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记叙文及文言文阅读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日常综合训练
试题
名称
八年级下记叙文及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下记叙文及文言文阅读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比作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驰的骏马。请自信地举起你的笔,尽情施展你的才华,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第一部分基础能力——认真想,仔细做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
试题预览
八年级下记叙文及文言文阅读
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比作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驰的骏马。请自信地举起你的笔,尽情施展你的才华,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第一部分 基础能力——认真想,仔细做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2分)
祖国统一是华夏儿女的sù愿,而陈水扁却倒行逆施,妄图分裂祖国。他抛出“一边一国”的miù论,混xiáo视听。对此,海峡两岸人民义愤填yīng,深恶痛疾。
2、“一双眼睛百种看法”说明汉语词汇十分丰富。请你写出三个表示“往远处看或往高处看”的双音节词语。(3分)
(1) (2) (3)
3 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 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 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 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 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4.下面语句有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删、添、改、调,不得改变原意)。
(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决定能否提高我们综合素质的关键。
(2)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3)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护士叶欣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了众多的白衣战士。
5.一辆公交车上写着这样的一条标语:“绿色车厢,情系乘客。”你能根据对偶的要求,把它改写得更好一些吗?(可以调换或增加词语,原意也可以略加改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
仔细阅读下面两段材料,按照其内容和形式把第三段材料补充完整(不超过25字)。
材料一:繁华大道,乞讨者众,这里乞丐的生存产业链黑幕刚刚被媒体披露。孩子问: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零钱?给还是不给?
难题是:教孩子仁慈还是识别欺骗?
材料二:重点中学竞争尤为激烈,帮助同学解答难题至少半小时,使自己本已十分紧张的学习时间受到耽误。孩子问:我要不要帮助同学?帮还是不帮?
难题是:教孩子助人为乐,还是不惜一切在竞争中胜出?
材料三:大街上,一位老人被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跑。曾经有过这样的新闻:一位骑自行车女孩停车上前扶助,不想竟被周围公众指认为肇事者,而受到帮助的老人居然不说明真相。孩子问:应不应该去帮助伤者?救还是不救?
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学校门口豪华私车令孩子们侧目,父母占有的社会地位、物质资源的不平衡,会不会引起儿童间的不平等感?
孩子问:坐自己家的车上学有什么错误,送还是不送?
难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孝义,名扬天下。
a 特产名称:
b 广告词:
8.文学放飞
初中三年下来,我的脑海中常常活跃着名著中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我常常想:假如我是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我一定会去铲除我们这个社会上的一股股“毒瘤”,如接纳未成年人的黑网吧、制假售假的窝点等,还社会一块明净的乐土。
假如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说出名著名称、作者、名著中的某一人物,联系人物的形象对现实社会中阴暗面的东西作出自己的积极行动。)
9、探究题。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请你阅后谈谈有何发现。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剩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占人口的1/2800或1/500;
广岛: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探究结果:
10.背诵默写
(1)东风不与周郎便, 。(《赤壁》)
(2)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4) ,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
