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黄冈语文高考适应性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黄冈语文高考适应性训练(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黄冈市答题适应性训练试题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0页。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枳树 炽热 识文断字 咫尺天涯B.裸露 脚踝 不落窠臼 裹足不前
试题预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黄冈市答题适应性训练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0页。共150
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枳树 炽热 识文断字 咫尺天涯                      B.裸露 脚踝 不落窠臼 裹足不前  C.俸禄 枫叶 烽火连天 鹬蚌相争                       D.涧水 门槛 缘悭一面 谦谦君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驾驭 挡箭牌 故伎重演 风马牛不相及
  B.湮没 打水漂 缪种流传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C.端详 敲竹杠 金榜题名 一言既出,四马难追
  D.谛造 老皇历 言简意赅 毕其功于一役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对我有很深的_______,以致在我提出合理建议时也常常站出来反对。
  ②露天菜场卫生差、交通拥挤、环境嘈杂等问题一直_________着这附近的居民。
  ③人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他人与社会,个人的成功________靠自我的努力,_______靠他人的帮助和社会的支持。
  A.成见 干扰 不仅要/同时也要      B.偏见   干扰 与其说/不如说
  C.偏见 困扰 不仅要/同时也要       D.成见 困扰 与其说/不如说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9.11”之后,本•拉登这个人几乎家喻户晓,但近两年来,扎卡维后来居上,在恐怖分子中独占鳌头。
  B.在现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能守住自己的“一片冰心”,真正做到目空一切的人实在是难能可贵。
  C.春天并非都是阳光明媚的,初春时节天气阴晴不定,乍寒乍暖,五风十雨,让人不知所措。
  D.中国越来越强大,经济越来越发达,但中国会一如既往地奉行“富邻、安邻、睦邻”的政策。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根据未来五年的市场开发计划,上海将逐年遴选“世博会形象大使”。
B.“年年岁岁花相似”,每到“3•15”,有关部门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集中销毁的做法,人们高兴之余,也有一丝忧虑。
C.2005年7月以来,湖南宁乡县偕乐桥镇石桥村10多名中小学生先后陆续收到了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有的人竟收到了10多份。
  D.世界上财富分配的规律是: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人们称之为“二八现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有科学家相信,社会文明兴起与衰落、战争和浩劫以及重大科学发现和文化成就的主要原因并不完全是阶级斗争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很可能是年平均温度的一般性变化和降水量的多寡。
毋庸置疑,由于民族大迁徙而引发的像去年发生在巴黎、悉尼和阿姆斯特丹的种族暴乱,不用说是社会的一种不安定因素,然而它们也不过是下些毛毛雨罢了,而21世纪社会动荡的真正罪魁祸首将是气候。一些国家遭受旱灾,一些国家遭受水灾。于是,一些“饱受大自然之苦”的民族便到左邻右舍去强占“生活空间”。
这种情况在人类历史上已经远不止有过一次。欧洲的冰川解冻,亚洲的干旱年代,都引发过让地球上文明荡然无存的战争。连古希腊人都知道气候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不过只是到了今天,俄罗斯的科学家才绘制出了气候波动和社会历史的比较年表,他们得出的结论如下:地区性的气候变坏,比如变冷或干旱无雨,往往总是伴随着一些伟大帝国的出现、智力型人物辈出、精神生活有新的建树与突破、天才发明层出不穷。可一旦气候变暖,帝国便土崩瓦解,人们也缺乏勇敢大胆的时代激情。他们的理由是:公元前3200~3000年,地球上在3个地方诞生了3个伟大的文明——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哈拉巴文明。历史学家认定为文明的有以下4个特点:出现了城市、有了劳动分工和中央集权、发明了文字。而在公元前第4个千年末之前,高度文明是不存在的。可这时一下子就冒出来3个,而且它们是完全孤立的。气候稍一改变,便诞生了3个文明,后来它们又统统让蛮夷消灭。如果究其原因,那是因为当时自然条件突然变坏,不是干旱,便是气候变得奇寒,植物的生长期大大缩短,收成骤减,土地再也养不活原先的居民,于是这些居民被迫离开故土。这些游牧民族自己觉得是在漫无目的地流动,可只要从气候地图去查找他们的走向,便会发现他们实际上遵循的是湿度梯度,沿途消灭那些帝国。如果气候只是区域性变坏,而不是全球性的改变,就会是那些处在最恶劣环境的民族最终成为胜利者,因为他们再没退路。
