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一中2006年高考适应性训练(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汝城一中2006年高考适应性训练(二)(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汝城一中2006年高考适应性训练(二)语 文 试 卷命题人:袁利盛   审题人:罗光信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悼念  泥淖  桨棹  绰绰有余  掉以轻心 B.蝎子  谒见  揭发  歇斯底里  竭尽全力 C.洪水
试题预览
"汝城一中2006年高考适应性训练(二)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袁利盛   审题人:罗光信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悼念  泥淖  桨棹  绰绰有余  掉以轻心
 B.蝎子  谒见  揭发  歇斯底里  竭尽全力
 C.洪水  拱让  供奉  哄堂大笑  烘云托月
 D.汲水  吸取  极顶  岌岌可危  负笈从师
2.依此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么大一个公司竟然被一个小公司收购,就像大象被蚊子吞掉了一样,这件事引起了这个大公司的人事         。
②哪怕杨振宁与翁帆之间年龄、地位、声望、财富有天壤之别,只要他们是符合《婚姻法》的联姻,是阳光下的合法婚姻,人们就应该摒弃一切世俗的        ,并衷心地祝福他们。
③这件事你去做吧,       ,让他去做也行。    
A.振荡   偏见   否则        B.振荡   成见   不然
C.震荡   偏见   不然        D.震荡   成见   否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次印度洋海啸对他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海边那座造价不菲的豪华度假屋,顷刻间变成了一堆一文不名的瓦片,令他悲痛欲绝。
B.如果求人帮忙做别的什么事,我一定会难为情,不好意思开口,但如果求人帮忙借书,却张口就来,大言不惭,一点都不觉得羞愧。
C.我们当中总有这么一些人,吃饱饭没活干,什么事都要掺和进来,唯恐天下不乱,人家在干正经事,他们却老在那里敲边鼓。
D.大连金德俱乐部董事长徐明认为,足球改革不能干打雷,不下雨,一定要建立强有力的制度,杜绝假球、黑哨、赌球现象的出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昨晚,班主任找班长谈班里迟到现象很严重的问题,为这事他伤透了脑筋。
 B.《2006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正在进行打印,明天就会发到同学们手中。
 C.三年来,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远在家乡为了让他顺利求学而省吃俭用的父母。
 D.语文老师为调动同学们在课堂上充分发言的积极性,绞尽脑汁地增强课堂趣味性。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中,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经济学本来就具有两种根源,即两种人类行为的目的:一种是对财富的关注,一种是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由此产生两种方法,一种是"工程学"的方法,也就是数学、逻辑的方法,一种是伦理的方法。这两种根源或方法,本来应是平衡的。但不同的学者重视的方面有所不同。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比较注重伦理问题,而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等更注重工程学方面。现代经济学则大大发展了工程学方面,却忽略了伦理方面。
  科学研究总是把人们当做完全理性的对象,这样逻辑的方法才能有效。但具体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许多非理性的东西。单纯的理性的逻辑方法,难以避免现实上的失误。人们的感情、人们的意志、人们的理想和道德,在经济行为中,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单纯的工程学或逻辑方法,是不够用的。亚当•斯密指出,人们的活动是受自利引导,市场则以互利为原则。这一点被现代经济学家所继承和发展了。但人们却忽略了他的另一些观点,即人们的同情心、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一般来讲,个人有或至少应当有追求自利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追求就一定有伦理正当。当这种追求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时,就违背了伦理正当,从而成为应受谴责的不道德行为。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的伦理学,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其中也包括借助经济学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应用程序,使伦理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关于道德权利的分析便可证明这一点。人们常常从义务论的角度来看待权利,即表现为他人必须遵守约束。这类义务论结构可能不大适用于对道德中普遍存在的相互依赖性等类复杂问题的解释。例如,甲侵犯了乙的权利,那么丙有义务去制止吗?丙有权利,但不一定出于义务。如果借助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去解释某丙的行为,可能更有利。用福利主义的根据事物状态的好坏来判断行为的原则,又用结果主义的根据效用结果来判断事物状态好坏的原则,那么丙去制止甲,因其结果是好的,他便有道德权利去行事。评价一个道德行为,不应只看内在价值(自我完善),还要看结果(与人为善)。显然,用结果主义的逻辑推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不见得完全充分,但却十分必要。
