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综合训练
试题
名称
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黄家中学高07级6月考题(语文)第一卷(42分)一、(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打烊(yáng)压瘪(iě)惬意(qiè)阴差阳错(chā)B.癖好(pǐ)执著(zhuó)服侍(shì)面面相觑(qù)C.寒伧(chèn)请柬(jiǎn)债券(quàn)冠冕堂皇(guàn)D.玷(diàn)辱彤(dān)云沽(gū)酒同
试题预览
黄家中学高07级6月考题(语文)
第一卷(42分)
一、(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打烊(yáng)  压瘪(biě)  惬意(qiè)  阴差阳错(chā)
    B.癖好(pǐ)    执著(zhuó) 服侍(shì)  面面相觑(qù)
    C.寒伧(chèn)  请柬(jiǎn)  债券(quàn) 冠冕堂皇(guàn)
    D.玷(diàn)辱  彤(dān)云  沽(gū)酒   同仇敌忾(kài)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扶择    涣然    孪生    良辰美景
    B.怯弱    惫懒    殉葬    混世魔王
    C.租凭    寒喧    宽宏    唉声叹气
    D.服帖    尴尬    夸耀    一涌而上
    3.下列句中空白处使用问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路游街看店,遇上百货公司,就弯进去______有没有他想买的帽子,要多少价钱?
②妹妹们愚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______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③不少青少年缺乏______能力,在生活中刻意模仿影视作品人物的行为,糊里糊涂做了影视作品的俘虏。
    A.侦察、委曲、鉴赏      B.侦察、委屈、鉴别
    C.观察、委屈、鉴别      D.观看、委曲、鉴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谈起影视明星,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B.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做也就得念佛!
    C.杨世雄——抗战期间,跟着学校迁移,上千的流离失所的大学学生之一。
    D.马溭自恃学识渊博,谙悉军法,但在守街亭上的所作所为却深孚众望。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你对我说的,我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
    B.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C.剧本对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要求非常高,正像高尔基所说:“在剧本里,他(指作者)不能对观众提示什么。剧中人物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而不是叙述的语言”(《论剧本》)。
    D.在山巅,我写云海、松涛;在海边,我写浪花、礁石;在田野,我写春光、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1月27日广西发生第一起高致病性禽流感,到3月6日最后两个疫区解除,在蔓延亚洲的禽流感疫情中,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50天。
    B.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
    C.读高三时,父亲病故,当生活把放弃求学和回家务农的两难选择推到面前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D.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是真理吗?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族群认同与历史教育
    传统中国是一个家族本位的社会,家族组织构成了传统社会组织的最基本的单位。许多学者都曾指出,在传统社会的各个层面中,家族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环,“国”与“天下”都是以“家”为范本的。换言之,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或政治结构的特征是“家”“国”一体,或曰“家”“国”同构。“家”是“国”的起点,而“国”则是“家”的扩大,是家族组织的移植衍生或扩展。家以外或以上的群体,如族、国、天下,都是家的扩大;乡党、宗教团体、江湖结社,也是家族组织的衍生扩展。即便是政治关系,也同样是人伦秩序的延伸或拓展,而政治组织只是人伦关系的逐步扩大。
    在这种家族本位的社会里,血亲之情构成了中国人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出发点。从家庭、亲戚、乡党、同窗,到社团和国家,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都根据父子之血亲关系的主轴而被涵盖在这个“家”“国”同构的世界里。
    对于中国人来说,人的生命是父母的延伸,个体只是家族和群体的一部分,离开父母,离开了家庭和家族,个体在这个社会上就有如断线的风筝,无所依托,无所适从。只有从家庭、家族、群体和国家那里才能找到稳定、安全和归宿感。如果不幸而背井离乡,甚而漂流海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归家乡、认祖归宗,哪怕客死他乡,也要叶落归根。至于“数典忘祖”,忘恩负义,那可是大不孝,必为人所不齿。
    如果说,西方社会的个体主要凭借宗教信仰,以舒解个性在宇宙和社会中的孤独,从而获得归宿感的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皇朝时代的中国人其实是借助于历史和历史学,通过编修国史、宗谱和家谱,来强化个体对家庭、对文化、对国家的向心力和归属感的。
    明乎此,我们才能够理解在人类文明史上,为什么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意识最强烈的国度;为什么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史家辈出,史著如林。正史、方志、家谱,汗牛充栋,历史学在传统社会始终占据着“显学”的赫赫地位。对于家族、族群、文化来说,正是历史和史学建立并且强化了祖宗与后人之间相隔数百千年的联系,是历代史官和家族史家们从事的国史实录、家谱编修,维系了五千年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和小传统,维系着国家和家族血脉的传承和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些年来,台湾当局推行渐进台独路线,也是从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入手。他们鼓吹“认同台湾”,主张各级学校国史教育只讲授台湾史,而废除中国史,甚至主张把中国史当作外国史。从台湾同胞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以及台湾当局对中小学中国历史教育的排拒,从台独分子对中小学讲授中国史的恐惧,我们不难感受到历史和历史教育在培养和强化中华民族心理和民族价值的过程中所涵摄的独特功能和价值。
    7.下列对“‘家’‘国’一体”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家”“国”同构,“家”是国的起点,“国”是“家”的扩大。
    B.乡党、宗教团体,是家族组织的衍生扩展,但不属于人伦关系的延伸。
    C.“国”就是“家”的扩大,“国”体现出的政治关系是人伦秩序的延伸。
    D.国家组织和政治组织都是家族组织的衍生和扩展。
    8.根据文意,属于“对中国人来说,要叶落归根”的根本理由的一项是(      )
    A.远离家乡,数典忘祖,忘恩负义是大不孝,为人所不齿。
    B.背井离乡,漂流海外,客居他乡,使人倍感孤独寂寞。
    C.从家庭、家族、群体和国家那里,才能找到稳定、安全和归宿感。
    D.人的生命是父母的延伸,所以要回归家乡、认祖归宗。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往往借助历史和历史学来强化个体对家族、文化、国家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B.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都被涵盖在“家”“国”一体的世界里。
    C.中华民族强烈的史学意识强化了祖宗与后人之间相隔数百千年的联系。
    D.维系五千年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决定因素是史家辈出、史著如林。
