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第一部分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1)我们伟大的祖国,已有四千年以上的文明史。表现在称谓上,则古今名号众多,历代国号多变。然而,最近的两个国号,即1912年创建的中华民国与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却都以“中华”作为专名。为什么要选择中华
试题预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1)我们伟大的祖国,已有四千年以上的文明史。表现在称谓上,则古今名号众多,历代国号多变。然而,最近的两个国号,即1912年创建的中华民国与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却都以“中华”作为专名。为什么要选择中华作为专名?中华在历史上都有些什么指称意义?进而,现在习称的“中华民族”又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看似简单,细究起来,却并不容易解答。
(2)中华一词,起源于魏晋,关于中华名号的来历,历来有两种说法:其一,古代中原地区(黄河流域一带)的人们,认为自己是“冕服章采”的文明地区,因为古代“华”字是“美丽”的意思,又由于历史、地理、认识等条件的限制,他们认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位于天下的中央……故名“中华”。其二,“华”字古代为“赤色”之意,周朝人尚赤,又因认为自己的民族居住于中央,故称“中华”。
(3)中华名号通行以后,因言者的出发点不同,所指称的地域也有出入。《晋书•刘乔传》载刘弘上表晋惠帝云:“今边陲无备豫之储,中华有杼轴之困。”以中华对边陲,是指内地而言。《魏书》的用法同此:“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晋书•陈頵传》:“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中华与四海为互文,是中华指全国。《隋书•突厥传》:“隋末离乱,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凌中原。”《新唐书》同传则云:“隋季世虚内以攻外……当此时,四夷侵,中国微,而突厥最强,控弦者号百万,华人之失职不逞,皆往从之。”比照以观,中国人等于华人,中国、华都指隋朝所直辖的领土全境。以此,中华之于地理,大抵指内地或全国,以与边疆或域外相对,分裂时则指中原。然则分裂不过是历史的过渡现象,随着统一王朝的一再形成及其疆土的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中华遂成为全国的称号。
(4)中华之于文化,指传统文化;中华之于民族,本指汉族。而随着非汉族的接受传统文化,非汉族也成为中华的一部分,即汉族与非汉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
(5)按中华具备文化与民族意义,陈连开考其源始,或与“衣冠华族”有关:
鄙意以为,东汉以来,经术学问,演成私家世业。及至魏晋,成为仕家大姓,掌握传统文化学术,又进而垄断“九品中正”,品评人物,官居上品,位清势隆,自 “衣冠华族”,不仅傲视于“四夷”,也傲视于寒门“浊流”。……“中华”一词,最初也许与这些“衣冠华族”相关,逐渐地扩及于指传统文化和具有这种文化的人民。
(6)随着中华含义的不断发展,崭新的“中华民族”一词也应运而生。民族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并没有,而用人、族类、部落、种落等词表示。用民族来表示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是19、20世纪之交从日文中引进的。在民族一词引进后,不久就复合出“中华民族”一词。最初,缘于古代传统观念的窠臼,中华民族一般仍指中国的汉族,然而很快含义有了拓展。1913年初,在呼和浩特召开的西蒙古王公会议通电声明:“数百年年,汉蒙久成一家”,“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持民国”。这是非汉族代表人物共同决议,宣告中国非汉民族同属中华民族的一部分。1922年,梁启超撰《历史上中国民族之研究》,指出中华民族包括中国各民族认同的一体特征,他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费孝通也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
(7)随着中华民族含义的确立,与四千多年文明史紧密结合的中华名号,也就成了充分体现中国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的伟大名号,而1912年中华民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也就具备了全新的含义。作为国号组成部分的“中华”,蕴涵着大意、美意、深意!