科学家还列举了人类历史上的所谓“轴心时代"为例。那是公元前700~400年间,这段时间可以算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最辉煌的时代。正是在那个时候,青铜时代最终被铁器时代所取代,全球不同角落实际上是一下子同时诞生了好几个世界性的宗教,出现了好几个帝国,其中有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稍后一些出现的有印度的孔雀王朝和中国的秦王朝。“轴心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一切:世界观、对生活的看法、科技……可以说,“轴心时代”正好是历史上最冷的一个时期。
克利缅科甚至认为,苏联的解体也同全球变暖有关。只是历史还不是物理学,它没有什么硬性的结局,尽管不大可信,但也常有个例发生。因为地球上就从来没有过“平均和正常”的气候。不过尽管如此,地球上的每次变冷和转暖都一定会引发战争和民族的迁徙,从而构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6.科学家认为,社会文明兴起与衰落与气候有关系。下列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据史料分析,地区性的气候变坏往往总是伴随着一些伟大帝国的出现;可一旦气候变暖,帝国便土崩瓦解。
  B.欧洲的冰川解冻,亚洲的干旱年代,都引发过让地球上文明荡然无存的战争。
  C.公元前700~400年间,是历史上最冷的一个时期,全球不同角落实际上是一下子同时诞生了好几个世界性的宗教,出现了好几个帝国。
  D.公元前3200~3000年,气候突然变坏,不是干旱便是奇寒,地球上诞生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哈拉巴3个伟大的文明。
7.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重大科学发现和文化成就产生的原因有阶级斗争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但气候的改变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B.区域性气候的变坏,使人们生存的条件变得恶劣;而那些处在最恶劣环境的民族会最终成为胜利者,因为他们再没退路。
  C.地球上就从来没有过“平均和正常”的气候。地球上的每次变冷和转暖都一定会引发战争和民族的迁徙,从而构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D.文明的出现必须具备出现了城市、有劳动分工和中央集权、发明了文字等4个条件。所以高度文明的出现不可能是突然的、孤立的。
8.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气候变暖有利于重大科技的发现,气候变冷不利于重大的科技发现。
  B.中国元朝时,蒙古族之所以能统一中原,主要动力可能是气候变坏。
  C.21世纪,人类社会一定会发生较大的动荡,动荡的主要原因就是气候。
  D.民族和人口的迁徙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有固定路线、固定的目的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幼颖异。元至顺问,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基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既至,太祖问征取计。基日:“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太祖大悦。其后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太祖即位,基奏立军卫法,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纲纪。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左丞相善长素昵之,请缓其狱。基不听,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日:“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日:“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①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日:“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言不可,日:“宪有相才而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日:“譬之驾,惧其偾辕②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日:“臣嫉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列传十六》)
注:①为之地:为他说话  ②偾辕:毁坏车辕。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俦:类、辈。
  B.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略:完全。
  C.今宜肃纲纪 肃:严肃。
  D.由是与善长忤 忤:抵触。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B.此褊浅殆甚于宪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其后取士诚,北伐中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宪有相才而无相器        貌恭而不心服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了刘基“相才”和“相器”的一组是