  由此可见,经济学应具有伦理的方法,伦理学也可引进经济学的方法。伦理学与经济学之所以有相通之处,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引进,是由人们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本身相互关联决定的。例如在工业生产中,人们的创造能力不仅取决于知识和技术水平,也取决于是否肯于奉献的道德水平。任何人的行为都带有社会性,不管你是否自觉到这一点。而这种社会性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
5.下列表述,与第一段中阿马蒂亚•森的看法不相吻合的一项是(   )
 A.人类研究经济学,既是由于对财富的关注,也源于更深层次的目标追求。
 B.理性的逻辑方法和伦理的方法,都是研究经济学的有效方法。
 C.现代经济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研究者却不能像那些经典的研究专家那样,始终注意两种根源和方法的平衡。
 D.历史上某些著名经济学家的经典论述,尚未能引起现代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
6.以下不属于单纯工程学方法缺陷的一项是(   )
 A.把人当做单纯的理性对象来看待,因而难以避免现实的失误。 
 B.常常忽略人的感情、意志、理想和道德的巨大作用。
 C.常常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与应用程序,来解释和说明伦理学问题。
 D.常常只看到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却忽略应有的伦理约束。
7.关于伦理学对经济学的作用,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承认同情心、伦理考虑等非理性因素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要求人们在追求自利时不违背伦理正当的原则。
 B.使伦理不离开经济学,因而避免空洞;使经济学不离开伦理学,因而避免贫困。
 C.使人们提高乐于奉献的道德水平,从而发挥其知识与技术水平的潜能,提高创造能力。
 D.发掘出人的社会性中属于伦理因素的一面,使人在经济活动中不仅能实现自利,还能达到互利。
8.依据原文的论证分析,以下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全文看,第一段所说的"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应当包括注重经济活动中理想、道德的影响,注重人在内在价值方面的自我完善等项内容。
 B.我们还不大习惯借助经济学原理来阐释伦理学问题,仅仅从义务的角度来分析道德权利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例。
 C.依据某人的行为可能产生好的结果,因而肯定他具有完成这一行为的道德权利,这是将经济学原理引入伦理行为判断的一个尝试。
 D.因为人的社会性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因此用经济原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也是理由充分、十分必要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答段缝书
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
  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耶?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焉求相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己邪,则未尝也。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
  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怪某无文字规巩   规:规劝     B.巩在京师,避兄而舍  舍:居住
C.又既往不可咎    咎:责备,理睬  D.不惑于众人也     惑:困惑
10.下列各个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A.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       B.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
C.未尝以此规之也           D.势不足以动俗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居家,亲友惴畏焉       B.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
C.巩果于从事           D.孟子独礼貌之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点明段缝来信中对曾巩的指责和对自己的批评。
B.文章第二段较全面、客观地肯定了曾巩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情操。
C.文章第三段说明贤者常受诽谤,不应为众人之言所迷惑。
D.文章语言具有论辩色彩,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散文峭拔劲健的风格。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果哉,足下之言也?
