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4.9淮安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调查测试.doc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4.9淮安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调查测试.doc(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淮安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查测试语文试题2006.4.9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H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3.第1卷各题的答案与第Ⅱ卷各题的答案都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第1卷(选择题共3
试题预览
"淮安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查测试
                   语  文  试  题                   2006.4.9
  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H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3.第1卷各题的答案与第Ⅱ卷各题的答案都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第1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勉励    分娩    挽救    央浼    冠冕堂皇
  B.孕育    酝酿    蕴藏    晕车    韵味古朴
  C.拂晓    侥幸    蹊跷    翘楚    骁勇善战
  D.灿烂    颤动    孱头    忏悔    璀璨夺目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1月14日晚,青岛海啸球迷协会200多名英超铁竿球迷欢聚一堂,一起观看了英超曼城 德比大战,协会的10多名足球宝贝还到现场热舞助兴。
  B,“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万家团圆,人民子弟兵却仍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不能与家人触膝谈心,只能通过电话向家人遥致祝福和相思。
  C.县中医院大胆改革,进行资产重组,实行股份制经营。他们请省人民医院的专家们来院坐诊讲学,使医院效益明显增长,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D.一项发表于8月2日的英国《自然》科学杂志上的成果说,通过一种新型的技术,可以生产出具有可用于电子原件的半导体特性的导电性能薄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在“兴中杯”江苏省第四届高中生作文大赛中,来自天一中学的黄莉同学以一篇匠心独运的作品《在路上》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B.德国核物理学家鉴于希特勒的疯狂,让原子弹的试验胎死腹中;无独有偶,爱因、斯坦后来也痛悔自己当年对原子弹出世所作的贡献:他们都意识到这是潘多拉盒子里的灾难。
  C.某省在今年2月26日进行的素描、色彩考试中,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资料入场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替考者。
  D.铁山寺地处苏皖交界,远离城市,山下虽零星分布着几户农家,但这里林深树茂,环境幽静,游人到此,如人无人之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来自唐山的业余演员们表演的《俏夕阳》夺得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歌舞类节目一等奖,谁能相信表演者竟是年逾古稀甚至年过花甲的老人呢?
  B.春节假期一过,郭晓宇就来到了张老师家,请他把自己将在《中学语文》上发表的文章再审校一遍。
  C.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咀嚼。
  D.目前,我市经济尚不发达,在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方面,与和我市发展情况类似的扬州市相比,还有差距;与苏州、无锡的差距更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2005年9月底,世界卫生组织一专家发出警告,新型流感随时可能暴发,会造成500万~ 1.5亿人丧生。10月13日凌晨,罗马尼亚农业部长宣布,罗马尼亚出现了禽流感。化验结果表明,罗马尼亚家禽死于H5N1型禽流感病毒,这是这种正肆虐亚洲、造成至少66人死亡的病毒首次传入欧洲。同一天,土耳其发现的禽流感病毒也被宣布属于H5N1型。而位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保加利亚已接连发现有零星鸟只“神秘”死亡。卫生专家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今年的禽流感病毒不再相对温和。它不但感染了数千万野鸟和家禽,而且感染了猪等哺乳动物和至少112个人。已跨越“物种障碍”的病毒在跨国界传播后,又开始了跨洲传播。科学家们由此推断,接下来,可能很快出现最可怕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病毒发生变异,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魔鬼”真的要来了!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被人类记载过的流感,1658年吞噬了意大利威尼斯6万人。惊恐的人们以为这是上帝的惩罚,因此把该病伞名为“魔鬼”。类似流感的诸多“魔鬼”一直纠缠人类。而人类,在面对传染病疫情时“常常表现得很脆弱”。
    20世纪,大约每隔11年就有一次较大的流感流行,而全球性的大流感约每30~40年暴发一次,死亡极为惨重。在与各种传染病的斗争中,人类很多时候处于被动防守状态。对已发现100多年的禽流感,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仅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来阻止其蔓延。
    禽流感可怕在于它发生突然、发病率高、季节性不强、来源不明(有专家怀疑候鸟能在长距离迁徙后传播禽流感病毒),而且病死率高。截至10月10日,印尼禽流感感染者增加到了5人,而其中4人已经死亡。高死亡率的禽流感和高传染率的流感一旦结合,就会产生一种致命的高传染性病毒,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且不断变异。
    对付流感最有力的武器是接种疫苗。尽管最近美国、英国、越南等国的科学家在研制疫苗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是医药卫生界的专家还是止不住担心。
    目前世界上现存疫苗和药品严重不足。以美国为例,当前储备的抗流感药物只够200多万人使用,但据估算,疫情暴发时需要9000万人使用的药物。其次,流感病毒的耐药性已增加,病毒对传统药物的耐药性最高甚至超过了70%。再次,世界各地没有足够设备来生产疫苗。生产足够疫苗需要6个月,而等疫苗制成,病毒可能发生了变异,现存的疫苗和新生户出的疫苗都有可能失效。
    目前,欧美等国拥有全球90%的流感疫苗生产能力。而疾病暴发时,为满足国内需求,这些国家不可能出口疫苗,因此穷国面临更大危险。这是人类备战流感的又一难题。
    (选自《半月谈》(内部版),2005年11期)
