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中学2006届中考模拟试题之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新华中学2006届中考模拟试题之一(九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新华中学2006届中考模拟试题之一2006.3.6(4.8.修订)一、书写默写(10分)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的诗写在右边方格里。(4分,错、漏一字扣0.5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请根据所给的诗(文)句写出上下句。(6分,错、漏一字均扣0.5分)(1),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试题预览
"新华中学2006届中考模拟试题之一
2006.3.6(4.8.修订)
一、书写默写(10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的诗写在右边
方格里。(4分,错、漏一字扣0.5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请根据所给的诗(文)句写出上下句。(6分,错、漏一字均扣0.5分)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           ,           ,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4)                         ,但余钟馨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
(6)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二、阅读(50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比较下列几组文言实词,选出意思不同的一组:(    )(2分)
A. 或:一食或尽粟一石 /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 等: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 虽: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 道:策之不以其道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比喻什么?(2分)
答:“伯乐”比喻:                                                      
 “千里马”比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根据本文的内容,围绕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请简要说说你的想法。(4分)
答: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3分)
7、“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这是《故乡》中对杨二嫂的一段描写,请联系现今生活中的这种人,说说你对他们的看法。
答: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37分)
闻名于世的青铜器(8分)
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器工艺十分精湛。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商朝工匠已经能够根据对各种器物硬度的不同要求,调配铜和锡的比例。铸造钟鼎,锡占六分之一;造斧头,锡占五分之一;造戈戟,锡占四分之一。
青铜器的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种。最常见的有煮、盛食物用的鼎,饮酒用的爵等。青铜兵器有戈、矛、钺、镞等。青铜工具有刀、斧等,但数量不多,主要用于手工业生产。那时候,青铜是贵重金属,很少用来铸造农具。不少青铜器铸有装饰花纹,花纹以兽面纹为主,如虎纹、象纹、龟纹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00多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铸造这样大型的青铜器,先要分别铸出部件,然后再合铸成为一个整体,工艺十分复杂,铸造时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根据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这三种金属的比例是比较合理的,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司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大举侵略中国。大鼎出土的消息传出后,日军派人四处搜索,企图将它掠走。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文物,当地群众再次把它深埋起来。抗战胜利后,大鼎才被重新挖出。1948年,大鼎在南京首次公开展出,立即引起轰动。司母戊鼎的复制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现已被联合国永久收藏。
1986年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器立人像,高2.62米,重180多公斤,是采用分段浇铸法制成的。青铜人像的眼睛很大,鼻梁直挺,耳垂穿孔,双脚赤裸地站立在方座之上。这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高产量、高质量的青铜器折射出强盛国力的光辉,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选自初中历史教材)
8、从上文所说明的内容来看,青铜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答:                                                           
9、文中举了司母戊鼎的例子,因为它是:                                 
   又举了青铜立人像的例子,因为它是:                                 
(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10、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中,加点词为什么不能删掉?(3分)
答:                                                                         
                                                                                
11、青铜器是我国古代书写材料中的一种,请写出其他两种古代的书写材料。(1分)
(1)            (2)             .
孔乙己那脱不下的长衫(12分)
① 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kè shǒu“清高”的心态。这,不是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 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jìn gù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 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
⑤ 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紧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12、概括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2分):kè shǒu(      ) jìn gù(      )
13、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4、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请依据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3分)
答:                                                                         
                                                                                
15、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呢?(请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3分)
答:                                                                      
16、本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答:                                                           
秀 儿 (16分)
⑴ 秀是山里的姑娘,却总喜欢望着山外那座城出神。
⑵ 以前她只是数数城里有几幢房子,而房子越来越多,形状也越来越多,就数也数不过来。
⑶ 晚上,天上的月亮升起来,那城里便会有许多星星亮起来,无月的日子,那星星密密叠叠,一闪一闪便和秀离得很近。随手拣起几颗,穿成串挂在脖子上,那一定是天下最美丽的项链。秀总爱这么痴痴的想。
⑷ 那夜,月亮又圆又亮,而城里的星星却散散的、淡淡的,似乎有许多忧愁想和秀诉说,秀就是越发感到城里是那么神秘、那么诱人。可惜,秀却生在了山里。每每此时,就有泪珠从秀的眼里滚落下来。
⑸ 后来,秀听进城的人讲了城的故事,说城里有比山还高的大楼,有比山里的野兔跑得还快的汽车,城里的有钱人都住在一按电钮就能上下的大厦里,尤其是听说城里的姑娘穿着很时髦,出门不走路想到哪就到哪……听得秀的心里像爬了许多毛毛虫,痒痒的。一闭上眼,城里美极了,她仿佛已置身其中,用身体的每一个毛孔去吸收城里的气息,于是,秀强烈地产生了进城的念头。
⑹ 秀攒钱,又攒钱,不为出嫁,只为进城。
⑺ 秀果真进了城,城也果真美,比她想象的还要美。高楼、大厦、宽街窄巷、红男绿女,令她眼花缭乱。她尽兴地在人流中穿梭,好快乐,好惬意,她觉得生活在城里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⑻ 那日傍晚,很多城里人在街边坐着歇凉,秀走近去,他们便看着秀,当中有人问:“你是从哪里来的?”
⑼ “山里。”秀说。
⑽ 所有的眼睛便亮起来。就有人很自豪地说自己刚从山里回来,那清凉的山风吹着好舒服简直是天然的避暑胜地,接着又有人谈起山村、绿草、夕阳,说那里有最好的风景,最好的空气。所有的话题一下子便很集中:山是老人的脸、是壮汉的背、是姑娘的花衬衫……人们的情绪就越发越激昂。末了,是个眼睛睁得大大的小姑娘出奇不意地长叹一声:“咳,我怎么会生在了城里!”又望望秀,好羡慕的样子。
⑾ 渐渐地,秀的情绪也被感染了,她便觉出自己的心怦怦的。一瞬间,那再熟悉不过的山在秀的眼前定格成一幅十分陌生的图画,仿佛自己正从画卷中走来走去。
⑿ 到底是山美,还是城美?秀想不明白。
17、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请给它改一个更好的标题:                   (2分)
18、在“月亮又圆又亮”的夜晚,秀感到城里是那么神秘,那么诱人,为什么“每每此时就有泪珠从秀的眼里滚落下来?”(2分)
答:                                                                         
                                                                                
19、城里的小姑娘听了人们对山里的赞美,为什么长叹一声?她羡慕什么?(2分)
答:                                                                         
                                                                                
20、结尾所写“到底是山美?还是城美?秀想不明白。”请你替秀想一想?(3分)
答:                                                                         
                                                                                
21、第⑽段划线句想象得很巧很美,请模仿它也展开想象写一个这样的句子。(3分)
例句:在城里人心目中,山是老人的脸、是壮汉的背、是姑娘的花衬衫……
仿句:在山里人心目中,城是                                       ……
22、秀对城里的看法和城里人对山里的看法为什么会截然不同?(4分)
答: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5~2006学年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下一个『2006届高三级临考前模拟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