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哈尔滨课改实验区中考调研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哈尔滨课改实验区中考调研试卷(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哈尔滨市2006年中考模拟调研测试语文(课改实验区专用)考生须知: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1、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4分)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的骄傲代表。①
试题预览
"哈尔滨市2006年中考模拟调研测试
语       文
(课改实验区专用)
考生须知: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
1、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4分)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的骄傲代表。
① 给加点字注音。
垠(     )        似(     )
②句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2、写出一个出自文言文课文的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3分)
成语:
造句:
3、选出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 赤壁之战时,有一次,曹操醉酒后横槊赋诗,诗中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句。
B 孙悟空是在南海龙王处取得大禹治水时的定海神针——金箍棒的。
C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宋江作《满江红》词,词中道:“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梁山泊对此有三人对此直言反对。这三个人是:武松、李逵和鲁智深。
D 女娲炼石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如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
4、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4分)
年份 门票价格(元) 旅客量(万人次) 旅游收入(亿元)
2002 25 47 1.1
2003 30 70 1.8
2004 35 100 2.5
2005 40 125 3.5
2006 70 (第一季度)30 (第一季度)1.9
⑴用一句话概括该旅游景点2002~2005年的发展情况。

⑵如果乐观预测,该旅游景点2006年的情况肯可“可能是:

5 收发手机短信,已成为人际沟通的一种常见方式。初中毕业在即,请给你同窗三载的学友发一条不超过40字的短信,表达你的情感。(3分)
要求:请在下面两种情况中选一种,来设计你的短信内容,短信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⑴发给在你困难的时候曾经给予你帮助的同学。
⑵发给曾经被你无意伤害而你一直心怀歉疚的同学。
你选择的是第     种情况。
你的短信:


6、根据课文原文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9分)
⑴                   ,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糊春行》)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
⑶               ,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⑷鼓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三峡》)
⑸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⑹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翼的名句是:           ,         。
⑺《次北固山下》中既表现思乡之情,又富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          ,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选段,回答7~10题。(9分)
(甲)嗟夫!予常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颅陵欧阳修也。
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2分)
求:           从:
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9、(甲)段中的“斯人”是指什么人?(2分)


10、有人认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思想境界上要高于欧阳修的“太守之乐其乐”。对次,你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1—15题。(11分)
人与沙漠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能否“和平共处”?在中国工程院公布的报告中,提出了人类与沙漠的正确关系应当是:人与沙漠和谐共存,既要避免“杀进人退”,也不要盲目地“向沙漠进军”。
报告指出,沙漠在地球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相互支持和制约,组成了全球的大的生态系统。“人进沙退”的治理方式,只有在原先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从而造成土地沙化的局部地方,采取合理的恢复重建措施,才有可能。而总结多年来相当多的地方防沙治沙的正反实践经验则是:“人进沙进,人退沙退。”人类利用一些外来水源,可以在沙漠周边建设一些人工绿洲,但从整体上说,不应当也不可能消灭沙漠和征服沙漠。防沙治沙定位于防治原有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
报告强调,现在有一些关于通过植树造林而使“人进沙退”的典型,这需要加以分析,防止误导:如果是在本来可以长树的沙化土地上植树造林,恢复原来已退化的土地,当然值得宣传;如果在天然沙漠的边缘,利用外来水源植树造林,新建或扩大绿洲,就应注意到不挤占对邻近地区和下游的生态供水,如果在天然沙漠的生态系统条件下,抽取当地的地下水源,依靠灌溉,植树造林,其后果将造成大范围的地下水漏斗,使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逐渐降低,导致相邻地区的天然植被衰亡,最终将威胁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利用沙漠边缘沙层中多年积存的少量土壤水植树造林,虽然可以成活并在一定时间成长,但在积存的水量耗竭后,不仅树木衰亡,而且将造成很深的干土层,使土壤沙化,这些最终造成环境恶化的“人进沙退”的经验都不应当宣传推广。
11、本文的说明中心是:(2分)


12、为什么说“沙漠在地球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2分)


13、在什么情况下才能采用“人近沙退”的治理方法?


