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附中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华南师大附中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华南师大附中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006.5.2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试题预览
"华南师大附中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6.5.2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皈依bān    跌宕dàng    鞭挞tà      惴惴不安zhuì     桴鼓相应fú
B.垂涎xián   别墅shù     倥偬cōng    绿林好汉lù       断瓦残垣yuán
C.翁媪ǎo     揪住jiū      讹诈é       同仇敌忾kài      栉风沐雨zhì  
   D.摇曳yè     要挟xiá     联袂mèi     翘首以待qiáo     揠苗助长y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篡改     涣散     入场券     民生凋敝      百尺竿头
B.矜持     匮乏     走一趟     蜚声海外      味同嚼腊 
C.倨傲     请贴     手榴弹     万马齐喑      提纲挈领
D.逾越     羸弱     冷不妨     厉行节约      嗜酒成癖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赵家的情况和王家的情况大概相同: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靠政府救济生活。他为此很难决定选择哪一家作为帮扶对象。
B. 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究材料,然后执笔成文,行文如高山流水自然流畅,受到人们一致好评。 
C. 1940年2月17日,徐悲鸿在泰戈尔的引荐下拜访了圣雄甘地,这为他的旅印生涯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 
D. 陆先生跟房主签下了房屋买卖合同,预付5000元定金,但约半个月后得知房主竟“脚踩两只船”把该房又卖给了其他人,还办理了过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虽然中国女队有多场比赛从单局比分上看赢得并不轻松,但是整个尤伯杯赛事打下来一场未失、只丢两局的骄人成绩,足以证明在国际羽联新的21分赛制下已经领跑世界。 
B.伊朗威胁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7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米德•礼萨•阿塞菲重申,国际社会无法促使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宣布“安理会对这个问题的干涉完全不合规定”。
C.现在,这家水电站的发电量,除了满足本市的用电需要外,还可以不断向周边的县市输送。 
D.身为政府部门的交通厅,本应公平地站在运输企业和乘客双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不能因为自身利益就站在下辖企业的立场上说话。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博客的“看”与“被看”
何怀宏
①博客(Blog)作为一种网络日志,其写作和传统写作有本质上的不同:写作者随时能看到读者的反应,他也可以回复、链接,可以随时介入争论;但最重要的是,它是处于一种“被看”状态,大多数人上博客网的时间大概还是更多地花在“看”而不是“写”上面。所以,博客们希望引人注目,追求点击率就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动机;同时他们也希望“看”到别人,看到别样的人们,别样的生活,尤其是网下不易接触到的名人。 
    ②由于可以在网上看到大量别人的写作,博客们也许就能触发了自己的写作欲望;而大量的“看”也有助于提升写作能力,最后乃至达到连他自己也感到惊奇的一种良好写作状态和水准。一个好的博客作家也许就这样炼成了。写作需要鼓励和刺激,需要有发表和得到评论的机会。博客网络正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
    ③王朔曾在他的小说中写过一个极想写作的人,他经常进入一种紧张的构思,但不容易整理清楚自己的思绪,自然也没有发表的机会。因为思绪常常是需要通过发表来整理的,有时仅仅是一次发表的机会就可造就一个作家。所以,如果这事搁在今天,那位极想写作者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他可以尝试做一个博客。如果开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还可以用笔名。中国近代以来有两次作者用笔名的高峰,一次是上个世纪之交报刊大兴的时候;一次是这个世纪之交网络大兴的时候。而上次主要还是精英写作,这次则是大众的写作。上次笔名变化还不多,这次各种笔名之丰富和有趣,本身就是一种蔚为大观的文化现象。 
    ④不仅是“看”,还有“被看”。一种能够被许多人“看”的感觉刺激着写作,千千万万过去普通的写作者终于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过去他们被轻视乃至根本被忽视,现在他们可以在博客上表达心声,寻求同好。虽然点击率不可能都很高,但自由表达的感受更为美好。 
