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一中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湘乡一中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命题人:刘革猛第一卷(选择题,共39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蹩进(ié)憋气(iē)鳖鱼(iē)瞥见(iē)B、拗开(ǎo)角逐(jué)租赁(lìn)看守(kàn)C、绽开(zhàn)瘦削(xuē)打烊(yàng)腚部(dìng)D、差遣(chāi)失怙(h
试题预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人:刘革猛          

第一卷(选择题,共3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蹩进(bié)      憋气(biē)      鳖鱼( biē)     瞥见(biē)
B、拗开(ǎo)       角逐(jué)      租赁(lìn)      看守(kàn)
C、绽开(zhàn)   瘦削(xuē)      打烊(yàng)   腚部(dìng)
D、差遣(chāi)    失怙(hù)       睿智(ruì)      解数(ji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羡妒   笨拙   轩峻   讫今为止     B、杜撰   酒馔   忖度   纨袴膏梁
C、遐迩   同袍   废黜   买椟还珠     D、行李   润色   和偕   逆情悖理
3、下列句子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B、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太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C、这套书选题虽佳,编辑水平却甚差,很多书被搞得不忍卒读,唐突古人,以至如此。
D、学者张中行一生坎坷,无论朝霞蒙烟,还是晚景见晴,他都能处之泰然,笔耕不辍。
4、下列多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稳定的心理,技压群芳的完美动作让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小姑娘改写了中国女子跳马没有世界冠军的历史,填补了中国女子体操单项世界冠军的最后一个空白。
B、网络的出现及日益普及,丰富并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形式,使传统的阅读生活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C、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于谦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D、周昆玉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自小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熏陶,举手投足间自然有股很深的书卷气。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李刚_______喝过几年墨水,信笔写了张借条,后来赔了数千元。
②许多出租车单位设立了监督电话,以便_______与乘客的联系,监督自身的服务质量。
③面对公安局的凌厉攻势,他终于_______了全部的犯罪事实。
④在我国,有很多传统产业,原本有很大的生产潜力,有很广阔的市场,但由于技术瓶颈的_______,它们的前景却大都不如人意。
A、自恃   勾通    交待   限制 B、自恃   沟通   交待   制约
C、自恃    勾通    交代   制约 D、自持   沟通   交待   限制
二、阅读题(12分,每小题3分)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结构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近百年来,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表演出色,湖湘文化因而备受世人瞩目。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经世致用”,即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它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一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湖湘文化以此为哲学依据,因而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由此可见,“湖湘文化基本精神”是“湖湘人物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是一个比“湖湘人物性格”更高一层的概念。
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块马蹄形的地域,后有重山,前有大泽,在古代相对于中原来说,环境较艰苦,信息较闭塞。然而,环境的艰苦,锻炼了湘人坚强勇毅的性格;环境的闭塞,培育了湘人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古人所谓“深山大泽,实产龙蛇”,即此之谓。而从时间看,楚人本含古蛮族血统,后与炎黄文化融合,虽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仍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地域的封闭性,更使这种独特基因得以绵延不绝。文化的核心是人,人是环境的产物,于是,湖湘文化和具有此文化性格的湘人就在这特殊土壤中应运而生。
时间与空间毕竟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湖湘文化形成的内因则是在这一地域上的人的系统活动,其合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土著文化,即群苗文化,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化;一是中原文化,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湖湘文化就是二者冲突与融会的结果。中原文化的“文雅”与群苗文化的“蛮野”两大基因而结合,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倔强”、“刚毅”、“峻激”的风格。这就是湖湘文化“深湛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和“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自立”的重要原因。
湖湘文化的形成,正是以上诸多因素系统运动的必然结果。湖湘地区高山大湖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农业经济,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
6、下列有关“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具有生猛活脱之性,又富于正义感和向群性,从而使湖湘文化具有了“淳朴重义”的独特文化精神。
B、“二者融贯”,说的是“临难不惧”和“视死如归”的湖湘文化所独有的精神特色,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
C、由于具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湖湘文化拥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D、湖湘文化的“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的形成,与它崇尚“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哲学理念密切相关。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最后一段中所说的“诸多因素”的一项是
A、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四大精神的融贯。
B、“前有大泽、后有重山”的相对艰苦、闭塞的独特的生存环境。
C、古蛮族的血统使湘人保有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
D、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融合。
8、不能证明“文化的核心是人”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表演出色,湖湘文化因而备受世人瞩目。
B、“湖湘文化基本精神”是“湖湘人物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C、楚人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仍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
D、湖湘文化形成的内因,是在这一地域上的人的系统活动。
9、综合文中信息,下列关于“湖湘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于地域文化的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备受关注,与湖湘人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深远影响密切相关。
B、以“人极”的宇宙精神为哲学依据的湖湘文化,培育了湘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之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
C、湖湘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与它所处的环境和这种环境中的人的系统运动有关,是外因、内因诸多因素系统运动的结果。
