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语文读本册测试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试题
名称
第四册语文读本册测试及答案
(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四册读本文言文练习与测试(一)钴鉧潭西小丘记①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②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
试题预览
"第四册读本文言文练习与测试
(一)钴鉧潭西小丘记
①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②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1、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与例句中加线字“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A.苦牛马之饮于溪 B.梁之上有丘焉
D.所以贺兹近之遭也 D.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
3、第①段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丘“连岁不能售”说明_______________;同时也暗指了_____________。
5、“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指出小丘终于得到赏识,改变了卖不出去、不被人欣赏的命运,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想借小丘的命运来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后赤壁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
B.曾日月之几何 几何:多少。
C.予乃摄衣而上 摄衣:提起下衣。
D.攀栖鹘之危巢 危巢:危险的鸟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俯冯夷之幽宫 B.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燕巢于飞幕之上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
C. 顾安所得酒乎 D.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掠予舟而西也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羽衣蹁跹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 ②③⑥ B.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披蒙茸,踞虎豹 披:分开 B、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C、翅如车轮,玄裳缟衣 缟:白 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寤:醒
7、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予乃摄衣而上 B、履巉岩,披蒙茸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掠予舟而西也
8、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凛乎其不可留也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顾安所得酒乎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
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9、对语段内容及形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巉岩”、“栖鹘”等词语在苏轼的另一篇游记《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
B、因为作者对景物感到恐惧,所以“划然长啸”,给自己壮胆,这种心态,在《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
C、语段在表达方法上以记叙、描写为主,边抒情论理,在写法上与《石钟山记》有异曲同工之妙。
D、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的这一幻想,流露了他出世的思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履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虎豹:指凶狠的老虎和豹子。
B、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名。
C、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 蹁跹:形容道士轻盈的体态。
D、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晚上。
(三)《指南录》后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间:空闲时间。
B.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爱:吝惜,舍不得。
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穷:走投无路,处境艰难。
D.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予以愚触罪,滴潇水上
B.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北驱予并往,而不使者之目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万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奉使往来,无留(于)北者
B.予分当引决,然而引忍以行。昔人曰:“将以(之)有为”。
C.北驱予并往,而(北)不在使者之目
D.(予)穷饿无聊,(北)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C.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D.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5.对第二、三自然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余庆等人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大都请降,文天祥被迫同行“而不在使者之目”,身为朝廷使节,受此大辱,理应引决自裁以维护国家尊严,所以文天祥说自己“分当引决”。
B.文天祥后来之所以不愿“引决”,绝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将以有为也”。他忍辱负重,正是为了找机会脱身,回到南方祖国,担负起抗元救国的重任。
C.文天祥在元军军营中,不畏强敌,“抗辞慷慨”,“直前诟虏帅”扣留使者,数吕师孟叔侄叛变投敌的罪行,表“欲求死”之决心,都表现出凛然不屈的坚贞气节。
D.第三段写自己在遭受宋军统帅误会被迫离开真州,后又遇上元军骑兵的情况下“出没于长淮之间”的艰险经历,这一段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了文天祥因受委屈而痛不欲生的悲痛心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邀当国者相见 当:担任。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纾:缓解。
C.予更欲一觇北 觇:侦察。 D. 予羁縻不得还 羁縻:被扣留。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归而求救国之策
