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调研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调研(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调研语 文说明:1.本调研卷在于了解我】胃氖笛榍难б导笆蕴獾哪讯惹榭觥G肽险孀鞔穑行荒闹С郑?2.本调研卷有3大题25小题,满分75分。测试时间6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如果人生是一部漫长的大
试题预览
"2006年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调研
语 文
说明:
1.本调研卷在于了解我】胃氖笛榍难б导笆蕴獾哪讯惹榭觥G肽险孀鞔穑行荒闹С郑?2.本调研卷有3大题25小题,满分75分。测试时间6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如果人生是一部漫长的大书,那么我的(fēi)   ⑴    页上只写着秋天二字。是的,我爱秋天,以我全部的(qián)   ⑵  诚与敬畏。愿我的生命没有太多(xuàn)   ⑶   丽的春花,没有太多(chì)   ⑷   热的夏云,只有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只有梦,像一树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梦。
2.根据下面的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走进那挂着童话的小杉林,去寻访松鼠灵巧的足迹;走进那孕育丰收的田畴,去
   ⑴   麦苗酣甜的鼻息;走进那伸向苍茫的铁轨,去   ⑵  早春第一列“特快”的到来;走进那弥漫雾霭的山岗,去   ⑶   早春第一缕晴朗的红云……
A、等待      B、  眺望      C、 倾听 
3.古诗文名句默写。(⑴—⑸题必做,⑹⑺两题任选一题)(8分)
⑴白日依山尽,           ▲              。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⑵落红不是无情物,              ▲               。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⑶人有悲欢离合,         ▲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⑷            ▲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⑸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         ▲          ”也表达了类似的生死观。
⑹请写出古诗文中能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名句。(写出连续两句)
⑺请写出古诗文中与“快乐”有关的名句。(写出连续两句)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渔父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⑴词中“青箬笠,绿蓑衣”指代什么?(1分)
⑵“不须归”三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5.文化常识。(⑴题必做,4分;⑵⑶为附加题,4分,答对分数加入总分。)
⑴每一本好书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面对书籍,我们体验感受;面对作者,我们更是充满感激。(4分)
请根据示例,在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内容。
感谢你,吴承恩 ,是你为我们展现了孙悟空的勇敢机智;
感谢你,     ▲     ,是你为我们展现了        ▲          ;
感谢你,     ▲     ,是你为我们展现了        ▲          。
⑵浙江籍著名作家余华近来以小说新作《兄弟》又一次吸引了全国读者的目光,他的代表作还有        ▲          、        ▲          等。
⑶“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这是世界名著        ▲  
        的第一句话,也是脍炙人口的名言。该书的作者是        ▲          。
6.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沙漠中的小草教我们乐观,          ▲           ,           ▲            ,峭壁上的百合教我们执著。
7.某市正在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以该市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参与这项活动,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6分)
⑴请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语。不超过20字。
⑵如果你在街上看到有人因为某件小事而争执,你会如何劝说?
⑶为了响应此次活动,你认为学校可以举行哪些有意义的活动。(写出两项)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8—17题。
(一)(18分)
这一刻,人类命运相连  南香红地球上总是灾难不断,但是如此集体的大规模的死亡,如此突如其来的毁灭,还是让人目瞪口呆。①死亡从大海的深处鼓涨起来,黑色羽翼张开来笼罩了陆地。 “一切深渊皆因断裂而成,宇宙有深渊,人也有深渊”,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带入了黑暗的水底。在这个世界上,人不是唯一能够流泪的动物,不是唯一能够感受痛苦的动物,但人类却是最能细腻体味痛苦并准确地表达的动物。灾难就在这一时刻把恐惧、死亡、痛苦与眼泪送给人类。②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文明已经走得很远,人类总是高昂着头颅骄傲地思考,并让思想长出坚强而自信的翅膀。灾害就在这一时刻打击人类的尊严,让屈辱深深烙入人类的心灵。当灾难超越了国家、民族,超越了人种与文化,超越了争端与分歧的时候,这就是人类共同的灾难,是人类的集体伤痛。一位母亲,一次失去了五个孩子,那向上苍伸出的祈求的双手和痛不欲生的表情,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懂;一个孩子,大大地睁着眼睛,张着嘴,死去瞬间带着永恒的疑问和惊讶,这是替整个人类向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发出的追问。那么多的生命在一瞬间寂灭了,那么多的家庭永久地破碎了。尽管这个地球被划分为五大洲和许许多多的国家和地区,尽管人类因为信仰、种族而彼此分离,但在这一刻,人类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灾难可能是一种来自上苍的警示,灾难可能是一种提示人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它提醒苦难是人类不可摆脱的命运。人类的整个文明之途都伴随着苦难——自然制造的苦难和人类自己制造的苦难。而人类每一个前进的脚步,又无一不是在努力战胜苦难。但在种种苦难之中,越来越多的足以毁灭地球的仇恨才是人类最大的苦难。人类不可以越来越走向分离和敌对,在如此残酷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需要彼此的温暖,彼此的救助。灾难提示着人类的脆弱。(1)我们的个体生命是脆弱的,我们人类所组织起来的社会也是脆弱的。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人类的社会组织系统并没有给受难者提供更多有效的庇护,人类也远远没有强大到可以控制自然的程度,人类还必须保持敬畏之心,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灾难更重要的是提示着爱。一对蜜月中的夫妇,在度假劫波之后说,他们唯一向世人诉说的是,面临死亡,他们的眼神没有0.1秒的分离。这让他们获得了面对今生今世所有灾难的永恒力量。爱也是整个人类永恒的力量,但是人类常常将爱忘记,人类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总是忘记最重要的事情。这永久改变了亚洲版图的海啸,挟带着相当于核弹爆炸的能量而来,(2)人类拿什么与之抗衡?除了爱还是爱。灾难提示着人类亦不可以放弃希望。在孤独无援的时候,人类还应该保持对生命和生活的珍惜以及对希望的追求。有了这些,人类就有了脱离苦海的可能,人类就总能从毁灭性打击中重新聚集生命的力量。                                 (选自《南方周末》) 示例①: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啸来势凶猛,令人恐惧。示例②:形象地表现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自认为是天地主宰的巨大优越感,告诫人类应尊重自然。(1)     ▲       (2)     ▲     

