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苏省徐、淮、盐、连部分四星级中学语文联考试卷.doc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江苏省徐、淮、盐、连部分四星级中学语文联考试卷.doc(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江苏省徐、淮、盐、连部分四星级中学高三语文最后一练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绮丽 崎岖  涟漪 不偏不倚  风景旖旎B.欣慰 薪水  歆羡  莘莘学子  满院馨香C.稚气 真挚 滞留  独树一帜   置若罔闻D.精粹 窸窣 憔悴  
试题预览
"2006年江苏省徐、淮、盐、连部分四星级中学
高三语文最后一练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绮丽    崎岖   涟漪     不偏不倚     风景旖旎
     B.欣慰    薪水   歆羡    莘莘学子     满院馨香
     C.稚气    真挚    滞留    独树一帜    置若罔闻
     D.精粹    窸窣    憔悴    群英荟萃    心力交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窨井   安谧   斗心眼   道貌岸然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B.蛊惑   窠臼   紧箍咒   开门缉盗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C.痉孪   滑腻   莫须有   流言蜚语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黯然   眩目   老黄历   相濡以沫    为山九仞,工亏一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南京城里,上到王府衙门,下到茶坊里巷,我这个老南京都是熟门熟路。
B.等人是最令人心焦的事,一分一秒地耗着,不知看多少次手表,可是等到你所期待的人远远地姗姗而来,你有多少烦恼也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C.我们全体中国人正合力用自己的血,自己的肉,自己的生命,写作惊心动魄的光芒万丈的伟大诗篇。
D.从去年八月开始,他们几个经常结伴去网吧,完全不听家长和老师的劝告,长此以往,今年都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2006年中国银联将再拓展7至8个国家的收单市场,从而在该年年底之前,使人民币银联卡持有者至少可以在20个国家刷卡消费。
 C.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在抗洪战斗中,解放军战士们奋不顾身地抢救粮食、棉花和人民生命财产,他们不愧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华人姓氏有宝藏

    姓氏通常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然而;将它作为生物学标记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198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群体遗传学专家卡瓦利•斯福扎将他的“姓氏基因”理论带到中国。斯福扎认为,通过对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分布规律的研究,就有可能找到探讨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中国人几千年来有关姓氏的记录,甚至可以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
    在许多国家,姓氏传递的历史不够长久也不够连贯。此种背景下形成的姓氏传递,很难找到与遗传基因的关联。然而,中国姓氏历经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它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并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中华民族的形成和繁衍,在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中曾起到独特的民族凝聚力作用。尤其是汉族社会,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有着同姓聚居和修谱联宗的习俗,国内形成了无数群大小不等的同姓群体。
中国人姓氏的悠久历史和相当稳定的传递,以及具有中国社会进化特色的改姓现象,不但增加了国人姓氏的多样性,为追踪各个姓氏的始祖和年代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广大农村一直存在同姓聚居的习俗,加之婚姻半径较小的特点,同姓人群可以认为是某种程度隔离的Y染色体群体,这为近代生命科学探讨人类Y染色体DNA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线索。 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发展,在生命科学中也受到重视,并已形成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在多数情况下,中国人的姓氏是世代遗传的,姓氏人口资料比较容易搜集,其历史跨度也很长,非常适于大量数据统计性质的研究。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探讨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 
    我国科学家自正式加入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起,共收集了上百万份血型数据,经过计算机聚类统计分析,发现不同人群血样中的血型、酶、蛋白质的区域分布和人们姓氏的区域分布高度一致。这证明了中国人的姓氏分布是稳定的!这一发现,无疑说明“姓氏基因”存在的可能,而且证明研究姓氏的遗传规律将有助于找到特殊姓氏人群的特殊遗传基因。
5、下列对“姓氏基因”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氏基因”理论将姓氏作为生物学的一种标记进行人类如何遗传学研究。
B、“姓氏基因”理论力图将姓氏与遗传基因联系起来,从这一新的角度形容人类遗传的奥秘。
C、“姓氏基因”理论以姓氏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先烈的传递规律为基础对遗传基因进行探讨。
D、“姓氏基因”理论以群体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基础研究姓氏传递规律和同姓人群分布规律。
6、 文中能作为“中国人几千年来有关姓氏的记录,甚至可以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的依据,最直接和准确的一项是
A、华夏民族,尤其是汉族社会,有着同姓聚居和修谱联宗的习俗。
B、具有中国社会进化特色的改姓现象,增加了中国人姓氏的多样性。
C、中国人姓氏随父系传递的方式相当稳定,Y染色体的基因信息大体上也就随姓氏代代相传。
D、中国地域人群的血型分布与人们姓氏的区域分布具有高度的一致 性。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氏基因”理论并不是在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印证。
B、所有人都可以根据基因确定自己或家族的真正姓氏,并从中找到姓氏的延续规律。
C、在广大农村进行姓氏基因的研究,与流动人口较多的大城市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D、将来患同一种病,因姓氏不同而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现象不是不可能发生。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8.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不求闻达于诸侯
   B.吏习而民安之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C.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9.下面各项中,分别表现卫鞅变法的举措和收效的一项是
  A.①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  ②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B.①卒定变法之令              ②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C.①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 
  ②其后民莫敢议令
D.①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②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鞅力主变法,他认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大就行了,不必拘泥于那些陈旧的法规和传统。
   B.卫鞅制定了严格的法规,为了取信于民,不惜采用重奖的方式,使新法受到百姓的普遍拥戴。
   C.太子犯了法,因为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卫鞅便处罚了太子的两个老师。
   D.司马光并没有对变法这件事本身进行评价,只是以“君主要讲信誉”的结论来告诫国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3分)

