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语文综合检测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试题
名称
高二(上)语文综合检测
(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上)语文综合测试第Ⅰ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卜筮(shì) 谢公屐(jī) 犹可说(yuè)也B.揆(kuí)度 天姥(lǎo)山 说(yuè)怿女美C.荻(dí)花 廿(niàn)四桥 白头偕(xié)老D.虐(nuè)杀 酹(lèi)江月 向隅(ǒu)而泣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
试题预览
高二(上)语文综合测试
第Ⅰ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卜筮(shì) 谢公屐(jī) 犹可说(yuè)也
B.揆(kuí)度 天姥(lǎo)山 说(yuè)怿女美
C.荻(dí)花 廿(niàn)四桥 白头偕(xié)老
D.虐(nuè)杀 酹(lèi)江月 向隅(ǒu)而泣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诡垣 贿赂 夙兴夜寐 匪夷所思 B.伶俜 城廓 光怪陆离 鞠躬尽瘁
C.喋血 跋涉 殒身不恤 婀娜多姿 D.樊笼 骐骥 络怿不绝 慷慨解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十年来,他一直___广州,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回家看一看。 ②他___嗓子不好,不肯登台唱歌。 ③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___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 ④共产党员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毋庸___的
A.作客 推托 徜徉 置疑 B.做客 推托 徜徉 置疑
C.作客 推脱 徘徊 质疑 D.做客 推脱 徘徊 质疑
4.下列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所有的空调厂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虽然手段有所不同、形式区别较大、玩法不断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价格已经成为贯彻整个市场竞争的一条主线。
B.海地反对派25日夺取北部托尔蒂岛之时,首都太子港发生抢劫事件。外国人纷纷逃离,联合国机构也撤员,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C.记者经过多次奔波,终于找到了营救小王燕的英雄;拔出萝卜带出泥,那位撞人后架车逃逸的司机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D.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5.下面对于宋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后主《虞美人》词,作于亡国之后,命乐伎于其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徐铉出卖,宋太宗盛怒之下,用牵机药将他毒死。全词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故国之恋,词中选择了作者生活中习见习常的意象,不事雕饰而自然感人,前人评为"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B.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句,极其生动而细致地刻画了作者丧夫后的凄凉的心理过程,先写"寻寻觅觅"思夫不得的难以置信,再写眼前"冷冷清清"之境况,然后方才油然而生"凄凄惨惨戚戚"之感,起头纯用口语连叠七字,反复诉说内心极度的孤寂感,创意出奇,纯因情真。
C.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宜用入声韵,抒未得尽展豪情壮志的惆怅,壮中寓悲;《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又表现作者开朗达观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则追忆亡妻,极尽凄婉,这说明苏词不可以豪放一言以蔽之。
D.辛词中用事很多,内容大多跟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特别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那一层之外,全属用事,忧愤深广,忠义之心如见,特别是它的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乃全词主旨所在,作者以廉颇自况,要深刻体会作者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也要理解作者人生失意的悲观或怨尤。
6.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学完了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之后,大家在思考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
B.他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
C.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
D.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时,是可以称为清高的,后来辅佐刘备,成为蜀汉丞相,在后人心目中近乎完人,却无人说他清高。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丝绸之路能更名吗?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
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妤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汉代中央政府统治西域,为玉石进入中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丝绸之路"应该更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
B.至今无法证明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货物。
C.考古资料证明玉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
D."玉石之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对中原甚为重要。
8.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B."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C."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D."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9.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考古表明,至少在商代,玉石已经成为运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重要的货物。
B."丝绸之路"虽然举世闻名,但它运送的重要货物不仅是丝绸,因此很有更名必要。
C."丝绸之路"与"玉石之路"在命名上的差别,实质上是命名者的文化背景的差别。
D.由于双方存在无意识的差别,致使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出土文物和"玉石之路"的考察表明,自古以来,玉器便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B.根据对"茶马古道"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起码从宋代开始,藏族人民就有爱好饮茶的习惯。
C.由于"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所运送的货物并不同,因此两者的知名度也就不能相提并论。
D.李希霍芬、李旭和格勒等的"命名"现象说明,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离不开各自的文化背景。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高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陛下特力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袖文一编 名词作状语,在袖子里 B.居易面论 名词作状语,当面
C.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 形容词动用,友善 D.非次拔擢 名词作状语,按次序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始以进士就试 焉用亡郑以陪邻 B.尤精于诗笔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由是多见听纳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事无巨细心言者 日食饮得无衰乎
