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第三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三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6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殷勤( ) 憎恶( ) 恣情( ) 模样( )2.填字组成成语.(3分)(1)不能自()(2)大言不()(3)有条不()3、将下列词语选填入括号内:(7分)精彩 精致 精细 精密 精干 精心 精练⑴展览会上的工艺品样样都很( )。⑵他遇
试题预览
"第三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6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殷勤( ) 憎恶( ) 恣情( ) 模样( )
2. 填字组成成语.(3分)
(1)不能自( ) (2)大言不( ) (3)有条不( )
3、将下列词语选填入括号内:(7分)
精彩 精致 精细 精密 精干 精心 精练
⑴展览会上的工艺品样样都很( )。
⑵他遇事冷静,考虑问题特别( )。
⑶营长选了一些( )的小伙子做侦察员。
⑷在篇文章的语言很( )。
⑸( )的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⑹在大会上很多代表都作了( )的发言。
⑺他的病情在医生的( )治疗下,很快得到了控制。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老师的教诲,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B、我们为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C、居里夫人的家乡是波兰人。
D、我希望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5、不能表达“我要去西双版纳”这个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我是要去西双版纳的。 B、我不得不去西双版纳。
C、谁也阻挡不了我去西双版纳。 D、我说过要去西双版纳吗?
二、现代文阅读。(44分)
(一)(15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着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加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6、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大意: 。(3分)
7、本段对阿长的描写运用了 、 、 、 的方法,“有画儿的‘三哼经’”适合阿长的身份吗?说明阿长什么特点?(4分)
答:
8、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时,“我”有什么反应?(4分)
答:
9、“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2分)
答:
10、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用原句回答)(2分)
答:
(二)(14分)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声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的,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11、本处外貌描写最鲜明,最突出有三点:⑴ ⑵ ⑶ 这三点突出一个“ ”字,这样写是为了突出 。(5分)
12、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称谓和包含的感情连线:(3分)
⑴父亲 A亲密无间的甜蜜之情
⑵战士 B志同道合的骄傲之情
⑶同志 C崇敬热爱的亲切之情
⑷朋友 D仿效学习的晚辈之情
⑸师傅 E奋战不息的革命之情
13、“结结巴巴”表现作者什么心情?(2分)
答:
14、“站在前进行列最前列”的含义是 。(2分)
15、对上文中心思想的归纳,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表现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大方、慷慨。
B、表现了鲁迅先生为革命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C、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敬仰和爱戴之情。
D、表现出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怀、帮助,以及“我”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崇敬之情。
(三)(15分)
爱让我惭愧
那天上课外阅读,我给学生讲鲁迅先生的《祝福》,当廛到祥林嫂孤寂地死在风雪交加的除夕夜时,教室里弥漫着悲戚、冷清的空气。我懂得“此时无声胜有声”,便将剩下的三分钟留给学生自习。讲台下面仍悲戚而又冷清,我暗自欣赏这一“成就”,背手走下讲台,像农民走上秋天的田埂,满眼金黄……
突然,一个忍俊不禁的“扑哧”带着一串“胡卢”闯入我的耳朵。寻声望去,又是他——“最调的”,各科任课老师的焦点人物,笑得正酣,身子没法伸直。要是在以往我可能睁只眼闭只眼,“充耳不闻”,但今天不同,倒不是说他没尊重我的劳动,因为对他我不提过高的要求,但我实在是不能把这“惬意”与祥林嫂的悲苦命运连在一起,把好容易营造出的课堂氛围融为一室。“笑什么?”我用最简洁的质问表达我的气愤。
“没有笑。”临危不惧是他的“特长”,“嘴硬”又是他保护自己的绝技。爱理不理,若无其事神态着实让我不能控制自己:抓住他的一只胳膊就往上提,“站好!”我的气愤和健壮使他离开自己的座位时没有作半点迟疑。我没再去理会他,直至下课,只是为这大煞风景的插曲破坏了“金黄感”而惋惜。
第二天见到他,是在校长的办公室里。他耷拉着脑袋,脖子上挂一圈白纱布把左手套至胸前,像是从前线下来的伤员模样,旁边是他开“的”的爸爸。未等校长开口,我便明白了一切。校长怀着像我昨天对待“伤员”一样的心情批评了我,我也得向其家长“解释再道歉”。
我从校长办公室低头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拿了教本,拖着上课的铃声走上讲台,“伤员”又重返战场,白纱布已不翼而飞,似乎又要“扑哧”……我一下子由委屈而近乎愤怒。这次我没去“提”他起来,校长的批评犹在耳畔——那堂课上得糟透了。渐渐地,我有意无意地淡忘他在我脑海里的印象。
仍然在铃声里过着日子,值得欣慰的是我所带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还不错。初中语文语法中“二重复句”是一个难点。我那天花两节课痛快淋漓地横飞唾沫,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一次性正确掌握。末了,下讲台调查听课效果,突然被他喊住,怀着惊异、不安的心情,我等着下文,“您脸上有汗。”我似乎没听清楚,呆在那里,给怔住了。我的反应明显也吸引了他,他抬头望着我,目不转睛,稚气的脸庞上因为写满认真而能让人读出几分庄重。我心里热乎乎的,像是被谁鼓足了气后吹进一阵风。我把发痒的目光伸向他的心田,陶醉于这片富饶却迟至今日才有所发觉的景色,下课铃和发热的眼眶提醒我应该离开教室。
“你听懂了吗?”离开前我俯下身子去问他,他没出声,只是点头,点头,眼睛亮晶晶的……
后来,我对其他的老师说:“学生就像一杯杯的绿茶,喝不出味道,却品得出味道。”这件事打破了我曾一度平静的内心世界。爱让我惭愧,但惭愧让我懂得的却不仅仅是对“爱”的理解和奉献。
16、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要是在以往我可能睁只眼闭只眼,“充耳不闻”,但今天不同。
充耳不闻:
(2)但我实在是不能把这“惬意”与祥林嫂的悲苦命运连在一起。
惬意:
17、选文共写了两件事,一是 ,二是 。两件事使“我”平淡的生活起了波澜。(4分)
18、对“最调的”学生的感情经历了一个由 到 再到 ,最后到 的过程,这即是本文的感情线索。(4分)
19、当“我”惩罚他后被“他”告到校长,“校长也怀着像我昨天对待‘伤员’一样的心情批评了我”。“像我对待‘伤员’一样的心情”是指“ ”,但当他在语法课上郑重地告诉我“脸上有汗”时,我感到“ ”。(2分)
20、结尾部分,“我”说的话应如何理解?(3分)
答:
三:写作(4分)
生活每天都在变化,周围的人、事,天天处在变化之中,也许有那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  下一个『
第三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