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周练(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二语文周练(二(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语文周练(二)命题人:黄云[诗歌单元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一.(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A.阡陌(mò) 穿着(zháo) 编纂(zuǎn) 载笑载言(zài)B.否泰(pǐ) 干瘪(iē) 静谧(mì) 贻笑大方(yí)C.湍急(tuān)沉淀(dìng) 芥蒂(ji)岌岌可危(jí)D.剽悍(piā
试题预览
高二语文周练(二)
                     
命题人:黄云 

[诗歌单元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阡陌(mò)     穿着(zháo)    编纂(zuǎn)   载笑载言(zài)
    B.否泰(pǐ)     干瘪(biē)     静谧(mì)     贻笑大方(yí)
    C.湍急(tuān)    沉淀(dìng)    芥蒂(ji)      岌岌可危(jí)
    D.剽悍(piāo)   踟蹰(chu)     联袂(mèi)    一叶扁舟(piān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及尔偕老:等到                      匪我愆期:拖延时间
B.以我贿迁:贿赂                      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
C..謇謇:忠贞的样子                   新妇起严妆:盛装,仔细地梳妆打
    D.盈盈一水间:充满的样子              始适还家门:出嫁         
   3、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来吾道夫先路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项目上,刘翔不孚众望实现了亚洲人在男子田径项目上的飞跃,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B. 该通信公司最近推出为时尚一族设计的新款手机,其产品发布活动也别有用心地利用时下流行的身体彩绘来进行。
C. 美国科学家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火星科学实验室,并加紧研制新一代火星车。
    D. 有很多遗产管理者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诗经》也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成就且分别  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和一部分文人创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的法则就是如此奇妙,所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B.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她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C. 说西湖风月,不可忘西湖风骨;柔美与凝重,才构成了“浓妆淡抹总香宜”的完美。
  D. “我们的一切工作是从本本出发呢?还是从实际出发呢?在这个问题上你认识清楚了么,老王同志?”王玉山惭愧地摇了摇头。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大会上,学生代表刘小雨上台发言,面对台下那么多的老师和同学,难免有些不紧张.
B、不知为什么,目前国内的艺术环境总是捧声阵阵,鲜有批评;如果突然冒出一个批评的声音,就会炸锅.
C、《笑傲江湖》在余热犹存的情况下,创作者们又开始筹划制作下一部武侠片《射雕英雄传》。
D、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8、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句诗从侧面烘托了瑟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美妙的音乐的魅力。船上的人都沉浸在一种“余音绕梁”的境界中。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表现的是作者白居易的梦境,仙人们从天而降,场面壮观非凡。
C、“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干古传诵的名句出自宋代词人柳耆卿的词《雨霖铃》,采用了融情入景的写法。
D、“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评价,《山居秋暝》就是“诗中有画”的一个证明,如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二.(2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9-10题。(每题2分,共4分)

                                   扬 州 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9.下面对词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前八句写词人到达扬州所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以及废池乔木都显现出金兵入侵留下的痕迹。
  B.上阕结尾三句由所见转写所闻。清角吹寒句中的寒,既表现天气的寒冷,又表现戌角给词人带来的凄清感受。
  C.下阕前五句写扬州今昔的巨大变化。算而今重到须惊一句之算字本是表示推测之词,用在这里同须字配合,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D.下阕后五句写今日之扬州繁华不再。二十四桥是扬州特有的景物。面对桥下水中的月影和桥边怒放的芍药,词人直抒胸臆,表达了沉痛的情感。
  10.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大量运用了对比手法:上阕以昔日之名都反衬今日之空城;下阕以扬州昔日的风月繁华,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
B.这首词运用了许多典故,如过春风十里、纵豆蔻词工。词中的用典既表达了深沉蕴藉的情感,又不着痕迹,极其自然。
C.这首词大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及波心荡,冷月无声。
D.这首词善于选用具有典型性的景物,反映扬州城昔盛今衰的巨大变化。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阅读诗歌,回答11题。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事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下面对《蜀相》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诸葛祠的所在。何处寻一句,未咏丞相,先咏祠堂。柏森森点染出祠堂的不凡气象。
 B.颔联咏词堂中的景象。诗人在写景中加入一自字、一空字,景物顿时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满目春色遂给人以荒凉之感。
 C.颈联咏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三顾频烦写刘备付托之重,天下计写诸葛亮报恩之诚。两朝开济写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尾联写诗人对诸葛亮事业悲剧、人生悲剧的感慨。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中的长是经常的意思,这里用以警策后人。
阅读下面一首汉乐府,完成12-15题)
古 诗 十 九 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行重行行   重:又                 B.道路阻且长   阻:艰险
C.衣带日已缓   缓:宽松               D.游子不顾返   顾:回头
1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正确理解是       (       )
A.胡马仍依靠北方的朔风,越鸟仍筑巢于南方的树枝。
B.胡马南来后仍依恋北风,越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南向的树枝。
C.胡马南来后依靠北风,越鸟仍在南向的树枝上筑巢。
D.胡马仍然依恋北方的朔风,越鸟仍然依恋南方的树枝。
14.选出对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       )
A.“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行行”重叠,是为了加重语气。“生别离”指的是活生生的分开,这两句追叙初别的苦况。
B.“相去万余里”、“道路阻且长”、“相去日已远”等语句,反复说明了一个相近的意思。这种回环复沓的手法是由《诗经》一唱三叹、重章叠句的形式变化出来的。
C.“浮云蔽白日”中的“浮云”是比喻使游子不想回家的因素。“岁月忽已晚”是暗示自己的年华已逝。
D.“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结尾两句,强作宽慰,由前面对亲人的关切、对身世的悲哀、对现实社会的怨恨之情转入到振作精神面对生活。
15.选出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       (       )
A.这首诗,虽是文人创作,却富有民间歌谣的风格。它吸收了古乐府的长处,具有和婉铺陈的特点。
B.这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诗。
C.诗的中间十三句,由路远会难的痛苦处境,叙写相思极深的离别情绪。
D.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愁苦地思念长期远行异乡而不能回家团聚的丈夫,曲折地反映了东汉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第Ⅱ卷(共75分)
三、默写(每格1分,共15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17、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18、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
19、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滋来。
21、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
23、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
24、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26、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
       四.(.20分)
2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野      老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琴台,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丈君当垆卖酒之处,此代指成都。

王国维曾将诗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认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首诗的哪些诗句属"无我之境",哪些属"有我之境"?试作具体分析。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3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词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40分) 31.作文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错位现象:学生迷恋游戏机不学习,是角色错位;男人总把自己打扮成女人,是性别错位;商家欺骗消费者,是主客错位;“公仆”滥用人民给予的权利,是权利与义务的错位……
  错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
  请以“错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高二语文周练(二)参考答案
  一.1.D  2.B  3.C  4.D  5.D  6.D  7.B  8.B 
二.9.D  10.C 11.D 12.D 13 B 14.D 15.A

三、默写(每格0.5分,共10分)
16、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             17、   同是天涯沦落人       
18、  此时无声胜有声                 19、   只今惟有鹧鸪飞       
20、  无边落木萧萧下                 21、   只是当时已惘然       
22、  小楼一夜听春雨                 23、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4、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5、  两情若是久长时       
26、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7、  废池乔, 犹厌言兵。    
 
 四.29,前四句是"无我之境",诗人心境宁静淡泊,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之中,达
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后四句转入"有我之境",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
 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0. (1)"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Z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更写出了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
     (2)"风雨"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超 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语文版九年级综合测试题』  下一个『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