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05--0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学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05--0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05--0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一卷,单选题,共30分,每小题3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一(15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汉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汗涔(cén)涔伺(cì)候窥伺(sì)悲恸(tòng)B埋(mái)怨江堤(dī)提(tí)防渔樵(qiáo)C恐吓(xià)倔强(qiáng)笑靥(yè)渲(xuàn)染D蛮横(hé
试题预览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05--0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一卷,单选题,共30分,每小题3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15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汉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汗涔(cén)涔   伺(cì)候    窥伺(sì)   悲恸(tòng)  
B埋(mái)怨   江堤(dī)   提(tí)防   渔 樵(qiáo)
C恐吓(xià)     倔强(qiáng)    笑靥(yè)   渲(xuàn)染   
D蛮横(héng)    殉(xùn)情   扣人心弦(xián)    血管暴涨(zhǎng)
2. 下列各项词语字形全有错误的一项是
A烦燥  贤慧  像片  无倚无靠     B寒喧  维幕   以德报怨   张惶失措
C没辙  统率  海哮  兴奋济       D 后诲  聘礼   感概   迫在眉急
3,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他居然又清醒过来,大家知道这是回光返照,心情更加凄凉。到了下午,一个人民好干部就这样因一个车祸而死于非命。
B校门口的小贩真是气人,你对他客气他就老气横秋,你跟他认真他又告饶说下不为例。
C人们有的喊着罗米欧,有的喊着朱丽叶,有的喊着帕里斯,大家沸沸扬扬,鱼贯而行走向坟墓。
D 在《长亭送别》中,崔莺莺唱出了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却不得不劳燕分飞的怨恨。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墨西哥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举世闻名,最近考古人员又公布了公元8世纪新发现的第三金字塔。
B新课程早已经被炒得很热,但它对于现在在读的高二、高三学生,似乎还很陌生。他们总认为新课程事不关己,所以漠不关心。
C伊朗核问题能否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这还要看双方的领导人的外交智慧。
D学生们争卖手机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它给学生带来了通讯便捷,另一方面是看中了它拍照、游戏等功能。

5,下列各项对古代文学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下列历史散文中,《论语》是语录体,《国语》和《战国策》是国别体,《左传》是编年体,《史记》是纪传体。
B唐元和间,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倡导“新乐府”。他们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宋散文堪与唐文比美。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唐朝的韩愈、柳宗元、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D明朝传奇作家汤显祖继承了唐传奇的特点,创作了著名戏曲《牡丹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至10题(15分)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其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6,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顶是
A积之丘如          纵一苇之所如
B望其地,且异之    成述其异,宰不信
C宗元请志诸石      行年四月,舅夺母志
D已乃延客入观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或意义不相同的一顶是
A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乱杂而争植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C视其植,则清秀敷舒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D请志诸石,措诸壁            乃赏成,献诸抚军
8,下列各项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B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C怪石森然,周于四隅          D则必辇山石,沟涧壑
9,下列各句信息编为四组,都能体现“新堂”周围自然景色的一组是:
①凌绝险阻,有天作地生之状  
②茂树恶木,乱杂而争植  
③其植清秀敷舒;其蓄溶漾纡余
④怪石森然,周于四隅
⑤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0,下列各项是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与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韦使君修筑“新堂”, “疲极人力”,但柳宗元认为他择恶取美的做法还是对的。
B柳宗元认为韦公的做法,能让“二千石楷法”,是因为韦公不计较功名,隐逸山林。
C新堂筑成之后的宴会上,有人对韦使君极尽赞美之词,柳宗元对此不以为然。
D本文和《愚溪诗序》一样,都流露出作者对自己被贬到蛮荒之的愤慨情绪。

第二卷,共12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三,(共28分)
11,把下列各句译为现代汉语(共10分)
①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3分)

②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祭十二郎文》)(2分)

③每责一头(促织),辄倾数家之产。(《促织》)(2分)

④欲居之(注,“之”代促织)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促织》)(3分)

12,阅读下列曲文,回答后边的问题(共8分)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①要表现“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遮蔽”的意思,演员要做出怎样的动作?(2分)

