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鳌江三中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鳌江三中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鳌江三中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一、书写(全卷书写3分;第1题3分,共6分)1.将下面句子抄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格子里。(要求:正确、端正、整齐)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浩瀚无涯。 二、语言积累和运用(第2题15分,每横线1分;其余每题3分,共30分)2.填空(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
试题预览
"2006年鳌江三中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
一、书写(全卷书写3分;第1题3分,共6分)
1.将下面句子抄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格子里。(要求:正确、端正、整齐)
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浩瀚无涯。


二、语言积累和运用(第2题15分,每横线1分;其余每题3分,共30分)
2.填空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
(2)___________▲________    ,山色空蒙雨亦奇。
(3)月落乌啼霜满天,            ▲              。
(4)纸上得来终觉浅,          ▲                。
(5)朔气传金柝,          ▲                。
(6)              ▲          ,白发谁家翁媪。
(7)月上柳梢头,           ▲              。
(8)而或长烟一空,      ▲       ,浮光跃金,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         ▲        ,     ▲            ,故逐之。
(10)走过四季,文人的笔下总有优美的章句吟诵着对四季景致的感悟与赞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胜似绘画的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       ▲              ”,绘出春草的萌发;《爱莲说》中富有哲理的一句“        ▲           ,      ▲             ”,赞出夏荷的高洁;《水调歌头》中满含慰藉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吟出秋月的祝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写春花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              ”,比出冬雪的美丽。
3、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毗邻(bí)     恬静(tián) 破绽(dìng)  秉烛夜谈(bǐn)
B、翌晨(lì) 丰腴(yú) 枢纽(qū)    沧海一粟(shù)
C、别墅(shù) 肇事(zhào) 澎湃(pài)   好高骛远(wù)
D、鞭笞(chī) 棱角(líng) 贮藏(zhù)   不无裨益(bēi)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开展“创建卫生城市”的活动后,随地吐痰的现象比过去进步了。
B、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享用清洁的空气和拥有纯净的水源。
C、武警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道路快速前进。
D、经过老师的耐收教育之后,使全班同学增强了关心集体的自觉性。
5、阅读杜甫的《春望》,选出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安危的时刻牵挂。
B.颔联写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都是为了表达他感时伤世的情怀。
C.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眼前却呈现出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
D.尾联说诗人白发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足见他衰老得很快,而这又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6、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展示了18副独具地方特色的春联。例如:
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靓中城。
请从以下两个材料中任选一个,找出适当词句,对出下联。(3分)
材料(1)江苏:登临苏州虎丘塔,观赏天下最美的园林。
材料(2)湖南:凭靠在岳阳楼上,纵览洞庭湖风光。
浙江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     下联:     ▲         ,         ▲             。
7、(3分)“体育有无必要参加中考”,向来是学生们议论的话题,至今争论不休,意见难以统一。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体育作为中考科目,完全多此一举:其一,体育仅占35分,可同学们为了这点分数,付出了很多锻炼时间,大大影响了其它学科的学习。其二,体育中考成绩对于升学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拿到满分,要么提高标准,增加区分度,否则不如不考。
如果你是乙方的主辩,你怎样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表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                                                               
                  ▲                                                             
                  ▲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第8题至18题
(一)钢铁是“恨”出来的吗?(15分)
①陶宏开,是时下的一个新闻人物。这位美籍社会学家、华中师大特聘教授,从2004年7月起,在武汉发起了挽救上网成瘾青少年行动,至今已在全国近20个省市开展起来,挽救了数千个上网成瘾的未成年人。陶宏开针对一些家长为戒除孩子“网瘾”时感叹的“恨铁不成钢”,日前在央视饱含深情地诘问:“钢铁是‘恨’出来的吗?”话中蕴含的家庭教育哲理,令人深思。
②“恨铁不成钢”,一个“恨”字,折射出浓重的感情色彩。在我国8400万网民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50万,占19﹪,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其中的244万未成年人——他们不仅爱上网,而且着了迷、上了瘾。按照国际上标准的说法,这叫“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是一种现代形式的心理疾病。当一些未成年人因上网成瘾而弃学、逃学,甚至误入歧途之后,许多家长痛心疾首,于是以“恨铁不成钢”之情,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管教措施,其中也有“体罚”等“惩治”手段。但是,这种“情绪化的教育方式”的“恨”之,往往收效甚微,甚至走向了“父母的反面”。这样的教训,人们还见得少吗?
③陶宏开的“法宝”是什么?就是奉行“钢铁是炼出来的”之理念。一个“炼”字,体现了陶宏开独特的教育方式:倡导整体素质教育,推崇以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方式来共同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
④现在的父母大都“望子成龙”心切,往往用传统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的学习及学业成绩,用传统的理念去教育孩子。岂不知,家庭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了“角色转换”,传统教育行为受到了挑战。这个挑战,首先要求我们众多家长去面对、去适应。
⑤平心而论,几乎每个家庭都从没放松过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可是为什么有的家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事与愿违的现象,这不仅令做父母的伤心——“恨铁不成钢”,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尽管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是从家庭教育方式来说,现在有些家长“炼钢”的“底气”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底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素质,二是这个素质派生出来的教育方式。岂不知,教育子女亦是一门学问,并不能以“老子自居”而“恨”之成才。网络是什么?做家长的究竟懂多少?网上的世界是什么模样?做家长的看到过多少?一些家长只“恨”其子女染上“网瘾”,似乎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却不能放下家长的架子,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引导和启发孩子戒“网瘾”,这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8、第②段中说“‘恨铁不成钢’,一个‘恨’字,折射出浓重的感情色彩”,请用这段中的一个成语来说明这“恨”字所蕴含的感情。(2分)
                    ▲                       
9、上文中的“恨”、“炼”二字代表着两种教育方式,请依据文章分别归纳这两个字的具体内容。(4分)
“恨”:                   ▲                                                 
“炼”:                   ▲                                                 
10、“几乎每个家庭都从没放松过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却没“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其原因有哪些?(3分)
                        ▲                                                       
                        ▲                                                       
11、陶宏开认为“钢铁是炼出来的”,而不是“恨”出来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                                                        
                        ▲                                                       
                                                                               
