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题\高考模拟试题\06年湖北考院模拟题\湖北考试院高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高考模拟试题\高考模拟试题\06年湖北考院模拟题\湖北考试院高考(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18分每题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啜泣(chuò)慑服(shè)恬淡(tián)无声无臭(xiù)B、供应(gōng)瞥见(pié)蓓蕾(léi)游目骋怀(chěng)C、杳然(yǎo)砧板(zhēn)笑靥(yè)倜傥风流(dǎng)D、吮吸(shǔn)畏葸(sī)哺育(ǔ)戎马倥偬(zǒ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
试题预览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18分 每题3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啜泣(chuò)     慑服(shè)    恬淡(tián)    无声无臭(xiù)
B、供应(gōng)     瞥见(pié)    蓓蕾(léi)     游目骋怀(chěng)
C、杳然(yǎo)      砧板(zhēn)   笑靥(yè)      倜傥风流(dǎng)
D、吮吸(shǔn)     畏葸(sī)     哺育(bǔ)      戎马倥偬(z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眩目  信札  延口残喘  天网灰灰  疏而不漏
B、 诀别   苍桑  迷天大罪  万变不离其中
C、 亵渎   深邃  玉砌雕栏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D、 谛听  极致   因才施教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今年1月18日,8名中国公民在离开伊拉克前往约旦途中遭      ,经过有关方面多方营救,8名福建工人      在1月23日被接回中国驻伊使馆,并于1月26日平安返回祖国与家人团聚。
②在一年一度的人大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反复强调创建"和谐社会",令儒学者们极为兴奋。有专家认为,      儒学也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弊多利少, 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      ,进一步搞好宏观调控,需要加快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解决"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A、挟持/终于   复兴   因此/由此
B、挟持/最终   振兴   由此/因此
C、挟持/终于   复兴   由此/因此
D、挟持/最终   振兴   因此/由此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专家指出,虽然投资过热的症状得到缓解,但致病的温床还在,如不深化市场取向改革,投资过热可能会卷土重来。
B、 上周末纽卡斯尔同阿斯顿维拉的比赛中,鲍耶因代尔没有传球给他而迁怒于后者,结果两名身穿黑白间条衫的纽卡斯尔球员在众目睽睽之下怒目相向,接着互相拳脚相加。
C、 高三(4)班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远离家乡和父母,班主任陈老师无所不至的关怀使每一位同学都感到家的温馨、父母般的爱。
D、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赣州市降雨量比2004年明显偏多,防汛形势不容乐观,为此该市未雨绸缪,从实际出发科学调度,切实做好防汛工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江西省修水县三都镇农民黄群林,40多年来创作了100多首山歌。他创作的歌,大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修水的"山歌王"。
B、 我希望读者能原谅我作这些琐屑的陈述,我之所以说明这些的原因,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C、 今年4月6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说,"必须"经有191个成员国的联合国大会投票一致通过才可以扩大安理会。这一标准意味着,只要有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反对,任何国家都无权加入安理会。
D、 为庆祝国际"五一"劳动节,同学们将在晚会上表演文艺节目、舞蹈、小品、相声等,节目丰富多彩,将为节目增添喜庆的气愤。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武汉市从今年春季开始在部分学校试行新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标准,以好公民、好学生、好子女的"新三好"考核标准取代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新三好"考核标准。
B、 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C、 鲜橄榄100克,捣烂,加适量水煎,使药液呈青色为度。用消毒棉花吸药液敷患处(摘自3月14日《老年日报》)。
D、 "打破铁饭碗",似乎没人说不对,但太冷漠了。谁不怕失业?谁不指望有个稳稳当当的铁饭碗?那可是千百万人心底深处的追求、梦想啊!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一10题。
人类进化的启示
应该说明的是,由于出土的化石数量有限,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不连续的,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人类进化过程的了解,还只是初步的,相当概括性的。然而,即使从这个相当粗略的轮廓当中,已经足可以得出一些令人惊叹不已、相当确切的结论和认识。那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怎样的启示呢?
  首先,可以肯定人类确实是由类人猿、原始人和现代人类这样一步步的进化而来的,而不是像圣经上所说的那样,是由上帝在一夜之间造出来的。对于这一点,除了那些狂热的宗教信仰者之外,大概已经没有什么异议。为什么会有一部分猿类能从动物群体中分化出来,最终进化成人呢?这完全是由于气候变化所致。也就是说,气候的变化是人类进化,当然也是其他生物进化的原动力之一。或者说,气候变化正是人类进化的催化剂。在人和猿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巨大的分化,正是因为它们的祖先宁肯跟着热带森林迁移,而我们的祖先却勇敢地从茂密的森林走向了空旷的草地。
  另外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是,人和动物都在进化之中,为什么人类进化得如此之快,而动物进化得却如此之慢呢?其根本的区别在于,动物在接近10亿年的漫长时期中,是仅仅通过突变和自然淘汰而进化的。而人类在这短短的1400万年的瞬息时刻却发展和演化出了非遗传性的继承和演变系统,即通过独一无二的文化媒介,把知识和传统留给了后代。这完全是由于人类的大脑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要发达得多,因而能有日益增强的对环境的控制力量,例如利用穿兽皮、烤火、住山洞来造小气候以利于自己的生存等。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日益发达的文化,从而使遗传进化退居于次要的位置。由此可见,人类在控制本身进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仅次于生命的起源。