8.本文题目“这一刻,人类命运相连”中的“这一刻”具体指什么时刻?(3分)
9.第七段中说:“一位母亲,一次失去了五个孩子,那向上苍伸出的祈求的双手和痛不欲生的表情,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懂。”那么,你懂了什么?(3分)
10.第八段写道:“灾难可能是一种来自上苍的警示,灾难可能是一种提示人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结合文意回答,灾难可能提示人类什么。(4分)
11.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面对灾难?请概括回答。(4分)
1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分析作用、理解内容等角度入手,参考文章右边的示例①和示例②,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为文中⑴⑵两处加上批注。(4分)

(二)(15分)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加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层温。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办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千米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千米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来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选自《百科知识》,作者龙学峰)
13.第②段中加点的“火山灰”在文中比喻      ▲       (2分)
    第③段“此外”中加点的“此”指的是      ▲      (2分)
14.细读第②段、第③段和第⑤段,完成下表。(3分)
降温方法 作  用 可能存在的问题
向空中抛洒铝硫粉末 使日照减少1%,起到降温作用 ⑴
安装半透明滤光镜 ⑵ 巨额费用、破坏同温层、妨碍紫外线通过
深埋二氧化碳 使地球降温 ⑶
15.第④段简单介绍了三种给地球降温的方法,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分别分析这些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3分)
16.从科学家们对地球降温问题的探索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科学家,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素质。请写出其中三点。(3分)
17.根据全文内容,请你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8—25题。
(一)(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0.对下列语句的理解和欣赏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百姓与君子之间只能远距离交往,不能面对面交流,表现了君子清高和孤傲的特点。
21.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道德情操?(2分)
    

(二)(10分)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②其舟,栖于浮苴③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④也,能救我,予尔⑤百金。”渔者载而升⑥诸陆,则予十金焉。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⑦!”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⑧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⑨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舣⑩而观之,遂没。
注释:①济(jǐ)阴之贾(gǔ)人:济阴的商人。济阴,郡名,在今山东省内。贾,商人。  ②亡:覆没。  ③浮苴(jū):浮动着的干枯草木。苴,干枯草木。  ④巨室:大富翁。  ⑤予尔:给你。予,给。尔,你。  ⑥升:送到、送上。  ⑦无乃不可乎:这岂不是不守信用吗?  ⑧薄:迫近,这里指撞着。  ⑨盍(hé):“何不”的合音。  ⑩舣(yǐ):让船靠岸。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向许百金               (2)犹为不足乎
    (3)舣而观之,遂没
2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渡河而亡其舟(其中)              B.栖于浮苴之上(在)
C.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指代商人)      D.而今予十金(但是)
24.借助文后注释,翻译下列句子。(2分)
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2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分)



            语文答题卷       座位号    
一、(30分)
1.(4分)(1)           (2)            (3)        (4)            
2.(3分)(1)           (2)            (3)        
3.(8分)(1)                           (2)                         
(3)                           (4)                                  
(5)                              ,                               。
在(6)(7)两题中,我选做第(    )题:
                                     ,                                     。
4.(3分)(1)         
    (2)                                 
                                       。
5.(1)(4分)
感谢你,            ,是你为我们展现了                                   ;
感谢你,            ,是你为我们展现了                                   。
 附加题:
(2)(2分)                       ,                          
 (3)(2分)                       ,                          
6.(2分)                                  ,                                  。   
7.(6分)
(1)

(2)                                                                            
(3)                                                                           
二、(33分)
(一)(18分)
8.(3分)“这一刻”指:                                                                                
9.(3分)                                                                       
10.(4分)(1)                                (2)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高考语文全息仿真自测题』  下一个『二00六年九年义务教育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