节选自《伟哉斯名——“中国”古今称谓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1.我们祖国的古今名号众多,除中华、中国之外,著名的还有       (1分)
2.第(3)段说“中华”所指称的地域在历史上“有出入”,具体表现为            
                                              (2分)
3. “中华”名号的使用,经常出现在□□ 、□□ 、□□  三个方面。(3分)
4.下列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中华的“华”有“美丽灿烂文化”的意思。
B.远在周朝时期,中华名号就得以运用通行。
C.“衣冠华族”是借指拥有政治特权的阶层。
D.在历史发展中,中华的含义不断得到拓展。
E.民族的认同应表现为共同文化的精神认同。
答:       、        
5.文章认为,“中华”作为国号的组成部分,“蕴涵着大意、美意、深意”。根据你的理解,其意义主要在于(4分)
(1)                                                             
(2)                                                             
6.整合文中信息,写一段说明性文字,解说“中华”一词的含义(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
西雅图的天空
[美] 西雅图酋长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拓展领土已达北美洲西北角,当地居住着许多印地安部落。美国政府要求签约,要以15 万美元买下印第安人二百万英亩土地。1851年,印第安索瓜米西族酋长西雅图手指天空,发展了这篇演讲。
(1)您怎么想购买湛蓝的天空与温馨的大地?多么奇怪的想法啊!我们既然不是这清新宜人的空气和波光粼粼的河流的主人,您又怎能买下它们呢?对我的人民而言,大地的每一部份都是圣洁的。每一枝闪亮的松针、每一处沙洲、每一片密林中的薄霭、每一只嗡嗡作响的虫儿,都乘载着印第安人的记忆。我们的灵魂从不曾忘记这片美丽的土地,因为她是印第安人的母亲。我们属于大地,而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份。芬芳的花朵是我的姊妹,鹿儿、马儿和巨雕都是我们的兄弟。怪石嶙峋的山峰、草原上的露水、小马温暖的身体以及我们人类,都是相守相亲的一家。 
(2)所以,当伟大的白人领袖自华盛顿传话来,说他想要买我们的土地时,他要求的实在太多了。他说,他会为我们保留一片土地,让我们得以舒服地过日子。他将成为我们的父兄,而我们将是他的子民。因此,我们得考虑你们的要求。但实际上,那是多么不可能啊!因为这是我们神圣的土地。
(3)小溪河川里波光粼粼的流水,对我们而言,不只是水,而是先祖们的血液。倘若我们把土地卖给你们,你们必须记住,这是神圣的土地。而你们也必须告诉你们的子孙,它是圣洁的,每一片清澈湖水的朦胧倒影里,都埋藏着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河水喃喃的低回,是我们袓先的声音;河水就如同我们的兄弟,满足了我们的干渴;河水载运了我们的独木舟,并养育了我们的子孙。如果我们将土地卖给你们,你们必定要教导你们的子孙,它是我们的手足,也是你们的兄弟,因此,你必须对它付出关怀,一如你对待你的兄弟一样。
(4)我们知道,白人不能体会我们的想法。他就像夜晚到访的异乡客,对大地予取予求,每一寸大地对他们而言,看来都是一样的。他将大地视为敌人,一步一步地加以征服,而不是以兄弟之礼对待。他无视于父祖的坟地,他剥夺了子孙的土地,一点都不在乎祖先们的劳苦与后代生存的权力。他野蛮地对待他的故土及兄弟,就如同绵羊与耀眼的首饰一样,可以随意地买卖与掠夺。他的贪婪将毁灭大地,而最后留下来的,将只是一片沙漠。
(5)我真的不明白。我们之间的生活方式是如此不同。你们城市的景象刺痛了印第安人的眼睛。但也许因为印第安人是野蛮人而无法理解吧!在白人的城镇里找不到宁静,听不到春天枝叶迎风招展的声音,或是虫儿振翅的欢鸣。但也许因为我是个野蛮人而无法理解吧!这些喧闹声看来只会污损我们的耳朵。假如不能听到夜鹰孤寂的叫声,或是夜晚池畔青蛙的争鸣,那会是怎么样的生活呢?我是一个印第安人,我不明白。
(6)印第安人喜欢微风轻拂池面的柔声,喜欢中午雨过天晴,弥漫松香的风息。空气对印第安人至为珍贵,因为万物息息相通——动物、树木、一切都息息相通。白人似乎不在意他们所呼吸的空气,就好象死了几天的人,已经对恶臭毫无知觉。
(7)但是,倘若我们将土地卖给你们,你们必须记得,空气对我们而言是珍贵的,这空气与他所养育的万物息息相通。风,赐予了我们祖先的第一口气,也接纳了他们最后一声的叹息。假如我们将土地卖给了你们,你们必须维持他的独特与庄严,使他成为一块即使是白人也可以品尝被花草所熏香的风的地方。因此,我们得考虑你们的要求。
(8)假如我们接受的话,我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                         
                      。我只是个野蛮人,并不了解其它的想法。我曾目睹被路过火车上的白人所射杀的千万头野牛,它们的尸体被弃置于大草原上任其腐败。我只是个野蛮人,无法明白这冒着烟的铁马居然会比我们为了生存才不得不杀死的野牛更为重要。没有了野兽,人类会是个什么样子?倘若所有的动物都消失了,人类将死于心灵最深处的空虚与寂寞。现在发生在动物身上的任何事,很快也会发生在人身上。所有的一切相互都有着关连。
