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中考模拟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5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中考模拟卷(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抄写下面诗句。要求正确、端正、清楚。(3分)我 歌 月 徘 徊 , 我 舞 影 零 乱 。 2.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在西塘,你不必匆匆地从一个景点赶到另一个景点。只需放慢步伐,尽情享受水乡悠闲的生活。在明mèì__▲__的阳光下,看看河边的青柳,水中悠游的
试题预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抄写下面诗句。要求正确、端正、清楚。(3分)
我 歌 月 徘 徊 , 我 舞 影 零 乱 。


2.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在西塘,你不必匆匆地从一个景点赶到另一个景点。只需放慢步伐,尽情享受水乡悠闲的生活。在明mèì__▲__的阳光下,看看河边的青柳,水中悠游的水禽。经过茶馆时,信步走入,叫上一杯茶,坐在临水的桌边,看水光在顶棚投上bān__▲__驳晃动的光影。此情此境,仿佛时光也就此níng__▲__固。

3.选择正确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春晚”已__▲__经成了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一个节目。尽管现在的“春晚”已成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可还是年年在办。有人对“春晚”__▲__,有人对“春晚”充满期盼,你对“春晚”又是如何看的呢?
A、翘首以盼    B、不屑一顾   C、弃之可惜    D、取之不尽

4.下面语段中②③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
①今年是国务院《关于〈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②50年来,我国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推行规范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取得了很大提高。③目前,全国一半以上人口会说普通话,普通话成为真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④为地区交流、民族凝聚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营造了基本适应的语言环境。

5.古诗文名句默写。(①—④题必做,⑤⑥两题任选一题)(8分)
① 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② 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③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饿其体肤,_____▲_____,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 南宋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曾用一个比喻形象地传达了他的思想:多读书能明事理,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请写出这句富有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
  ⑤ 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词的名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毕业在即,你肯定有许多的话对同窗三载的好友说,现在给你一个平台。请选连续的两句诗句作为临别赠言,感悟友情或与其共勉。___▲___,___▲___。

6.请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划线句子,再续写两句,要求表意确切,语意连贯。(3分)
初中三年,我们在文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感受着大海般的神奇魅力:一篇篇散文,向我们敞开海纳百川的胸襟;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最喜爱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请填写下面的读书卡片。(3分)
                  读  书  卡
编号:001书名《  __▲__ 》作者   __▲__  摘要:(略)    喜爱本书的理由:    __▲__        

8.阅读以下材料,请根据要求答题。(4分)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是由他一手带大的。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2005年,洪战辉被评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1)假如你是记者,要为洪战辉写一篇宣传报道,请你为此报道拟一个合适、醒目的标题。
(2)假如你是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评委,请你写几句对洪战辉的评语。

