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一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一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一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06.05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第Ⅰ卷1-12小题共36分,第Ⅱ卷13-23小题共114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试题预览
"2006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一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06.05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0页。第Ⅰ卷1-12小题共36分,第Ⅱ卷13-23小题共114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答案无效。
3.第二卷各题的答案必须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否则答案无效。强烈要求使用黑色签字笔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累积  连累  连篇累牍  果实累累 B.模特  模样  模棱两可  劳动模范
C.开辟  精辟  辟举为官  辟邪说 D.量变  量刑  量入为出  量体裁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根深蒂固  老态聋钟  妍媸毕露  撕杀
B.言简意赅  平心而论  烟消云散  疮疤
C.震聋发聩  芸芸众生  斩钉截铁  荟萃
D.惊魂甫定  流言斐语  溘然长逝  宛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篇社论指出:要得到人民群众的       和支持,不是发出几个号召就能解决的,必须有正确的政策。
②扮演屈原的那个演员,无论是表情还是服装都很      屈原的身份。
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瓦斯治理,       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④       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不能接收,       对国家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A.拥护  契合  遏制  对于/否则 B.拥戴  吻合  遏止  关于/因为
C.拥戴  契合  遏制  关于/因为 D.拥护  吻合  遏止  对于/否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落成的“巴蜀饭店”素雅、洁净,不禁令我怀念起家乡那冰清玉洁的水仙花。
B.在央视“CCTV歌手大赛”中,选手们个个才艺双全:比赛唱歌,曲尽其妙;考查素质,文化底蕴丰厚。
C.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做到一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D.经常使用“您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绝不是繁文缛节,而是一个人文明程度较高的具体体现。天星 教育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以1994年创办的“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为代表,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
B.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
C.“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 促进,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D.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都让群众满意了呢?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
破解玛雅文明衰亡的秘密
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与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同样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却发生了(Z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的100多年里,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变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等天灾造成了玛雅人口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了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度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在这些假说中,气候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也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里查德森•吉尔或许是最早提出这个假说的人。
2001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霍德尔等人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为分析对象。使用氧的同位素和石膏(硫酸钙)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物质,他们发现,这个地区大约每隔206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750年至800年,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随后杰拉尔德•豪格等人进一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气候变化如何促使玛雅文明衰落的图景。科学家发现,公元200年的一次干旱造成了前古典期玛雅文明的一次衰退。然后,从公元9世纪(亦即玛雅文明的顶峰)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
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有限。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多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为9年、3年和6年。这三次最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也就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和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一击。
从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被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容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明衰落的惟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或许更为复杂。
6.对第1自然段中“不可思议的崩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明发展到顶峰后,在短时间内马上就崩溃了。
B.先放弃繁华的大城市,随后才是中小城市。
C.昔日繁华的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
D.玛雅文明衰落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7.干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观点引人注目,下列不属于其有力证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发现,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
B.玛雅人居住的地区大约每隔206年就会发生干旱。
C.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却有限。
D.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的这三次严重干旱发生的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
8.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玛雅文明从形成到最后衰亡,有7000多年的历史。
B.里查德森•吉尔或许是最早提出“大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这个假说的人,但始终没有找到直接证据。
C.玛雅文明兴盛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许多的神庙和城市。
D.不管是哪种假说,气候的变化肯定是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
三、(12分,每小题3分)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①两造:诉讼的双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御史以属淳:归属,归于 B.生女多不举:抚养
C.盗服辜:罪行 D.以理卜:推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因呼为“张一包”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B.闻淳言以告十八       敛赀财以送其行
C.盗正濯足于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今闻吾去乃归耳       良乃入,具告沛公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淳定案“敏断”的一组是(    )
①日夜阅案牍  ②片晷分析无留滞  ③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④下令劫夺者死
⑤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  ⑥从之,事遂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淳在永康任知县期间,曾夜以继日地办理案件,深孚众望,诉讼案子逐渐减少。
B.张淳精心定计,将与大盗卢十八勾结的某官吏夫妇一并关押,从而诱捕了大盗。
C.张淳特意用死囚替代抢米的人,并处以死刑,有效制止了大旱之年公然抢掠的现象。
D.张淳提出对招募的士兵应裁减老弱、保留壮勇的建议,平息了可能出现的骚乱。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3分)
译文:                                                                
   (2)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4分)
译文:                                                                
(3)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生查子•独游西岸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3分)
答:                                                                。
(2)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5分)
答:                                                                。
15.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在横线上默写出相关的名句。(任选3小题)(6分)
语文给人的审美享受,使我与王维一起,欣赏到明月、清泉的幽静(①,        ,
        );也可以让我实现王羲之在俯仰之间对宇宙万物的观察(②        ,      );语文又给人以人生启迪,使我懂得了陶渊明对“己往”与“来者”的思考(③        ,      );还让我明白了苏轼面对长江对人类渺小的感叹(④        ,      )。学语文,使我文化品位不断提升,人格修养逐步完善。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江 南 蓑 衣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衰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⑥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⑦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16.“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句中“逃离”一词的意思是什么?(4分)
    答:                                                                       
                                                                               
17.“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在寻找什么?远望什么?“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他为什么等待“内心的救赎”?(6分)
    答:                                                                       
                                                                               
                                                                               
18.从全文看,“江南蓑衣”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分条列举。(4分)
    答:                                                                       
                                                                               
                                                                               
19.下列句子分别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请分析这些修辞方法在句中的表达效果。(4分)
   (1)“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答: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06年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下一个『2006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一中高三考前预测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