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科上学期末水平检测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七年级语文科上学期末水平检测卷(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科期末水平检测卷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迎来了收获的日子。希望你能仔仔细细地审题,认认真真地答题,清清楚楚地书写,交上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试卷说明:本卷完成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另设10分附加题,你可做可不做,所得分数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全卷书写(2
试题预览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科期末水平检测卷


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迎来了收获的日子。希望你能仔仔细细地审题,认认真真地答题,清清楚楚地书写,交上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
试卷说明:本卷完成时间为100分钟 , 满分为100分,另设10分附加题,你可做可不做,所得分数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全卷书写(2 分)
全卷书写规范、美观,得2分;卷面整洁,书写认真,得2分;卷面较整洁,书写较认真,得1分;乱涂乱画的。不给分。

一、基础整合。(6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庸l”(  )     g‘负(  )       分歧(  )     静谧(  )
2.用下面两个词语写一段通顺的话.(2分)
   问心无愧         怡然自得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3.默写诗文原句。(8分)
(1)子曰:“其恕乎?____ _____                __,  _                                    .”(《论语    卫灵公》)
(2)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3)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                       ___ 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文言文阅读。(9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句中加线的词语。(3分)
              相委而去                                       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下面句子。(3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答:                                                                                                                                                      
(3 )细读全文,设想你是那位友人,听了元方这一番话,你会想些什么呢?(3分)
答:“我”想: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9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意思”与“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的“意思”含义相同一项是:(               )(2分)
A.你的意思是我们都不去看电影?
B.这不过是我的一点意思,你就收下吧!
C.他看了这篇文章,觉得很有意思。
D.对这句话的意思,我们要好好理解才行。
6.你认为文中“母亲”为什么而改变了主意呢?说说你的依据。(3分)
答:                                                                        
                                                                             
7.选段写一家三代散步时对路线的选择,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后作出“走大路”的决定,是因为:                                       ,(用选段中的原句填写),表达“我”                                   的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5题。(12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简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进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8.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2分)
答:                                                                   
   9、仔细品读第二段里的画线句,这里一连用了两个“快割”和“快打”,你认为多余吗?为什么?(3分)
答:                                                                        
   10、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3分)
答:                                                                         
   11、本文写了夏天的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                                  ,根据你对夏天的感受,模仿文章的写法,再为夏天补充一个特点:夏天的            是                                    。(4分)

(三)(14分)                               