二、现代文阅读(3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9-20题。
(一)(14分)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9.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0.“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1.“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4分)
12.上文中不只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请就你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网络阅读(12分)
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的优势可谓鲜明。首先它“抛弃”了几千年来有形的“书”。实现了“无书”阅读,可以说是“无书胜有书”,仅凭这一点就吸引了大量年轻的读者。其次对“视时间为生命”的中学生来说特别实用,同学们再也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到图书馆或书店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书了。再者网络时代的人们,可以轻松地从网上得到想要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像书一样的东西,大可不必每册都买,而且速度快。从理论上讲,下载一部75万字的书,只需5分钟左右,若是宽带上网,那会更快。而这只需支付几分钟的上网费,与相对昂贵的书价相比,它自然受到“穷”学生的喜爱。今年年初,当哈利·波特骑着他的扫帚飞到中国时,迷倒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少年,《哈利·波特》在全国许多书店都出现了脱销的现象。而上海第三女中一个初三的学生则是从网上下载了这本书,并向老师推荐,说比买书看便宜得多。另外,在网上阅读时,还能听到相关的背景音乐;在读累的时候,甚至还可以启动阅读程序,让电脑来读给自己听。这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啊!
总的说来,中学生在网上阅读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内容广、范围大、资料全、查找快。随着专业网站的不断出现,网络阅读的内容会更丰富多彩。就目前而言,网络阅读已经提供了许多阅读中不能获得的新内容,填补了传统阅读的不少空白,这对开拓中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学生在网上阅读的好处很多, __▲__ 。首先是对视力的危害很大,电脑在工作时,其显示器会对人体产生较大辐射,从而伤害眼睛。其次,相对于传统阅读,网络阅读更容易处于失控状态。因为读网比读书更具诱惑力,上瘾后就更容易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再者网上阅读信息量大、内容庞杂,同学们很难在大量的信息中迅速筛选出有价值的东西。
调查表示,约有52.9%的家长支持中学生在网上阅读,有25.7%的家长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对此持观望态度。其余同学的家长则明确表示反对学生在网上阅读,他们认为网络内容良莠不齐,对于年龄尚小、辨别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家长的反对意见在这一点上最为强烈:“粘在网上,学坏了,我们又不大懂,他们做了什么事我们也看不出来。”
网络阅读在将来定会有大的发展,但中学生要想在网络上自由地阅读、成长,还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健全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网络监督力度,同时要求中学生尽快提高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不至于最终“入于枫林,却没有带出一片满意的枫叶”。
13.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有哪些优势?请分条简要概括。(4分)
14.文中举有关哈利·波特的事例,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5.根据上下文,请你在第三段空缺处补上合适的一句话。(2分)
16.“从理论上讲,下载一部75万字的书,只需5分钟左右,若是宽带上网,那会更快。”一句中,“左右”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三)与你无关吗(12分)
①社会上曾流行一句话:“与你无关!”这是我不喜欢的一句话,是一句粗鲁、冷漠的话。
②也许有些夸大,但我还是要说,世上所有的人可能都与你有关。我还在念小学时,听到一则难忘的故事:一位富家小姐在车内吃香蕉,发现香蕉腐烂不能吃,便随手扔到车窗外面。某穷人家的孩子经过那里,拾起那香蕉来吃,结果这孩子吃坏了肚子,发烧了。当天晚上,富家小姐父亲的工厂发生火灾,物品全部被烧毁。因为当夜值班的警卫临时离开,他离开是因为他的孩子吃了捡的香蕉发烧了。
③这则故事使当时的我深深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密切,这当然是为少男少女写的故事,因果关系明显。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别人的关系不都是如此紧密吗?
④媒体经常报道车祸发生的消息。车祸的原因很多,与妻子吵架,在气头上开快车,待紧急刹车时,幼童已成了轮下的牺牲者……孩子与生身父母关系密切,但与夺取其性命的陌生人又何尝不是密切到可怕的程度?想到这些,我们就不能认为自己与这人不相干、与那人没有关系了吧?
⑤那年应邀到台湾演讲、旅行三周。中途,我的父亲突然发病,我不得不取消台湾之行。在取消台湾之行后没几天,有人来找我倾吐心事。我极为同情地倾听对方的叙述,尽我所能地予以开导、规劝、安慰。对方情绪终于渐渐稳定下来,最后他说:“假使今天没有和你倾谈,我本来已经打算带着孩子,开车从悬崖上冲向山谷……”我不由得不寒而栗。假使我的父亲身体健康,这时候我正在台湾,这人或许已带着两个孩子开车冲向山谷了。此人和我的父亲没有什么关系,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父亲发病救了他一家三口的性命。
⑥这件事再度使我感受人与人的关系是何等紧密。我们绝不能断言“我是独自活下来的”,“我绝不会麻烦别人”,“我不需要人们的帮忙”……不论对任何人,我们都该保持谦和诚恳的态度。完全陌生的人也可能突然变成关系密切的人,更何况亲人、师友,关系更加深刻、复杂,不是我们所能预知的。个人虽微小,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影响许多人的命运。
(选自《读者》2005年第18期,作者:[日]三浦绫子)
17.文中第③段中“这则故事使当时的我深深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密切”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18.“与你无关吗?”这句话可以用作者的观点:“  __▲_  ”来回答。(2分)
19.第④段中画线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如果改为一般的陈述句,表达效果有何区别?(3分)
20.对第⑥段中画线句所表达的观点,你是否有同感?请你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加以印证。(4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21-28题。
(一)(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4分)
①小大之狱       ②公将鼓之      ③肉食者鄙     ④望其旗靡
2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3.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4.“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2分)
(二)(10分)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级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弦而鼓之    ②匣而埋诸土    ③期年出之      ④献诸朝乐官传视
2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27.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两次献琴而结果不同的故事,讽刺了__▲__。(2分)
28.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工之侨献琴的故事寓意深长,请你再认真阅读文章,从这个故事中变换角度,提炼出一个言之成理的观点。(2分)

四、写作(60分)
2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花匠院子里的葡萄藤结了不少又大又甜的葡萄,他高兴极了,很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给邻居。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说:“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个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惕。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就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需要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 不少于600字。 (61.153.235.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金坛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下一个『宜兴市十一校联考初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