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学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检测题(高一下册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检测题班级:学号:姓名:分数:第一卷(42分)一、(18分)1.下列问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崤函(yáo)庠序(xiáng)不积跬步(kuǐ)买椟还珠(dú)B.棘矜(qín)万乘(shèng)比权量力(liàng)一暴十寒(pù)C.逡巡(qūn)靛青(diàn)锲而不舍(qiè)饿殍遍野(fú)D.孝悌(dì)句读(dò
试题预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检测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第一卷(42分)
一、(18分)
1.下列问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崤函(yáo)    庠序(xiáng)    不积跬步(kuǐ)      买椟还珠(dú)
    B.棘矜(qín)    万乘(shèng)    比权量力(liàng)    一暴十寒(pù)
    C.逡巡(qūn)    靛青(diàn)     锲而不舍(qiè)      饿殍遍野(fú)
    D.孝悌(dì)     句读(dòu)      一夫作难(nàn)      祸起萧墙(xi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胜不骄,败不馁,我们只要有青出于蓝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取得这次比赛的最终胜利。
    B.他刚被公司解雇,又出了车祸,真是祸起萧墙。 
    C.做人不可攀结权贵,靠人施舍,以受残羹冷炙之辱。
     D.任何人在学习上都不可不懂装懂,要勤于思考,不耻下问,虚心听取老师、同学的意见。
3.下列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C.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阿Q近来_______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_____更高傲些,_____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独有这回_____非常武勇了。
A.也许   还   而   也         B.即使   却   也   还          
C.虽然   也   但   却         D.不仅   还   还   也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及孔门弟子互相谈话的一部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到宋朝时,与《大学》、《中庸》、《孟子》统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B.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倡导“仁政”,指出“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后人尊之为“亚圣”,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C.《红楼梦》最初以80回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本名《石头记》。这些传抄本,大都有署名脂砚斋等人的评语,因此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 
D.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分析,以至于看起来它们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活动。但音乐还是有的。在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词汇的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说这些是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是难以讲通的。我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是,它这样做只是自得其乐。有些时候,它似乎像一个住在公寓里的专业歌手一样练唱。它开始唱一段急奏,唱到第二小节的中间部分戛然而止,似乎那儿应该有一组复杂的和声。它从头再来,但还是不满意。有时它明显地改用另一套乐谱,似乎在即兴来几组变奏。这是一种沉思的、如诉的音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其他器乐演奏家比如蟋蟀或蚯蚓,它们单独演奏时听起来或许不像音乐,但那是因为我们听的时候脱离了上下文。如果我们能一下子听到它们合奏,配上全套管弦乐器,那巨大的合唱队集合在一起,我们也许就会听出其中的对位音,音调和音色的平衡,还有和弦和种种亮度。录制的座头鲸歌曲,充满力度和肯定,模糊和暗示,不完整,可以将它当作一个声部,好像是管弦乐队的一个孤立的音部。假如我们有更好的听力,听得见海鸟的高音,听得见成群软体动物有节奏的定音鼓,甚至听得见萦绕于阳光中草地上空的蚊蚋之群缥缈的和声,那合成的音响大约会使我们飘然欲飞的。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来解释鲸鱼之歌。那些歌也许是有关航行,或有关浮游节肢动物的来源,或有关领地界限的简单而实打实的叙述和声明。但迄今证据还没有得到。除非有一天有人证明,这些长长的、缭绕的、执著的曲调,被不同的歌唱者重复着,又加上了它们各自的修饰,这不过是为了向海面下数百英里之外传递像“鲸鱼在这儿”之类寻常的信息。否则,我就只能相信,这些曲调是真正的音乐。不止一次,有人看到鲸鱼在歌唱的间歇,完全跃出水面,然后以背着水,全身沉浸于阔鳍击出的波涛之中。也许它们是为刚才的一支歌如此成功而喜悦,也许是为环球巡游归来之后,又听到自己的歌而庆贺。不管怎样,那样子就是在欢腾。

7.不能作为我不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的理由的一项是(   )
A.鸟类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工作太多,以至于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活动。
B.画眉像一个住在公寓里的专业歌手一样练唱。
C.有时画眉明显地改用另一套乐谱,似乎在即兴来几组变奏。
D.画眉唱出的歌曲是一种沉思的、如诉的音乐。
8.蟋蟀或蚯蚓等单独演奏时人们听起来不像音乐的原因是 (    )  
  A.它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喜爱安排多样的主题。
B.它们不能表现出创造音乐和欣赏音乐的需要。
C.没有像合奏时所表现出的对位音,音调和音色的平移,还有和弦和各种亮度。
D.它们的歌唱模糊、不完整,缺乏力度和肯定。
9.下面对鲸鱼之歌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座头鲸歌曲,可以将它当作一个声部,好像是管弦乐队的一个孤立的音部。
B.鲸鱼之歌是长长的、缭绕的、执著的曲调,并且被不同的歌唱者重复着。
C.鲸鱼歌唱是为了向海面下数百英里之外传递像“鲸鱼在这儿”之类寻常的信息。
D.鲸鱼在歌唱的间歇所做出的一系列动作,那也许就是在为自己的成功而欢腾。
10.根据选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主要包括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
  B.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它这样做确实是自得其乐。
  C.鲸鱼之歌是有关航行或有关浮游节肢动物的来源,或有关领地界限的简单而实打实的叙述和声明的观点迄今还没有得到证实。
D.萦绕于阳光草地上空的蚊蚋之群缥缈的和声我们可以不借助其他工具就能听得到。
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12分,每小题3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至(到)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B.于是废(废除)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C.履至尊而制(制度)六合
D.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3.“因”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A.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因遗策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4.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自开国以来至于始皇而有六代。
B.随着秦始皇的统一,标志着秦由攻势转为守势。因此,这段主要是说秦的守策。
C.秦初对外依然表现为进攻的态势,南服百越,北却匈奴。
D.这段文字义正辞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第二卷(108分)
四、(17分)
15.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君子性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③ 无乃尔是过矣?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江楼感旧
      (唐)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这首涛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2分)
                                                                                
