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1、语言专项练习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注:①不值:不遇,见不上园主人②屐齿:木头鞋,下有两齿,可在泥地行走。怜,这里有遗憾意。问题:诗的上联十分含蓄,暗示了很多内容,请谈谈你的理解。2、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
试题预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1、语言专项练习                     
游 园 不 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①不值:不遇,见不上园主人      ②屐齿:木头鞋,下有两齿,可在泥地行走。怜,这里有遗憾意。
问题:诗的上联十分含蓄,暗示了很多内容,请谈谈你的理解。
 
2、                      赠      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问题:这是一首写惜别之情的诗,一、二两句的“无情”、“笑不成”如何理解?
 
3、                      观 祈 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题: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4、                   [双调]寿阳曲
潇湘夜雨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问题:概括这首元曲语言上的特点。
5、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问题:请结合原诗,就本诗所展现的图画美,写一段鉴赏文字。
 
6、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题:(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效果?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7、                                         题张十一旅舍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问题:分析“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句的艺术特点。
 
8、                                         望  蓟  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问题:诗作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形象专项训练
1、                                   商 山 早 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2、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问题:在诗的前两句中,由“酒痕”、“消魂”可以看出,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具有怎样情感特征的人物形象?
 
3                                            客 中 初 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问题:散文创作有“形散而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
 
4、                   诉  衷  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
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问题: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5、                                   赠      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问题: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
 
6、                                    鹊  桥  仙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题: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7、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他的性情的?
 
8、                                   山 园 小 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问题:⑴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⑵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怎样描写小梅的优美风韵?
参考答案:
(一)语言专项训练
1、“屐齿印苍苔”说明阴雨处晴,不明写春雨,只用暗示;诗人从春雨声中听到杏花消息,故前来游园欣赏,这一点也没有点明;主人们虽设而常关,有人叩门也“久不开”,说明懒于社交,径自隐居园中与春色为伴,可见高雅脱俗。
2、“无情”正是“多情”,正是情之至真、至深、至切的表现;“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这种看似矛盾的描写,写出了惨然相视、默然无语、难舍难分的情态。
3、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桑条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抒写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写朱门忧春阴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寻欢作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出诗外。
4、以口语入曲,本色通俗,纯朴活泼,且言简意深。
5、例如:将采莲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荷叶与罗裙、荷花与脸盘交相辉映,人花难辨,美不胜收。  或“活动的图画”:采莲女在野与花中穿行,时隐时现,时有是无,令人不时生发出“看花眼”的惊奇,而突然间歌声四起,又不免恍然大悟。(或采莲女与荷塘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的和谐美;采莲女穿行荷塘,时隐时现的动态美;“空塘不见人,但闻歌声扬”的音乐美。言之成理亦可,但一定要结合原诗加以分析)
6、(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 
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水夕阳的柔和和江南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2)因为在诗人的眼前所呈现的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一弯初升的新月,如同在深蓝天幕上悬挂着的一张精巧的银弓。所以诗人才会脱口而出,赞美这夜的可爱。
7、描写榴花不正面写,而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写,用字生动传神,榴花能照耀人眼,而且使人眼睛一亮,那榴花的鲜艳美丽,就可想而知了。
8、诗作开篇写远道而来、初至燕台的客子的特有感受:心为之“惊”。先为边塞重镇、险要山川而惊;再为汉将营中吹笳击鼓、军营整肃而惊;三是远望连绵千万里的积雪映出一片寒光,为边塞苦寒而惊;四是在朦胧曙色中仰视高悬的军旗在半空中猎猎飘扬,为边塞景象如此雄浑壮阔而惊心动魄、心灵震撼。以上已将“惊”字写足,从颈联始便从惊转入不惊,写汉军进攻,烽火连天,使得胡天的明月也为之黯然失色;汉军防守,海边的云山环绕边城,岿然不动。见此三边壮气,诗人一反开篇的客心之“惊”,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
(二)形象专项训练
1、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了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
2、失意落魄、黯然神伤。
3、这首诗的“散”与“不散”是指:作品在写景上是放开的,在含情上是不放开的。作为一首写景诗,本诗取景可谓“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有近景;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两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
4、先写花点明时令。远景近景结合,写树上红叶,充分体现季节特征。描写树叶中央夹杂的疏黄,浓淡相宜,格调优美。
5、“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总之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6、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7、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栗”,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先生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竟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诗人从锦里先生的装束、家境、家人、环境、待客等多个角度,写出了这位清高恬淡又可亲可敬的隐士形象。
8、(1)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容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
(2)颔联以“横斜”描绘梅枝稀疏的倩影,以“浮动”状写梅花缕缕袭来的幽香,再以朦胧的夜色、清澈的溪水衬托,表现了梅花高洁、幽雅的气质风韵。解答时可从关键词语和衬托手法两方面进行分析。颈联从侧面烘托梅花的可爱。霜禽未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先偷看梅花几眼,活不到冬天的粉蝶如能见到梅花一定会爱得消魂。用拟人和夸张写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情感,写梅花可爱到极点。 (219.226.6.6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合肥市2006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下一个『2006年高考名校模拟题(北京)-熟语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