(5)念天地之悠悠, ! (《登幽州台歌》)
(6).辛苦遭逢起一经, ¬¬¬¬¬¬¬¬¬¬¬¬¬¬¬¬¬¬¬¬¬¬¬。 《过零丁洋》)
(7) 写出描写醉翁亭四季景色的句子: , , , ,山间之四时也。
(8).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
(9).安得广厦千万间,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同为送别诗:“ , ”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用“ , ” 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1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抒发诗人李白豪放超逸情怀的诗句是
12)《五柳先生传》中赞语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13)《与朱元思书》中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
(1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11.阅读《窗》选段,完成1—4题。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 ,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 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 的网球赛。他听着这 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1.根据语境,将下列成语的序号分别填入文中的空格里。
①栩栩如生 ②津津有味
③扣人心弦 ④争相斗妍
2选段中所描述的环境的特点是: 。
3.第2选段中有一句话表明,靠窗口的病人精心编造窗外景象的目的已经达到,这句话是: 。
4.从小说《窗》的整体看,选段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是: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不急不躁,冷静应对
(-)阅读下面的完成1-6题
“京昧儿”三品
听台湾人说过,也听香港人和广州人说过,他们喜欢“京味儿”。
“特别是你们北京的女孩子,说话可真好听呀:‘您好,您从哪儿来?’……”他们会给我学起北京话来,那样子真诚极了,只是凡需要“儿”化的地方都化得不对,譬如说“吃饭”,他们竞全说成“吃饭儿”。这不仅只是把那个“儿”随便乱放,轻重音不对,一律硬邦邦地把那个“儿”念了出来。
在他们的印象里,北京话里的那个“儿”字,一定是最要紧的,是北京话的全部美丽所在。他们不知道,光学会了“儿”,离北京话的精髓还差很远,特别是您再把那“儿”说得跟“儿子”的“儿”一样理直气壮,您就更是南辕北辙。
北京话里,比“儿”更有趣的地方可有的是。譬如夸饰。说这老头儿硬朗,他得说:“这老头儿,硬硬朗朗儿的!”一个双声叠韵,那夸饰的味道就出来了。也有的夸饰用加衬字的办法:“瞧这天儿,灰不拉叽的!”“灰”,当然是不言自明的,“不拉叽”是什么意思,匪夷所思,不过,不加上,就不是北京人,不加上,他怎么说怎么觉得意犹未尽。
咂摸出了这个味儿,您对“京味儿”的了解才算是入了品。
您要是再往深了咂摸咂摸呢,比这更棒的夸饰,更形象的夸饰当然比比皆是,不过,北京人就得把动词搬上来了。说花香:“嗬,这花,香喷喷儿的!”这还是双声叠韵。说:“嗬,这花,打鼻子香!”香气已非“扑鼻”可比,简直成了金猴奋起的“千钧棒”了。说粪臭“臭气烘烘的”同样最是常见,可北京人好像“语不惊人死不休”。似的,说:“臭得挂鼻子,到这会儿还臭呢!”臭气要是不让他用语言给安上钩子,挂到了鼻子底下,不足以言其臭。
能“挂”的,当然也不仅只是臭气。“病了?脸上可挂灰了啊!”——您瞧,颜色
也能“挂”。“好嘛,唱得跟马老板似的,真挂味儿!”——这更绝啦,唱腔的“味儿”
是什么,你能摸得着吗?可人家觉得,唱戏的佳境,就是能把那“味儿”,给“挂”住,
这比说“绕梁三日,余音不绝”如何?
我不是北京人,可我爱琢磨北京人,当然也爱学北京话。我想,品到了这个份儿上,虽然已然不错,可好像只能说是入佳境而已,还不能说频道了京味儿的最高境界。
京味儿的最高境界,是北京人的思维方式。
譬如,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北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什么?
“……是得涨点儿价,老让政府贴钱给咱们,咱不落忍不是?可话又说回来,太邪行了也不行,受不了啊。唉,话又说回来了,怎么着也得挨这一刀,改革吗,不动真的,行吗?……”
北京人爱把事情颠来倒去地想,替人家找辙,替自己宽心。“话又说回来了”就是找辙的证明。
“……动真的,没事,有受不了的没有?都能受,我怕什么啊!等别人都嗷嗷了,我们家还有一张‘全国山河一片红’,卖了,且吃一阵子呢……”
北京人就这么从容不迫。您可以不时地听出这从容不迫。
你当然还可以听出其他的,譬如幽默、自嘲、优越等等。
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我的“三品”之论——或许你还能提出你的“四品”、“五品”的境界?——也不管你对京味儿“品”到了哪一个层次,有一点我相信是所有爱北京的人们共同的享受,那就是,“京味儿”是需要“品”的,“京味儿”是值得“品”的。
现代生活中人们,天天都在吃文化快餐,“品”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不过,我还是希望自己保留一点“品”的味蕾,不至于使人生变得索然无味。
1. 题目《“京味儿”三品》中“品”的含义是什么?
2 .“京味儿”三品,作者品出了京味儿的哪三个层次?
3.“京味儿”化的语言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从文中找出体现“京味儿”的语言。 (试举三个例子)
4.如何理解“现代生活中人们,天天都在吃文化快餐,‘品’的机会是越来越 少了”这句话的含义?
5.“可好像也只能说是渐入佳境而已,还不能说品到了京味儿的最高境界。” 在文中起 作用。
6。 对人生需要品味斟酌的理解,对你有何启发?
