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06年高职单招考试语文模拟试卷1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福州市2006年高职单招考试语文模拟试卷1(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06年福州市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二)(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座号________成绩_________一、 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瞠目结舌(chēng)三棱镜(líng)沈毅(chén)绸缪(móu)B.蜕化变质(tuō)花卉(huì
试题预览
"06年福州市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二)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 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瞠目结舌(chēng) 三棱镜(líng) 沈毅(chén) 绸缪(móu)
 B. 蜕化变质(tuō)  花卉(huì)    灼伤(zhuó)  橙色(chéng)
 C. 坦荡如祗(dǐ)  秀颀(qí)     休憩(qì)    浸渍(zì)
 D.殒身不恤(yǔn) 蛮横(héng)   游弋(yì)   虬枝(qi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面面相觑     众目睽睽      凝滞      寻觅
 B.完壁归赵     按部就班      喋血      拙句
 C.有条不紊     相儒以沫      精湛      情愫
 D.天方夜谭     怡笑大方      愕然      邂逅
 3.下列加点词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声色俱厉 A.颜色  B.种类,品种 C.神色,神情  D.情景,景象(   )
 ②负隅顽抗 A.失败  B.依靠,依仗 C.违背,违弃  D.享有     (   )
 4.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真不巧,________走了一会你就来了.
 ②有意见就提________,为什么吞吞吐吐不痛快呢.
 ③刚得病时我也________悲观过,是同志们的鼓励使我坚强起来.
 ④这件事本来就十分清楚,_________研究,按他的意见办就行.
  A.刚才  吗   已经    无须    B.刚刚   吗   曾经   未必
  C.刚刚  嘛   曾经    无须    D.刚才   嘛   已经   未必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听他说起过去的经历,我真是感同身受。
 B.有关自己的身世,她从来没说过,就是别人问起来,她也讳莫如深。
 C.在这次比赛中,班级篮球队表现差强人意,以一分之差败给对方。
 D.灾害到来时,党员干部首当其冲地带领群众奔赴抗灾第一线。
                             1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的一生写了大量的杂文。
 B.要提高产品质量,一定要采取新技术不可。
 C.福州的春天,真像一个大花园。
 D.历史博物馆最近展出了新出土的唐代许多珍贵文物。
 7.对下面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②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③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A.①|② ‖③         B.①‖② |③
     并列   条件                    递进   条件
C. ①|②  ‖③         D.①‖② |③
因果   条件                     因果    条件
 8.依次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威海,你可知道,冰心曾为你流过多少泪?
   ②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③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④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A.设问  拟人   比喻    夸张    B.拟人   衬托   夸张   比喻
C. 反问   夸张   反复  比喻     D.拟人   比喻   反复   对比
9.下列句子中破折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晚上指挥演奏《黄河大合唱》,他着装潇洒,神态从容,眼光手势配合和谐——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
B.“年年种树年年光,年年种树老地方”,“造林——毁林——再造林——再毁林”的故事还是一再重演。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一碗泉——从石头缝里一滴滴半天才渗出一碗——可怜的一线泉水。
10.下列作家、作品、体裁、时代对应有错的一组是(     )
 A.荀况——《劝学》——散文——西汉
                              2
 B.关汉卿——《窦娥冤》——戏剧——元
 C.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游记——宋
 D.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散文——西汉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是汉武帝时出现的专门搜集民歌的民间文学团体。
 B.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C.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史记》,它的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D.蒲松龄的文言散文集《聊斋志异》也很有文学价值。
12.下列成语中与成语“劳苦功高”的结构类型相同的一个成语是(    )
 A.不期而遇    B.扬长而去     C.故弄玄虚     d.字斟句酌
13.下面一段话中有几个使用不当、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今天肖大伯的心情特别好,邀请我们社区三家芳邻,到他家聚聚。我到得最早,肖大伯请我喝椰奶,老李来得最晚,成了姗姗来迟的不速之客,肖大伯请他喝白开水。
不恰当、不得体的词语________       ________
修            改  ________       ________
14.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福州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是东街口。
A.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改成一般的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村居即事
                               范大成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A. 第一句是景物描写,描写开阔的劳动场面,“白满川”是写田中的积水,这是水田正在插秧的情景。
B. “雨如烟”是写细雨蒙蒙,如烟如雾,写劳动环境,与前句“白满川”相呼应。
                             3
C. 三四句工笔细描,写出乡村四月的繁忙:刚刚结束采桑喂蚕,又忙着去插秧。
D. 全诗景象开阔,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描写出一幅色彩鲜明的乡村劳动图,真实地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二、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6-20题。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变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季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16.解释下列词语。
 ①迁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地制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能否改成“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为什么?
18.第二段中引用苏轼的诗,其目的是什么?