                    汩汩①的 乳 汁
 刘增山
(1)我真是羡慕那些吮着母亲的乳头长大的孩子,我甚至羡慕我那在洁白醇香的乳汁的哺育下,长成玉树一般美丽的小女儿。
(2)我羡慕,是因为我没有那种天福。我还没有满月时,母亲就去世了。大人说,母亲断气后我一直嚎,没办法,只好又把我放到母亲身上,可那冰凉的乳头里再也不会流出一滴水,我哭得越发厉害。……母亲死后,奶奶就成了我生活中实际的母亲,她给我打糊糊喝,把馍馍一口口嚼碎喂我。
(3) 奶奶常说,要是我有奶吃,还会长得更高些;爷爷常说,要是我有奶吃,还会长得更壮些;后来连老师也受了感染,说,要是我有奶吃,还会长得更聪明些。
(4)后来,我在图书馆里“认识”了那位博学多识的鲍波尔(英国的历史学家、哲学家),他告诉我:“书籍是人类的母亲,知识是世界的乳汁。”从这时起,我似乎不再是一个失去母亲的孤儿了,我开始拼命地读书,而且拿到一本新书,我的眼前就会出现汩汩地流淌下的乳汁,那每个方块字似乎都是洁白芳香的一滴,那每一滴都流到了我的心中。书籍,使我看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使我懂得了人世间的诸多奥妙:我从《茶花女》懂得了下层人的高贵,我从《伪君子》懂得了世界上除了真诚还有伪善,一部《红楼梦》告诉了我旧制度存在的不合理,《一个人的遭遇》告诉了我为什么需要消灭战争, ,《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使我认识了人生的真谛,莱蒙托夫的《帆》使我记住了只有在寻求风暴中才会寻找到安宁!……
(5)我拼命汲取,
(6)因为我是饥饿的孩子。
(7)后来,母亲又告诉我:“汲取只是一半,汲取了又注意消化,才会真正获得营养。”
(8)于是,我开始注意对书上知识的咀嚼。
(9)一次,我读了一本《花镜》上关于枫树的介绍,说它“二月开花,旋即着实,形如龙眼,既不中看,又不能食。”我掩卷思索,觉得很耐人寻味。那时所读之书,大都讴歌枫叶傲秋的风骨,其实枫树到了秋天什么果实也不会奉献。渐渐的,那红红的枫叶在我面前变了,由一面骄傲的旗帜,变成了一张羞红的脸。我将这个念头写成了散文《枫叶愧语录》。还有一次,我读了郭沫若的名作《银杏》,文中郭老赞颂银杏,主张将银杏定为国树。我想:一个炎黄子孙,难道仅仅只满足于在这国树的浓荫下歌唱乘凉吗?假若祖国真的是一棵银杏,我们应当站在什么位置上?于是我写下了《祖国,假如你是一棵银杏》。我要告诉人们,告诉我们年轻的一代:能做祖国这棵大树上的花固然光彩,但无幸做花而去做叶也是一种荣耀;有机会做树上的一片叶子固然是一种荣耀,但若不能做叶而去做一块树皮也自有重要的价值;即使树皮做不成了,那么就去做树根,也是大树的需要。总之,一个诚心报效祖国的人,总会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0) 反思,是我对书籍消化营养的最好形式。
(11) 消化吸收,渐渐增长了我的灵与肉。
(12) 过去,当人们得知我从小就失去了生身母亲时,总会对我表示一种怜悯,如今,我找到了书籍,这位宽厚而伟大的母亲。我可以骄傲地说,母亲会衰老,也会逝去,惟有我寻觅到的这位母亲,会永远年轻,她那永远也不会干涸的乳房里,会为我汩汩地流淌着享用不尽的乳汁。
(汩[gǔ]: 水流的声音或样子。)
12.本文作者通篇运用比喻的方法,叙述了自己少年时读书经历。作者把              比作“母亲”,把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汩汩的乳汁”,形象地说明广泛阅读对青少年茁壮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2分)
13.本文作者叙述了自己少年时读书所经历的两个阶段:一是__________        ____阶段,一是_______________阶段。(用文中的词语回答)(3分)
14.作者深有体会地说“反思,是我对书籍消化营养的最好形式”。作者读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经过反思,写出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请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第(9)节中划横线的句子的理解?(2分)
答:                                                                         
1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哪些新的认识?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答:                                                                           
                                                                               

四、作文:(40分)
  同学们进入七年级以来,感觉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与小学六年级相比较,有了变化吗?课堂对你们有吸引力吗?一些精彩的课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至今难以忘记,那么,把它写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吧。
   题目:精彩的一堂               课   
  要求:①字数在500字左右。②“××”应该是七年级所开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历史等。③文中涉及真实人名、校名请用“××××”代替。
(下排方格不少于700字)










附加题:(10分)



(一)郑人买履(7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先 自 度 其 足 而 置 之 其 坐 至 之 市 而 忘 操 之
                                                                                  
  2、上面寓言中有一个通假字,请找出来,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2分)
 答:          通          ;意思:                                                  
  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人? (3分)
 答:                                                                     
(二)古诗文积累(3分)
   “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中秋传统佳节,赏月吟诗别有情趣。请收集三句咏月的名句,在中秋赏月晚会上吟诵。
①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03—2004学年度初二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题』  下一个『初中二年级语文科期末水平检测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