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05~200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语文(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5~200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语文一、语基部分(20分)1.下列汉字的拼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蓊郁(wěngyòu)孱弱(cànruò)昳丽(yìlì)B.袅娜(niǎonuǒ)蠹虫(dùchóng)捭阖(ǎihé)C.敛裾(liǎnjū)租赁(zūlìn)絺衣(chīyī)D.宛然(wǎnrán)桀骜(jiéào)园囿(yuányòu)
试题预览
"2005~200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语文
一、语基部分(20分)
1.下列汉字的拼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蓊郁(wěng  yòu)      孱弱(càn  ruò)        昳丽(yì  lì)
B.袅娜(niǎo  nuǒ)       蠹虫(dù  chóng)      捭阖(bǎi  hé)
C.敛裾(liǎn  jū)         租赁(zū  lìn)         絺衣(chī  yī)
D.宛然(wǎn  rán)       桀骜(jié  ào)          园囿(yuán  yòu)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幽辟  国萃  欢愉  遐想                B.点缀  豁然  震新  波澜
C.斑驳  忌恨  憧憬  气馁                D.掂记  绯谤  砥砺  屠截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本来说不求甚解也        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        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        仍然不懂        等日后再求解释。
A.无非  不过  要是  只好                B.并非  不过  纵使  也要
C.无非  而是  即使  也要                D.并非  而是  如果  只好
4.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倩影:美丽                 喋血:血流出来的样子。
B.礼尚往来:崇尚、重视       殒身不恤:顾虑。
C.残羹冷炙:烤肉。           摧山坼地:震动。
D.长歌当哭:替代,当作。     毛骨悚然:害怕。
5.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B.哲理是思维的提炼,认识的升华,是人们也许并不经意但千真万确被其引导着迈开坚实脚步的精灵。
C.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D.这两年不少名牌彩电的价格和前几年比,几乎下降了一倍。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中午12时,公安干警及时到达现场,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7.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的《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荷塘月色》中引用的《采莲赋》是南朝梁元帝萧绎写的。
B.《文心雕龙》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所作,该书发展了前人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比较完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
C.顾炎武,号亭林,元末明初思想家、文学家。陶渊明是西晋末年著名诗人。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8.仿照下面的句式,以“只有”开头,写一个内容不同但结构与之相似的复句。(2分)
只有波涛澎湃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了而平静的湖边,只好让污泥环绕。
                                                                           
                                                                           
二、文言文(15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完成文后各题。(10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9.选出与“领之厚,君之薄”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B.夫晋,何厌之有?
C.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0.选出与“亡郑而有益于君”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夜缒而出。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
D.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1.选出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A.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D.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
12.选出下面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A.秦、晋围郑,郑既(既然)知亡矣。
B.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C.夫晋,何厌(讨厌)之有?
D.朝济(救济)而夕设版焉。
1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是遥远的边境,您知道是很难消灭的。
B.越过别国消灭遥远的边邑,您知道是很困难的。
C.越过别国,鄙弃远方边邑,您知道是不愿意这样的。
D.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回答问题。(5分,每小题1分)
庚寅冬,予自西港入蛟川城,命小奚(小书童)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以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末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牡(锁簧)已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14.作者写“西日沉山,晚烟萦树”一句的用意是
A.描写蛟川城郊景色的优美动人。
B.说明时间紧迫。
C.强调时间尚早,为渡者主张“徐行”做铺垫。
D.强调天色已晚,为下文渡者“熟视小奚”埋下伏笔。
15.本文有三个“束”字,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是
A.都用作动词,意为“捆绑”          B.都用作名词,意为“绳子”
C.两个为动词,一个为名词              D.两个为名词,一个为动词
16.“思渡者言近道”一句的意思是
A.觉得渡工的话合乎道理。            B.希望摆渡的人告诉我一条捷径。
C.思考摆渡人的话就能找到近路。      D.回想起摆渡人,感叹他有道德。
17.“其犹是也夫”中“其”字的意义是
A.那个            B.大概            C.它的道理           D.难道
18.这篇短文讲述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它是
A.日暮途穷        B.不耻下问        C.欲速则不达         D.半途而废
三、现代文(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
……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         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         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危机。
19.填入文中空格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虽然  但  如果  但                  B.虽然  确  倘使  但
C.即使  却  如果  但                  D.即使  也  倘使  但
20.上文列举了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依次是
A.闭关主义  逃避主义  虚无主义        B.逃避主义  闭关主义  虚无主义
C.虚无主义  逃避主义  投降主义        D.逃避主义  虚无主义  投降主义
21.“平民化”与“出售存膏,售完即止”引号的作用,分别为:                  。
22.画线句中的“这样,指                               (十字以内)
23.用文中的原句解释“挑选”                                              
(二)阅读下文,完成24~26题。
……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24.“煤的形成”比喻                                              。
25.画线句子含义:                                                。
26.“倘能如此”,“如此”指:                                      。
(三)阅读下文,完成27~30题。
认为学术研究应该遵守一定的规范,这本身并没有错。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规范。学术研究也没有理由例外。但如果不知不觉间把“学术规范”当作了学术标准,以至判断学术论著时,不是看它有多少新意,多少创见,以及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何种影响,而是看它是否遵守了“学术规范”,那就是买椟还珠,本末倒置了。在一种有限的意义上,所谓的“学术规范”与体育比赛的规则相似。在体育比赛中,最重要的是进球,是得分,而不是规则表演。同样,在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发现和阐释,是言之成理并产生良性影响的独特见解。正像偶有犯规的运动员,不妨同时也是大受体育迷们崇拜的明星一样,       
                                                      。
另外,“学术规范”还有着模糊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这样几种特征。即使极力强调“学术规范”的人,也无法像背诵乘法口诀一样明确地背出他们心中的“学术规范”。而且,两个同样强调“学术规范”的人,他们理解的“规范”很可能并不完全同样。这说明所谓“学术规范”,其实是模模糊糊地存在着。至于它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则更是一目了然。用今天的“学术规范”去衡量中国的先秦诸子或西方的苏格拉底,则他们的著述,或许根本就不能算“学术”。同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学术传统,也有着对“学术规范”的不同理解。
我并不反对一般意义上的对“学术规范”的强调。但我们应该同时意识到,所谓“学术规范”,始终只是一种外部的制约,在学术研究中,比规范更可怕的,永远是平庸。
27.下列各项,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各行各业都有规范,学术研究也有规范,也要遵守规范。
B.评价学术研究,关键在于新意,创新、产生的影响。
C.一个严守规则从不犯规的运动员,不是一个好运动员。
D.学术研究与体育比赛相似,重要的不只是规则表演。
28.作者用画波浪线句子为了说明学术规范的
A.民族性           B.固定性            C.模糊性             D.时代性
29.概括“模糊性”的含义:                                   
30.根据上文在划线的地方,补上一句话,使意思完整。
                                                                           
四、默写(10分)
31.《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32.《记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33.《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                                            
                                                                               
                                                                               
                                                   受下赏。
五、作文(30分)
34.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四个原则被确立为当代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原则,联系自己和周围的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个字。


考  答  案
一、1.A  2.A  3.D  4.C  5.B  6.D  7.C  8.略
二、9.C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山东省滨州市2006年高三第一次复习质量检测』  下一个『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