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一中2006年高考适应性训练(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汝城一中2006年高考适应性训练(一)(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汝城一中2006年高考适应性训练(一)语 文 试 卷命题人:袁利盛   审题人:罗光信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浸透 肯綮 沁人心脾 罄竹难书 B.秩序 对峙 鳞次栉比 博闻强识 C.悭吝 阡陌 纤尘不染 谦谦君子 D.奚落 膝盖 休
试题预览
"汝城一中2006年高考适应性训练(一)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袁利盛   审题人:罗光信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浸透 肯綮 沁人心脾 罄竹难书
B.秩序 对峙 鳞次栉比 博闻强识
C.悭吝 阡陌 纤尘不染 谦谦君子
D.奚落 膝盖 休戚相关 栖身之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隔阂 桅杆 和颜悦色 青山绿水
B.嬉闹 萦绕 熙熙攘攘 临渊羡渔
C.新颖 辐射 洗耳躬听 不修边幅
D.和谐 造诣 惟妙惟肖 大相径廷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青少年近视趋于低龄化,近视率平均达40%。照明协会专家指出光污染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并提醒青少年一定要未雨绸缪。
B.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C.中国传统水墨画因在材料和技法上的与众不同,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然而,古人的巨大成就也成了挡在后辈面前的高峰。正因为如此,今人才另辟蹊径创造出了抽象性、实验性的水墨画。
D.著名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臂山》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一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真是匪夷所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学校为全体教师安排了每周一次的学习电脑网络技术的时间。
B.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提升对复杂的电信产业生态环境的应对能力将是电信运营商在              市场竞争中能否保持优势的重要因素。
C.在气温突然下降的时候,往往会使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人患上感冒。
D.学术界一些学者认为曹雪芹有浓厚的门第等级观念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发现”的隐忧
人,是一种有着无穷欲望和好奇心的特殊“动物”,于是,便有了永无休止的“发现”和“发现”后的兴奋与满足。一次次的“发现”,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随之逐步深化。每一次“发现”,都给人类带来了诸多难以尽述的益处。但是“发现”并非只有正面效应,有的也隐含着负面的因子。
一百多年来,藏羚羊的繁殖地究竟在哪里?一直是困扰动物学家的谜。近年来,多位动物
学家,探险者及一些科考队相继破解了这一谜团,《藏羚羊摄影展》更直观、形象地告诉了人
们,位于远离藏羚羊南方栖息地一千多公里的青海可可西里湖和卓乃湖畔,即是母藏羚羊每
年6月从南方北上,长途跋涉、历经千难万险要到达的繁殖地。
诚然,这些“发现”对研究藏羚羊的迁徙、繁殖及其他生活习性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但一丝隐忧也悄然袭上我的心头。在人类“发现”这一隐秘之前,数千只藏羚羊妈妈可以无忧无虑地生儿育女,繁衍它们已经为数不多的种群。如今,由于人类足迹的闯入,打破了藏羚羊繁殖地昔日的安谧和宁静。如果让疯狂的偷猎者得知了这一“发现”蜂拥而至的话,步履蹒跚的藏羚羊妈妈和它们幼小孱弱的孩子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噩运,我不敢再往下想了……
此时,我蓦然忆起一则服装史话。17、18世纪时,为了束腰凸胸,穿着撑起的、状似鸟笼的裙子,成为欧洲女士们的一种时尚。但这一审美趣味却苦煞了服装制造商,用什么来做裙子的支撑物呢?钢丝结实,却笨重;木条虽轻,却易折。就在服装设计师们走投无路之际,忽然传来了一条好消息,有人发现了鲸须的妙用,既有弹性,可以用它来支撑起裙子,又具韧性,任你卧坐屈伸,都不会折断。于是,鲸须成了制衣业的一大支柱,用量剧增,价格飙升。结果,几十万头鲸鱼为此一命呜呼!