  然而,有其利也必有其弊,大概正因为人类有了文化媒介可以把信息传递给后代,所以通过本身遗传系统所传递的信息也就愈来愈少,例如人生下来不会盖房子,必须要靠后天去学习。总之,动物有许多生存的本领是通过遗传系统直接传递给后代的,而人除了吃喝哭叫之外,绝大部分生存本领却只有靠后天去学习。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值得人们去深思。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这1400万年的漫长历史中,人类进化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而是以很高的加速度往前演化着的。例如,从腊玛古猿进化到南方古猿足足用了1000多万年,而南方古猿进化到能人却只用了300多万年,依次类推。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化的过程当中,每完成一个飞跃的时间大约正好等于前一个飞跃所需时间的1/3,而等于后一个飞跃所需时间的3倍。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大脑愈来愈发达;二是随着实践的积累,人类的知识愈来愈丰富。由此可见,人类今天所享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不是在短期内创造出来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如果追根溯源地想一想,这一积累的过程早在1000多万年以前就开始了,没有那时的直立行走,怎么会有后来的各种知识?也许,这可以叫做"积累效应"吧。因此,当我们思考现在的问题时,不应该忘记过去的历史。当我们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成绩时,不应该忘记别人的帮助。
7.根据文意,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人类进化过程的了解,还只是初步的,相当概括性的,其根本原因是出土化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不连续的。
B.《圣经》上所说的人是由上帝在一夜之间造出来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现在我们一致认为人类是由类人猿、原始人和现代人类一步步的进化而来的。
C.第二段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人类是由类人猿、原始人和现代人类一步步的进化而来的,而不是像《圣经》上所说的是由上帝在一夜之间造出来的。
D."气候变化正是人类进化的催化剂"就是说,凡是跟着热带森林迁移的的猿类都没有进化成人,凡是走向了空旷的草地的猿类都进化成了人类。
8.下列关于人类进化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动物比人类进化得缓慢的原因是动物仅仅通过突变和自然淘汰而进化,其进化始终是在遗传性的继承和演变系统范围内进行。
B.动物有许多生存的本领是通过遗传系统直接传递给后代的,而人除了吃喝哭叫之外,其他生存本领却只有靠后天去学习。
C.人类明白对环境的有效控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在这控制过程当中所产生日益发达的文化使遗传进化退居于次要的位置。
D.由于其他动物的大脑没有人类的发达,他们不可能如人类那样能有日益增强的对环境的控制力量,不可能使遗传进化退居于次要的位置。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类必须要靠后天去学习如盖房子一类的事情,根本原因就是人类不能通过本身遗传系统而只有依赖文化媒介传递信息。
B.如果动物不能通过遗传系统将许多生存的本领直接传递给后代的话,那么它们的后代就不可能像人那样依靠后天学习而生存。
C.在人类进化的过程当中,每完成一个飞跃的时间大约正好等于前一个飞跃所需时间的1/3,而等于后一个飞跃所需时间的3倍。
D.人类进化以很高的加速度往前演化的原因之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大脑愈来愈发达,从而不断增强对环境的控制力量。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人类确实是由类人猿、原始人和现代人类这样一步步的进化而来的"就是作者说的"得出相当确切的结论和认识"之一。
B.人类在不断进化过程中,文化会更加发达,尤其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如基因工程等会使遗传对人类的进化的影响越来越小。
C.人类从直立行走开始,就在为我们今天所享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开始了知识积累,面向未来,人类这种知识积累只会越来越丰富。
D."当我们思考现在的问题时,不应该忘记过去的历史。当我们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成绩时,不应该忘记别人的帮助"是启示人应该知恩图报。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安德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节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三十八)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                 雅:向来,素来
B、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速:邀请
C、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呻吟:发出痛苦的声音
D、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             格:阻止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1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1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1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 ○2嬴乃黄门抱关者也
D、○1命也,亦时也。尚何言  ○2徐公何能及君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邓弼"能以力雄人"和怀才不遇的一组是        (  )
A、○1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  ○2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
B、○1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  ○2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
C、○1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  ○2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
D、○1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   ○2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14、下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邓弼身高七尺,目光锐利有神,"能以力雄人",加上"好使酒","怒视人"人人敬而远之。
B、 萧冯两位书生向来轻视邓弼,一日邓弼有意强拉他们一起喝酒,两位书生极力推辞。无奈在邓弼的强力威逼下只能从命。席间,遭到邓弼一翻羞辱、报复,恼羞成怒,下酒楼时,脚不成步。
C、 邓弼虽然素好喝酒,性情狂放,但博学多才,即使与他交往的人未尝见他拿着书诵读,但"四库""七经"无不通晓,历代史书滔滔不绝。
D、 邓弼身怀绝技博学多才,虽有德王举荐,但仍无用武之地,只有慨叹生不逢时,听天由命,遁入王屋山,做一个无为道士。
四.(18分)
15、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2分)

