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上杭县九年级语文总复习㈡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学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上杭县九年级语文总复习㈡(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25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12分)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     (体现 展现 表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①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     (美丽 宽广 壮阔)雪原
试题预览
""一、(25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12分)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
     (体现 展现 表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①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     (美丽 宽广 壮阔)雪原,有②的风雪酷寒;这里有③的慷慨悲壮,有④的chóu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极度愤慨……
⑴给加点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边塞(    )    chóu(    )帐
⑵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上。(2分)
⑶结合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1分)
阑干:                               
⑷文段中四个加序号处应填入的诗句分别是(填字母)(4分)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C、“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E、“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F、“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①(     ) ②(     ) ③(     ) ④(     )
⑸在盛唐的诗歌中,还有一类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诗作被统称为“      ”,代表作有       (填写诗人)的《               》。(3分)
2、请你展开联想与想像,用“风”、“路”、“树”三个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幅校园生活画面。(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以内)(3分)





3、口语交际中表达自己的不满是需要技巧的。想想看,在下面的情境中灯塔管理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邮递员为了把一张生日卡送交灯塔管理人,划了很久的船,海上的狂风巨浪很危险,邮递员心里很是不高兴。
“只为了一张生日卡。”邮递员小声说。
“如果你再嘀嘀咕咕,”灯塔管理人说:“我就要订阅日报了。”
灯塔管理人的言外之意是:                         
                                      。
4、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4题作答)(8分)
⑴          ,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⑵夸父与日逐走,……未至,道渴而死。       ,         。(《夸父逐日》)
⑶黄梅时节家家雨,         。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
⑷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       ,      ”两句诗。
⑸《滁州西涧》中描写春雨的两句诗是:“         ,        。”
⑹刘长卿在《送灵澈上人》抒写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二、(65分)
㈠阅读《口技》中文段,完成5-9题。(15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⑵不能名其一处也 (     )
⑶奋袖出臂(     )     ⑷两股战战(     )
6、 按要求找出这两段中表示时间的词。(3分)
⑴表示突然发生的:              
⑵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发生:             
7、 翻译下列的文言句子。(4分)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⑵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8、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找出具体语句。(2分)
方法:                                
具体语句:                              
9、文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
               ;侧面写             。(2分)
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14分)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②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③由于人的遗传特征,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④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⑤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⑥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⑦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⑧据说,全世界的50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⑨更有趣的是,指纹是胎儿从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⑩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只不过长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10、 你从这段文字中了解了指纹的哪些奥秘?(6分)




11、歌剧《白毛女》中,黄世仁强迫杨白劳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卖女儿的“文书”上的做法,可说明指纹具有什么特征?(4分)




12、 如果让你把这篇文章接着写下去,介绍指纹的用途,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展开说
明?(至少写两方面)(4分)




㈢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6分)
读书与“游手好闲”
①书不离手,是爱读书人的标志。假若你手捧一本书在校园里,或者外出旅行携带一两本不错的书,总能引得一些赞许的目光。你自己也往往因为有书为伴,多一份踏实的志得意满。但是,我的老师叶鹏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使我不敢轻易自称有了好的读书习惯,也不会轻易赞扬别人的读书行为。他说:“游手好闲的读书,等于游手好闲。”我终生忘不了这句话。
②当我们把读书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应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照理本不应该把游手好闲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读书联系在一起。如果说读的是一本无意义的书还好解释,事实上多数人习惯拿上的都是一些很好的书。即使这样,我认为仍属于老师所说的“游手好闲”之类。
③关键还在“游手好闲”的读书状态。因为人们之所以重视读书,是为了从书中吸取营养。法国文学家伏尔泰说得很中肯:“无论是怎样有益的图书,其价值的一半是由读者创造的。”这就是说,书中知识和作者的智慧,是不会自然而然的传递给读书人的,读书是读者与作者在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书本非常在乎读者的阅读状态,严格实行“按劳分酬”的原则,不搞“计时制”。漫不经心的读书,就像荒种荒收的庄稼汉,一年到头,收获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本书,有人读了所得巨大,有人虽读却收获甚微。
④从“游手”我想到了“动手”。许多学者都有读书“动手”的习惯,例如革命老人徐特立就是一个榜样。他提倡抄读式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看书”。老百姓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说法。动笔记录,以后可以随时调用读书所得。更重要的是思索。
            我们把读书过程中的感受、思想启发以及知识联想动手记录、整理出来,不仅免遭流逝的遗憾,而且往往在整理的时候,还会生发出新的智慧火花。
⑤显然,这种认真的读书方法,动手用笔的读书方式,一开始需要通过意志来培养。但经过反复实践,变成自己喜欢使用的方法,就不再觉得这是自己情感以外的特别要求了。譬如早晨和晚间的刷牙,起初需要别人指点,后来依靠毅力坚持,久而久之,化为生活习惯;偶尔不刷牙,反而感到极不自然,不合自己的卫生习惯。
⑥认真读书的人们,瞧不起那种“游手”的读书状态;虽然有书在手,念念有词,还是不经意竟加入“好闲”的人群。因为你“游手好闲”的读书,不会有切实、丰厚的回报,与那些不读书的“闲人”相差无几。所以,我特别赞同老师的话:“游手好闲的读书,等于游手好闲。”
13、叶鹏先生说的“游手好闲的读书”,具体指什么样的读书状态?(4分)