译文:                                 
(2)巩固有以教某也。
译文:                                 
(3)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                                 
14.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         ,       ,靡不毕见。(《史记•屈原列传》)
(3)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4)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5)座中泣下谁最多,          。(白居易《琵琶行》)
(6)     ,     ,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
15.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呜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3分)
    

(2)这两首词在“夜闻鸟鸣”的具体写法上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3分)


五、(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父子之间的怯意
韩 羽
  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喝得高兴了,还逼着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儿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父亲惊奇了,我也惊奇。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是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了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到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村落里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儿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着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侯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6.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作品中的作用。(3分)
 答:

17.在“唱戏”和“看庙”两段描述中,除了“勤俭”外,还表现了“父亲”哪些个性特点?请分条回答。(4分)
 答:

18.请概述“父亲”对“我”产生“怯意”的原因。(5分)
 答:

19.试分析倒数第三段中划线的描写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5分)
答:
六、(16分)
20.试就《父子之间的怯意》中的“父亲”形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南飞的雁阵呀,只要春天还在;
  干涸的土地呀.只要雨露还在;
  渴望的母亲呀,只要女儿还在。
  “为我点亮希望的灯啊,伴我走过春夏秋冬……”的确。希望就是生命里的一盏明灯,给人以无尽的力量和勇气。漫漫寒冬里的一个芽苞,长夜里一颗星星,秦岭保护区新出生的一只小熊猫……无论希望多么渺小,终究会带给人向前走的勇气。
  请展开想象,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dào nào zhào chuò diào;B“歇”与“竭”都读xiē;C“哄”与“烘”都读hōng;D“极”“汲”“岌”都读jí)
2.C(“震荡”侧重于心理方面;“振荡”侧重于物理方面。“偏见”偏于一方面的见解,侧重于偏于一方;“成见”指对人或对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侧重固执,先入为主。“不然”表示选择,对上文作假设性的否定,然后在下文作出另一种选择。“否则”表示对上文作假设性的否定,同时在下文指出这种否定将会出现的结果。)
3. D(“干打雷,不下雨”比喻只有声势而没有实际行动。A“一文不名”是指一分钱也没有,很穷困,而不是不值钱。B“大言不惭”是指说大话而不觉得难为情,这里只是讲“求人帮忙借书”,不属于说大话,不合语境。C“敲边鼓”比喻从旁协助,而不是妨碍人家干正事。)
4.C(A“他”指代不明,造成歧义。B“进行”累赘,应删去。D“充分”位置不当,应放在“调动”前)
5.C(“始终注意两种根源与方法的平衡”不是经典研究专家的特点)
6.C(C项是作者在第三自然段论述的中心,是作者赞成的做法,不属“单纯工程学方法缺陷”)
7.B(B项的前半句讲的是经济学对伦理学的作用,而不是“伦理学对经济学的作用”)
8.D(将原文第三段末句“不见得完全充分,但却十分必要”曲说为“理由充分,十分必要”)
9.D(惑:引诱,迷惑)
10.D(表目的关系,用来;其它三句均表引出动作使用的工具,用)
11.A(住在家里。B文中义为贫穷,现代汉语中指处境艰难窘迫;C文中义为做事情,现代汉语中指投身到、处理;D文中义为以礼相待,动词,现代汉语中是名词)
12.B(文章第二段较全面、客观地分析了曾巩的品德和缺陷)
13.参见“参考译文”
【文言文参考译文】
段君:我在京师的时候,曾经对你说过曾巩擅长写文章,而没有说过他的为人。回到江南之后,才和他相熟识并且敬佩他和他作了朋友,那时又写文章粗略地说了他行事的方式。你来信用你听到的来批评曾巩的行为没有一点好的地方,他在家里,亲友都害怕他。你怪我没有写信规劝曾巩,让朋友们来说他。你的话是真的吗?
曾巩当然不是那样。他的文学和议论的水平在我相识的人中没有谁能超得过。他内心勇敢合乎道德,这不是可以用刑罚和利益可以改变的。他父亲在贫穷之中生活,他生活在父亲身旁照顾他,家里的事既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他父亲也非常爱他,他父亲曾经说过:“我这一家人不旺盛,能指望的,只有这一个儿子。”这是我所看到的。像你所听说的那些,我没见到。曾巩在京师,回避兄长而居住,这就是我也要责备他,你应当大力地攻击他。我身处于罪责之中有些事要小心,因而不可以用信来告诉你。事情虽然表面是这样然而动机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按照心理动机来评价,那么谁不可以被判罪呢?曾巩做事是这样的吗?然而曾巩作为儿子和兄弟不可能没有过失。但在京师时,并没有深入交往,回到江南之后又不再说以往的事,不再理睬,没有用这些道德来规劝他。曾巩做事很果断,很少多想,不能时常走中道而不极端,这些我已经在回江南后劝说过他了。他听说了之后,就大彻大悟。曾巩当然也有教导我的地方。作了《怀友书》两篇,一篇自己保存起来,一篇给了我,来求和我商量,这样以负于后悔的心情可以看到了。我曾经说,朋友有了过错,不可以断绝来往,当然要规劝他,假如劝说他就听从,用文字的方式来让他看到后来制约自己,还没有做过。曾巩的行为,像前面所说的,他过去的错误,也像前面说过的那些罢了。他难道不能成为贤明的人吗?
