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八年级下册学年模考题一\二\三(共三套)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八年级下册学年模考题一\二\三(共三套)(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下册语文模拟考卷(一)(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2006年5月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总分人得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四部分,共四大题27小题。2.请用钢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请注意卷面的整洁、规范与美观。得分 评卷人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6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试题预览
"八年级下册语文模拟考卷(一)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006年5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四部分,共四大题27小题。
2.请用钢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请注意卷面的整洁、规范与美观。

得分 评卷人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6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yòu      于语言的ɡé        hé       ,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fàn       的叫卖。 (萧乾《吆喝》)
2.下列每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2分)
 A.晒笑 缄默  谈笑风生(      )      B. 憔悴 谄媚   深恶痛急(      )
 C.酷肖 璀灿  气宇轩昂(      )      D.亲昵  防碍   众目睽睽(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年近花甲的外交官孙必干临危受命,奔赴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地解救了中国人质。
  B.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C.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让毫无防备的海边居民措手不及,导致约30万人丧生。
  D.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一举夺冠,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4.下面4个句子都是病句,请选择其中两句进行修改。(用符号改在原题上即可)(4分)
 A.经过努力,使我市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

  B.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想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听了李学生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5.名著阅读(3分)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从这一名著中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举例:

6.古诗文理解背诵(选填6空,6分)
①《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 “进亦忧”指的是“                    ”,
“退亦忧”指的是“                    ”。
②《小石潭记》一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            ,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③《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
                    。
④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                ,                ”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                 ,                 ”的美好祝愿。
7.仿写句子(2分)
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一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示例] 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摆布。
         空  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仿写]                                                                   
                                                                        
8.探究学习(4分)
整容,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来改变原来的容貌,以掩盖自己的缺陷,使自己变得美观或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今年4月,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某著名电视主持人把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行为斥之为“政治的整容”。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说出“政治的整容”的含义。
材料一: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教科书》中说是“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而事实上是日军为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以士兵失踪要求入城检查而遭到拒绝为借口,向宛平城开枪开炮。
材料二: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教科书》中仅在一张照片上用小字提示了一句“东京审判认为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几乎否定了这场疯狂杀害30万中国人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这一惨绝人寰的大灾难。
材料三: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公然违反《联合国海洋公约》,正式宣布接受日本民间企业在中日有争议的东海海域开采油气资源的申请。
    材料四:差不多在《新历史教科书》出笼的同时,日本政府不断向联合国提出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
                                                                         
                                                                         
                                                                         
                                                                         

得分 评卷人


二、古代诗歌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 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 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 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1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3.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1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 袛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三)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蹊:践踏。  ②策:通“册”。  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心神安适。 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16.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译句:                                              
17.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与理解(28分)

(一)有趣的“三”(12分)
谭 英
①数字中最神秘、最受青睐的大概要算“三”了。在我国,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淮南子•天文训》,历来注家对此都有解释。其中,较为权威的解释是:“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是两性合和的成果,是万物生殖繁衍的体现。
②如中国古代建筑,王城的营建制度是九里见方,城的每一面各开三个城门;城内南北道路、东西道路各九条,路宽72 尺。这些数字都是三或三的倍数。为何要这样修建呢?一是帝王都自称“受命于天”,表示其统治人民的权力是上苍赋予的,于是干什么都打着“行天之道”的旗号;二是因为“三生万物”,王朝要兴盛发达,就得行“三”之法。
③再如历史上的“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计120 个官。这说明王朝设官也是以“三”为法的,其用意仍然是为了表明王者法天,即所谓“顺天成道”。
④在社会和民俗方面,“三”这个数字也是无所不在的。“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体现了事物的开始、过程和结果。“三羊开泰”中的“三”在民俗中有“吉祥”之意。“三教九流”中的“三”和“九”概括了社会各行业的方方面面。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通过对中国古代礼节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古代的礼节也多与“三”这个数字有关。古时候,中国人待客,往往要客人熏三次香,洗三个澡,叫做“三衅”、“三浴”,表示极高的尊重。古有“退避三舍”之说,也是起源于一种礼节。晋重耳为报楚王之恩,在两国交兵时,后退三次,以表示感谢和敬畏之心。
⑥古代,臣民们拜见帝王都得行三叩九拜之礼,同时还得三呼万岁。如遇家中长辈死丧,晚辈人还有守孝三年之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高卧隆中,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他出山,帮自己打天下,演出了一部思贤若渴“三顾茅庐”的剧目,诸葛亮在三请之下如再不出山,恐怕就有失礼之嫌了。
⑦古代的许多礼节对于现代人来讲是很繁琐的,没有必要去讲究了,但是有的礼节我们还仍然保留着,如去吊唁时,面对死者,哀悼者要三鞠躬;去别人家里作客,需得敲门而进,而敲门三下,则是比较礼貌的行为;现在还有一种礼貌与“三”的联系比较密切,就是我们常见到汽车的厢板上往往写着“礼让三先”。
⑧“三”这个数字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时空和算数。凡极言时间之长、空间之大、数量之多,古时多用三或三的倍数来表示。如“三思而行”、 “九天”、“十八层地狱”、 “三人行必有吾师”、“三百六十行”等等。
⑨可见,“三”这个数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被广泛运用到各个方面。
          (选自《趣文选读——数学篇》,有删改。)
18.阅读全文,根据下表中已填内容的所属类别,在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古代建筑 “王城九里见方”等
古代设官 表示顺天成道
“三衅”“三浴”等
表示时间之长

19.第⑤段中把“熏三次香”叫做“三衅”,“熏”和“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请运用你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推测其中的原因。(3分)


20.运用文中有关知识,分别指出下面语句中 “三”的文化含义。(3分)
①率子孙荷担三夫。
②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③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21.第⑧段介绍了“三”在时空和算数方面的表达功能,而下面几个成语中的“三”却恰与之相反。请以这几个成语为例,在该段后面再补写一段话。(3分)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寸金莲    三言两语    三三两两   
                                                                            
                                                                              
                                                                              
(二)生命如四季(16分)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没有权利逃避,上苍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也给予我责任。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每天,我怀着希望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来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花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花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可那是怎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自己检点!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过成熟是怎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苦又酸的快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在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我有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感动过、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不,我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里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安心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作者:张洁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22.文章把生命比作四季,并以之为序写出了“我”奋斗的一生。请模仿下面对春天的概括,再各用一句话对另外三季加以简要概括(答案不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3分)
春天     怀   着   希  望   艰  难   开   拓 
夏天
秋天
冬天
2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人教版』  下一个『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