12、假如你是一位家长,假如你也有一个上网成瘾的孩子,那么你会采取怎样的做法使孩子戒除网瘾?请说说你的做法和这样做的理由。(50字左右)(4分)





(二)亲近自己的双腿(17分)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紧走慢赶,也要40分钟。这么长的路,怎么走啊?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车,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5元?不是说3元吗?”我不想坐,可四周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就说:“上车吧,就收你3元。”
②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的年纪。
③车前行着,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子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的左腿上。
④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我刚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着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⑤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了,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那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⑥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到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⑦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80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怎么走那么远?”我问。“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恰巧坐了我的车。途中,他们想换车,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竟然一口气蹬到底!”
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不由自主的地,我又看着他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那条腿已经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⑨别墅到了。我下了车,给他5元,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今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⑩返回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40分钟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3、第③段画线句“我正觉奇怪”中,“我”“奇怪”的是          ▲                   
                                                                       。(2分)
14、第④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我”的心里活动。请联系上下文,把“我”心里想的内容补充完整:                        ▲                                         。(3分).
15、第⑥段画线句说“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起先纠缠着、笼罩着“我”的惆怅和悲惊。为什么到此时“竟然了无影踪了”呢?(3分)
答:                          ▲                                               。
16、第⑧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从全文看,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在:(3分)
(1)                          ▲                                                  
(2)                           ▲                                               
(3)                           ▲                                                 
17、从语言特点看,在第⑤段中划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你作简要分析。(3分)
答:                            ▲                                                  
                              ▲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下一个『仙桃市潜江市江汉油田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