      (2)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4分)

      (3)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2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南宋 • 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 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  (2分)
韩元吉的词风雄浑、豪放,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豪放派词人是         ;韩元吉词中“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是指唐代诗人       。
(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  (3分)

(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3分)

13.古诗文默写。(任选一小题作答)(6分,每两空1分)
⑴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      ;      ,      。
      ,      ;      ,      。      ,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王勃《滕王阁序》)
⑵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曹操《短歌行》)
② 五花马,千金裘,            ,            。(李白《将进酒》)
③ 二十四桥仍在,         ,               。(姜夔《扬州慢》)
④ 纤云弄巧,           ,             。 (秦观《鹊桥仙》) 
⑤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⑥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恪守心灵的绿色
杨永平
①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四季不停地变换着,可这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辑好的造型,它们在阳光下默默地伫立着,在风雨中微微地颤抖着,在钢筋水泥马不停蹄地蚕食下顽强地挣扎着。 
  ②绿色是城市的营养师,无论是多么严重的废水废气、多么狂妄的风沙尘暴,它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将之吸收消化,然后不间断地散发出它们自己生命里产生的清新、光彩和活力。绿色也是城市的美容师,它们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所特有的魅力,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给人类日渐僵硬的面孔上描摹出了些许温暖和笑意。于是,绿色成了城市居民呼吸新鲜空气和联系自然的窗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③总有些喜欢绿色的人常常不经意地来到绿色身边,然后在悠闲的徜徉中不经意地接受着绿色的洗礼。他们之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运动员,也有患病者。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全都仿佛与绿色融合在了一块。大家都在扮演着带有不同表情却有着同样目的的角色———乞丐,生存的乞丐。整天拖着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纤弱白嫩的失去血色的躯体,捧着正在趋向枯竭、干瘪和麻木的意识,向着这些苟延残喘的绿色不停地乞讨,乞讨它们的施舍,乞讨它们的庇护。 
  ④我是一个生长于村野最终又脱离了村野的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市的绿色总没有乡村的绿色来得自然、质朴和温情。城市的绿色是被人拘束了的宠物,就像动物园的猛兽,威貌不变,可内在的气质却有所褪色。城市的绿色总是被那些叫做花工的人预先定了形状和高度,甚至是色彩的浓淡调配,它们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乡村则不同,放眼望去,满目葱茏,各种绿遍布村落,就连家里的墙壁、屋顶都逃不脱它们的攀爬。各种绿色随意地摆弄着自己所构思的、喜欢的、创作的任何一种姿势,无须受人摆布,也无须担心受限制,想弯就弯,想直就直,想往哪延伸就往哪延伸,想在哪扎根就在哪扎根。我常跑到它们中间,躺在它们怀里,或嬉戏,或亲抚,尽情地享受它们提供给我的丝丝缕缕的乐趣。在这里,天高云淡,唯有凉爽宜人的风徐徐吹拂;唯有高一阵低一阵的鸟鸣虫音啁啾如乐;唯有清静恬淡的泥土芬芳扑鼻润心。这里,仿佛是一部没有休止符也无主题的魂灵大合唱,恣肆任意而又轻悠悠,曼妙无比,是真正的天籁。 
  ⑤其实,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之外,还有一块心灵的绿色,它茂盛地长在每个人的精神沃土上。它不以美丽的外表示人,它独自体现着生命的本质,既承受阳光雨露,又经历电闪雷鸣。它无形却胜过有形,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失去了绿色,也就失去了善意,失去了真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⑥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人之初,性本善。然而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生存抉择又给人不同的风雨霜雪。慢慢地,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块龟裂的土地,没有养分的供给,再繁茂的苍天古木也会枯萎;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个龌龊的垃圾场,再高贵的物品也会在阳光下肮脏腐臭;有些人的心灵却是一片春天,一泓甘泉,再贫瘠的境遇,也能长出青草绿树奇花来。 
  ⑦心灵的绿色,是一块人所恪守的精神处女地,禁受不起任何的蹂躏和亵渎。有伟人说过:“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心灵亦如此,它就像一块等待开垦的荒山,只有辛勤地耕耘、播种、浇水、施肥,才会长出绿色,长出希望,长出甜蜜。否则,荒地将一如既往地荒芜,贫瘠将一如既往地贫瘠,甚至最终被淘汰和驱逐。 
  ⑧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心灵的绿色却是这家园里的耕耘者、护卫者。恪守心灵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家园,恪守我们的生命。这,应是我们必须坚定地绵延的一种信念!
14.分别概括出“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15.文章第⑦段有这样一句话“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请阐释它的含义。(5分)