    ⑤所以,至少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博客的意义更多地还是在“看”和“被看”,而不是“写”。这一点在与传统日记的比较中显示得最为清楚。传统日记的写作者主要是写,他看不到别人的日记,自己写的至多有一二亲朋好友的交流切磋。而博客将一种“互看”发展到极致。 
⑥人们或者会说“没有写,哪来的看?”的确如此。但对博客来说,“没有看,哪来的写?”而这后一方面对博客来说也许是更重要的。
⑦所以,至少从今天中国的博客网来看,它还更多地像是一个大看场,而不是一个大作坊。
(有删改,2006年4月9日《新京报》)
5. 下列关于“博客写作”与“传统写作”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和传统写作不同,博客写作者随时能看到读者的反应,也可回复、链接,随时介入争论,这使博客不断地处在一种更新、流动之中。
B. 博客使相对私密的写作变成了公开、热闹的行为,使一种主要面对自己的私人写作变成了一种面向公众、且主要是面向陌生人的公开写作。
C. 博客使写作不再像过去一样的孤独,写作者可以在网上得到正视乃至重视,所以,作品的高点击率是一个最能让博客写作者感到愉快的指标。
D. 除非作品比较成熟、能够发表,否则传统的写作者是很难使自己的文章有面对公众的机会,但博客使这一原本艰难的过程变得没有门槛。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博客们下“笔”时总是会意识到别人的目光,同时也关注、学习别人的作品,所以在众目睽睽下,一个好的博客作家就这样必然地炼成了。
B. 在博客上,是“看”和“被看”催生了大量的写,刺激了不断的写。因此,博客的“写”是一种由“看”和“被看”提供动力和条件而完成的“写”。
C. 不易理清自己思绪的人,其作品往往没有发表的机会,所以极想写作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写博客来实现成为作家的理想,有时仅仅是一次发表的机会就可造就一个作家。
D. 博客实际上把日志的关键词从传统的“写”变成了“看”,在博客们看来,只要没有了“看”也就完全没有了“写”的意义。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 博客们在希望“被看”的同时,也希望“看”到别人,包括别样的人们、别样的生活,故而可以猜想,名人写的博客会是异常火爆、备受追捧的。
B. 今天中国的博客网更多地像是一个大看场,而不是一个大作坊,这说明虽然现在的网络写作队伍无比浩大,但实际上一般的博客写作者的产量、质量依旧非常低。
C. 这个世纪之交出现的使用笔名的高峰中,各种笔名更加丰富、有趣,这直接表明“报刊大兴”主要促进的是精英写作,而对于大众写作的促进作用比不上“网络大兴”。
D. 在网上大量地“看”,大量地学习别人的作品,就能使博客们的写作水平得到令人惊奇的提高,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①,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趣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②,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③,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还京,拜光禄大夫。卒,赠齐州刺史。
(选自《北史》)
【注】①鞍桥:马鞍。②汉祖扪足:汉高祖在楚汉战争中,曾有一次被射中了胸膛,为了不动摇军心,就装作被射中了脚趾头,摸着脚趾头而向士兵喊话,激励他们对敌作战。③马援、充国:马援,东汉名将,有“马革裹尸”的典故;赵充国,西汉名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仲让之而不为报                       让:责备
B.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带:管教
C.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规:谋划
D.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             听:接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马援、充国,竟何人哉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C.聪等不从,一战而败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D.三军莫不壮之                      莫辞更坐弹一曲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傅永“善用谋略、勇猛坚毅”的一组是
①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②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              
③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           ④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
