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高一语文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22分每小题2分)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缴纳骄傲檄文皎洁B、横行蛮横恆心亘古C、作难难得避难遇难D、遮蔽避暑毕生奴婢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扉页追溯怠慢人才挤挤B、肤浅混沌戏谑莫明其
试题预览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
高 一 语 文 试 卷
第I卷(选择题 共22分 每小题2分)
一 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缴纳   骄傲   檄文   皎洁        B、横行   蛮横   恆心   亘古   
C、作难   难得   避难   遇难        D、遮蔽   避暑   毕生   奴婢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扉页   追溯   怠慢   人才挤挤        B、肤浅   混沌   戏谑   莫明其妙            
C、鬈曲   卷宗   絮聒   恬不知耻         D、鞭笞   颓丧   修茸   钩心斗角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     能有伟大成就,大半都靠极坚强的意志力,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2)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     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3) 有时早上醒来,清露     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现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水里……
A 之所以   忙碌   润湿         B  如果    繁忙   润湿
C 如果     繁忙   湿润         D  之所以  忙碌   湿润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B、文章要有新意,总是炒冷饭就没有意思了。
C、我和张明同住一条街,门当户对的,所以上学时经常一块儿
D、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凉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

二、文言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段落,完成5--7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     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     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     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     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6. 对文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7.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段落,完成8—11题
晏 子 辞 千 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
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方食            方:正   
B.终再拜而辞曰        再拜:拜两次
 C.进取于君            进:前进 
D.以振百姓            振:同“赈”,救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分食食之      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是臣代君君民也     ②君既若见录
 C.①寡人不知           ②孰谓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为也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0、文中加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B.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C.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D.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全都是代词且指代的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①分食食之                    ②言之公     
③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          ④一豆之食
 ⑤夫厚取之君则施之民          ⑥婴闻之     
⑦以君之赐                    ⑧寡人之过也
 A.①③⑥       B.③⑤      C.④⑧     D.③⑤⑦
 

第Ⅱ卷(共78分)
三、文言翻译(6分,每句2分)
12、请翻译上面两段古文中划线的句子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语段,回答13---16题(11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13、文段中的“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其中“鲜红微肿”可不可以换成“蜡黄干瘦”?为什么?(3分)

14、“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中划线部分与一个成语的意思相同,这个成语是什么?此处如果换成成语好不好?(3分)

15、有人说,从文意看,删去“父亲的寡姐”一句也未尝不可,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16、仿照“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这句话,以下面的句子为开头写一个句子。(2分)
他待人永远丝毫也不傲慢,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青  春   杨向明
  ①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
  ②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哪一个不熟知不应用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几十年来也把《青春》当作他的座右铭。
  ③还有这么一件趣事,足以证明《青春》在日本的魅力。一天,美国影片销售协会主席罗森菲尔德参加日本实业界的聚会,晚宴之前的谈话,他随意说了一句:“《青春》的作者,便是我的祖父。”在座的各位实业界领袖大为惊讶,其中有一位一边激动地说,“我一直随身带着它呢”,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了《青春》。
  ④《青春》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它怎就这么神奇?我一直寻求着《青春》,最后在Reading(《阅读》)上找到了它——Youth。我试着作了如下翻译——
  ⑤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青春应是一种永恒的心态。满脸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活,这些并不是青春的全部。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高品位,是感情的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⑥青春意味着勇敢战胜怯懦,青春意味着进取战胜安逸。年月的轮回就一定导致衰老吗?要知道呵,老态龙钟是因为放弃了理想的追求。
  ⑦无情的岁月的流逝,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而热忱的丧失,会在深处打下烙印。焦虑、恐惧、自卑,终会使心情沮丧,意志消亡。
  ⑧60岁也罢,16岁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意志,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的乐趣。我们的心中都应有座无线电台,只要不断地接受来自人类和上帝的美感、希望、勇气和力量,我们就会永葆青春。倘若你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20,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经80高龄,临于辞世,若竖立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
  ⑨末了,我们不能忘记作家塞缪尔•厄尔曼,他1840年生于德国,童年移居美国,参加过“南北战争”,他是五金制造商,他所热衷的公益事业在他死后半个多世纪还在继续,最近,他的一部书在日本的版税达三万多美元,后人以他喜爱的方式全部捐给亚拉巴马州大学作为奖学金基金。有谁能说,这不是青春的光彩、永恒的青春呢?
 17、塞缪尔•厄尔曼的《青春》一文被麦克阿瑟、松下幸之助等名人视为座右铭,其“神奇”之处在于什么(3分)    
18、第⑧段最后一句“倘若你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20,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经80高龄,临于辞世,若竖立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一句,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5分)      
 19、《青春》一文的翻译还有多种版本,请读一读第⑦段的另一种译文,与本文的第⑦段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翻译,说说理由。(4分)
光阴可以在颜面上留下印记,而热情之火的熄灭在心灵上刻下皱纹。遗憾,恐惧,缺乏自信,会扭曲人的灵魂,并将青春化为灰烬。

五、诗歌鉴赏(4分) 
20、阅读孟浩然《宿建德江》,完成后面的问题。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用现代汉语写一段话,表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2分) 