5.以下对“禽流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每30~40年暴发一次,长期以来一直危害人类健康并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的新型流感。
  B.是一种由候鸟在长距离迁徙过程中传播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引发的、并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一种新型流感。
  C.是一种发生突然、发病率高;季节性不强、来源不明,难以预防和治疗,而且死亡率极高的新型流感。
  D.是一种由能够不断变异的高耐药性病毒引发的、能使传统药物和新型疫苗完全失效的新型流感。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亚洲是禽流感传染的重灾区,而欧洲也遭到了禽流感的袭击,在欧洲禽流感还有蔓延的趋势。
  B.2005年的禽流感病毒不但感染了数千万野鸟和家禽,而且感染了猪等哺乳动物和至少 112个人。
  C.印尼之所以有4人感染禽流感死亡,是因为那里高死亡率的禽流感和高传染率的流感一旦结合,就会产生一种致命的高传染性病毒
  D.一旦世界暴发大规模的流感疫情,那么就会面临疫苗供应严重不足等问题,而穷国在这方面的问题更突出。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性的大流感约每30~40年暴发一次,因此,在今年的禽流感灾难过后,未来30年内将不会再暴发全球性大流感。
  B.在流感面前,人类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正在采取积极措施研究对付流感的疫苗,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C.如果世界各地能生产出足够的疫苗和药品,人类就不会再担心禽流感的传染蔓延。
  D.目前,欧美等国拥有全球90%的流感疫苗生产能力。即使疾病暴发,也能满足国内对流感疫苗的需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①。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蠕而去。
    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杜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⑤,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诔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卷六十四》)
    (注) 繻(rú):用作通行证的帛。②传:凭证。③制:帝王的命令。④横苹:使草倒下。⑤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偃使行风俗    行:推行
  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    矫:假托
  C.干名采誉    干:求取
  D.臣宜被坚执锐    锐:锋利的兵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武帝异其文    ②今肃迎操,……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B.①弃蠕而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以从民望,干名采誉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D.①且盐铁,郡有余臧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件,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D.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乌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永州愚溪作者住宅以西。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联写景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6分)
    (1)宋代,词发展到了极盛时期,按风格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豪放两派。前者以李清照为_________________代表,她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名句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者以苏轼为代表,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周瑜的形象。
    (2)春秋时代的思想家    (人名),他的著作富有哲理意味,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国家名)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诗人_________________(人名)说的,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壶口走笔
    汽车刚转过一个山坳,便听到一种声音在轰鸣,嗡嗡隆隆的,如同大风劲吹,沉雷飞驰……我知道,那是壶口瀑布的回声。
    其实,那个山坳离壶口还有两公里。
    山崖一侧有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汽车紧傍着灰褐色的岩石停下,那位置和壶口瀑布平行。悬崖石阶二百多米处便是壶口瀑布,应当看得很真切的,但我的眼睛却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河滩是黄的,河床是黄的,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它们组成一帧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中,浑然天咸,那般神奇,那般独具魅力。没有人能想到,黄河曲曲弯弯流淌几千里之后,能在山西和陕西两省间的峡谷中,把原本宽阔的河面猛然收缩,使松散的力猝然凝聚,经年累月,一条巨沟形成了,滚滚而来的黄水倒悬倾注,于是便有了惊涛骇浪,有了如雷的吼声……
    在人们的意象中,大地是有魂灵的。魂灵在哪里?魂灵是什么?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这灵光饱含着血脉;血脉中激荡着清洌的水和浑黄的水。多少年来,灵光在闪烁,黄土地上有欢歌,也有悲歌;而这一切,作为黄土地的魂灵,最终奏出的都是动人的曲予。
    那天本来是有太阳的。汽车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黄土坡上行驶时,阳光把满坡的绿照得层次分明。然而壶口瀑布那一方的太阳却黯然失色,像一个很大的蛋黄悬在高空。有趣的是,浑黄的浪涛溅起的水花却白得耀眼,白得晶莹,从巨沟中飞起,又如同白色的珠子撒向空中。于是奇迹出现了:在河对岸浑黄的天宇下,一条彩虹隐约可见。
    我注视着彩虹,再听那如雷的涛声,猛地想起那首雄壮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像我这般年龄的人。对那首歌是相当熟悉的。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尽管他们不可能从壶口瀑布显出雄威的那一方域踏上征程,但他们的心境和气度却完全可以同翻卷咆哮的壶口瀑布相比照。黄土地的魂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血男儿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在黄河吼声的伴奏下,一股脑儿凝聚,又一股脑儿进裂……正是在那血与火的交织中,他们杀出一个新天地,使黄土的魂灵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庄严和神圣!
