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一中2005届初中总复习检测卷(一)课改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漳州一中2005届初中总复习检测卷(一)课改(九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漳州一中2005届初中总复习检测卷(一)语文试题(课改实验区)(考试方式:闭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 听说能力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总分得分 听说能力一、听录音,完成1—6题。(15分)1、听下面一段话,判断话中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西海域急需治理的原因?()A.五个 B.四个 C.三个 D.二个2、听下面一
试题预览
""漳州一中2005届初中总复习检测卷(一)
语文试题(课改实验区)
(考试方式:闭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   号 听说能力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总   分
得   分

听说能力
一、听录音,完成1—6题。(15分)
1、听下面一段话,判断话中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西海域急需治理的原因?(         )
       A.五个 B.四个 C.三个 D. 二个
2、听下面一则广告,判断它是为以下哪一项做广告?(       )
       A.眼镜 B.装修 C.照相机 D.玻璃
3、听下面一句话,判断鲁迅的真实意思是什么?(         )
       A.评价许广平的论文写得好。
       B.批评许广平的论文抄录罗素的话太多,很少有自己的见解。
       C.称赞罗素的话很精彩。
4、听下面一段话,判断它的中心句是什么?(          )
       A.苏萨是美国著名管乐作曲家。
       B.这首曲子体现了笛子的光彩特点。
       C.苏萨写了一百多首进行曲。
5、听一段解说词,回答下面问题:
     (1)这段解说词介绍的是哪个旅游景点?                                                                 
     (2)这个景点现为哪一级旅游度假区?                                                                     
6、听下面一段话,把教育名言正确地记录下来。
                                                                                                                                             
二、阅读能力
(一)语言积累运用。(15分)
7、按要求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想象重逢时共叙“往事”,烘托出作者思念之苦的千古名句是                            ,                         。”
(2)晏殊的《浣溪沙》表现了在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中,仍有令人欣慰的美好事物重现的诗句是“                          ,                        。”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出师表》)。
(4)这是虽在                                                                    的一种树。                            ,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对抗着西北风(《白杨礼赞》)
(5)一切都是瞬息,                                      ;而那过去了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8、成语接龙。(每个0.5分,共2分)
八面来风→风调雨顺→        →          →         →         。