②就景与情的关系分析“夕阳古道无人语”这句话。(4分)

③“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3,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0分,每小题2分)
①      ,       ,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陈情表》)
③……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赤壁赋》)
④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滕王阁序》)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滕王阁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至17题(20分)

蝴蝶梦
《齐物论》的结尾,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便是庄周的蝴蝶梦: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借蝴蝶的梦觉,以引发其思想。从这短短的寓言中,可导出四个重要的意涵:
一、庄周蝶化的含意;
二、蝴蝶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三、人生如梦的说法;
四、物化的观念。

人与外界是否能融和交感?其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存在着?这是哲学上的一个老问题。如以认知的态度来研究,这在认识论上,西洋历代有不少哲学家都持着相反的见解。然而,这一见解如果掉到不可知论的范畴时,人与外界的割离便无法克服。
这问题到了庄子手上,便转了方向,他不从认知的立场去追问,却以美感的态度去观赏。在观赏时,发出深远的同情,将自我的情意投射进去,以与外物相互会通交感,而入于凝神的境界之中,物我的界限便会消解而融和,然后浑然成一体。这全是以美学的感受来体会,决不能以科学的分析来理解。
庄子透过“美感的经验”,借蝶化的寓言来破除自我执迷,泯除物我的割离,使人与外在自然世界,融为一大和谐的存在体。

反观现代人,饱受重重的约束。这种情形,在现代文学家卡夫卡的寓言《变形记》中表露无遗。寓言说:有一天,格里高尔从梦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为一只大甲虫,躺在床上。格里高尔是个旅行推销员,他每天要在清晨四时起床,赶搭五时的火车,到公司去听命往各处推销棉布。上司的面孔和呆板的工作使他非常厌恶这份差事,但是为了替父亲偿还债务,不得不忍受下去。这天,格里高尔在噩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已不是原来的人形,竟变成一只硕大的甲虫。他想爬出卧室去赶早班车,但却感到自己行动吃力、言词含糊……
这寓言之所以受人重视,因为它隐含的意义很多:卡夫卡以格里高尔的遭遇,代表了现代人所承受的时间压缩感、空间囚禁感、与外界的疏离感,以及现实生活的逼迫感……
如果我们把眼光移视现在,我们立刻就会感到现代人发明了庞大的机械,又使自己成为机械的奴隶,这种作茧自缚的情况,正如卡夫卡在《洞穴》中所描述的:“个人显然变成某种动物,在洞穴中,掘建一个出口又一个出口,以保护自己;但却永远不能走出洞穴。”这是现代人最深沉的悲哀。从这里,我们可以更深一层地体会庄子蝴蝶所象征的意义。
庄子和卡夫卡一样,也将人转化而为动物(蝴蝶),但是他却借蝴蝶来比喻人类“自适其志”:蝴蝶翩翩飞舞,翱翔各处,不受空间的限制;它优游自在,不受时间的催促;飘然而飞,没有陈规的制约,也无戒律的重压。同时,蝶儿逍遥自适于阳光、空气、花朵、果园之中这象征着人生如蝶儿般活跃于一个美妙的世界中;并且,在和暖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花朵以及芳芬的果园之间,可任意地自我吸取,自我选择这意味着人类意志的自由可羡。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人生实在是短暂而飘忽,多少欢乐事,到头来终成泡影。这时,我们总习惯于用“梦”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触。所以当我们说人生如梦时,不免充满悲凉之意。但在庄子心中,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庄子以艺术的心态,将人类的存在及其存在的境域,予以无限的美化。因此,宇宙如一个大花园,人生就在这片美景中尽情享受如蝶儿飞舞于花丛间。因此,在庄子心中所浮现的,便是个美梦。
蝶儿栩栩然飞舞于花丛间,亦象征着人性的天真烂漫,这和西洋宗教视人性为充满罪孽相迥异。两相对照,立即显示出一种为健康活泼的精神,一种为病态沉滞的心理。