A.除高安丞,有廉直声            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B.基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            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C.宋、元宽纵失下,今宜肃纲纪            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
D.基不听,即斩之                     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不仅通晓经史,还精于象纬之学,人们把他与诸葛孔明相提并论。
  B.刘基了解天下大势,有远见卓识,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成就了帝业。
  C.刘基认为宋、元纲纪过于宽纵,以至失去了天下,他建议太祖严肃纲纪。
  D.刘基得罪了一些人,为防日后遭报复,巧妙地否决了太祖提名的杨宪等人。
第Ⅱ卷(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7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信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两诗的感慨是否一
  致?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提示,补填下列名句名篇中的句子。(任选一小题)(6分)
 (1)读古代诗文,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即古代文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曹操在《短歌行》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譬喻朝露,去日苦多。”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说:“睢园绿竹,________________,邺水朱华,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说:“谋事在人。”不努力是肯定成功不了的。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中也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古人还说:“成事在天。”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只要我们尽了力,也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世间本来就存在许多乐境,只是现代人为世间所累而未能予以关注,也就失去了许多体验乐境的机会。比如,忙里偷闲看云,以悠闲的心看悠闲的云,便是一种极妙的乐境。
    我的蜗居临水,河边散落几块光溜溜的石头,呈现一种天然的野趣。每天清晨傍晚散步,我爱在石上坐一坐,抬头看天边的云。看云的时间长了,悟出沧海桑田世事更迭,惟有出入天宇的日月星辰不变,古今相同,顺乎自然。于是,寻来诗书看古人如何咏云。南朝蔡凝云:“春色能空明,春云处处生。”春云像其他生物一样,在和煦的春色中蓬蓬勃勃生发,“入风衣暂敛”,春云被春风聚集起来犹似束拢的衣衫一般,“作叶还依树”,春风挥手将春云推到树边如同浓浓的碧叶,写得颇为形象生动。唐代曹松这样描绘夏云:“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瞑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夏云在空中变幻,其势像一座山峰,转眼间长得极为高峻。连飞鸟都触及不到,而有时夏云又飘得很低,野风也能将云吹散开来。“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这位诗人看云之万千形态,竞被迷醉而忘了回家。南朝萧纲的《咏云诗》:“浮云舒五色,玛瑙应霜天。玉叶散秋影,金风飘紫烟。”五色秋云像玛瑙一般闪耀在辽阔苍穹,映衬玉叶秋影、金风紫烟,好一幅艳丽的秋景图啊!唐代李邕吟咏冬天的云:“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失意的诗人赋予冬云一片愁意,显然是忧郁情思的寄托,以表白心中的慨叹。读古人四季咏云的诗章,真佩服古人看云之细、之明、之真,咏云之活,之美、之妙,云成了诗,诗成了云,云就是诗,诗就是云,云与诗合而为一了。由此,我品出不同季节不同云彩形态的咏味,坐石看云也就看出了云所折射出来的文化意蕴,这难道不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么?
    坐石看云之所以称为一种乐境,体现在看到天边的云,如宋代诗人陆游《盟云》中所状写的那样:“或为群龙矫,或作野鹤飞。卷舒闲有态,去来倏无时。"于是,自己的心与云同游,云系着心,心追着云,悠闲自在,舒展自如,尘嚣之累卸下了,得失之念淡化了,是非之羁解脱了,整个身心都放开了,轻松了!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于喧嚣中于匆忙中于浮躁中心境能有片刻的悠闲宁静,岂非乐哉?真想效仿陆游与云结盟为友了。我想,进入坐石看云的乐境,乃是怡滋性情、调整心态、澄明思维的极为简便的方式,而这种方式贴近自然,亲近自然,又岂不乐乎?
坐石看云,看云在走,云在游,云在飞,云在飘,我有时会想起远在异乡的亲朋好友,我们曾相伴度过活泼的少年时代和浪漫的青春花季,那天真无邪的友谊,那甘苦交织的恋情,至今仍在心头浮现,令我回味再三。然而,世事难测度,聚散总有时,他或她像云彩一般,走了,游了,飞了,飘了,留下的只有我的一声声喟叹,难怪古人看云也发出“似有别离情”的低吟浅唱。我想,他或她如同伫立在异乡上空的一朵飘泊的云,也在眺望眷恋的故土,眺望故土思念着的人。人生在世能有值得长思久想的亲朋好友,难道不是一件乐事么?
