10题。(每题3分  共9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服:衣服     
B.时时而间进。       间:断断续续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  
D.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B.王曰:“善。”乃下令
以乱易整,不武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虽欲言,无可进者               D.王之蔽甚矣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见齐威王,并未单刀直入地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了“王之蔽甚矣”。
B.本文记叙的中心人物是齐威王,他善于纳谏,广开言路,治国有方。
C.邹忌的讽谏与齐威王的纳谏,在当时都是为了巩固齐威王的封建统治。
D.“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已经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修明。


               
第Ⅱ卷(共70分)

四、(共13分) 
11.翻译划线的文句(共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①                                          

②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① 这首词最能表现作者依恋春天的是哪两句?(2分)
                                          
② 作者急切地寻觅春天,其中经历了哪三个阶段?(3分)
                                               
13.默写(4分)
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②《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朝灭亡根本原因的文字是:              
③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④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

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14——16题(13分)

把钥匙挂在心口 
                             乔   叶 
    年纪轻轻,可是我忘性挺大。每逢出门总是得先找到家门钥匙。不然,回家时我一准儿会站在门前束手无策。 
    一次,把我这种烦恼讲给朋友听,朋友笑道:“其实很简单,你可以用个红绳把钥匙串起来套在脖子上,让钥匙贴着心口,这样你肯定不会再忙着找钥匙了。” 
    一试,果然不爽。再细细地究研一番,又觉得这种做法实在是富有溶溶的意趣。 
    人们常常把钥匙拿在手里,可是手里总是满盈盈的:奖券、首饰、职称、学历、荣誉证书、信用卡…… 然而在这个什么都需要疯狂掠取的时代,手里的东西也并不能让人足意。人们往往是在紧握双手的同时,还在时时刻刻地环顾着周围,想着要再去获取些什么。手是这么小,可要的东西是那么多,哪里还会有钥匙一个适合的位置呢? 
    人们也常把钥匙放在口袋里。可是口袋里也往往被塞得不留一丝空隙:股票、期货、房产、存单…… 凡是人们认为对自己有用而且能够保存一段时间的东西,都要让它们在口袋里占一席之地。口袋被撑得那么鼓、那么胀;似乎随时都会有爆炸的危险。哪里还会有钥匙一个宽松的位置呢? 
    人们也常把钥匙放在皮包里。可是现在的皮包本身好像往往比皮包里的东西更重要。人们的皮包不停地淘汰着,变换着,皮包里的东西也在做着相应的增多、减少、搭配和组合:化妆品、大哥大、计算器,甚至卫生巾……哪里还会有钥匙一个恒定的位置呢? 
    于是,我们常常随意地把钥匙放在某个地方。于是,我们便常常需要去寻找钥匙。 
    难道不是吗? 
    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我所说的手,是心灵的手。我所说的口袋,是心灵的口袋。皮包,是心灵的皮包。钥匙,当然也是心灵的钥匙了。 
    所以,才需要把钥匙挂在心口。 
    也许,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只有心灵才是最易空旷的地方。我们只有把钥匙挂在心口,才能时时听到钥匙敲击心灵的声音。 
    也许,在这个浮华轻飘的世界,只有心灵才是最为真实的福地。我们只有把钥匙挂在心口,才永远不会忘记回家和失落家门。
(选自1999年第8期《散文选刊》) 
14.开头说“每逢出门总是得先找到家门钥匙”。从文章看,作者这样说有三方面的原因。请概括说明。(6分)
 
  答:①                                                         
 
②                                                         
 
③                                                         
15.倒数第二段“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只有心灵才是最易空旷的地方”一句中,画线部分的含义应怎样理解?(4分) 
  ①五彩缤纷的世界 
  答:                                                           
  ②心灵才是最易空旷的地方 
  答:                                                            
 16.结尾段“我们只有把钥匙挂在心口,才永远不会忘记回家和失落家门”一句,应怎样理解? (3分)
  答:                                                           

六、语言运用 
17.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不超过20字的一句话新闻。(4分)
据新华社报道,文化部在目前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中做出新规定: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未成年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每日8时—20时进入“网吧”,在线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不得留未成年人夜间在“网吧”上网。
答:                                     

七、作文(40)
高中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个小足球等等。请以《我渴望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通过完整的一件事或几件事具体写出渴望的原因。
②以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详略结合。
③不少于700字。

答题卡

第Ⅰ卷( 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第Ⅱ卷(共70分)
                       
11.翻译划线的文句(共4分)

①                                          (2分)

②                                          (2分)
12. 
①                                       (2分)
②                                        (3分)
13.默写(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                                。(1分)
③              ,             ,(1分)
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分)

14.①                                                       (2分)
 
②                                                       (2分)
 
③                                                         (2分)

15.①                                                          (2分)

       ②                                                           (2分) 

16.                                                          (3分)

17.                                                           (4分) 答案

第Ⅰ卷( 共30分)
选择题(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C C C B A D B
                           
第Ⅱ卷(共70分)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学考试卷


上一个『深圳翠园初三上语文期末模拟卷』  下一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