对于死后的漆黑,无人会不感困惑恐惧。但在庄子看来,死生完全是一种相对的幻灭现象。看通了,也没有什么可怖,只不过是你从大地上来,又回到泥土里去而已。人的初始,本来就是没有形体的;而形体的形成,以至于复归消解,这个变化过程实在是不足悲的。死后能化为蝴蝶,像物化后的庄子那样,栩栩然而飞,该是多么快乐!快乐得忘了形时,还不知道自己是庄子呢!
可见庄子是借“物化”的观念,将死生的对立融于和谐之中。
14,根据文意,解释文中画线词语或短语(4分)
①物化

②现代人发明了庞大的机械,又使自己成为机械的奴隶

15,卡夫卡寓言中的甲虫、庄子寓言中的蝴蝶,各有什么象征意义?联系上下文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不同的比喻?(6分)

16,作者认为,庄子的“蝴蝶梦”表现了哪些与众不同的观点?(8分)

1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或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蝴蝶梦”,即“庄生晓梦迷蝴蝶”的典故,其内容就是庄子梦中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B“蝴蝶梦”与“逍遥游”其实都是哲学篇章,但都优美玄妙,体现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特点。
C庄子思想归于“虚无”、“无为”,消极颓废,远不如儒家的积极用世精神。
D苏轼在《赤壁怀古》中有“人生如梦”的感叹,说明他思想深受庄子“蝴蝶梦”的影响,认为人世间充满了悲凉。
E重温庄子的“蝴蝶梦”,汲取其中的有益精神,对于当前社会对“和谐”的呼唤的理解不无裨益。

五,(共12分)
18,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真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恣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19,根据下面表格内的资料,在后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语句,表达要符合情理。(5分)
兴趣
对象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文学 74 72.55 22 21.57 6 5.88
语文 47 46.08 37 36.27 18 17.65
语文课 16 15.69 39 38.24 47 47.08
    上表是某高中对100多名学生对文学、语文和语文课的兴趣状况的调查结果。语文课与学生的联系最直接,尽管语文课是教语文的,又与文学有密切联系,但兴趣程度的比较,表明语文课(1)           。由此可见,要重振语文教学的精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          。
20,请你为“无偿献血”拟一则公益广告词,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格。(4分)

六,作文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诗人兰利尔有一首寓言诗,题目叫做“仁爱如何寻求地狱?”诗里的大意是说:有一个王子名叫“仁爱”。他有两个臣子,一个名叫“感觉”,一个名叫“理智”。有一天王子听见人讲述地狱可怕的情形。他想知道到底地狱是怎样的状况。他先派臣子“感觉”去调查。“感觉”回来说,在人类社会间四处都布满了阴霾,地狱就在人类的行为里。王子不十分相信,又派臣子“理智”去察看。“理智”回来报告道,地狱即在人类的内心中,即在罪犯的灵魂里。这王子“仁爱”仍然不大相信,决定亲自去视察。结果他看见世人尽皆满面春风,和睦可亲,罪犯也从忏悔里得解救,心安理得,复有生机。他寻来寻去终于寻不着地狱。
从这诗的含义看来,有仁爱的人必然抱乐观。单凭理智或感觉来看人生,便难免不陷于悲观了。乐观与悲观是两种人生态度,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以“乐观与悲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高二语文试卷答题纸
11,(共10分)①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3分)
                                                                  
                                                                 
②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祭十二郎文》)(2分)
                                                                 
③每责一头(促织),辄倾数家之产。(《促织》)(2分)
                                                                 
④欲居之(注,“之”代促织)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促织》)(3分)                                                              
                                                                  
12,(共8分) ①要表现“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遮蔽”的意思,演员要做出怎样的动作?(2分)                                 
②就景与情的关系分析“夕阳古道无人语”这句话。(4分)
                                                                   
                                                                  
③“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3,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0分,每小题2分)
①         ,         ,         ,          。
②           ,              。
③                ,                   。
④                     ,                     。
⑤             ,                        。
14,根据文意,解释文中画线词语或短语(4分)
①物化                                                              
                                                                     
②现代人发明了庞大的机械,又使自己成为机械的奴隶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学考试卷


上一个『中考模拟试卷』  下一个『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