天下的人愚昧的多,贤明的少,愚昧的人当然嫉妒贤明的人,贤明的人又自己限制自己,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愚昧的人就更加仇视他们了。带着妒忌和怨恨的看法那么就没什么不可以造谣的,君子的过失听说了的人又传布使人们都知道,因而贤明的人多被攻击,而那些穷苦居下位的贤者更是如此。他们的势力不足以改变流俗,他们的声名并未被人们所接纳,这是愚昧的人容易攻击贤人而攻击的言辞又容易传播的缘故呀。凡是说曾巩不好的那些言语,当然是妒忌、怨恨,对于听说的人有妨碍的原因而产生的。你仍要借用猜忌他,怨恨他的言辞,来评价贤者的是非这是很不对的。孔子说:“众人喜欢的,一定要去考察;众人攻击的,也一定要去考察明白。”孟子说:“国人都说可以杀了的不一定可以,我看到可以杀,然后才杀了他。”匡章,全国的人都觉得他不孝顺,可是孟子却独独以礼相待。孔子、孟子之所以成为孔子、孟子,是由于他们善于自守节操,不被一般人所引诱。如果被一般人所迷惑也就只能是一般人了,怎么能说他们是孔子、孟子呢?你应当自重,不要随便的议论曾巩。
14.(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明道德之方崇,治乱之条贯(3)羡长江之无穷(4)更那堪冷落清秋节(5)江州司马青衫湿(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15.(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此题3分。如将两词分述只要内容正确亦给分)
    (2)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
16.①第一段写“我怕父亲”,为下文定“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1分);②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1分);③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1分)。
17.①乐观(开朗)的性格;②富有生活情趣;③热爱(敬重)民间文学;④煞费苦心地培养儿子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和技能,或煞费苦心让儿子在画画方面开阔眼界。(4分。四点中,答对一点得1分)
18.①父子之间感情有隔膜;②父子之间文化教养存在差异;③父子之间生活环境有差异;④父子之间的年龄发生变化;⑤父子之间地位发生变化。(1分。五点中,答对一点得1分)
19.这段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了一种凄清的环境气氛,表达了“我”的一种离愁。(4分。“凄清气氛”3分,“离愁”2分。)
20.参考例文:
父亲是一位传统的农民,既有吃苦耐劳持家的农民共性,又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神往和敬重――唱戏文和看庙是其中最生动的描写。
下地干活的路上,父亲先是让儿子唱,然后忍不住自己唱,这充满喜剧味儿的一幕生活小景,让读者对这位农民父亲的乐观性格和生活情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儿子看庙――其目的儿子接受美术熏陶――是极富个性色彩的一个细节,每次看完庙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饱含了一个贫穷农民“望子成龙”的企盼。联想到父亲唱戏每次都让儿子先唱,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位有心人,把他对传统文化的向往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儿子考上初中,父亲送行到10里开外,父子情深,于此表现得相当实在和动人。
本文正是选取感人而又鲜活的生活片断,充分展示了主人公内心情感和性格主调。
21.
写作导引:
  鲁迅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弄清“希望”一词的含义,是审题的第一步骤,什么叫“希望”呢?含义有三:一是指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属于动词词性,如“他希望考上大学”。二是名词词性,与“愿望”“目标”“理想”等相同,如“考上大学是他的希望”。三是指希望所寄托的对象。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从含义的丰富性可以看出,这道题是开放型命题,可以选动词性的写,写一种行为,也可以选名词性的两个含义写,写一种理想,一种愿望。
  人人都有一个希望,人人也可能是别人的希望,中学生希望老师家长同学信任理解支持,希望考入一所理想的学校深造,希望减轻来自学习上心理上的压力。希望祖国繁荣,等等。可写的方面可以说不少,出这题的目的就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可写。
  立意要高。希望的事要与时代相联,或者反映较普通的社会问题,发挥一定的作用.不是“无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宜兴市十一校联考初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