D、湖湘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保有融会,既“深湛古学”,又”不为古学所囿”;既“接受中原文化”,又“风气自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①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②之所蟠,独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③之浏如。既焚既酾④,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⑤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⑥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 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⑦楷法。
[注]①九疑:也作九嶷,山名,在今湖南省,又称作苍梧山。 ②虺 (huī):毒蛇。蟠:盘踞。 ③蠲(juān):除掉污秽。 ④酾(shī):疏浚。 ⑤伎:技巧。⑥间(jiàn)厕:交错混杂。⑦二千石:汉朝郡国守相的俸禄为二千石,借指官爵。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             逸:动词,安闲,使……安闲
B、望其地,且异之        异:形容词,不同,以……为异,感到特异
C、怪石森然,周于四隅                     周:名词,周围
D、宗元请志诸石                                志:动词,刻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   视其植,则清秀敷舒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C、   或列或跪,或立或仆
         或得日或否
D、   请志诸石,措诸壁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12、九嶷之麓经整修后“奇势迭出”,建新堂后适于观赏。下面对此所作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A、树木清秀繁茂,池潭波光荡漾,泉水曲折萦回,怪石环绕四周,洞穴幽深,土山耸立,与新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B、立足新堂门楼,连绵起伏的峰峦,丛林覆盖的山崖,平展的绿野,辽阔的蓝天,尽收眼底。
C、四周耸立的大石,尽展奇形异状,皆神态动人,“或列或跪,或立或仆”,为新堂增添了诸多意趣。
D、铲掉了荒草,疏浚了污泥,积土成山,疏浚泉流,于是“清浊辨质,美恶异位“,奇妙的景致逐一显示了出来。
13、下面对本文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说“为二千石楷法”,意思是说韦使君的榜样作用甚至大于郡守。
B、作者认为官吏但凡要修建休憩的园林,必然会“疾极人力”,这在当时可谓是对现实的深切体察得出的真实结论。
C、柳宗元在文中肯定韦使君在理政之暇,在九嶷之麓修建新堂,“因土而得胜”,成就了教化;“蠲浊而流清”、“废贪而立廉”,则为继任者树立了榜样。
D、文章表述韦使君开辟新堂之功,先说旧址之荒秽,名胜之难得,然后赞韦公于理政之暇修新堂之功,水到渠成,行文周密。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四、(共22分)
14、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每小题3分)
⑴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完成赏析。(共7分)
早   梅
[唐]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A、这首诗抓住了早梅的哪几个特点来写?其中主要突出哪个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齐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与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都用了“一枝”一词。试分析两诗中“一枝”各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题1分)
1、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
2、肴核既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5、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共13分)
垂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头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担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景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我说。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17、第一段表现了海参崴大海的威仪与气势,给人的感受是什么?联系下文,简述这样描写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讲完故事后,作者和妻子有一段简短的对话,各就胖老人和瘦老人发表看法。这段对话蕴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垂钓》是余秋雨先生的一篇哲理散文,本文的哲理包含哪些具体内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6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0、①心中的哲理——试就《垂钓》一文中两位老人“像两座恒久的雕像,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这富有哲理的结尾,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②就本文某一突出的表现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七、作文(60分)
19、根据下列材料作文。
有一位年轻人,整日埋怨,说是不好的环境致使自己平庸无才的。一次,他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个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来到寺庙后,年轻人就向高僧提出了学习移山之术的请求。高僧说:“好吧,请随我来。”接着,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年轻人若有所悟。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请就“改变别人和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语文试题答题卡

第一卷(选择题,共39分)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14、⑴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
2、肴核既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5、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七、作文(60分)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B    6.B(“二者”应是“淳朴重义”“勇敢尚武”)7.A(所述的是湖湘文化基本精神的特征)8.B(议论的是“湖湘人物性格”得以形成的内在原因)9.B(表意不切。“自强不息”被看作是“人极”,不能限制“宇宙精神”,作为哲学依据的是:“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10.C   11.A   12.D   13.A     
14、 (1)这里有奇石,却被深草遮盖;有泉水,却浸流于泥地。
         (2)韦公来这里已经有一个多月,政事办理得当,太平无事。
        (3)(它)将使接替你治理永州的人,从小的方面而明白大的方面。
15、A、抓住了“早”“香”“艳”等特点来说,其中主要突出“早”这个特点。
        B、齐诗中的“一枝”突出花开之“早”,紧扣诗题;叶诗中的“一枝”,以少胜多,引发读者对园中春色的无尽想象。
16、1、泣孤舟之嫠妇           2、杯盘狼籍,相与枕藉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悟已往之不谏           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17、使人感到恐怖、凄惶和苍凉。对大海作这样的描写,反衬出垂钓者的沉稳、冷静和对大海的狰狞的无所畏惧。
18、对话表明了物质和精神的对峙。胖老人是物质的象征,钓满一桶就离去,说明物质世界更讲究现实;瘦老人则是精神的象征,他等待大海,说明精神世界追求理想,达不到理想则宁肯固守心灵的家园。
19、通过胖瘦两位老人垂钓的故事,说明物质和精神的对峙与统一;说明人生有喜剧美,也有悲剧美,唯有统一起来才是人类完整的美;说明人生中的对手与朋友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这些都是生活的辨证法。
20、提示:本文通过两个钓鱼者来揭示生活中的哲理: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它们各自是互相对立的,但只有在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生活。本文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通过描写两个垂钓者来揭示,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七年级语文复习练习』  下一个『七年级语文竞赛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