    壶口瀑布的气势动天地,泣鬼神,那可是对倒下的将士的祈祷与祝福、呼唤与抚慰?如果他们真的魂兮来归,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同大地的魂灵相拥相吻,那是怎样一种境界啊!
    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踏着河床坚硬的石和松软的沙,回到西岸灰褐色的山石旁,蓦然回首,那帧浑黄的画又呈现在我眼前,太阳仍‘在照着,隐约中又见彩虹,颜色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竟是那么谐调,那么美!  留下的几张照片,背景是黄的;黄天,黄地,黄水,还有黄皮肤的我。我很自豪,也很骄傲!
14.作者说:“此时,我真切地感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灵光”在这里指什么?文中又多次提到“黄土地的魂灵”,从全文看,“黄土地的魂灵”又指的是什么?(4分)
    答:(1)“灵光”在这里指的是  
(2)“黄土地的魂灵”在文中指的是 
15.“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结合黄河的特点与本文的主旨,从两个层面来说说“象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8分)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最后一段作者说:“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请结合全文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篇散文的构思很有特色,请用简要的文字加以阐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阅读下面有关材料,简要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2月21日公布的货币执行政策报告显示:2005年末,我国个人消费贷款额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年低16%;比年初增加1996亿元,同比少增长2331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2444亿元,同比少增1629亿元;汽车贷款比年初减少500亿元,同比多减少了248亿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0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在古城南京举行,右图是本届运动会的会徽(图案为由深到浅的红色,中国•江苏/2/ 0/0/5,依次为黑色、红色、绿色、黄色、蓝色)。请仔细观察会徽,写一段文字,阐释会徽的含义(80字左右,6分)
20.仿照下面的句子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完全相同,5分)
    知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一把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晴朗时轻轻收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雨时豁然张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歌词《绿叶对根的情意》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须纠缠在一起。
   ——艾青《树》
    根深叶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熟语
    请以“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文体必须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3.不少于800字。


命题:邱海林  陆维标
审校:赵素礼  韩维佳  陈  清  宋明镜

淮安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查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6.4.9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全读yùn A.miǎn miǎn wǎn měi miǎn C.xiǎo jiǎo qiāo qiáo xiāo D.càn chàn cà chàn càn)
2.C.(A铁竿球迷-铁杆球迷,B触膝谈心-促膝谈心,D电子原件-电子元件)
3.A.(匠心独运:形容文学、艺术方面的独特构思。B.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感情色彩不对。c.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或弄错了事实,不合语境。D.“如入无人之境”形容作战勇敢,无人敢抵挡,属望文生义)    
4.D (A语序不当,应将“年逾古稀”和“年过花甲”颠倒B.表意不明,“自己,,指代不明。C.强加因果,不合逻辑。) 
二、(9分,每小题3分)    
5.C(A“产生子公元前4世纪”错,文中只是说“在公元前4世纪就被人类记载过”并不等于“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每30~40年暴发一次”的是大流感。B“由候鸟在长距离迁徙过程中传播”错,文中只是怀疑还没有确定,由“H5NI型禽流感病毒引发的,,也只是其中的一种禽流感 ,“并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只是推断。D“病毒不断变异”只是推断、“能使传统药物和新型疫苗完全失效”错,病毒耐药性最高只有70%,“使新型疫苗失效”只是推断)   
6.C.(C项上下句之间没有因果联系,因为根据原文内容可知,“死亡率的禽流感和高传染性的流感一旦结合,就会产生一种致命的高传染性病毒”只是一种假设)    
7.B(A由前面的原因无法推断后面的结果。C根据原文,“等疫苗制成,病毒可能发生了变异:现存的疫苗和新生产的疫苗都有可能失效”。D“也能满足”错,根据文章内容无法推断出“能满足……”的结论)    
  三、(9分,每小题3分)
8.A(行:巡视、巡察)
9.C(以:连词,均表目的。A.其:他的(终军的)/自已;B.而: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D.且:况且,表递进关系/却、反雨,表转折关系)   
 10.B(徐偃被派遣在国内而不是出国巡视风俗民情) 
四、(23分)
11.(9分)
(1)太守听说他有特殊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奇,想与他结交,终军给太守行了拱手礼后就离开了。(“材”1分,“奇”字用法1分,句意1分)   
(2)国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处,你却拿可让国家安定万民生存为借口,这是为什么呢?(“利害”偏义复词1分,“以……为辞”旬式1分,句意1分)   
(3)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带到朝廷来。("羁”,1分,“致”句意1分)
12.(1)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2分,答对3个得1分)通过这些意象,生动地勾画出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出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学海乐苑2006年高三第一轮单元练习9』  下一个『学海乐苑2006年高三第一轮单元练习10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