2)、"午非子之子邪?"(2分)

3)、"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4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
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前人评价李煜的特点都说他不假雕饰,纯用白描。请结合这首词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



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唐•王勃《滕王阁序》)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3)、众里寻他千百度,            ,              。(辛弃疾《青玉案》)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流浪的河流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先上电大,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的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扁舟自横,它那么安静,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鹭鸶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天穹撒下清凉的光辉…… 
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下久久地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的忧伤。 
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这一结论却让我感到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是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存在了! 
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地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的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切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18、从全文看人类的"流浪"与河流的"流浪"其实质有什么不同?(4分) 



19、(1)本文第三段描写了冷水河的哪些特点?在行文上与下文有什么直接关联。(2分) 


(2)本文倒数第二段提到"从此挣脱了世俗的枷锁",其中"世俗的枷锁"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中的有关内容简要回答。(2分) 



20、本文第7至11段写了作者面对河流产生的独特感受,写了水的成长历程,高度赞扬了水的"生存智慧"。请联系全文分析写这些内容的作用和好处。(6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开篇点出河流和人类的相似和不同,蕴藉含蓄;接下来引申出流浪的相关话题;最后指出人类只有彻底摆脱物质力量的束缚,才能最终走出在流浪意识上的迷误。 
B.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艺术表达技巧,并巧妙地融会在一起,确乎达到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艺术境界。 
C.本文第五段说"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这里的"美景"主要是指冷水河,作者正是从冷水河的流浪上,感悟到了自己漂泊的身世,才引出了"淡淡的乡愁"。 
D.本文第六段"臆想"冷水河的流经路线,并写到嘉陵江的流程,具体说明了河流通过"流浪"使水由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的生命历程。 
E.结尾句"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中的"那里"从上文看,是指"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和"流动的水",因为正是这些"河流"的"水",才使"我"获得感悟和启迪,并找到了最终的精神归宿。
六、(12分)
22.根据下列材料提供的信息,用一个单句对"高考移民"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
①我国各地的高考分数是有差异的。②我国各地的高考录取率有高有低。③甲地的考生
要到乙地参加高考,必须转学或迁移户口。④"高考移民"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特殊现象。
⑤成为"高考移民"的只是部分考生。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全国大联考重组卷(一)』  下一个『黄冈中学2005-2006学年5月份高考模拟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