9、请写出一则你认为设计很巧妙的广告词,并简单点评其妙处。(3分)
        广告词:                                                     。                                     评 点: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1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注] ①干:岸边。②圮(pǐ ):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求二石兽于水中   苛政猛于虎也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其真不知马也。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13、翻译下面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1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                                                                                                                                           
(三)比较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1分)
(甲文)①她的孩子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②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③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说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一个完美的答案。
④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⑤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作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刘燕敏《母亲给出的答案》有删节)  
(乙文)①吃过晚饭,母亲忙着似乎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刚才五年级的女儿大声嚷道:“妈妈,问你个问题,你的心愿是什么?”
②母亲先是一愣,接着回答:“心愿很多,跟 你说没用。”“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女儿执拗的要求。
③“我嘛……一是希望身体健康,青春长驻;二是希望工作顺心,事业有成;三是希望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四是……”母亲有滋有味地历数着,沉浸在对美好未来的种种设想之中。
④“哎呀,妈妈,您说的这些又大又空,能不能说点实际的?比如您想要……”
⑤母亲渐渐意识到什么了,有些发火地打断女儿的话:“我就知道你跟我玩心眼儿,一定是老师留了关于心愿的作文题目,你写不出来就想到我这里挖材料对不对?实话告诉你吧,我的心愿多着呢!我想要别墅,我想要小轿车,我想要高档时装,看,我的皮包坏了,还想要一只鳄鱼皮手袋,这些你都能满足我吗?跟你说顶什么用?心愿说完了,你去写作业吧。”
⑥女儿一直用惊诧的目光看着母亲,她没说一句话,静静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⑦屋子空旷旷的,安静得只听见墙上的钟摆声。母亲觉得有些话还意犹未尽,又站起身推开女儿的房门。女儿正在写作业,串串泪珠滚落,不停地用手背擦着,母亲火气又上来了,比刚才的声音还要高出几个分贝,吼道:“你还觉得挺委屈是不是?你想偷懒是不是?你故意气我是不是?”
⑧“妈妈,我不是                       ”
⑨“你敢顶嘴!告诉你,9点钟之前写不完这篇作文有你好瞧!”母亲很权威的命令着,一扭身“嘭”地把门关上。
⑩第二天晚上吃完饭,女儿照例进屋写作业,母亲照例重复着每日必做的家务。蓦然间,她发现茶几上多出一束鲜花,鲜花旁放了一个包装袋,包装袋上放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面写着:
妈妈: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用平时攒的零花钱和这两年的压岁钱给您买了一只鳄鱼皮包。让您高兴,是我最大的心愿。
想给您一份惊喜却不小心惹您生气的孩子 
⑾母亲的心颤抖了,呆呆地坐在沙发上说不出一句话。
(肖鸿《心愿》,有删节)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笨拙(          ) 蓦然(           )
16、甲乙两文各有一组划线句,谈谈各自的表达作用。
     甲文:                                                                                                                        
     乙文:                                                                                                                               
17、甲文中的母亲面对儿子的提问,当时没有把“答案”说出口是因为:                   
                                                                                                                           。
18、结合语境,请补足乙文第⑧段中女儿在妈妈发火后,欲替自己辩解却没有说出的话。(不少于50个字)妈妈,我不是——
                                                                                                                                           。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3分)
⑴造影是一种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人们通过X线可以隔着皮肉看到某些内部器官的形态,因此便有了X线拍片和透视的检查。但拍片和透视只能分辨密度相差较大的组织器官,如骨、心、肺等,而对于人体大量密度相差较小的器官和组织,便显得无能为力。于是人们想到了造影检查,即先用高于或低于人体软组织密度的造影剂灌注检查部位,然后进行X线检查。由于已灌注造影剂的组织器官与周围部位密度差异很大,在X线下形成鲜明对比,1906年有人发明了钡餐造影检查胃肠,此后各种各样造影方法和造影剂相继问世。
⑵造影剂按性能分为五大类。一为经肾排泄的造影剂,多用于泌尿系和心血管的造影。二为经肝胆排泄的造影剂,用于胆道造影,如磺番酸等;三为油脂类造影剂,如碘化油、碘苯酯等,主要用于支气管、子宫等管道、体腔等的造影;四为固体造影,如硫酸钡,将其调成混悬液吞服或灌肠用于消化道造影。以上四种造影剂密度均高于人体软组织,统称阳性造影剂,在X线片上呈白色。第五类为气体造影剂,如空气、二氧化碳、氧气等。这类造影剂密度低于人体软组织,属阴性造影剂,在X线片上呈黑色。
⑶目前,尽管有了对组织器官分辨能力比普通X线强100倍的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但造影术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19、关于本文的分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本文说明什么是造影,属事物说明文。
B、本文说明造影是怎么回事,属事理说明文。
20、第二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只答一种)
21、阳性造影剂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阴性造影剂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
22、本文第三段删去后,仍不失为一篇完整的说明文。作者为什么要写第三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从本文说明内容或说明语言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自己作答。



(五)阅读下文,完成24—29题。(15分)
①应该说,怀疑并不可怕。怀疑只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点,是不会伤人的一种意识活动;一个人被怀疑是什么并不就是什么,只有证据才能给怀疑作出结论。一个好人,一个无辜的人,遭到多大的怀疑也无所谓,大可做到吃饭睡觉安安稳稳,半夜敲门心不惊。
②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显得很没见识。一个好人,一个无辜的人,如果某一天被某一类有某种权势的人怀疑上了,就极可能大祸临头,其后果要多可怕就有多可怕。
③少妇苏萍在广州火车站不幸遭遇了这种怀疑,从此命运跌入深渊。因为光天化日下遭抢劫,便向现场执勤民警求助;民警却因此怀疑她是精神病人遂将其送入“收容所”;入所后被安排男女混居,招致多达8人的一群盲流无赖的强暴摧残;当其丈夫前去领人时,收容所竟还收了她数百元的“收容管理费”。
④遭遇歹徒抢劫而向民警求助,当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不是说“人民警察爱人民”“有难请拨110”吗?一个弱女子异地他乡被抢了钱,惊吓之余有幸碰上巡警,自然是黑暗中见光明,自然有一种寻得后盾的安慰,求求警察帮助自己,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年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集』  下一个『漳州一中2005届初中总复习检测卷(二)非课改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