⑤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                       ⑥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表现了傅永从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到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的转变。傅永年轻时没什么文化,连一封信也不会答复。后发奋读书,从而使自己变得“兼有才干”。
B.涡阳之围时,傅永提出抗敌措施,因不为其他人所认可而吃了败仗。虽处败势,傅永仍运用谋略进行反击,打击了敌人的锐气。由此,傅永后来虽被免官,但很快又被诏任官职。
C.义阳之战,再次显示了傅永胸怀韬略、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的性格。他以“汉祖扪足”的典故激励士兵,一句“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充分表现了他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D.晚年的傅永对自己担任的恒农太守一职很不喜欢,常发牢骚,在用人方面他不擅长,因此在任期间没有什么声誉。而他死后朝廷追封官爵,可见还是一个被肯定的人物。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17分)
四、(21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独白首见拘此郡!(2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①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梓州李使君②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③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④。 
文翁⑤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罟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本诗是诗人送友人李使君赴蜀地上任时所作。③树杪:树梢。④“汉女”“巴人”两句:写蜀地民情。⑤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
(1)王维是盛唐            (诗)的代表作家。“杨柳”意象在他的另一首著名的送别诗《                》中也曾出现:“客舍青青柳色新。”(2分)
(2)请分别概括这两首诗的意境特点。(2分)

(3)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它们分别采用什么手法写情?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4分)


1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前三句必默,后两句选默)。(5分)
  (1)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  
(2)陆游《书愤》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
                        。”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5)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__。(宋•卢梅坡《雪梅》)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母 亲 针(有删改)
乔叶
①母亲现在看来是个粗糙的女人,全没有旧照片里的那种纤柔和婉约。人们说她演过令人心仪的青衣。但是现在她大声说话,大声叫嚷,大声感叹,大声责骂,果敢而决断地做着一切事情。
不,不能说“一切”。她还会绣花。
她的花绣得好,方圆十里的人都知道。哪家媳妇能求得母亲亲手绣的门帘或枕套,就会觉得十分荣耀。而母亲也因此格外珍爱她的绣名。为人绣花绝不收费,一旦接了活就全力以赴地绣好。
绣花的时候她专注而沉静,仿佛整个生命都凝聚在指尖上轻轻舞蹈。她坐在窗边,神态安详,仿佛除了绣花,世上再没有别的事情。
    我总觉得她在这个时候才最亲近。我非常想和她叙谈,以唤起她从不赋予我们的那种温柔。但我不敢。长大以后,我越来越觉出我和母亲本质上的相近。多年的守寡生活迫使拖着五个孩子的她不得不像个男人一样地活着。而我虽然外表柔弱,内心的风浪狂波也许只有我自己才能明了那种惊骇和危机。所以我非常渴望做一个看起来又贤惠又单纯的好女人,以此来缓解内心的冲突。
    于是我冒着粉碎关于母亲的最后一种浪漫构图的危险对母亲说,妈,教我绣花吧。
    你?她怀疑地看了看我,又低下头绣花。
好吧。过了一会儿,她头也不抬地说。
她在褥子下找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塑料布,一层层展开。上面是浓重的圆珠笔勾勒出的花草和小鸟。“你要先学描蓝。先在纸上描好了,再描到布上。”
妈,我直接描到布上好吗?我会认真描好的。我恳求。我知道自己没有那种实验的耐心。…… 
    我很用心地描着。那花样呆板涩滞,缺乏生机,我只依着大约的轮廓描画,有些地方便随意发挥起来。
    母亲仔细地端详着我描到白布上的那朵花。
好看,很好看。她居然有些忧伤地夸赞。然后她长长地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就是太不安分太不听话,路子虽不错,到底会多吃一些苦的。
    母亲从没有如此明晰地对我的人生道路表态。她简洁而生动的评价在语音传过的一瞬间便感动了我。到底是母亲。②谁能抵达母亲的感知境界?!