(9)你们务必教导你们的孩子,他们脚下的土地,是我们先民的遗迹,因此,他们才会尊敬土地。务必告诉你们的孩子,因为有着我们生命的存在,才使得大地更加地富有。务必让你们的孩子知道,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向来如此教育着我们的子孙。任何发生在大地上的,必将同样地降临在他的子民身上。假如人们唾弃了大地,其实他们就是唾弃了自己。我们知道,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大地。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息息相通,就好象血缘紧密结合的一家人。人类并不主宰着生命,他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份而已。他对大地做了什么,都会响应到自己身上。即使与他们的上帝能如同朋友一般相处的白人,也无法免于相同的命运。
(10)你们现在也许认为,因为你们拥有上帝,所以也可以占有我们的土地,但是不能这样。他是众人的神,他的慈悲平等地分享给印第安人与白人。大地对他是珍贵的,对大地的伤害,是对造物主的轻蔑。白人也终将灭绝,甚至有可能比其它种族还快。如果你弄脏了自己的环境,总有一天会窒息在你所丢弃的垃圾之中。但即使你们死了,上帝也会给你们荣耀,因为他带领你们到这片土地来,又不知为何给了你们统治印第安人与土地的权力。这样的命运对我们来说真是难解。尤其当野牛被屠杀,野马被训服,当森林中最隐密的角落也充满了人味,原始的山陵景观被电话线所破坏时,我们真是不明白啊!
节选自《西雅图的天空》,台湾双月书屋
7.第(1)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2分)
8.下列对第(4)、第(5)段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白人的“野蛮”表现为极端自私地、粗暴地对待万物。
B.印第安人的“野蛮”表现为信息的闭塞、观念的落后。
C.白人与印第安人的生活差异在于物质文明的享有程度。
D.宁静、闲适、自得其乐是印第安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答:       
9.“因此,我们得考虑你们的要求”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2)段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第(7)段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10.根据文意及语气,在第(8)段的空缺处补写一个句子(3分)
假如我们接受的话,我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                         
                      。
11.从第(10)段的内容来看,下列表述与西雅图酋长意图相符的三项是(6分)
A. 讴歌上帝的仁慈与公正。   
B.控诉掠夺、欺凌的行径。
C.揭示本民族衰败的根源。   
D.述说内心的愤懑与悲怆。
E.警示面临的浩劫与毁灭。   
F.呼唤与万物相处的和谐。
G.发泄对入侵外族的仇恨。
                     答:       、       、       
12.一百多年前的这篇演说,包含着伟大的智慧,请联系今天的实际,谈谈你对本文的感受(5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句)(4分)
13.(1)锲而不舍,            。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3)                , 飞鸟相与还。
(4)东船西舫悄无言,                  。
(5)想当年,金戈铁马,                  。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4—16题(9分)
菊花诗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①,报与桃花一处开。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青帝:主宰春天之神。
14.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       节有赏菊的习俗;古人把梅、兰、竹、菊并称为
“             ”(2分)
15.在《菊花诗》中,最能传神描摹出菊花顽强生命力的一个字是“    ”;《画菊》一诗
中的“趣”具体是指                                                     (3分)
16.上面两首诗内容上同为咏菊诗,而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上也有相同之处,请加以赏析(4分)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学科素质教育评估』  下一个『实验中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科素质教育评估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