14、盲目地向沙漠进军最终回造成什么后果?


15、成语“人定胜天”的意思是: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读了本文之后,你对这条成语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限50字,3分)


(三)阅读《圆明园失梦》,回答16—20题。(12分)
圆明园失梦
边芹
儿子忽然提出要去圆明园。很多年没去了,最后一次是十年前。
当时废墟已被未起来,建起了门脸儿,正式收费了。不知为什么80年代中期之后,北京很多机构都修起了大而无当、毫无美感、千篇一律的门脸儿,好象大就是美。圆明园也修了个门脸儿,自然是为了收费。但一下子把个与众不同的园子,完全改变了。记得那次去,不愿意去走那个修得堂而皇之的“公园大门”,为了不破坏大学时留下的印象,决定走园后的林间小路。林子依旧正是夏季,荷塘青青,蜻蜓蜉蝣;薄暮后,只闻鸟声不见人迹,凄美依旧。然而再往前走,走进被圈起来的圆明园,情景就不同了。静谧的福海,已变成了游湖,各种游船在湖上面穿梭往来。如果单单只是双浆小舟倒也不失其美,但为了赚钱,连小摩托艇也是马达声声。我们离开城市的喧嚣,是来寻找这新的热闹吗?
圆明园的美在于它的野、慌、残;圆明园的意义在于它记载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耻辱。你可以修100个游乐城,但圆明园只有一个。
这次带儿子去,我还是选择了那条林间小路。但一路走过去已是满目疮痍。最触目惊心的是垃圾,到处是垃圾!荷塘已是慌草凄凄,水面漂浮着塑料袋、包装纸。有的地方垃圾堆成了小山,阵阵腐臭。“美”已无踪可寻。门票8元一张,但进入“园”内,一切均另收费。高音喇叭在招揽游客去玩儿童赛车。到处建起了临时房子以售货。几处小废墟,大概是没有收益,倒真是荒废着,衰草丛生,雨水淤积。在如此庄严的废墟旁,出租古装照相,实在是很滑稽。我想,要不了多久,还会有更多的饭馆、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沉没的废墟将在一片叫卖声中失去它的美,它的意义。
为什么要修复圆明园?修复了,历史那一页就能翻过去吗?我们民族的耻辱就可以忘记吗?把历史留给历史吧。庞贝城能去修复吗?希腊人是否也应该把雅典的巴特农神殿修复?新可能是美,大可能是美,热闹可能是美,但旧、残、凄清不也是一种美吗?
把圆明园“开发”成这样具有“商业价值”,这跟出卖文物赚钱有什么两样?
几日后,我回南京省亲。每日在家陪父母。母亲问我要不要出去玩。我想在大城市里整天是喧嚣,到处是灰尘,便说只想到一处有树有水的清静所在走走。母亲说,现在这种地方很难寻。我问雨花台怎么样?小时侯每年清明节都去的。母亲说,现在也围起来要六元一张门票了。
我不想再来一次“圆明园失梦”了。我问母亲附近有什么地方可以走走。她说有一个郑和公园。于是,在一个欲雨不雨、闷热的下午,我们去了。
这原是个以郑和纪念馆为主,有小桥、流水、假山的旧式花园。但不幸的是,它也被改造得向商业娱乐园发展。原来的一片松林被砍掉,铺了一大片白煞煞的水泥平台,说是辟成了舞场。再往里走,郑和的故居(现为展览馆)确是一片残败。大概是无人来参观,里面灯都懒得打开,冷清异常。大概此屋已成为看管人的半个家。可一转进后花园,嘈杂喧闹扑面而来。原来回廊上支起了十几张麻将桌。
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梦。
16、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带儿子去圆明园,而要插入十年前自己去游圆明园所见到的情景?(2分)

17、文中的画线句“把历史留给历史吧”的意思是         
                                     。(2分)


18、请结合你的历史知识谈谈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是美在于它的野、荒、残”?