(2)说说这首诗所写的景和所抒发的感情。(2分) 


六、默写 (5分)
21、请补写出下面空格内的句子。
(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3)、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__________。(《再别康桥》)
(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_____,天下归心。(《短歌行》)
(5)、河汉清且浅,_________?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七、(40分)
22、作文
东莞是珠三角乃至全国外来工最为密集的城市,外来工创造的巨大的社会财富和引发的众多社会问题都是不容回避的。身处这个城市,关于外来工,你有着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7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七、附加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做,当然,你也可以不做)(20分)
1、读台湾作家席慕容诗《乡愁》,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每小题4分)
乡愁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


(2)仿照其中的某一节,另写一句话。


2、用三句话,简要介绍一下本学期你读过的三本课外书。(3分)


3、阅读《子产不毁乡校①》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释①乡校: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1)为文中划有横线的句子断句并加上标点。

(2)子产为什么不同意毁乡校?

(3)孔子是如何评价子产的,他评价人的标准是什么?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
高一语文试卷答题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答案
12、请翻译上面两段古文中划线的句子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13、 “鲜红微肿”可不可以换成“蜡黄干瘦”?为什么?(3分)


14、成语是什么?此处如果换成成语好不好?(3分)


15、有人说,从文意看,删去“父亲的寡姐”一句也未尝不可,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16、(2分) 他待人永远丝毫也不傲慢,

17、其“神奇”之处在于什么(3分)    

18、第⑧段最后一句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5分)      
 
19、你更喜欢哪一种翻译,说说理由。(4分)



20(!)用现代汉语写一段话,表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2分) 


(2)说说这首诗所写的景和所抒发的感情。(2分) 


21、请补写出下面空格内的句子。
(1)、
(2)、
(3)、
(4)、
(5)、

附加选做题:
1、(1)、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



(2)、仿照其中的某一句,另写一句话。


2、用三句话,简要介绍一下本学期你读过的三本课外书。(3分)



3、(1) 为文中划有横线的句子断句并加上标点。
然 明 曰 蔑 也 今 而 后 知 吾 子 之 信 可 事 也 小 人 实 不 才 若 果 行 此 其 郑国 实 赖 之 岂 唯 二 三 臣


(2)、子产为什么不同意毁乡校?


(3)、孔子是如何评价子产的,他评价人的标准是什么?

作文:











参考答案
1  D(A jiǎo  jiāo  xĺ  jiǎo  B  héng  hèng  héng  gèn   C 前两个 nán 后两个 nàn)  
2、C(A “挤“应为“济”,B “明”应为“名”D “茸”应为“葺”) 
3、A(“之所以”表结果,“如果”表假设;忙碌:忙着做各种事情,繁忙:时期多,没空;润湿:动词,湿润:形容词。)  
4 、C(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很合适结亲。)
5、B    6、B     7、C
8、C (“进”,向上,指在朝中。)
9、A (“食”,音sì,给……吃)
10、A
11、B (都是指代齐景公送的财物)
12、略
13、不可以,因为母亲长年洗衣服,手必然被泡得鲜红,而长期的操劳又使她的手微微肿起。
14、一丝不苟。换成成语不好,因为全文都采用的是娓娓道来的口语语体,如果换成成语,就跟文章的这种口语化的语体风格不大一致(学生有相反的答案但言之成理亦应该给分)
15、不应该删去①强调了前一句的“独力抚养”,无人相助。②说明母亲生活负担更重,压力更大。
16、他待人永远丝毫也不傲慢,即便是面对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也和蔼可亲。(意思正确即可)
17、它能激励人们永远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一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综合⑤⑧两段内容进行归纳。“进取”“成功”是关键词,如果学生答到鼓励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去探索,去追求”等等也应该得分。)
18、主要采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以“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凌”比喻丧失乐观进取的心态,以“竖立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比喻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作用是使议论形象生动。以“年方20”“垂垂老矣”和“80高龄”“青春焕发”做对比,突出了心态对于人生的决定性的作用,强调了作者赋予“青春”的特殊含义。(3分)
19、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回答问题应该对两种翻译的用词及修辞等等有具体的对比分析。
20、(1)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亲近。(2)这首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的孤独伤感之情。
21、略
附:译文
晏 子 辞 千 金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附加选做题参考答案
1、(1)我最喜欢最后的一句,作者把乡愁比喻作树,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具体化),“没有年轮”“永不老去”写出了乡愁的绵绵不绝,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乡愁之深之广。(答喜欢哪一句都可以,关键要紧扣诗句阐述理由)
(2) 略 (学生可另选对象也可仍然写“故乡的歌”“故乡的面貌”或“乡愁”)
2、每句话至少应包括作(编)者、书名及内容的简要介绍三部分。
3、(1)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2)给百姓讽谏朝政提供方便,认为它是当政者洞察民情、反思朝政的“窗口”。
(3)孔子认为子产是个仁者,他评价人的标准是“仁”。 (218.16.101.5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04-2005学年上学期月一考试』  下一个『2006年广东省高考押题卷(重组加原创)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