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强调和重视保护人的隐私权。有时我想,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是否也应有自己的隐私权。我们为什么非要穷究一切呢?人类似乎应有所选择和克制,不必过多地去探索、“发现”“窥视”、干预它们的生活。也许,给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们留下一些已经少得可怜的隐秘空间,使人类对这些可爱的生命保存些神秘感,可能对我们彼此,都是善莫大焉之事。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1年第7期)
5.下列对题目中“发现”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指科学研究中,对一切事物和现象及其规律性的认识。
B.指人们已找到了藏羚羊的繁殖地。
C.指人们对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功用等过多的探究、“窥视”。
D.指人们知道了鲸须可以用来做裙子的支撑物。
6.下列对“发现”“有的也隐含着负面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类足迹的闯入,打破了藏羚羊繁殖地昔日的安谧和宁静,影响了它们的正常生活。
B.疯狂的偷猎者已经把目光瞄准了藏羚羊,并对它们展开了大规模的猎杀。
C.鲸须价值的发现,使几十万头鲸鱼为此一命呜呼。
D.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发现”若不进行必要的选择和节制,有可能使它们成为濒危物种。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野生动物应当和我们人这种特殊的“动物”一样,拥有自己的隐私权。
B.“发现”给人类带来了兴奋、满足和难以尽述的益处,但却给动物们带来了危险和灾难。
C.从野生动物的保护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必穷究所有野生动物的一切方面。
D.藏羚羊栖息地在南,其繁殖地在北,二者相距一千多公里。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的一切探索和“发现”,都隐含着负面的因子。
B.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我们对野生动物不应保存有任何神秘感。
C.对自然界里的所有动物,我们都要保护其隐私权。
D.藏羚羊、鲸鱼等都已成了濒危物种。
三、(12分,每小题3分)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曾 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馀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馀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    故:过去
B.其风气吾所谙之        谙:熟悉
C.今大者专一州         专:独断专行
D.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    仕:做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其逆自为虑如此        ②其越之人幸也夫
B.①其习俗从古而尔        ②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
C.①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      ②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D.①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②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风气与中州异         B.辄已屈指计归日
C.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     D.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谈及柳州人民的不幸,评论历代柳州任职官吏。
B.文章第二段重点突出柳州物产之美,批驳“谈者”“南越偏且远”的言论。
C.文章第三段以古之官吏的敬业精神勉励李材叔在柳州要大有作为。
D.文章第四段简叙李材叔兄弟事略,以二李上任为越州之幸。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
译文:                                  
(2)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
译文:                                  
(3)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落职,时年42岁。②外家:娘家。
(1)该词上下两阕各写了一幅图景。上阕写的是一幅乡野春色图: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意境恬静而又生机勃勃。下阕                                  
                                                                              。                               
(2)全词的关键句是                                     。之所以说它关键,是因为,就句子本身来看,                                                         
                                                                      ;就全词的内容来看,                                                                        
                                              。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3)是故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4)   __                   ,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5)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6)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姜夔《扬州慢》)
五、(17分)
僧面佛面
沈祖连

小伟从幼儿园回来,一眼看见爸爸的书柜顶上有一匹马,很光滑很好玩。那马头高昂着,蹄扬着,似在奔驰。小伟极想得到它。
书柜太高,够不着,小伟便搭了三张椅子登上去——够着了。他把马抱了过来,很得意。不想那椅子歪了,哐啷一声,椅子翻了,人摔了,马碎了。小伟骇得哭了,连屁股肿痛也顾不上了。
小伟知道,打碎了爸爸的马,一定要受到惩罚的。
怎么办?怎么办?
小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妈妈。他一拐一拐地来到办公室,哭诉了情况,很快得到了妈妈的安慰——“哭什么,不就是一匹马么?哭什么?乖乖,看摔着了没有?”
妈妈把小伟拉过去,又是摸又是捏,又是搽肿痛灵,又是搽紫药水。
小伟的骇怕丝毫没有减轻,因为妈妈并没有说出怎样为他解救的办法。
“还哭?是不是摔骨折了?来,我看看。”
“不,我怕。”
“怕什么?不就是一匹马么?”妈妈说,“等你爸爸回来,就说是我打的好了!”
小伟破涕为笑了。
不过,妈妈也知道那马在丈夫心中的重量,说是自己打的,他能信?能不能为小伟开脱,那还说不准,妈妈感到   甲   。妈妈一转念,有了,找小伟的爷爷去。他们家的传统都是儿子怕老子,能搬出这尊老佛爷,   乙   了……

大伟在机关混过几年,出任了××有限公司的经理。
大伟的处境一直都挺顺,只是近来出了问题,在边境贸易中参与了一起走私事件,上边查得紧,据说,大伟还是案中要人。
大伟懵了。他胆子大,以为开放搞活,见着什么做什么,谁知……
怎么办?怎么办?
大伟深知此不同于摔碎唐三彩,妈妈及爷爷是帮不了忙的,必须……
大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的局长,局长是一位慈善得像妈妈一样的女人。正是女局长慈眼识才,他才得以提拔。
女局长安慰他。
“可是,上头查的!”
“上头来人,不也是先到我这里么?问题是,你老实说,那些车款,有没有落入你的腰包?”