    10.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封建社会里,血亲之情是人们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出发点。
    B.不管台湾当局如何割断台湾与祖国的历史,台湾未来的一代都会保持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C.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在培养国民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价值观上有独特功能和价值。
    D.西方社会的个体是凭借宗教信仰来强化“家”“国”一体的意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氐,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月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李越以陇西反,则率羌胡围城,越即请服。太祖崩,西平麴演叛,称护羌校尉。则勒兵讨之。演恐,乞降。文帝以其功,加则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
    初,则及临菑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曰:“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阳。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
    1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            辟:征召
    B.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氐                  绥定:安抚稳定
    C.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                通:疏浚
    D.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暂之  收:拘捕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卿,直臣也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也
            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于是乃止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是文帝称赞苏则为直臣的理由的一项是(  )
①与民分粮而食,旬月之旬,流民皆归,得数千家
②则谓为见问,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
③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
④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⑤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
    A.①⑤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则从酒泉太守踏入仕途,转安定、武都、金城任太守。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流民回归,户口增长,又亲自教民耕种,喜获丰收。
    B.苏则平定李越叛乱,又平定了自称护羌校尉的麴演叛乱,文帝加封苏则为护羌校尉,并赐爵位。
    C.苏则与曹植听说魏氏废汉自立,都着丧服悲哭。文帝不闻则罢,闻听此事后,责问苏则,苏则须髯悉张,怒不可遏,经侍中傅巽劝阻,才没有发作。
    D.苏则随文帝行围打猎,围栏被人撞倒,到手的鹿逃跑了,文帝大怒要杀督吏,被苏则劝止。
第二卷(108分)
四、(18分)
    15.将文中划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以此见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各题。(6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1)一、二两句诗写洞庭秋色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四句将醉后的幻觉写得非常好,令人留恋,其用意何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诗中的“老”字和“压”字加以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上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题)。(4分)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安在哉。
五、(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听雨的奢侈
    近日春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謐、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还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憾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8.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描写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听雨的感受,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的淡然心境,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
    B.文章由雨夜“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全文脉络清晰,开阖自如,严谨有致。
    C.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D.文章写对雨声的不同感受,实际也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
    E.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六、(12分)
    22.调整下列语段中画横线的短语位置,使之语言通畅,表意明确。(3分)
    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①淡泊的心境;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②个性的独立;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③宁静的生活;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④质朴的天性;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⑤平凡安详的人生;拒绝忧愁,是为了追求⑥快乐向上的心情;拒绝轰轰烈烈,是为了追求⑦完善的自身……
    答:______与______对调;______与______对调;______与______对调。
    23.结合下面的语境,根据要求答题。(4分)
最近,中学生张诗音因要参加钢琴考级,每天练琴一直到深夜,影响了邻居的休息。于是邻居李阿姨委婉地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诗音听出了李阿姨话中的意思,得体地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南京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一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适当的调整。(5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   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
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   尧天舜日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答   题   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将文中划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日常综合训练


上一个『2006九年级下综合测试题』  下一个『2006年江苏省安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