A. B.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C. D.
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则来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元兵进逼国门,南宋上上下下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文天祥出使北营,这是众望所归,也表现了他的献身精神。
B.文天祥认为元兵还是能够被他说动的,以前的使者出使元营也没有被扣留的,这说明他对元兵心存幻想,对出使敌营的危险性估计不足。
C.文天祥到元营后,与敌人论辩,言辞慷慨激昂,长了本国的志气。后来由于吕师孟制造事端,贾余庆向敌人献媚讨好,文天祥就不能回还,国事也不可收拾了。
D.文天祥随贾余庆一起到元人的北方去,却不在使者的行列,蒙受这样的耻辱,论理他本该自杀,但终于忍辱而行,他这样做是打算将来有所作为。
(四)登楼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实显敞而寡仇 仇:仇恨 B.钟仪幽而楚奏兮幽:拘禁
C.路逶迤而修回兮 修:长 D.循阶除而下降兮 除:台阶
2.对下列各句中虚词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聊暇日以销忧 聊:姑且 B.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虽:即使
C.曾何足以少留 少:稍微 D.漫逾纪以迄今 漫:长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聊暇日以销忧 ②漫逾纪以迄今 B.①蔽荆山之高岑 ②悲旧乡之壅隔兮
C.①人情同于怀土兮②气交愤于胸臆 D.①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②假高衢而骋力
4.从语义关系上看,下列各句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B.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C.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D.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5.下列各句在文中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孰忧思之可任——谁又能禁得起这种忧愁幽思呢
B.岂穷达而异心——哪里是因为处于逆境或处于顺境而心情有别呢
C.冀王道之一平兮——希望王朝的政权能够统一稳固啊
D.怅盘桓以反侧——惆怅得走来走去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6.对文章写作手法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中连用四个动词“挟”“倚”“背”“临”领起一组排比句子,交代了此楼的位置。
B.文章引用尼父、钟仪、庄舄的典故,意在反衬作者对自己故土的眷恋之情。
C.作者用“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两句比喻自己被长期弃置埋没的处境。
D.文章写景很有层次,由开始的“通浦”“长洲”“广陆”等到第二段“平原远”“路逶迤”等,再到第三段的“风萧瑟”“天惨惨”,与作者的情绪发展紧密相关。
(五)唐才子传•王维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闲:熟习
B、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幸。 爱:舍不得
C、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谬:差误
D、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 笃:忠诚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闲音律 B、对曲果然 C、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 D、后表宅请以为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出诗卷 因击沛公于坐 B、延于上座 而君幸于赵王
C、非学而能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 皆以美于徐公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维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
①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②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③禄山爱其才,逼之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
④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
⑤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
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④ D 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主请王维上座,是因为王维独奏的《郁轮袍》正是公主所讽讼的,而《郁轮袍》又是王维自己的佳作。
B、安禄山逼王维到洛阳,把它拘留在普施寺,是因为安禄山非常妒嫉王维的才能。
C、曾经有人拿了按乐的图画给王维看,王维应答准确,说明王维对音乐非常精通。
D、王维除了善属辞,工草、隶,闲音律,通诗善画之外,还笃信佛教,吃蔬着素,足见其受佛教影响之深。
(六)唐才子传•李白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岁通五经 通:通晓 B.尝大醉上前 上:走上
C.白益傲放 益:更加 D.辟为僚佐 辟:招聘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因以命之 B. 以所业投贺知章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 D. 遂举荐于玄宗
白长笑而去 而大声发于水上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李白"傲放"的一组是( )
(1)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2)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
(3)麟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4)尝大醉上前,草诏,使力士脱靴
(5)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6)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A.(2)(3)(5) B.(1)(2)(4) C.(2)(4)(6) D.(1)(5)(6)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来的,就用“白”作他的名字。李白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的推荐,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这些都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早先,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累系浔阳狱”,又是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
第四册读本文言文练习与测试答案
(一)钴鉧潭西小丘记
1、若牛马之饮于溪 若熊罴之登于山 2、D 3、山石奇崛的状貌
4、小丘纵有如此美妙的景致,却仍遭得不到赏识的命运;作者久遭贬谪而无法得到朝廷重用的处境。 5、作者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得到朝廷的赏识
(二)后赤壁赋
1.B(A边走边唱,C提着衣襟,D筑在树梢处的鸟巢) 2.C(A结构助词“的”,B跟随,C“可是”/“回头看”,D恰好)
3.C(①句“下”和②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和“向西飞”,③句“侣”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④“羽衣”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
4.A(④⑤不是写景) 5.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
6、B 7、C 8、B 9、D 10、A
(三)《指南录》后序
1.A 2.B 3.C 4.B
5.D 6.A。意思应为“主持,掌管”。 7.B(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A项,一是介词,“用(凭)……身份”,一是连词,“因为”。C项,一是连词“却”,一是连词“就”。D项,一是介词“在”,一是介词“对”。) 8. C.吕师孟制造事端在文天祥出使之前。
(四)登楼赋
1、A 2、B 3、C 4、D 5、D 6、B
(五)唐才子传•王维传
1、B 2、D 3、A 4、A 5、B
(六)唐才子传•李白传
1. B 上:皇上 2. B (A、因此 趁着, C、表因果 表修饰,D、向 从) 3.C 4.D 李白有恩于郭子仪 (220.162.79.6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上一个『
2006年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  下一个『
扬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