坐石看云,春云给我以生机,夏云给我以灵动,秋云给我以飘逸,冬云给我以凝重。我看云羡云,愿人生之旅拥有春云之蓬勃、夏云之活泼、秋云之素洁、冬云之深沉。看着看着,想着看着,仿佛自己化作了一朵丰盈、潇洒的云……
16.“坐石看云也就看出了云所折射出来的文化意蕴”这句话的含义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认为,看云是一种乐境。你认为作者看云的“乐”主要有哪几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结尾说:“看着想着,想着看着,仿佛自己化作了一朵丰盈、潇洒的云”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很有特色,请作简要的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0.把下面这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3分)
2005年1 2月29日下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经表决决定,第一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第96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6号主席令,公布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2004年, 我国政府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到2005年已有近8亿农民直接受益。  2005年12月29日表决通过的这个决定,把这项惠农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仿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画线句句式一致。(4分)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
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仔细阅读下面一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题。(5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巴勒斯坦有两片海。一片是活水,鱼儿在水里游。贪玩的水花点缀着海岸。海边树木枝繁叶茂,饥渴的树根伸进海里,吮吸滋润的海水。
    约旦河用山间亮晶晶的溪流造就了这片海。于是海水在阳光下欢歌。人们在海边建房,鸟儿在海边筑巢,所有的生命都因为海的存在过着更加幸福的生活。
    约旦海继续南流,流进另一片海。
    这里没有游动的鱼儿,没有飘舞的树叶,没有鸟儿的鸣啭,没有孩子们的欢笑。行人改 走别的路,除非事情紧迫。水上空气凝重,不管是人还是走兽飞禽都不喝这里的水。人们称 之为“死海”。
两片海相距不远,为什么差别竟如此之大?不能怪约旦河,注入到两片海里的约旦河水是一样的;也不能怪海水所在的土壤,或者海边的乡村。
    区别在这儿:加利利海接纳约旦河水但并不守着河水一滴不放。约旦河每流进一滴水,加利利海就流出一滴水。另一片海则更为精明,小气地把河水储存起来。无论你怎么利诱,它就是没有那种慷慨的冲动,滴水不放。
海是如此,人也是如此,请以你对这则材料的感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立意自定,体裁自选,题目自拟。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黄冈市答题适应性训练试题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5分,每小题3分)
1.B A.zhǐ;chì;shí;zhǐ。B.luǒ;huái;kē;guǒ。C.fèng;fēng;fēng;bāng.
D.jiàn;kǎn;qiān;qiān    2.A  B.谬种流传C.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缔造
3.D 成见: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偏见:偏于一方的见解。干扰:打扰,扰乱。困扰:围困并扰乱。   4.D 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多用作褒义。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五风十雨:表示风调雨顺。一如既往:跟从前一样。   5.D  A.暗换了主语。将“根据”移至句子的最前面。B.成分残缺。在“人们”的前面加上“让”。C.重复累赘。删去“先后”或“陆续”
二、( 9分,每小题3分)
6.A见原文第3自然段,只有A能全面地概括有关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
7.D文明的出现可以是突然的、孤立的。公元前3200~3000年的历史和公元前700~400年
  问历史,可以说明这一点。
8.B A.气候的变暖和变冷都有可能导致重大科技发现的出现。C .21世纪人类一定会发生动荡的说法有点武断。D.固定的目的和固定的路线,不符合文意。
三、( 12分,每小题3分)   9.B略,大致。     10.D   A.将要/姑且;B.比/到;C.那/表祈使的语气词;D.表转折的连词。     11.C A组,“有廉直声”是体现他的操守;B组,“口不言切”是怕招来祸患;D组,“基不听”,体现他的魄力。   12.D刘基否决这些宰相的人选,不是出于个人的目的。
四、(21分)
13.(1)作为宰相,心里应该像一碗水那样公平,把义理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不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见。
  (2)刘基辅佐明太祖统一天下,他料事如同神明一样准确。生性刚烈,疾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
14.(1)白居易(1分)  都是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分)。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1分),是因为此诗只歌颂唐、杨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1分)
(2)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信 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唐、杨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照。
15.(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气凌彭泽之樽,光照临川之笔。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五、(21分)16.坐石看云能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古人咏云的美好的诗句和篇章。
17.①坐石看云看出了云所折射出来的文化意蕴。②坐石看云能使人身心宽松,悠闲宁静,思维清晰。③坐石看云能体验亲情、友情、离别之情。
18.表达作者渴望自己像春夏秋冬的云一样,蓬蓬勃勃,生机盎然,希望自己的生活轻松宁静,丰富多彩,充满温馨与浪漫的思想感情。
19.要点提示:①大量引用诗句。生动形象,又有文化意蕴。②大量运用排比句。句式整齐,便于抒情。③多用反问语。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六、(12分)
20.《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2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动人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或“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背诵着简单如画的诗句,谁不对远方的故土顿生眷念?)
22.(1)要点:①一位医生正为一个人看病。②一头驴子在后面对医生说:“王兽医,咋改行啦?”③病人一脸惊愕,④医生也调转头,满脸红透,紧张尴尬。⑤漫画的题目是“一呜惊人”。
(2)讽刺那些为了金钱而滥竽充数、不顾后果的人。
七、(60分) (58.49.122.21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天津市一中2006年高考语文预测模拟试卷(一)』  下一个『2006年宿豫中学高考语文预测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