(二)阅读《一千张糖纸》,回答7-12题
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外婆的四合院里到处都有我的笑闹声。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人的种种游戏更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
我们在院子里跳皮筋,把青砖地跺得砰砰响;我们在枣树下的方桌上玩“抓子儿”、“羊拐”撒在桌面上一阵又一阵哗啦啦啦、哗啦啦啦;我们高举着竹竿梆枣吃,青青的枣子滚得满地都是;我们比赛着唱歌,你的声音高,我的声音就一定要高过你。外婆家一个被我称作表姑的人对我们说:“你们知道不知道什么叫累呀?”我和世香互相看看,没有名堂地笑起来——虽然这问话没有什么好笑,但我们这一笑便是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是啊,什么叫累呀?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累问题。有时候听见大人说一声:“喔,累死我了!”我们会觉得那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啊。
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不是有一些糖纸么,为什么你们不花些时间攒糖纸呢?”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她夹在一本簿簿的书里。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打算重视表姑的话。表姑也是外婆的客人,她住在外婆家养病。
世香却来了兴致,她问表姑:“你为什么让我们攒糖纸呀?”表姑说糖纸攒多了可以换好东西,比方说一千张糖纸就能换一只电动狗。我和世香被表姑的话惊呆了:我们都在百货大楼见过这种新式的玩具,狗肚子里装上电池,一按开关,那毛茸茸的小狗就汪汪叫着向你走来。电动狗也许不被今天的孩子所稀罕,但在二十多年以前,在中国玩具单调、匮乏的时代,表姑的允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
我迫不及待地问表姑糖纸攒够了找谁去换狗,世香则细问表姑关于糖纸的花色都有什么要求。表姑说一定要透明玻璃糖纸,每一张都必须平平展展,不能有皱褶。攒够了交给表姑,然后表姑就能给我们电动狗。
一千张糖纸换一只电动狗,我和世香若要一人一只,就需要两千张糖纸。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我们信心百倍。
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跳皮筋了,再也不梆枣吃了,再也不抓子儿了,再也不扯着嗓子比赛唱歌了。外婆的四合院安静如初了,我们已开始寻找糖纸。
当各式各样的奶糖、水果糖已被今日的孩子所厌倦时,从前的我们正对糖寄予着无限的兴趣。你的衣兜里并不是随时有糖的,糖纸——特别是包装高档奶糖的玻璃糖纸也不是到处可见。我和世香先是把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块高级奶糖,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把嗓子 得生疼,糖纸总算到手了呀;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我们会追随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们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或是“上海太妃”,或是“奶油咖啡”;我们还曾经参加世香一个亲戚的婚礼,婚礼上那满地糖纸令我们欣喜若狂。我们多么盼望所有的人都在那些日子里结婚,而所有的婚礼都会邀请我们!
我们把那些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使它们舒展来,然后一张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他们干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
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每人终于攒够了一千张糖纸。在一个下午,表姑午睡起来坐着喝茶的时候,我们走到她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
表姑不解地问我们这是干什么,我们说狗呢,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笑得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大院子里闹,不得清静。”
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蔑视——毕竟,这个逗着我们玩的大人是我的表姑啊。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们常说的累,原本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我和世香拿回我们的糖纸来到院里,在院子门口,我把我精心“打扮”过的那一千张糖纸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一样随风飘去。
我长大了,在读了许多书识了许多字之后,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表姑”这个词。两个词是如此紧密地在我意识深处挨着,岁月的流逝也不曾将它们彻底分离,让我相信大人轻易之间能够深深伤害孩子,而那深深的伤害会永远地藏进孩子的忘记。
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本是最深重的伤害。
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匮乏( )②犄角( )
8.本文阐发了什么道理?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我们走到她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
②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们常说的累,原本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
10.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11.本文最后一段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2.本文在语言、结构、表现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请就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
超越极限
易容
电视台正在播放一档新节目,名为《超越极限》。参赛者被选中后,须在规定时间内吃掉一盘让人毛骨悚然的食物——活的蚯蚓、蜘蛛……场面刺激,直接挑战人的嘴、胃和心理承受能力。
那期节目从头到尾,尝试者不乏其人,但几番努力,终于还是败下阵来,到最后竟无一人从容过关。
妻说:“换了我,我也无论如何吃不下去,真恶心呢。”在女人中,妻算勇敢的了,一次在车上遭遇小偷,人人明哲保身,视而不见,惟妻挺身而出,坤包甩过去,将小偷的刀打落在地。
“那要是给你很多钱呢?”我故意问,“比如说两万,你敢不敢吃下去?”
