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镇联考模拟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学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四镇联考模拟试卷(九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四镇联考初三语文试卷(2006年4月)一、(20分)人们常说雪是自然界的精灵。下面几段词、联、文都与雪有关,请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共10小题,20分)【材料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须晴日,    
试题预览
"四镇联考初三语文试卷(2006年4月)
一、(20分)
人们常说雪是自然界的精灵。下面几段词、联、文都与雪有关,请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共10小题,20分)
【材料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须晴日,      ,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2】对联     ,万户当门观瑞雪
欢歌笑语,千家把酒赏花灯
【材料3】伍次友说罢,从坛中倾出三碗酒,自端了一碗过这边桌子来说道:“请慢饮这碗‘状元酒’,不才伍次友也过来凑一首  却是打油诗  ”
十只鹅,百只鹅,千只鹅,万只鹅……
这边席上的施润章、杜讷等几个人,万不料当中会杀出一个程咬金,见这书生执酒高吟漫步而来,不禁面面相觑。听他如此咏雪,李光地却忍不住别转了脸捂嘴暗笑。汪玉叔和黄宗羲却听出其中似有大雅之音,一边转身给伍次友和李雨良让座儿,一边细心听他继续吟道:
亿万斯鹅儿渡银河,俄顷天低云漠漠!
王母不耐水色浊,怒令天丁都捉却,断羽纷纷落山阿。
右军(王羲之)掷笔方惊愕,易牙(春秋时齐国名厨)抱薪烹珍错。
相邀共饮加饭酒,白梅遍地吟清歌!
  吟罢放声大笑。……       (二月河《康熙大帝·惊风密雨》)
【材料4】到雪乡看雪,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大山抿住嘴唇默不作声,唯有脚下的雪声传递着彼此的心音,有雪在身边,月亮才是圆满的,雪花才是洁白的,这样的雪才充满了画意诗情。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天,一会儿的工夫,天就变暗了,片片的阴云拉开了飞雪的序幕。寒风瑟瑟,雪花纷纷,千万朵雪花飘然而下,旋出洁白的旋律。沸沸扬扬,宛若天鹅tán落的华羽;依依niǎoniǎo,犹如仙女剪碎的祥云;飘飘舞舞,恰似满树摇落的梨花……     (杨利友《林海深处雪乡美》)
【材料5】雪的形成   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当云下气温低于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O℃时,则可能出现雨夹雪。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角形。                (《十万个为什么》)
 
1.材料1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是:           、         
古往今来,咏颂雪的诗句很多,请再写出两句来:a             
b                   (本试卷中出现的或同一首诗歌中的不要重复)(4分)
2.请将材料2上联中能与下联相对应的描写雪的4个字填写在横线上。
        (1分)
3.品读材料1和材料3中咏雪的诗句,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谈谈它们各自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3分)
答:                                 
                                   
                                   
                                   
4.请写出材料4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1分)
tán    落华羽    依依niǎo niǎo      
5.品读材料4中加波浪线的语句,这几句话描绘出了山里大雪纷飞时的美景。请你模仿这样的句式,也写三句话,表现江南春雨的美景。(2分)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雪有关,但材料5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2分)
答:                                 
7.根据材料2原文的行文思路,请你判断,伍次友“吟罢放声大笑”之后,文章中出现的那些人物都会有些什么表情。你不妨试着用一个词语或者短句,来形容一下众人或者其中一个人当时的表情。(2分)                 
8.如果要你以雪为背景画一幅画,你打算画什么?表现什么样的主题?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3分)答:                         
                                   
9.前四段材料,都是描写了雪景的美,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跟雪有关的故事不乏其例,或温馨浪漫,或曲折惊险,或慷慨壮烈,或悲壮凄切。比如《窦娥冤》中“六月飞雪”的情节。请再简要地列举一个名著名篇中跟雪有关的故事情节。(1分)
                  