16.文章第⑥说:“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请结合这句话及全文内容,解释标题“恪守心灵的绿色”的深刻内涵。(5分)



17.本文以“恪守心灵的绿色”为题,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分条表述。(6分)

六、(15分)
18.下面“中国“的英语拼写:“i”少了一点,请你发挥想象,用某一图形或标志来代替这一点,并阐释添加这一图形或标志的含义。(4分)
(1) 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                                     
(2) 添加的含义:                                                      
19.下面几句话都有歧义,请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歧义消除。(6分)
(1)记得我们认识她的时候,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2)到了高三下学期,班里又转来一名复读生,这个人连班主任老师都不认识,
                                         
20.用“大步流星、惊慌失措、人生”三个词语,写一段4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对生活的一种感悟。(5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以“最前与最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   2.A 3.D(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指对未来不好的情况的估计,此处用于已发生的事情,错误。)4.B 5、D     6、C     7、B  8.B    9.D  10.B
附:译文
    公孙鞅想变更法制,以求富强,秦人不高兴。公孙鞅对秦孝公说:“一般人的通病是安于故常,因此当政策开始推行的时候,不可以和他们共同讨论,只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果实。德行高尚的人,讲的话往往和世俗的说法不同,成功立业的人,做的事也经常和计划的不一样。所以只要圣德的国君认为能富国强兵,是不必墨守成规的。”甘龙说:“不是这样,依循旧法来治理国家,官吏既已熟习并且民众也安居守法。”公孙鞅说:“庸常的人安守旧的俗尚,学者们沉湎拘泥于旧的见闻,依凭这两种人,要他们安守官职遵守旧法是可以的,但不能够和他们议论旧法之外的事情。智慧的人制作法制,愚蠢的人死守着它;贤明的人更改礼制,而蠢笨的人拘守着它。”秦孝公说:“说的好。”于是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法度的命令,命令民户建立什伍组织,实行互相纠举制及连坐法,告发奸邪的给予如同斩杀敌人首级一样的赏赐,不告发奸邪的同投降敌人一样论罪。立有军功的,各按其所达到的标准受国家的封爵;结仇私斗的,各按其情节的轻重判定其刑罚的轻重。尽力从事农桑本业的,凡耕织所得的粟和帛多的人,免除他本身的徭役;从事商工末业营利及因怠惰陷于贫困的人,受到纠举后收其室家为奴婢。宗室中没有军功可论列的,不能够入宗属的籍系。辨明尊卑爵位官秩的等级,各以其级别品次享有相应的田宅、臣妾及衣服。有功的显贵荣华,无功的虽富有但不可显示荣耀。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半倍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金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司马光评论说:诚信,是国君的重宝,国家靠人民保卫,人民靠信用来保护;不靠信用就没有办法驱使民众,不靠民众也就没有办法守卫国家。因此古代做君王的不欺骗国内民众,做霸主的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不欺骗他的人民,善于理家的不欺骗他的亲属。不善于治理的则与此相反,欺骗他的邻国,欺骗他的百姓,更甚的欺骗他的兄弟,欺骗他的父、子。上面的不相信下面的,下面的不相信上面的,上下离心离德,以至于败亡。所得到的利益不足医治它所受的创伤,所得到的收获不足补救它所蒙受的损失,这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
11.(1)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众人商议。“和”意为调和,这里可意译;“谋”意为谋划、商量。两字各1分,整体理解1分。(大意相近即可。)
(2)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礼法而变,无能的人死守成法。“制”意为遏制、控制;“拘”意为拘泥。两字各1分,整体理解2分。(大意相近即可。)
(3)信誉,是至高无上的法宝。“信”意为信用、信誉,1分,判断句式1分。(大意相近即可。)
12、(1)辛弃疾  李白
    (2)“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上杭县九年级语文总复习㈤』  下一个『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