19.文中所举例子是为了说明(     )
A.荔枝不容易成活                 B.荔枝北移将来不是完全不可能
                               4
C. 荔枝性喜温暖有生长环境的限制    D.古往今来许多人喜爱荔枝
20.两段文字运用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段,完成21-25题。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问题。其核心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当利用和过度开发,使其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基础横遭破坏,不断恶化而变成了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元凶和大敌。应当说,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开发自然资源开创了广阔的天地。但是也为破坏环境制造了多种杀手。真可谓“福者祸之先也,利者害之始也”。
    目前,造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是,从根据上来分析,一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的活动中,贪婪地利用和高强度地开发,对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二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了温饱和生存,人类在解决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时,无知地掠夺和落后的开采方式,对自然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①自然环境制约着人类发展,人类的发展对自然环境产生着重大的影响。②随着近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开发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的能力突飞猛进,可以移山填海、可以南水北调、可以天堑变通途、可以高峡出平湖……,真可谓惊天惊地惊鬼神。③但是,自然辩证法是最公平的,谁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谁就要受到惩罚。④过去人们总是关注着经济增长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如何之大,曾为那些不惜牺牲环境去谋求经济发展的作法又赞又颂,结果到头来却吃了苦头。⑤如今人们又被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因环境的压力对经济前景影响之大而感到困惑。⑥此一时,彼一时,喜忧参半,愁多痛深。⑦想来皆因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不足所致。⑧我国古人所谓“祸莫大于不知足”的教训,当引以为鉴。
当今国际社会已进入了谋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生物和谐共处,保持环境清洁和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新时代。在环境与发展关系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加强综合利用与治理同步,则是一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成功之路。
21.“福者祸之先也,利者害之始也”中“福”“害”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5
22.文中“祸莫大于不知足”,可以用来证明的观点是(用文中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将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具体归纳为三点,依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给第三自然段划分层次(用标号说明起止)并归纳层次大意.
25.对本文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问题是人为造成的。
  B.作者认为发展高科技将造成环境更加严重的破坏。
  C.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人与生物应和谐相处。
  D.本文辩证地阐述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6.文言文中常有词性活用的现象,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属于哪种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       )
(2)素善留候张良        (       )
(3)范增数目项王        (       )
A.名词活用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C.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D.动词活用作名词
27.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因击沛公于坐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6
    ①顺风而呼
②吾常终日而思矣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其曲中规   ①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②故木受绳则直

29.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慎重选取的原因。
B.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采取的缘故。
C.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的思考、谨慎地选取的道理。
D.这就是学者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而慎重地采取的道理。
30.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是下句
 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墙上芦苇,头尖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1-35题。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31.解释文中下列词语
①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解释下列句中“之”的意义。
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②余是以记之(               )
③而笑李渤之陋也(               )
33.作者认为郦元之“简”,简在______________;李渤之“陋”,陋在____________________。
34.“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中的“笑”蕴含着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5.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本段中得出怎样的哲理性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36.小作文(10分)
学校正开展一次以“青少年远离网吧”为主题的行为教育活动,为配合这次活动班级拟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以班委会、团支部的名义,写一则召开主题班会的通知。
要求:内容明确,格式规范。
37.大作文(50分)
梦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五彩缤纷,有的扑朔迷离,有的神奇变幻,有的惊心动魄……
鲁迅先生说:我年轻时候曾经有过许多梦。
有人说:年轻是个多梦的季节。
有句歌词说:我的未来不是梦。
请以“我的梦”为话题,写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8
福州市06年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二)答案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 ②
答案
题号 13 14 15
答案 不正确、不
得体的词语
A
修  改 B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
16.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      20.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
三、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30分)
26.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__
27.(      )     28.(      )   29.(      )
30.①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31.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在:__________________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福州市06年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二)答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 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 ②
答案 C A C B C B D C D A A B D
题号 13 14 15
答案 不正确、不
得体的词语 芳邻
不速之客 A 福州最繁华热闹的地方难道不是东街口? D
修  改 邻居 客人 B 福州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是东街口吗?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
16.①自己不如意时与别人生气
  ②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③一个换一下地
17.不能。前者用推测的语气,切合实际情况;后者用肯定的语气,缺乏根据。
18.指出荔枝的生产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求,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生产。
19.(   C   )      20.  举例  和  引用(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3分)
21.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变成危害人类的元凶。
22.贪婪地利用和高强度的开发对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
23. ①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当。       ②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③不能正确地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
24. ①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相互关系。
②-③人类发展对环境造成破坏,环境也惩罚了人类。
④-⑦人类对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不足。
⑧过去的教训值得借鉴。
25.(   B  )
三、文言文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26. ①B   ②C   ③A   27.(   C  )     28.(  A   )   29.(  B   )
30.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②犹抱琵琶半遮面。  ③嘴尖皮厚腹中空。
31. .①……的原因    ②事实的真相     ③以是,因此,所以
32. ①代词,石钟得名原因      ②代词,这件事
③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33.简在:言之不详,陋在:自以为得其实
34.表达对别人意见的否定的轻蔑。
35.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哲理性结论。
四.作文.(略) (218.22.199.19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苏省盐城中学最后一次模拟试题(5.29).doc』  下一个『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