19、作者在郑和纪念馆所见到的情景与圆明园有何相似之处?(2分)

20、对文章结尾处“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梦”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四)阅读《汉语,我想对你哭》,回答21-25题。(13分)
汉语,我想对你哭
北国骑士
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但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  
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普遍陷入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随处张贴的花花绿绿的考研英语培训班广告,已是当下大学校园风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刚刚结束,针对2003年的考研英语培训广告已是铺天盖地。广告上的授课“明星”近十年间换了一拨又一拨。这些来自皇城脚下的专家们,每年自9月份开始,便在中国的上空飞来飞去,给各大城市带去广告上所标榜的“来自当年命题组的消息”。一次串讲门票往往高达百元以上,但听者仍有数千之众,盛况直追二流影视歌星走穴。 
大多听讲者也明白在那种狂热的气氛里,是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的,但他们认为,即便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为,英语对于考研者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这种游戏规则给人这样一种错觉:似乎关于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都仰赖于西方的汉学,因而英语是应当掌握的首要工具。每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结束之后,常常听到老师们十分遗憾的感叹:某某同学专业优异,此次英语稍差而无法招纳门下。即便有个别幸运者在英语距线一两分的情况下,经导师多方奔走“拉”了进来,但补那一两分之缺须数万元,穷学生背着沉重的债务,又如何专心学业? 
太多英语系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在对所报考的专业知之甚少,甚至此前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凭借英语专业优势挤进去堂皇读之。而以我所见,这种情况在博士生招生中更是见怪不怪。在武汉这两年,大学英语系讲师、副教授在没读一天中文的情况下,利用几本文学史考中文系博士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他们都即考即中,甚至个别人中文专业课程只有五十几分,但凭“强大”的英语专业优势一样鹤立鸡群,真让那些在专业领域兀兀穷年者,羡慕、嫉妒。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中国,出身英语专业攻取任何学位,只要愿意,都如探囊取物一般。这一中国特色又如何叫人对英语保持冷静呢? 
然而,我们对英语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我们真的重视英语吗?2000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取的英语线,划为:应届、往届的文科考生分别是55、50分,而理科应届、往届考生分别只需50、45分。也就是说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语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况下可以相差10分之巨。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研究空间物理的博士生与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生究竟哪一个更需要英语? 
我不知道是否有专业人士,对我国的硕士和某些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题产生过质疑。我真的很怀疑,卷面上那些卖弄似地找出的一些连老外们也早已不计较的语法问题和针对4到5篇断章取义的短文,设计一些谜语般的选择题这些考试方式,是否就是对培养专业研究者英语水准的一个合理测度。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一位曾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一年的副教授,在湖北省2001年度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中才取得了57分的成绩。可以想见,那该是一份怎样坚决要把人考“倒”的英语试卷! 
我绝不是一个文化本位主义者,从不怀疑外语对于培养专业研究人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我认为,把外语作为最重要的甚至几乎是惟一重要的录取标准则是荒唐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英语的门槛放低一点、实用一点,让考生多一些精力关注专业领域,同时也给导师多一点选择的空间呢? 
在一次研讨会上,福建的南帆先生在发言中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前景表示深深隐忧。因为当代大学生,包括中文系学生,对汉语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冷漠。这种冷漠源于———在现今找到一个“含金量”高的工作只需要学好两项技能,那便是英语和计算机。我自己也曾在讲授现代文学的课堂上遭遇到一位女生的质问:“老师,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在这个工具理性极度膨胀的时代里,她让我无言以对。 
近年来,在一些城市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学校,纷纷实践中、英双语教学,以此自抬身价。我们对于英语的态度终究又迈出了“更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大步”。以前只是在英语课上老师教、学生学,到现在各科老师一齐努力,让中国学生有呆在英、美课堂上的感觉,多么良苦的用心!而双语幼儿园就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们喊了许多“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我认为只有“学英语从娃娃抓起”做得最令人满意。 
与之恰成对比的是,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的冷漠、了解的浅陋。我参加过湖南省的高考作文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2000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以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抑的世界趋势。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打算应学生要求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最近惊闻武汉某著名大学也要实行双语教学,据说包括其中文专业也不能幸免。如果这消息确实,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讲授汉语言文学,将成为世界教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观……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最后一课》。我想这篇体验一种语言命运的著名短篇小说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是因为那位老师在最后一课上,表达了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句话可以置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最美丽的。遗憾的是,这种美丽往往只有在危及语言存亡的时候,才体会得出。我们非得要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么? 
英语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狼来了”。来了一匹我们不能赶走也无法赶走的“狼”。但我想,即使我们没有气度、勇气、胆识、能力与之共舞,也不至于要把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里,任其撕咬吧? 
汉语,我只有对你哭!