14、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如果要引用下列名言作为论据,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英国哲学家霍尔说:“有时,读书是逃避思考的一个巧妙的办法。”
B、德国科学家高斯说:“没有大胆的猜测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C、英国作家奥斯本说:“彻底消化几本书,强似把几百本书放在嘴里不咽下去。”
D、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15、从第④段看,作者认为养成“动手”的习惯,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请指出。(4分)
其一是                                
其二是                                
16、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不超过30字)(5分)



㈣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20分)
⑴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统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
⑵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⑶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地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条王鲑,个头儿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⑷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A(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⑸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窜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统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⑹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起渔网向那孩子走去。
⑺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⑻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渔网。
⑼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被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窜入那片灌木丛。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绷断时刺耳的响声。
⑽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⑾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紧抱着B(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⑿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条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⒀C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d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a父亲虽然一言不发,但冷静的外表却掩藏不住内心中对儿子强烈的爱。他“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这个细节的描写含蓄地传达出这种感情。写得真好。

b语气很坚定,几乎是脱口而出。父亲用心良苦。











c处


d处
17、根据第⑷、⑾段的语境,按括号中的提示,写出两个相应的成语。(2分)
A、              B、          
18、(评点式阅读)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性的阅读方式。它要求你对文章的某些语句或片断进行某一方面的评价。(提示:“某一方面”可以是结构方面的,也可以是词语运用上的,文意理解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体验上的。还可以评价作品的优劣。)请参看a、b处的点评,对c、d处的加点词句进行分析。注意从父亲的角度,以分析他的所思所想为主。(6分)



19、(想像式阅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想像性补写,尽量做到想像合理、形象;语言流畅优美。(4分)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请补写出:儿子在灌木丛中捕捉鲑鱼的情景(可以有环境、动作、心理甚至语言的描写)



20、(评价式阅读)读完全文后,请你为本文选择或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要求符合文章主题。(4分)
①父与子  ②钓鱼  ③儿子的鱼
我选择标题:      (填序号)。因为我认为:              
                                      。
如果你对以上标题均不满意,你可以自拟一个标题,也请说明理由。
我拟定的标题是:                 ;我认为:       
                                      。
21、(赏析式阅读)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4分)
人物:             
欣赏理由:                                
                                      。
三、(60分)
22、老师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大家对一幅名为《绿太阳》的画很感兴趣,画面上郁郁葱葱的树林下是碧绿的草地,上方是一轮绿色的太阳,绿太阳发出绿色的光芒,照耀着树林和草地,几个学生在画前争论起来,学生甲说:“这幅画画得不好,太阳应该是红色的!”学生乙说:“这幅画画得好,艺术家很有想像力!”学生丙说:“有一次我从树林里看太阳,太阳真的是绿色的!”
老师说:“同学们的看法都有道理,看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结论也可能不同,不要轻易改变你们的方法和思路,你们都可能走向成功!”
十几年后,学生甲成了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学生乙成了一位作品丰富的艺术家,学生丙呢,则成了一位颇有成就的植物学家。
读了这则短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有过和别人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吗?你的这种做法受到过周围人们的鼓励或批评吗?请从中选出一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59.58.199.30)"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学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年理科实验班自主招生模拟试卷』  下一个『2004年全国各省高考试卷标点题详解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