妻毫不犹豫地摇头。
“两万太少,要是两千万呢?一辈子锦衣玉食,你吃不吃?”我接着寻找可能的条件。
妻想了一会儿,仍摇头:“确实诱人。但要真吃下那盘东西,我想我下半辈子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了。生无乐趣,要那些钱有什么用?”
我说:“如果发生灾难,不幸被压在石堆下等待救援,无食无水,只有这些东西可以维生,我想那时候任何人都吃得下去了。”
妻说:“也许那时我会吃吧,饿得晕头转向,求生的本能会战胜一切恐惧和恶心。”
“所以说想要真正超越极限,必须将人置于死敌,否则人的潜能就不会发挥到极致。”我得意地做总结。
妻沉思着。
良久,她开口,一字一顿:“只有在一种条件下,我一定会将它整盘吃下去,毫不勉强,心甘情愿。”
我问:“什么?”
妻说:“如果能让父亲回来。”
妻的父亲去年因肝癌去世,妻在病榻前陪伴数月,用尽所有办法,却终于无力回天,眼睁睁看着老人对人世无比的留恋而离去。那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遂成妻心中永远的痛,时至今日,每每午夜梦回,泪湿枕巾,常说又见到父亲笑容依旧,宛如生时。
“如果能让父亲回来,那算得了什么呢?”妻的眼圈红了,面容却透着坚定。
我听着妻的话,一颗心不由得被深深震撼了。
选自《人生与伴侣》2004年第8期
13.全文来看妻子眼中“超越极限”的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举文中妻子能够使出超越极限的力量的两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何看待电视台播放的名为《超越极限》的这一档新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认为下列情况是否属于文中妻子理解的超越极限的力量。并逐一阐述理由。)
(1)奥运会上有好多选手为了能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不惜以损害身体为代价服用兴奋剂。
(2)城市里有一种“蜘蛛人”,他们的工作是给高层楼房做外墙清洗,非常危险,需要挑战生理、心理极限,可收入非常可观。
(3)一次矿难中,从发生那天到第十五天,救援人员才从矿下就救出一个几乎奄奄一息的矿工。据他回忆,在井下,他每天都在不停地扒煤,寻找任何可以延续生命的东西。而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不吃不喝七天就会死亡。
(4)电影《泰坦尼克号》女主角,在与男主角杰克发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后遭遇沉船,她答应杰克要活着,在那样寒冷的冰木块上竟然奇迹般地等到了救援人员。
(四)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造饮辄尽———— (2)衔觞赋诗————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19.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赞美了他————————————的精神。(2分)
20.“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汉语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
21.《饮酒》一诗所表达的知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要赏析。
————————————————————————————————————————————————————。
第三部分 写作
写作能力——多写多练,下笔如神
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仅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中树枝上休息。饿了,这就站在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那截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
请以“那截树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试题所给材料,可用也可不用,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话题范围内的。
2.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群蛤蟆在进行竞赛,看谁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竞赛开始了,只听到围观者一片嘘声:“你们无法到达塔顶的!”
其它的蛤蟆都被说服停下来了,只有一只蛤蟆一如既往继续向前,并且更加努力。
比赛结束,其它蛤蟆都半途而废,只有那只蛤蟆以令人不解的毅力,一直坚持了下来,竭尽全力到达了塔顶。
其它蛤蟆都很好奇,纷纷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结果大家才发现—它是一只聋蛤蟆!
要求:(1)、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可以记叙自己的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叙写、改写。
(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附加题: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醉翁亭记》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是宋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醉翁之意( ) (2)得( )之心而寓之于酒也( )
(3)树林阴翳( )
3.用原文语句回答。
(1)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醉乐统一,突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
4.①段中写了哪些景物?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排列出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日常综合训练
上一个『
中考专题(图表分析题)
』  下一个『
(江苏卷完整)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