2I、概括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2分)

22、本文的作者其实并不反对学习英语,这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23、文章第五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证明                                   。

24、对文章第六段中画线的句子“我们非得要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上吗”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25、文章的题目是《汉语,我想对你哭》,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却说:“汉语,我只能对你哭!”,措辞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作答。(3分)
三、作文(50)
从下面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A、 据一项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人群的调查显示: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在其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都受到自己崇拜的偶像的影响。不同的是,中、老年人过去崇拜的偶像比较集中、单一;而现在,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则较为分散、多元。
请以“成长与偶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所写范围必须在话题之内。
⑵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⑶不少于600字。
⑷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B、著名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说:“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急上路,经历了艰辛却遭遇了失败,这样的经验让我们痛心并需要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这样的经历当然不止在寻找水源的时候才回碰上,你有类似的经历与感受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
⑵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⑶不少于60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4分 ①yín   sì②翰改为瀚  净改为静  (每处1分)
2、所写成语出自文言文课文,书写正确,1分;所造句子通顺、无语病、且成语使用正确,2分。
3、B 2分
4、(1)虽然门票价格逐年上涨,但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却在逐年增加。(2分)(2)虽然旅客数量会因门票价格而有所减少,但旅游收入会有大幅度的上升。(2分)
5、内容紧扣要求,语言优美通顺。 3分
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2分
内容基本符合要求,语言基本通顺。1分
6、⑴最爱糊东行不足⑵柳暗花明又一村⑶晴空一鹤排云上⑷猿鸣三声泪沾裳⑸黄发垂髫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每空1分,共9分)
二、阅读45分
说明:阅读试题的答案均为参考答案。考生的答案只要意思对即可。不要求与答案语言形式一致。即使意思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符,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对于既有道理,又有新意有创见的答案,要给满分。
(一)9分
7、求:探求  从:跟从  2分
8、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2分
9、“斯人”是指古仁人,也暗指腾子京。2分
10、围绕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太守之乐其乐”的理解去回答,能自成其理即可。3分
(二)11分
11、人与沙漠和谐共存,既要避免“沙进人退”,也不要盲目地向沙漠进军。 2分
12、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相互支持和制约,组成了全球的大的生态系统。沙漠作为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之一,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分
13、在原先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从而造成土地沙化的情况下。 2分。
14、环境恶化。 2分
15、理由充分,能证明观点,语言表述清楚,即可得3分,除此之外,酌情扣分。
(三) 12分
16、说明圆明园向娱乐化商业发展由来已久,到现在愈来愈烈。 2分
17、保留历史遗迹的原貌。  2分
18、圆明园是被八国联军烧毁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圆明园的荒、野、残正是历史的见证。人们在圆明园废墟前,回顾历史,勿忘国耻,这是一种悲壮美。 3分
19、都是向娱乐商业化发展。  2分
20、我们正在忘记历史、忘记国耻,失去知耻后勇、自强奋进的理想。  3分
(四)  13分
21、我们不应该盲目崇拜外语(英语),忽视母语,那样会危及我们本民族语言及文化的生存和发展。 2分
22、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 2分
23、事实论证  对待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态度,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方面。 2分
24、如果我们不珍惜和热爱本民族的语言,盲目地迷信英语万能,我们的母语就会被弱化和取代,到那时,我们就会像小弗朗士一样后悔不迭。 3分
25、这种措辞的变化,表达了作者面对英语横行、汉语正在走向衰败的事实,既深深忧虑,又深感自己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3分 (221.212.220.16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年初中毕业会考模拟试卷一』  下一个『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