10.看了材料5中有关雪花形状的图片,请你用一个成语来表现一下大自然造化的神奇或者形容一下你的感受。(1分)        
二、(50分)
㈠阅读《陋室铭》,完成第11-15题。(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翻译句子。(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 有仙则名(         )       ② 何陋之有(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悍吏之来吾乡(         )
13.文中有“可以调素琴”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话,给人的整体感觉好像有矛盾,你认为呢?请简要说说理由。(2分)
答:                                 
                                   
14.有一种观点认为,陋室主人之“德”是狭隘的、浅陋的:生活疏懒,厌恶劳动,鄙视劳动人民,性情孤傲,逃避现实,缺乏进取斗志。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将“鸿儒”与不能来陋室的“白丁”对举,表明作者的结交面太狭窄,显示出他性情的孤傲,蔑视劳动者、耻于与劳动者为伍的不良心态。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如果同意,请结合原文再举一例进行分析;如果不同意,也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认识。(3分)
答:                                 
                                   
1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材料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2】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⑴,口吃不能剧谈⑵,默    a      好深湛(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嗜)欲,不汲汲于富贵⑶,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    b徼(邀)名当世⑷。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    c储⑸,晏如也。
                                           (《汉书·杨雄传》)
⑴佚(dié)荡:舒缓;悠闲自在。⑵剧谈:流利地讲话。⑶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⑷廉隅:本谓棱角,古时比喻品行端方,有志气。邀:要求。⑸儋:甔(dān),可容一石之瓦器。故有甔石之谓。
①请将文言词“之”、“而”、“以”正确填入材料2中的a、b、c处(2分)
a          b          c         
②如果杨雄(子云)处陋室时的生活状态可以用“清静”二字来形容,那么诸葛亮居草庐时的心境就可用     二字来形容。(2分)
③结合两则材料,说说《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所要表达的含义。(2分)答:                             
                                   
㈡阅读《夜深还照读书窗》,完成16-20题。(16分)
①灯下读书,想起宋人刘子军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觉怆然。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明月知人已去,依旧来照,已不再是读书窗。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了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容易抚慰焦躁的心境,不拿笔记本与卡片纸是不能记忆这纸上意思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是考不中文凭的,换作了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字地寻章摘句。
②现代人从小读书,说来读的书比古人多得多。据说孔子“学富五年”,以竹简折成铅字算来,他肚子里也不过就是三本两本。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万卷其实是夸大而言其多。现代人又何止读万卷书?可是现代人既成不了哲圣也成不了诗圣。本来,读书并不在多寡,知识未必是智慧,但现代人一切都需要折斤掰两拿计算器来估量价值,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观,读书已沦落到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没什么不同的境地。《朱子语类》云:“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那大底,将来那里面小底也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小小节目”。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读书真意在,“大”不是肚皮里可以车载斗量的知识,而是心灵中无可计算的智慧,读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心智的润养。
③公正地说,读书可分为两种:伏案苦读细啃书,记得公式,背得数字,每到领悟处不禁长嘘一声,是书生苦事。这时犹如爬山,一山又一山,攀时想的是文凭、是课题、是职称、是经世致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和“功名如探囊取物耳”是一回事,书中文字被读成肚里的知识。品茗饮酒读书,心与书通,忘却经营生计、案牍文字,每到会心处不禁抚掌,是赏心悦事。这时虽人问书中所言何事均浑然忘却,但书中意味则如盐化水中,时时在心头提撕点拨,让人自省,催人自觉,于是书中文字化为心头素养。
④诚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文人那点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了。不过,如果能在电话铃声、汽车笛声、机器轰鸣声中留下一小片安静,让人体味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的滋味,如果能在霓虹灯光、白炽灯光、探照灯光中给明月留下一点缝隙,让它来淡淡地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似乎也还能给人一线安慰。在连叹息都没工夫的岁月里,人怎样才能把知识转为智慧?其实,读书仿佛旅游,人何必处处拍照留影,处处题“到此一游”,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风在心头留下些快意,残存半分温馨,让人回想起来就忘却了尘世的疲惫与困惑,这不也就够了么?
16.第①段中,作者说:“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结合上下文,请解说其原因。(3分)
答:                                                                   
17.第②段中“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读书真意在”,这里的“读书的真意”是指什么?(3分)