“这点你放心,我大伟再穷也不至于贪公家一分!”大伟心虚地说。
“那就好,回去放心上班,天塌下来老娘顶住。”
大伟走了,女局长也感到  丙  ,查走私是上边下的文,她区区一个局长,能抗住什么?为了保险起见,她想起了老部长。倘能搬出这尊老佛爷,  丁   ……
16.文中甲乙丙丁是相关语句的位置,下面的ABCD是原有的语句,分别将语句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A.即使不能完全解脱,也能减轻一二     B.心中没底
C.就万事大吉               D.心中没数
 甲      乙      丙      丁    
17.试简要回答,这篇微型小说中,谁的面是“僧面”,谁的面是“佛面”?“僧面佛面”在文中比喻社会生活中的什么现象?(4分)


18.小说开头描写唐三彩马“光滑”的质地“头高昂着,蹄扬着,似在奔驰”的形态,表明了什么?(3分)

19.“小伟”“大伟”惹祸以后寻求解脱时的心态有什么不同?请作具体分析。(6分)



六、(16分)
20.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僧面佛面》的主题或写作方法。(16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公司到省人才中心招聘销售部工存人员。应聘者很多,但招聘单位却只留给一个职位。在应聘者抢占座位作准备时,一个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几次主动让座,让别人先面试。到她面试时,公司负责人对她的条件虽较为满意,但认为她过于谦让,不适合到销售部工作。该负责人认为,谦让的确是一种美德,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更需要“锐意进取”的员工。而张媛媛则认为不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此事在省城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公司的要求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有人则认为张媛媛的做法是正确的,应继续保持这种美德。
你如何看待此事呢?请以“传统美德与竞争意识”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1.B/都读zhì。A依次读jìn 、qǐng、qìn、qìng;C依次读qiān、qiān、xiān、qiān;D依次读xī、xī、qī、qī
2.A/B “渔 ”应为“鱼”,C“躬”应为“恭”,D“廷”应为“庭”
3.C/A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此处不合语境。B项,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D项,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像的。此处不适用。
4.A/B项单提双承;C项缺少主语;D项歧义。
5.C/A项“发现”是字典义,B、D都是以偏概全。
6.B/把未然当成已然。
7.B/“动物们”太笼统,应为“野生动物”。
8.B/A项绝对化。C项“所有动物”不合文意,文中只是针对野生动物而言的。D项原文并无“鲸鱼”已成濒危动物之意。
9.C/专:掌管
10.D/用于反问句末,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A①代词,他们;②表测度语气,恐怕,大概。B①表示事实就是如此,可译为“就”;②表并列,并且。C①动词,到;②助词,的。
11.A/文中指“风俗习惯”;现代汉语中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
12.B/文章第二段重点突出柳州物产之美,是为了宽慰李材叔之心。
13.参见“参考译文”
【文言文参考译文】
谈论世事的人纷纷说南越地区偏僻又遥远,那里的风俗习惯与中原大不一样。所以派去做官的人都不打算长期在那里供职,总是车船还没上路,就已经扳着手指头在计算应该返回的日期了。又都把那个地方的官职看成低一等,认为不值得认真干一回。他们预先自作筹划竟像这样,因而到任后,全都偏斜动摇,懈怠松弛,没有忧劳和勤勉的心思。这种官场习气自古以来就这样。否则的话,为什么从越地同中原建立起密切联系已经一千多年了,但是号称确能安抚那里百姓的官员,只有那么几个人呢?以前的越地同闽地、蜀地一样,最初都属于蛮夷聚居区。闽地、蜀地现在都已经改变了,而越地偏偏还保留着一些陋习,难道是越地习俗根本就改变不了吗?原因是来这里做官的人没有谁尽到他治理教化的责任啊!唉!这也是越地百姓的不幸啊!
到越地做官的那些人,不明白由京师开封抵达越地,水上陆上的道路行走都很安全,不像闽地的溪流、通过三峡险段的长江、蜀地的栈道会出什么意外。如此看来,被朝廷权衡委任的官员选分到远方地区,这里不是唯独最好吗?这里的风俗习惯,我对它很熟悉,同中原也不是差别很大。日常生活,照样不违反一般常规,未曾会生什么别的病。如果违反一般常规就算在中原难道能不生病吗?越地物产丰饶,果木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橘、橄榄,花种有素馨花、山丹花、含笑花等种类,食品有海产各种物品,有多年的老酒陈醋,都在全天下独一无二。百姓中打官司的很少,喜好嬉戏娱乐。在这里做官的人只因他没有长期供职的心思,因此就说这地方不能干。如果他具备长期供职的心思,如何就不能干呢?
