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一中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周考(四)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井陉一中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周考(四)语文试题(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井陉一中高三年级周考(四)语文试卷一.基础部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金融寒喧一筹莫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B.福祉丽昳老骥伏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C.生态潇洒始终不逾农民富则国家盛D.针贬反哺举止安详农民稳则社会安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2005年7月4日至5
试题预览
"井陉一中高三年级周考(四)
语文试卷
一.基础部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金融   寒喧   一筹莫展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B.福祉   丽昳   老骥伏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C.生态   潇洒   始终不逾    农民富则国家盛
D.针贬   反哺   举止安详    农民稳则社会安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2005年7月4日至5日在昆明市召开的CMS会议,进一步加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合作与(       ),为各国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②中国政府和人民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乍得等国违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无视联大第2758号决议,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
③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加强国际合作有助于有效地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增进国际互信与合作能力,举行双边(           )多边军事演习,成为许多国家共同的选择。
A.勾通    公开    为/或
B.沟通    公开    因为/和
C.勾通    公然    因为/和
D  沟通    公然    为/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有一些官员虽然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思进取,甚至阻挠改革。
B.人民赋予你的权利,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供你挥霍无度,花天酒地的。
C.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是白手起家,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现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
D.“反恐”也好,“防化”也罢,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无论怎样,布什政府都掩盖不了占领伊拉克的真实意图。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应研究新时期青少年的思想动向,加强帮教工作,以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B.李金华的审计报告表明,2004年中央预算管理的问题主要是体制不够完美、制度不够健全、分配不够规范。
C.吴仪在《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与监管工作的报告》中说,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不合理和滥用抗生素药品。
D.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会上强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扎扎实实推进和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绳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我。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5、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绳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6、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
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勣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勣杖之,勣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勣,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勣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勣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勣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勣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勣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勣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勣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以疾卒,年七十九。勣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勣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沮:阻止
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更:经过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品茗
A.①蔡京以官僚之旧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①推讲而力行之耳     ②连衡而斗诸侯
C.①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①以疾卒,年七十九    ②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勣刚直守正的一组是品茗
①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勣恶亶为人,辞不答
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勣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
勣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徐勣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勣一向关心百姓疾苦。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勋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
D.皇帝曾命令徐勋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劫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
勣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第二卷(共117分)
  四、(21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译文:                                                   
   (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译文:                                                   
   (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译文:                                                    
13、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搂子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4分)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4分)
                                                                               
14、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列传》)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②           ,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   
             ,          ,          ;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                             歌乐英魂长啸天(节选)
王本道 
…… 呵,歌乐山,你这貌似恬静秀美而历史上却曾呐喊过呼啸过的山,你应该是共和国版图上最沉重的山,是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史中无法绕过的山! 
  沿着曲折的山路,我拾级而上。眼前的白公馆、渣滓洞,都是我早已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一间间潮湿阴暗的监舍,我想象着当年的志士们是怎样忍受着非人的折磨而不坠“青云之志”,让心中理想的烈焰永久地升腾;在令人毛骨悚然的刑讯室里,凝视着“电刑”、“烙铁”“老虎凳”、“竹签子”这些古今中外罕见的刑具,我眼前再现出先烈们“失败膏黄土,成工济苍生”那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英勇业绩,松林坡上,风起云涌之中的阵阵松涛,莫不是当年二百多名英烈就义前呐喊的余音? 啊,歌乐山,你山一道,岭一道,逶迤连绵三百多公顷,你的一草一木,抔土块石无不铭记着当年一代精英的歌乐英魂!
  “故国山河壮,群情尽望春,‘英雄’夸统一,后笑是何人?”烈士们在黎明到来之前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们对此是有着充分准备的。“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这凛然正气无异会与日月交辉,与江河共存。然而作为“后笑”的一代,作为靠着鲜血浸染的土地哺育成长的一代,我们应该怎样告慰牺牲的先贤呢? 
  在白公馆、渣滓洞监舍的墙壁之上,在由重庆市委编辑的《红岩英烈》大型画册之中,我看到了一幅幅十分陈旧、甚至有些模糊的历史照片,记录下了那段历史的瞬间,让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珍贵的烈士遗照上,那一张张善良、正直、青春、儒雅的脸庞,流露出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感叹的是,其中有的烈士至今还让后人无从知晓他们的名字。其实在当年,无论在怎样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前,死亡并不是烈士们惟一的选择,他们中许多人有过,甚至不止一次有过生存的机会,但是他们选择的不是生而是死,因为他们不愿丧失做人的气节,不愿背叛自己的信仰,更不愿去损人利己。因此他们果敢地战胜了人性的弱点,超越世俗的观念,把自己的一切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敌人最后的疯狂面前,宁肯“在烈火中永生!” 
……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鲁迅的话蓦然在我耳边响起。这使我想到,在这个传统价值观已经出现动摇的时代,信仰在一些人眼里似乎成了个人的私事,经济水平与生命的情操也并无因果关系:无数的当代精英们正是在“真的猛士”的精神感召下,才创造出了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历史的大潮呼唤着当代的“猛士”和精英。遥望歌乐峰巅那变幻的云海,我心中默念着:先烈们,魂兮归来!
15、文章为什么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4分)
                                                                                  
                                                                                  
16、作者为什么说“歌乐山是中国版图上最沉重的山,是中华民族百年奋斗中无法绕过的山”?(6分)
                                                                                    
17、“我心中默念着:先烈们,魂兮归来!“文章结尾这样写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6分)
                                                                                       
18、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构思行文来体现题目?(6分)
                                                                                       
六、语言运用(14分)
19、如果你参加校团委副书记的竞选,要求用最精炼的语言谈谈你对这一职务的认识,如何设计?(不超过80个字)(4分)
20、在一处名胜古迹门前,一导游迎住一位游客,想劝说他接受自己的导游服务,如你是那位导游怎样打动那位游客呢?请写出你的设想。(不超过80字)(3分)
21、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补入与语境相应的内容。(3分)
①真正的      1      ,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            2                。
所以,在你战胜利外来的敌人之前,     3         。你不必害怕沉沦玮堕落,只消你能不拔与更新。
22、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
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
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
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1)三句话谈话的共同点是                                                           
  (2)鲁迅侧重的是                                                                      
  (3)歌德侧重的是                                                                        
  (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右侧站立,左侧急行”是乘坐传送式电梯的国际贯例。目前大多数中国人还不了解这一国际约定俗成的规则。北京为保证地铁有序有效的运行秩序,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今年1月5日开始推行这一文明乘梯规则,与国际接轨。中国加入“世贸”后,有很多“约定俗成”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与不断学习的,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交往中,也有许多的规则是需要我们不断了解,不断学习的。“不断了解,不断学习”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请以“不断了解,不断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06年广州市番禺区初三语文综合练习』  下一个『八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