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期末语文试卷(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2005—2006学年度下半期考试期末考试卷一课内现代文语段阅读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2005—2006学年度下半期考试
期末考试卷
一  课内现代文语段阅读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
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悉悉窣窣的响 ,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拴候他平静下去,才低低的叫道:“ 小拴,你不要起来。店么?你娘会安排的。”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 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多了;老拴却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又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1 课文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2 华老拴夫妇的话似乎没头没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
3 一包洋钱,华大妈掏了半天的原因是什么?(3分)
4 “天气比屋子里冷多了;老拴却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又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方法,(2分)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

二  课外现代文语段阅读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1)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2)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3)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4)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5)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6)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7)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8)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啐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9)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10)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在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11)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2)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5.这位母亲“经常”打孩子,试分析她在打孩子时其复杂的内心世界。(4)
6.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
①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②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啐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7.这篇散文在人称使用方面比较巧妙,请做简要分析:(3)
8.本文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真诚的内心独白,读完全文,请你也站在孩子的角度,写一段对母亲的内心独白,50字左右。 (5)
                                                                    
                                                                      

三 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日将暮,   。近抚之,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日不交睫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 ,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忽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9.按照课文内容填写横线上的空。
  10.品味本段中的一些动作描写,对其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僵卧”到“行且速”,成名简直判若两人,一会儿像具僵尸,一会儿像是个欣喜若狂的痴人,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
  B.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成名想抓到促织的急切心情
  C.从“僵卧”到“行且速”,成名简直判若两人,这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和虚构,写出了成名被“征促织”带来的精神上的摧残
  D.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
  11.第①段着意写出了成名夫妇的感情变化,这充分反映了___________,增强了小说的___________气氛。
12.第②段在“试斗”时,作者非常细腻地刻画了成名心理变化过程,请写出成名心理变化过程,并简要分析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13.“试斗”的场面,蟋蟀的动作、姿态和声音都跃然纸上,真是如古人所说的“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试分析这些语言的特点。
四 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①?”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②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注] ①武安君:即白起,秦将。② 应侯:即范睢,曾任秦相。
14 《史记》作者是             ,《史记》的体制是由       ,        ,
   ,书,表五部分组成,鲁迅先生称《史记》为“               ,           ”。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自:亲自
B. 孰与文信侯专              专:专一,单纯  
C. 令装治行                  治:整治,准备
1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甘罗能洞察时势的一组是   
    ①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② 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③ 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④ 请因孺子行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下列对原文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罗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和非常自信的鲜明性格。 
B.吕不韦想要派张唐出使燕国,遭到了张唐的拒绝,吕不韦很不高兴,却也没有办法,于是只好改派甘罗前往。 
C.甘罗通过白起被杀的例子向张唐分析了违抗吕不韦命令的后果,使张唐最终同意了自己的建议。
D.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 

五  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就关心地问道:“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所以我要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生活中有许多与这个寓言类似的情形。人们面临许多问题时,都在试图改变。但是,对改变什么以及如何改变又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立意自定。5。不少于800字。









2005—2006学年度下半期考试
高一语文答卷
                      总分      
一、(15分)1(3分)                                                                
2(3分)                                                               
3(3分)                                                           
4(6分)                                                          
                                                                   
二 (16分)5.(4分)                                                                
                                                                               
6.(4分)                                                                                                                                                   
                                                                               
7 (3分)                                                                                                                                                  
                                                                               
8(5分)                                                                      
                                                                    
 三(15分)9.(3分)                ,                   ,                                  
10.(3分)   (     )
11.(3分)                                                                     
                                                                               
12.(4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05-2006学年度初中语文第六册(1-6)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下一个『2006年河池市(课改区)中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