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姜堰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姜堰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姜堰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命题:高三语文中心备课组2006.4.25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仰慕暮霭膜拜模棱两可漠不关心B、摈弃缤纷妃嫔宾至如归太湖之滨C、间谍蝴蝶碟子最后通牒喋喋不休D、甫定黄浦匍匐嗷嗷待哺铺天盖地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
试题预览
"2006姜堰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命题:高三语文中心备课组    2006.4.25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仰慕    暮霭    膜拜    模棱两可    漠不关心
B、摈弃    缤纷    妃嫔    宾至如归    太湖之滨
C、间谍    蝴蝶    碟子    最后通牒    喋喋不休
D、甫定    黄浦    匍匐    嗷嗷待哺    铺天盖地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一年之季在于春。随着春季的到来,广大农民都在准备增加农田投入,但往往受到假冒伪劣农资的坑害。
B、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
C、整个江面广袤而深远,慑人魂魄的是那种拙朴博大的神韵,以及艰忍不拔的精神。
D、“无偿献血   无尚光荣”。3月8日,妇联的几位同志走向献血车,以此庆祝自己的节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年伊始,行人若再在南京市街头闯红灯或不走斑马线,就可能被守株待兔的协管员逮住罚款。
B.“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深孚众望,继杨利伟之后再度展示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信心和能力。
C. 一向以编纂工作严谨而著称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为编成此书三易其稿,历时十年,真可谓韦编三绝,功在千秋。
D. 南京地铁试运行期间,众多市民为了亲身体验一下地铁的方便快捷,如过江之鲫一般,纷纷涌向各大站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观摩和学习,对邳州市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并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B、文件明确规定一把手完不成任务的,视情分别给予电视通报、黄牌警告、停职观效或降级免职,所在单位干部的提拔予以冻结。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D、一个热血男儿的铮铮铁骨从他的作品中一步步地走出,令我叹服;作品中的乡情、亲情令我感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能为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呢?目前国内流行的理解是,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200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031亿美元,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同时也成为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商品供应商。于是,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制造业今年频繁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有意压低人民币汇价来促进出口,这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且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饭碗。
此外,由于中国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吸引了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美国也以此指责中国在“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另一方面,提高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投资成本和使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以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目前国内流行的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看到了美国的表面意图,还没有真正洞察到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战略考虑。
实际上,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从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大宗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传统制造业产品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即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要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
由此可见,美国人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聪明的美国人怎会不明白这些简单道理呢?
如果美国政府真想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管制就能做到。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种限制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中国目前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时期,需要进口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但美国至今以种种理由限制中国的进口,不准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这些产品。
因此,要真正理解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意图,就必须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来分析。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已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遏制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把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这一战略背景上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其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策略,美国当初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实现其阻击日本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美国想在中国故伎重演。
                            (选自《国际金融报》)
5.对“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B.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C.减少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制造业造成的损害。
D.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永远保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人民币汇率低,所以中国出口的产品成本低,在美国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
B.如果要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只有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产品及其技术的管制。
C.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传统制造业产品,表明将传统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是美国的一个策略。
D.即使人民币升值,美中贸易逆差缩小,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仍然存在。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外资的引进及中国产品的出口都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B.平衡贸易往来,根本之策不在于人民币的升值,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
C.希望进一步发展本国的传统制造业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人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D.美国曾逼迫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阻,历史的相似提醒中国要谨慎对待和高度关注人民币升值问题。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梁列传》,有改动。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独有因夜以火攻虏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B.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
辞甚畅达
C.掾虽不行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以虏使首示之 
衣食所安,弗敢专,必以分人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班超胆识过人和“从事文俗吏”的一组是(  )
A.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惧使西域 
   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
B.超乃闭侍胡 
   当与从事议之
C.超手格杀三人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D.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 
   恂大惊,既而色动
1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班超胆识过人,及时洞悉暗通匈奴,并断然率众连夜奔袭,全歼匈奴使者,迫使鄯善和汗家通好。
B.班超见微知著,妙用奇计,夜歼匈奴使者,显示了汉朝的国威和恩德,使王情愿归属汉朝。
C.班超知人善任,精心策划,率属官和吏兵,夜烧虏营,斩杀虏使,维护了汉朝的国威,完成了出使西域的使命。
D.班超身处绝域,临危不惧,率领所有的吏士,计歼匈奴使者,完成了沟通汉朝和西域的历史使命。
第Ⅱ卷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4分)
译文:                                                           
                                                                 
                                                            
(2)侍胡惶恐,具服其状,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3分)
译文:                                                           
                                                            