13.下面全都表现白居易"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①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 ②居易累疏切谏 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④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⑤不宜阻居易言
A.①③ B.③⑤ C.②⑤ D.③④
1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顾况善于写诗文,性情浮薄,对后来推荐或自荐到他那儿的文章都不满意,但很喜
欢白居易的文章。
B.由于白居易的诗文多以讽谏为主,深得当时读书人和品德高尚的人赞赏,也不时传
入宫廷之中。
C.白居易为官时,敢作敢为,经常向朝廷提出劝谏,曾为元稹案上书,但没有结果。
D.白居易不赞成发兵黄河以北地区,极言劝谏,说了许多别人不敢说的话。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翻译文中画线语句(8分)
(1)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原是替人家放牛的牧童,因他勤奋学习,后成为著名画家和诗人。《墨梅》这
首题画诗是他脍炙人口的名作,请略为分析一下他在诗中所蕴涵的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默写(4分)
① 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 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③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 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咪咪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18."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
答:提升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根骨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结合上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 )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E.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的《史记》。
六(12分)
22.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4分)
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答: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改写相关语句。(4分)
不知什么时候起,①我们就生活在广告里了。广告事实上已经占据了我们整个时间和空间。②报纸、电视、广播甚至大街上,没有一处能少了广告 。请将画线①处改为比喻句,将画线②处改为排比句,以突出广告的铺天盖地之势。(不改变原意)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以"学术的创造性"开头,重组下面的话,要求不改变原意,适当加以精练。(4分)
学问之道不是要求你去纯粹地充当前人的吹鼓手,而是要求你在充分理解前人长处
的同时,发现前人没有达到的空白和缺陷,这样才谈得上学术上的创造性。
学术的创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扁鹊兄弟医术与名气并不一致,这引发你什么思考呢?请以"名与实"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二(上)语文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一、(18分)
1.C(A说tuō B姥mǔ D隅yú) 2.C(A项"诡"应为"垝";B项"廓"音"郭";D项"怿"音"绎") 3.A(作客: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如"不容置疑","无可置疑") 4.C("拔出萝卜带出泥"含贬义,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出了另一个未曾暴露的犯罪分子。)5.D(本篇为辛词中第一壮词,作者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把它看作悲观语或怨语,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于现实的准确的把握)6.B(A问号改为句号;C分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冒号D."后来"前的逗号应为分号)
二、(12分)
7.A("丝绸之路"的名称由西方人提出,并非更名的原因;更名的原因是命名者只站在西方的角度,不能准确反映"丝绸之路"的实际情况)8.A("这个问题"是指"一条路的货物流向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深化"是指"丝绸之路"命名的深层原因 -- 文化内涵,或文化背景。B划线句中没有"命名问题"和"'玉石之路'的命名"的意思。C划线句中没有"'玉石之路'的命名"的意思。 D划线句中没有"命名问题"的意思 )9.D(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解释的差异,是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所致)10.C("所运送的货物不同"与"知名度不能相提并论"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推论关系。A历来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的玉器,以及"玉石古道"的运行,说明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用玉、赏玉的习惯。B "茶马古道"的存在和运行,说明西藏人民需要茶叶。D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也就影响了各自的命名立场和角度)
三、(12分)
11.A(应是名词动用,译为"在袖子里装") 12.C(A分别是"凭……身份"、"而"意;B分别是"在"、"对"意; D分别是"无论"、"表反问")13.D(从陈述角度把握)14.A(误把"后进"理解成"后来")
四、(18分)
15.(1)不可以让全国各地的人认为您得到王锷敬奉之物,因此给他宰相一职,(这)很不利于朝廷。(2)白居易这个人,是我破格提拔他到有名望的地位的,却(这样)对我无礼,我实在难以忍受。 16.这首题画诗,是他画梅生涯及人格的写照。头二句写他家洗砚的池塘边上的树,因为洗墨多,这树的花也有淡墨的痕迹,喻其作画的艰苦努力。后二句,是双关语,既形容其淡淡的墨梅具有幽雅的清香,又喻作者人格与节操的高尚与纯洁。总之,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明了自己的处世观与情操。17.①羁鸟恋旧林②冰泉冷涩弦凝绝③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五.(18分)
18.提升精神: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2分)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著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2分) 19.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 1分;骨气、血性、良心 1分;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 2分;表述 1分)20.(5分)答题要点: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机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3分)②应举出恰当的例子(2分)21.C E(4分)
六、(12分)
22.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2分),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1分),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1分)。
23.(4分)①我们就生活在广告的海洋里了(2分,形式为比喻,不改变原意)
②打开报纸,广告!打开电视,广告!打开收音机,广告!走在大街上,还是广告!(2分,形式为排比,不改变原意。)
24.学术的创造性就是要求你在充分理解前人长处的同时,发现前人没有达到的空白和缺陷,而不能纯粹地充当前人的吹鼓手。
七、(60分)
25.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上一个『
高一1、5单元测试
』  下一个『
高一年级第二册《囚绿记》同步练习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