18.第④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作者在这里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


19.下面对文章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到现代印刷和奢华的装订使书本失去了线装书的温馨,注重了形式而忽视了书的内容。
B、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在今天已经不适合了,作者认为不值得提倡。
C、这篇随笔语言典雅隽永而又生动自然,在形象的议论中呈现出作者儒雅的情怀,更有思辩的睿智。
D、“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这两句诗是古人对读书的感悟,与本文的主旨相同。
20.本文是一篇关于读书的美文,你在课外阅读中也会有过特定的场景或感受,请你选取其一用描述性的文字将它写出来。(要求在60字左右,4分)




㈢阅读《剪烛西窗》,完成21-27题。(19分)
剪烛西窗
刘墉
    “        ,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名作《夜雨寄北》的诗句。想那西窗下,荧荧一烛,诗人促膝夜谈,几番风雨成隔世,共话白头到眼前,看那烛光由短而长,由高而低,执剪修心,是何等的悠然?
你点过蜡烛吗?看过那跳动的烛光和飞舞的烛花吗?感受过那蕴藉中所含蓄的幽幽之情吗?选蜡烛,实在有很大的学问,尤其是那“烛心”,偏了的不能要,否则燃烧不会均匀;太粗的不可取,因那烛火虽强,却消逝得快,且少了情趣;太细的也不能用,因为一点微风,就会使它熄灭。至于点燃的时候,就更要讲究了:那烛台要正,免得炽泪自一边倾下;那烛心要直,免得一侧燃出个大缺口;那烛心要不长不短,短了烛火太弱,长了则要跳动生烟。懂得调整烛心的人,常能使蜡烛多燃许多时间,甚至在熔成一小摊的时候,只要烛心不偏,还能多耗些时。
听了这许多话,下次对着荧荧一烛,你一定会有许多新发现,而且即或没有烛火在前,何尝不能在自己的心中点起一盏烛光呢?
于是你的心,就是烛的心,要不粗不细,不偏不倚,且得常常修剪,剪得不长不短、恰恰托出一片蕴藉的光辉与温暖。
21.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文章开头横线上应该填写的两句诗句。(2分)
           ,          。(李商隐《夜雨寄北》)
22.文章第二段“免得炽泪自一边倾下”一句中提到的“炽泪”一词,让人联想到杜牧“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和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请问,文中的“炽泪”一词和李、杜诗中的“泪”字在意思上有何不同。(2分)
答:                                 
23.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原来是表达相思之情的,现在更多的是赞美奉献精神。古代诗词中这种从原意发生演化引申的现象比较多,例如,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原来是表现春雨滋润万物的情景,现在也用来形容外物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请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要求写出诗句、原意和现在所具有的引申意义。(3分)
答:诗句:                 
原意:                                
引申义:                               
24.文中多次提到“烛心”一词,实际上它与“烛芯”一词同义,那么将“烛心”一词改为“烛芯”好不好呢?为什么?(3分)
答:                                 
25.认真品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它要表达的人生哲理。(3分)
答:                                 
                                   
26.做读书动笔,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在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在文旁、文后等处写下自己的感想、体会、评论或疑问,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请在本文第二段旁的空白处对第二段中你感兴趣的文字作些圈点和批注。(本文考题中的内容请勿再用,3分)
27.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精美散文,并把你的推荐词写在下面卡片上。(3分)
美文推荐卡
美文篇名 作者
推荐词

三、(50分)
28.作文。(50分)
看到下面的这两组词语,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中提出一个与文化有关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或讲述一个故事,或抒发你的感慨,或发表你的观点。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个。
春节 端午节 饺子 元宵 京剧 风筝 龙舟 春联 中国印 牛郎织女……
圣诞节 情人节 麦当劳 巧克力 奥斯卡 迪斯科 牛仔 亚当夏娃……
要求:⑴话题必须与文化有关。不要简单地选择一个词语,写成类似“春节记事”、“风筝随想”、“话说迪斯科”这样的文章。⑵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21.230.77.9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学考模拟卷


上一个『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下一个『2006年广东高考语文模拟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