古时候的人掌管一个乡或一个县,他那道德、仁义、恩惠、慈爱还足够用来对乡民或县民熏陶升发,浸润洒布。现在统辖范围大的独掌一个州,怎么能把那官职看成低一等而不认真干一回呢?让这些人获知我的主张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树立起长期供职的思想,又不把那官职看成低一等,替越地百姓洗刷掉他们的粗鄙习俗而把他们驱使到大治上来,处于闽地、蜀地之上,没有百姓真不幸的慨叹。这番事业在一千多年以外干出来,那么它本身所得到赞誉的大小,就可想而知了。但是,不是他那才干锋芒崭露、远远超过众人的人士,却做不到这一步。在南方做官的人太多了,我深深明白他那才干锋芒崭露、远远超过众人,而且能行用我的主张的人士,只有李材叔罢了。
李材叔早年就与他的兄长李公翊在同一年做官,一起通过推荐人出任县令,升入秘书省,担当著作佐郎。现在李材叔出任柳州知州,李公翊出任象州知州又都在同一时间,才干也差不多。这样看来,二州交相使州致达到极点,它那施布的迅速,形势的近捷,能够讲得过来吗!恐怕真是越地百姓的幸运啊!恐怕太值得庆贺啊!
14.(1)写了一幅村居图,生活悠闲,环境古朴,民风淳朴,意境闲适古朴。
(2)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就这个句子本身来看,它直抒胸臆,明确地交待了作者的心情:词人因愉心多情而早生白发,只能借酒浇愁,面对如此春景也无可奈。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就全词内容来看,作者心中之情与所见之景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这是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
15.(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5)心有灵犀一点通 (6)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6.甲-D 乙-C 丙-B 丁-A
17.妈妈和女局长的面子是僧面,爷爷和老局长的面子是佛面。护短(溺爱等)与包庇等。
18.表明“小伟极想得到它”是出于少年儿童的单纯幼稚的好奇心。
19.不同点:(1)动机不同。小伟因为害怕,动机幼稚单纯;大伟为了掩盖罪行、逃避罪责,动机复杂阴暗。(2)态度不同。小伟说实话,态度真诚;大伟说假话,态度虚伪。
20.本文把两个时间相距较远的事件组织在一起,构思奇特,含义深刻。通过事件发生后有关僧面佛面的作用描写,揭示了生活中太多的溺爱、护短与包庇,是人生潜在的危机和悲剧的深刻道理。
在写作方法上,本文也颇有特色。首先,细致的心理描写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极为成功,从中,体现了人物在“僧面佛面”的关怀下发展变化,揭示了“僧面佛面”的危害,深化了主题。此外,本文还有呼应与对比的特点。通过呼应对比,小说将时间相距较远,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一路领先组合到一起,奇特而引人深思。小说中反复使用“这尊老佛爷”和“大伟深知此不同于摔碎唐三彩”加强呼应,揭示出原来具有本质区别的两个事件的内在联系:这样文章的主题就超出了两则材料本身意义,有力地表现出更崭新、更深刻的主题。
21.
●例文一:就地取材式的小小说写法
张媛媛第二次应聘
“东边不亮西边亮,没有星星有月亮。”张媛媛想,我谦让的性格已在我的心中扎根,何况也不是什么坏事,起码也是一种传统美德吧,不信就没有地方要我。于是,她决定再去应聘。
第二天,她再次来到人才交流中心,一眼就看见一家公司开的条件很适合自己,于是就一个劲的往里面挤。由于动作太快,一挤就把一个大汉手上的东西给撞丢了,昨天刚吃了亏的她怕耽误了时间,竞争失败,所以,也顾不上瞟那大汉一眼就匆匆地走开了。
这回,张媛媛再也没有让位给人家,就争了个第三位,心中自然欢喜。轮到她面试时,对方见她的条件很优越,也就相当满意。她欢喜不已,心想,这次该成功了。
于是,张媛媛按照对方要求坐在外面的大厅里等候消息。此时,她的心情不能自己,在大厅里四处走走,简直像春天的小鸟一样,要自由地飞向天空。
当她看到别的应聘者带着一种失落的神情走出来时,她更是踌躇满志,认为这个职位非她莫属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比较之后,公司负责人终于走了出来,第一个叫的就是她张媛媛。张媛媛受宠若惊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永春一中、季延中学、培元中学、石光中学四校联考』  下一个『2006年理科实验班自主招生模拟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