(2)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2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做两题,4分。错写一个字、漏写一个字该小题不得分)
(1)吾师道也,                ?(《师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3)                         ,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
(4)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       
五、现代文阅读(18分)
                      走山访水与读山吟水
走山访水,亦人生一大快事。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竞争之隙,暂入自然怀抱,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明月,涤一涤被污染的心灵。尽管我们现代的“鸢飞戾天者”,不会“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也不会“窥谷忘返”,然而却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必要的轻松、超脱,乃至反思与启悟,岂非大有益耶?更何况,旅游活动还被现代人当作开拓视野,了解一地、一国、一民族之历史文化的重要渠道呢。
不过,经验又常常这样启示我们:走山访水,欲臻山水妙境,得到最佳的效果,最好先之一读山吟水,即读一读那些描写山水名胜的诗文。因为,山水名胜诗文,乃作者经心灵感受,用文学描绘的山水,是艺术创造的第二自然。那里面有作者的性灵、心态、热情、才华的流动,也有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它实在是一位很好的审美的导游。当你面对奇山异水惊诧莫名的时候,它能够很快沟通你和自然间的“灵犀”,帮你机敏地捉住景物的独特的美质和神韵;当你在古堡废墟面前茫然寻思的时候,它将为你打开那厚重的历史帷幕,让你窥见其中的奥秘。总之,它将帮助你真正读懂大自然。
    中国有无数的佳山秀水、名园胜迹,从塞北至岭南,从鱼米之乡至丝绸之路,到处有令人梦思神往的胜境。中国更是一记游文学特殊发达的国度。“性眈山水”、“情系田园”的中国文人,几乎个个都是描山画水的能手。他们以山水为知己,为情侣,闲暇时游赏之,失意时隐匿之;山屋著述,古寺谈禅,从事人生的反思与总结。中国文人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心态,使其同庄严肃穆、清远幽秘的大自然达到非凡的融合。他们给大自然以情感与生命,大自然给他们以灵感与启悟。人之性灵与山水之灵秀,合同而化。于是,人生况味,自然风采,宗教气氛,一起揉合成中国山水名胜诗文所特有的清幽、空灵之美。展读中国的山水名胜诗文,你仿佛置身于深山古寺,伴着那幽谷鸟鸣,云外钟声,聆听作者的清谈妙论、感慨隐忧。
    就这样,中国文人,凭着他们那特殊的对山水自然的感受力,以其特有的审美趣味与高超的艺术才华,为中国的山水名胜,塑造出像画一样的精美,如梦一般空灵的形象,为中国山水名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文学背景。
    走山访水,固为人生一大快事。然而欲真正享其快意,最好先行读山吟水。这倒用得上中国一句老话:“先读为快!”
18、“走山访水”有什么意义?(4分)
答:(1)                                                     
    (2)                                                      
19、第一段中“被污染的心灵”在文中是指(2分)
                                                              
    第三段“山水之灵秀”是指(2分)
                                                             
20、作者是怎样评价“山水名胜诗文”的特点和作用的?(6分)
答:(1)                                                   
    (2)                                                   
    (3)                                                    
2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 文章从阐述走山访水的意义起笔,引出读山吟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得出“先读为快”的结论,娓娓道来,浑然一体。
B. 作者认为走山访水是人生乐事,但必须先读山水名胜诗文,否则就不能真正享其乐趣。
C. 排比句、对偶句的运用,使文中语言铿锵有力、气势酣畅,让人读后,走山访水之情油然而生。
D. “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明月,涤一涤被污染的心灵。”这犹如对联的文字,句式整齐,语言精辟,富有哲理。
六、(13分)
22.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5分)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23.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修身、________、_________、平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二者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3分)
2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5分)
       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美的构图也常常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美国的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当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你不能多说一个字。
对此,有人说,“没有借口”太没人情味了,太冷漠了:也有人说,“没有借口”,可以激起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能。在人生中,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借口上,失败也好,做错事也罢,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又有什么作用呢?
作为中学生的你,听到过一些借口吗?曾为自己找过借口吗?你对它有何感受和认识?请你以“借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⑴立意自定。⑵文体自选。⑶题目自拟。⑷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卷:
1——5 CCBCC       6——10 DACCD      11——14 CDAC
第二卷:
15.略
16.
(l)“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这就使整首诗笼罩在了—种惆怅伤感的情绪之中。
(2) 登楼的时间,去年的另—“望月人”到底是什么人,“同来”到底是干什么,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17.略
18.(1)得到轻松与超脱,乃至反思与启悟
(2)开拓视野,了解历史文化 
19.现代人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大自然的庄严肃穆、清远幽秘。
20.(1)是艺术创作的第二自然(2)实在是一位很好的审美导游(3)有独特的清幽、空灵之美(4)为山水名胜提供丰富的文学背景(此四点,答出三点即可) (6分)
21.B C(B、用“必须”不当;C、语言并非铿锵有力,也不能使人产生“走山访水”之情
22.③①②④⑤⑥
23.齐家   治国    达则兼济天下
24.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美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只是霎时的喜悦。
25.略 (121.201.83.2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一 下册 学考试卷


上一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高效训练』  下一个『2005年安徽省高中作文竞赛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