(3)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⑴请分析第三句诗中“穿”的意思及表达效果。

⑵有人说诗中最后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透出当时戍边战士的伤感之情,也有人说最后一句透出戍边战士的豪迈之情。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13、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完成)(6分)
⑴夫君子之行,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
⑵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⑶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白露横江 ,                 。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缩小的湖泊
——读澄泥砚
沙封
澄泥,是大自然的肌肤。当人的手指可以在自然的肌肤上抚摸,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河流是大自然的褶皱,那是盛水的天然巨砚,不是有张芝家门前的小河由碧绿变成了“墨池”的故事吗?可那样的池砚,用起来确实不太方便。于是上帝赋予人一份灵感,掬起一捧泥土,将河流缩小,就有了名扬天下的澄泥砚。 
澄泥砚与大自然的习性是相通的。一个盛水的缩小的河流,决定了它所需要的泥质的重要性。澄泥砚最早是一种天然澄泥,由于黄河的涨水和冲刷,将河泥冲到岸边,经过沉淀、澄浆,泥质不但细腻而且坚硬,再经日晒、干裂,使淤泥形成四五厘米厚的不同形状的干泥块。人们将它一块块取出,根据泥块的不同形状,雕刻成各种不同造型和砚凹,再经烧制磨光,便可制成澄泥砚了。 
制砚人的两手能分辨出最原始的没有污染的泥土。选择质量较好的粘土,一次一次地剔除泥土里的杂质,日光下晒干,在清水搅拌成泥浆。待泥浆中颗粒较大的砂石沉入底层后,撇去浮在表面的草皮、杂物,让泥浆沉淀澄清后,割去下层粗泥,取中间一层好细泥干燥后,即为细腻的澄泥。一位黄河边的制砚老人,他那满是老茧的手,在吃饭穿衣时,那手笨拙而迟缓,一旦触摸到澄泥,触觉却是非常细腻的,变得敏捷而轻柔。一切都在对泥土的抚摸上,黄河岸边,那一群站立在土地上的人对泥土的抚摸,是一个孩子对母亲般的感情,那是没有个够的。 
澄泥砚是抚摸出来的,那个从小在黄河的河滩上寻找泥块的孩子,在成人后,用一方方澄泥砚讨来生活,砚成了他一生的玩具。他不知道有个叫李子彦的人在《砚谱》中说:“虢州澄泥砚,唐人品砚为第一”。他也不关注乾隆皇帝亲自赋诗赞其砚“抚如石,呵生津”,视为国宝。 
千百年来,在黄河岸边,男人们手里悉心爱护的一条彩绢,不是留给自己女人的。宋代的《贾氏谈录》和《文房四谱》中的说法,大致是取河床下的泥,淘洗后,用绢盛之,系绳再抛入河中,继续受水冲洗,如此二、三年之后,绢中的泥越来越细,然后入窑烧成砚砖,再雕凿成砚。心爱的女人得不到这样的那一份馈赠,那是属于砚的。在历史的烟云中,那无数条红黄紫青的彩绢,构成黄河岸边一道独特的风景。 
制砚的职业注定了他永远离不开泥土,走不出家乡。他的手生来就是制砚的,像和面一样揉搓、拍打,他的手就是刀,澄泥在他的手里十分细腻。泥料越细,粘性越佳,故沈括记作“胶泥”。使用独特的地理环境沉积的优质黄河澄泥,土地上的植物也可以在这缩小的河边种植,加入名贵的草药,日后那绿叶也会在砚池里婆娑。一个制砚人的想像全在这里了,在一方砚上雕刻出他心里的对这个世界的印象,如人物、动物、花鸟鱼虫等。自然风干后,放入柴或牛粪中烧制,再放入墨蜡和米醋中蒸,最后磨光便成了坚硬的澄泥砚。你看,泽若美玉,巧夺天工,贮墨不耗,积墨不腐,冬不冻,夏不枯,写字作画虫不蛀。 
一块新砚诞生了。举到耳边,去听,在一方好的澄泥砚里,你能听到河水的声音,那是河流奔腾的啸响。当那位制砚人注入一眼黄河水,砚就活了,透着澄澈的天空。澄泥砚细腻坚实,形色俱丽,砚池就是水的源泉,一个制砚老人偏执地相信,一方没有水的澄泥砚,放置在夜空下的河边,第二天它会凝聚出一滴清水。 
当一个制砚老人站到你面前,你会发现,在千万次的洗涤中,他的灵魂已然纯净而飘逸。洗,洗,洗出了生活,洗出了人生。一个老制砚人从注入清水的砚中,一眼就看透了人生,洞穿了世界。
(摘自《福建文学》2005年第2期)
14.作者说,“澄泥砚与大自然的习性是相通的。”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5.作者说,“澄泥砚是抚摸出来的”,请结合原文,说说它是怎么被“抚摸”出来的。(6分)
                                                                              
                                                                              
16.⑴作者用“缩小的湖泊”来比喻澄泥砚,文章中也多次把它们联系了起来。请结合原文,说说它们两间的联系。(4分)
                                                                              
                                                                              
⑵能不能把题目“缩小的湖泊”换成“澄泥砚”?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17.结尾说,“一个老制砚人从注入清水的砚中,一眼就看透了人生,洞穿了世界。”请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上海市部分区县高三语文调研测试卷』  下一个『恩平一中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