    把布绷上圆圆的绣花架,然后开始用颜色很浅的丝线上底线。浅粉浅蓝浅绿浅黄浅紫。母亲很小心地示范着,不时用绒布拭手。她怕弄脏那些极娇嫩的花叶。
    这么淡这么浅。我有些不耐烦地自语。
    这样才给后面留出余地来。母亲说。什么事开头都不可太火爆了,那样路就窄了。浅浅些好,往后怎么做下去都显得自在。
    我忽然想起《红楼梦》中“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一章里凤姐在湘、黛、钗、琴等诗仙们吟诗前起的首句“一夜北风紧”。众人都夸妙:“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但留了多少地步给后人。”
    果然衬得好。待红红绿绿的重色递次绣上去时,便可觉出底色衬得活泼泼、湿润润、水灵灵的。花儿草儿鸟儿就这么动起来了。
    一朵花很快绣完了。母亲用小剪刀把花面上的针脚剪断,然后用刀缝轻柔地在布面上刮出绒毛。一个个细小的针脚慢慢地站起来,依着颜色排成队伍,那么怯弱,那么可爱,又俨然有着自由的骄傲和独立的尊严。
    这样就活了。母亲说。
    我默默地凝视着那些小小的针脚和手中那支瘦弱的银针。③一朵花诞生了,迈着琐屑的步伐开始行走。她孤傲地支撑,她幽艳地开放,她执著地坚守。她诞生之后就有了自己的命运,谁也无法修改和代替。
    ④即使是她的母亲针。
    抬头,看见母亲正静静地注视着我,目光恬淡而明亮,细致而温暖,关切而疼爱。多年的粗糙滤出如丝如缎的脉流。一滴,只一滴,就已足够。
    我常想,活着,原本很难。
⑤而刻骨的爱,竟能够如此简单。
15、文章以文句①“母亲现在看来是个粗糙的女人”开头。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4分)。


16、 文句②“谁能抵达母亲的感知境界?!”中“母亲的感知境界”是指什么?(2分)

17、请联系文章内容,回答问题(9分)
(1)文句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2)文句④用“即使”这个具有假设意味的词,有何用意?(3分)


18、文章以文句⑤“而刻骨的爱,却能够如此简单”结束全文,你如何理解这爱“刻骨” 而又“如此简单”?(6分)



六、(15分)
19、任选下列材料其中一则补全新闻的标题,使之对称,并分析这样拟写标题的妙处。(5分)
[材料一]中国足球队赴新加坡参加第14届世界杯外围赛,最后一战与卡塔尔队对阵,领先一球至87分钟,眼看就要“冲出亚洲”,跨进罗马,却后劲不足,上演“黑色三分钟”。第二天国内各报均以显著位置、醒目标题刊发消息、评论。某报社的编辑绞尽脑汁,给有关报道拟定了《泪洒新加坡,                 》的标题,该标题在读者中受到广泛好评。
这样拟标题的妙处是:
(1)                                  
(2)                                  
[材料二] 某报第一版刊有一则赞扬某某饮食店服务态度好,待客如亲的新闻。起先,引题为“热情待客,送茶递巾,帮助点菜,遐迩闻名”,主题是“某某饮食店宾至如归”,副题是“十个月收到外地顾客来函和留条表扬近万件”。这样的标题也已不错了,但仔细推敲,总有“一览无余”之弊。后来,标题改为《客从远方来,进店如到家》、《客从他乡来,春风扑面来》等,好虽好,但还是有些不足。几经衍化,标题改定为《春风熏得游人醉,                 》,副题标为“某某饮食店热情待客真个名不虚传”,这则标题受到读者高度的好评。
这样拟标题的妙处是:
(1)                                  
(2)                                  
20、根据以下情景修改、补充人物对话,要求简洁得体。(7分)
高考前,一名同学到一家门口挂有工商局授予的“信得过商店”匾牌的文具店买2B铅笔。下边是他与售货员的对话:
学  生:请问有没有2B铅笔卖?         
售货员:各种铅笔摆放在那边,你自己看吧!   ①
学  生:(拿着铅笔)据报道,市场上有不少伪劣2B铅笔,这铅笔该不会……
售货员:你放心好啦,我们这怎么会有伪劣商品呢?! ②
学  生:(仍然顾虑重重,犹疑不决)
(这时商店经理过来了,拿出两支削好的2B铅笔)
经  理:                                      ③
(最后学生买了铅笔满意地走了。)
售货员的回答使学生心中不是滋味,试为售货员的回答换一种表达,使顾客更有亲切感,心理更为踏实,但不能改变原意。
第①句改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湖南雅礼中学2006届5月二模语文试卷.』  下一个『海安中学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rar.doc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